在北宋写小说养家 第71节
  第七日才刚一到,便组织印刷坊印刷,在朱雀门小报的第一页推出了公子墨瑾的最新访谈。
  整个访谈的名字就是简单的六个大字,公子墨瑾敬上,但是用了醒目的加大字体:
  这个年代,还没有访谈这样的宣传形式。杨蔓娘自然也不可真的能让报房的撰稿人给自己做访谈,毕竟,她可不想暴露自己的性别。
  所以,最后这篇访谈,可以说完全出自杨蔓娘自己的手笔。
  很多时候,都是她精分式的自问自答。
  “用岁月的沉淀丈量理想,用勤劳的双手描绘人生。在这里,我们朱雀门小报,一直致力于让汴京人听见我们的声音。大家好,我是今天朱雀门小报访谈的主持人青羊骨,今天和我们对话的人,是大家都很感兴趣的《霸道王爷心悦我》的作者,公子墨瑾!首先,有请公子墨瑾。”
  “墨瑾公子,很高兴见到您,在下青羊骨这厢有礼了,先说句题外话,今天汴京的雪下的很大啊,来朱雀门报房做访谈,您此时此刻的心情如何?”
  “还礼还礼,您客气了,我心情还不错。只是第一次做这样的访谈,有些小小的紧张呢。”
  “冒昧的问一句,墨瑾公子,您今年贵庚?”
  “我过完年后,就满十五岁了。”
  因为已经隐瞒了自己的性别,杨蔓娘不打算再隐瞒年龄,否则总感觉整个访谈都在骗人。
  如果不是迫不得已,她并不愿意隐瞒一直以来都在支持自己的大宋读者。
  “啊,才十五岁,墨瑾公子您真是年轻啊,果然是自古英雄出少年。”
  杨蔓娘厚着脸皮,尬夸了自己一句。
  继续提出问题:
  “请问,您平常闲暇的时间,都有什么兴趣爱好吗?”
  杨蔓娘也不知道,正经的访谈里,都具体该设置什么问题。
  她也弄不来太深奥复杂的。
  索性就按着记忆中看过的样子,再生活化接地气儿一些,依葫芦画瓢,说说自己的日常生活之类的。
  “我平常的生活很简单,闲暇时间比较喜欢撸猫,写话本儿小说,偶尔也吃外会,或是去附近的瓦子里逛逛,买东西,听说书,也看一看相扑比赛和蹴鞠比赛什么的。”
  “撸猫?”
  杨蔓娘精分的惊讶了一下。
  “唔,撸猫就是给猫儿顺顺毛的意思,我喜欢这样,撸猫让我觉得内心很宁静,有种岁月静好的感觉。”
  “这样啊!那看来您确实很爱猫儿了。您家里有几只猫,叫什么名字啊?”
  “呵呵,汴京人谁会不爱猫呢?我有一只白色的蓝眼睛波斯猫,是我之前从瓦子里买的,名字叫白绾绾。”
  “唔,我刚才听您说,您平时喜欢吃外会,不知您喜欢吃什么呢?”
  “我喜欢......”
  “还有,您喜欢什么颜色?”
  “浅绿色,月白色,绛红色。”
  “您最喜欢的一句话是什么?”
  “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
  “那么,墨瑾公子,在访谈的最后,你有什么话,想要对自己的读者说的吗?”
  “是的,我想说,非常感谢大家对《霸道王爷心悦我》这本话本儿的厚爱,让我受宠若惊。同时我也不会辜负大家的喜爱,会努力的写出更多更好的话本儿,来回报大家的厚爱......我们碎碎念念,我们岁岁年年,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朋友。但是亲爱的读者,你们永远是我的朋友。繁华落幕,我和我的小说,陪你日落流年。”
  ......
