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百姓口呼青天大老爷,奔走相告。县衙门口人影络绎不绝。
三日下来,县大牢人满为患。
抓了好多人,养不起呐。马知州不停擦汗。
囚犯们一开始很慌张,渐渐又窃喜不已,坐牢好呐,有免费的牢饭,再难吃也比饿死强。
殊不知他们想太多。
陆宜洲岂会那么好心,他只是需要一批免费的苦力。
第四日,囚犯们就被驱赶到旷野,监工甩着皮鞭喝道:“每人每日一百袋沙土,用于防汛的沙袋不能填太满也不能太松,少一袋就别想吃饭,少两袋就先吃老子一顿鞭。”
“老子不管你们身上什么案子,在这里一切都是老子说了算,想吃饭不想死就要按我的规矩来!”
说着,那油光水滑的牛皮鞭破空甩下,火星四溅,众犯人面如金纸,瑟瑟不敢多言。可一想到有饭吃,也只能硬着头皮做了。
发给犯人的沙袋比普通人用的大一圈,可想而知填满后重量也要重许多,需两人合力抬上车。
这群犯人好年景哪个不好逸恶劳,就没几个真正做过活,还有那奸-淫-掳掠之徒就更没有多少力气,一天一百袋泥沙无疑给他们蜕了一层皮。
他们叫苦不迭,哀声载道。
再看伙食,每天竟只有两餐,