  杨蔓娘花了大半天的时间。
  按着自己记得的现代人物访谈的模式,写完一份自认为还算及格的大宋人物访谈。
  整个访谈内容,都是很轻松的。
  里面除了最初的爱好和喜欢吃的东西,喜欢的颜色的问答,还讲了一些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趣事儿。
  原本,她想按着自己在现代看过的某些催人泪下的访谈一样,回忆回忆过去,讲一讲自己一家人苦难的童年和生活中的艰辛,还有原生家庭之类的,引起读者的共鸣什么的。不过后来想了想,还是没写。
  第一,她不太会煽情,怕写了反而弄巧成拙。第二,还是那句话,读者喜欢吃鸡蛋,不一定关心这只鸡蛋是哪一只母鸡下的,也不一定会喜欢听母鸡的悲惨童年故事,所以还是不写也罢,说点儿轻松愉快的东西,幽默博大家一笑开心开心得了。
  不过,杨蔓娘却没想到,这一份在她眼里自认为勉强算及格的访谈。
  一经发售之后,却在汴京城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访谈这种新奇的模式,在大宋头一次出现,而且还是关于一直都很神秘的墨瑾公子的访谈。自然让汴京人都很好奇,究竟是个什么内容。
  所以,《霸道王爷心悦我》的忠实读者,几乎是人手一份。就连很多不看书的人,也都禁不住好奇之心跟风买了,《朱雀门小报》的销量,当然也是进一步激增,才不到半日的时间,当天的朱雀门小报就宣告售罄了。
  而很多汴京人看了朱雀门小报之后,也都在争相谈论访谈上面的内容。
  当知道墨瑾公子今年才刚满十五岁的时候,坊间更是沸腾了。
  尤其是看报的小娘子们,更是激动不已,大家都没想到墨瑾公子竟然这么年轻。
  毕竟,之前成名的话本儿作者,无论是岳阳老生还是清月散人,他们的话本儿出名的时候,都已经四十往上的年纪,都是中年大叔级别了。
  小娘子们就算想喜欢,也喜欢不起来啊!
  ......
  临近过年,准备祭祖和交际,各家的族学里也放假了。
  曹家花房里,温软舒适,各色名贵的花朵儿争奇斗艳。
  此刻,一群曹家的衙内和小娘子们聚在一起,正在喝茶聊天,叽叽喳喳的讨论着报纸上的内容。
  “天哪,真想不到,墨瑾公子他竟然才十五岁,他和我同岁啊。嘻嘻,我还一直以为他是个糟老头子,只是取了个文雅的名字呢!”
  “晴姐姐,我看朱雀门小报上面说,墨瑾公子闲暇时候喜欢撸猫,嘿嘿,我也喜欢撸猫呢,不行,我也要给我的猫改个名字叫白绾绾。”
  “我倒不在意那些,我是喜欢墨瑾公子的那句话,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任凭外界如何变幻,我辈中人内心都要坚定,坚持自己的信念不动摇,这大抵就是修心的最高境界了吧!墨瑾公子这四句,淡薄豁达,对仗工整,小小年纪,颇有一种超然洒脱之态哪!”
  说话之人,正是曹家的七衙内曹璨,他的身量很高,按着现代的说法,几乎有一米九了。俊眼修眉,穿着一身儿浅青色的儒袍,腰间配着一块极品羊脂玉坠子,行动间颇有一种文雅姿态。
  “是啊,七哥说的对。我原以为,这墨瑾公子就是个市井写话本的落魄文人,但是如今看了他这四句诗,倒觉得不可能,此人胸中显然有大丘壑啊!而且年岁还这么年轻,想来,这书不会是国子监或者六大书院的哪位同窗,私下里化名写的话本儿吧!”
  这句出自金庸先生《倚天屠龙记》里《九阳真经》的口诀,杨蔓娘在现代的时候就很喜欢。一直将其当作自己人生的座右铭,不想在北宋也同样大受推崇,看来有才之人,就不会被埋没。无论在哪个年代都如明珠一般熠熠生辉,让人无法忽视!
  拜朱雀门小报访谈的加持,墨瑾公子的名声,在汴京城是越发的响亮了。
  几乎一小半的汴京人,就算没看过她写的话本儿,却也都知道了有这么一个人。
  而且,更令人没想到的是。
  杨蔓娘的这篇访谈,还以一己之力,改变了汴京人的用词习惯,让汴京之后都人熟练的运用了撸猫一词。并且,还使得大部分的汴京人家小娘,都把自家猫咪得名字改名为白绾绾,这也使得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汴京谁家的猫出门玩儿没回家,去大门外叫一声白绾绾,不一会儿,就会跑来一大群毛色各异,同名同姓的小猫儿喵喵叫。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此刻,公子墨瑾那篇访谈的威力,还在持续发酵着。
  “哎呀,你们看到小报上说的没有,墨瑾公子说他最喜欢浅绿色,月白色和绛红色,还喜欢吃孙家荣店的外会素骨头面和姜丝梅子。”
  “看到了啊,我平日里也喜欢吃外会呢!这孙家荣店的外会,我倒是没吃过,听说这家店的位置就在保康门街附近。不如,咱们今儿个午饭正好坐了车去他家吃吧,顺便便也尝一尝那素骨头面和姜丝梅子,看看究竟有多好吃。”
  “好啊好啊,这主意好哩,姐姐们算我一个,我也要一道去。”
  “嘿嘿,也算我一个。”
  “还有我!”
  “好,同去同去。”
  这个年代,还没有电影,也没有电视剧和网剧。
  自然也没有什么偶像同款,明星效应的说法。但偏偏因着墨瑾公子的关系,很多看了他最新访谈的汴京小娘子们,爱屋及乌之下,想和墨瑾公子吃同一种东西,都不约而同的点了孙家荣店的外会素骨头面和姜丝梅子。
  还有很多家里离得远的小娘子,甚至专门坐了车去孙家荣店吃饭。
  也因为这个缘故,让这家店一下子生意变得火爆起来。
  店铺外头,甚至大冷天的还排起了长队。
  莫名其妙的,一下子从一家岌岌无名的小店,变成了汴京炙手可热的网红店。
  惊的周围的商户都目瞪口呆。
  这样新鲜的事情,自然要上小报的。
  毕竟,汴京城没有什么新鲜消息,能够逃过广大报探子灵巧的耳目。
  所以,几乎第二天,《小报》,《虹桥小报》和《李氏小报》三家便同时报道了这个情况。
  在消息的后面,还特地的转载了墨瑾公子在朱雀门小报的那篇访谈,以显示二者的因果关系。
  这下子,汴京城的各家商户们才知道是什么缘故,也头一遭跨越时空体验到了网红代言的巨大力量。
  几乎汴京的各大酒楼茶肆里,很多商人都在谈论着这个消息:
  “嘿,听说了吗?老宋,那孙家荣店发生的事儿。”
  “哎呦,当然知道啊,赵掌柜。我今儿个一大早起来,就看着李氏小报上说了。呵呵,这墨瑾公子一句话就让一家店人满为患,当真是厉害哪。”
  “哎呀,真是想不到啊想不到,那墨瑾公子不过一个十五岁的半大小子,毛都没长齐哪!不过是随口一提自己喜欢吃孙家荣店的外会素骨头面和姜丝梅子,这汴京城的小娘子们就蜂拥而至,跑去孙家荣店吃饭了,哎呦,真是奇了啊,老朽我活了五十多年了,还是头一次见到这情况的,当真是奇也怪哉,奇也怪哉!”
  “对啊,原以为这朱雀门小报的广告,就已经够厉害了,让人足不出户,只消看看小报就能知道各家店铺里卖了什么新品,不想还有比这更厉害的哪!这墨瑾公子不过随意动动嘴,就能让一家市井小店店人满为患。哎呦,这世道变化快哪,如今这做生意的道道儿,我是越来越瞧不明白了。”
  “是啊,要说那孙家荣店我也去过,也不是什么上档次的酒楼,连中档都排不上,只能算是下等的食肆,在汴京七十二大酒楼里就根本排不上号儿,连卖好酒的资格都没有,如今倒是借着这股子东风给抖起来了!”
  “哈哈,梁大掌柜,可别酸了,这股子东风要是借给你家店子,你也一样得抖起来!”
  “我才不......额,说的没错儿,哈哈,我是得抖起来!”
  “别说了,咱们光在这儿说有什么用。既然那墨瑾公子说话有用,那咱们不如直接去朱雀门报房找他,让他再做一次访谈就是了,也夸一夸咱们的店子。”
  “哈哈,妙极,妙极!”
  “对啊,周兄说的这主意在理!”
  “同去,同去!”
  第43章
  随着大年三十的临近, 汴京城的年味儿也越发的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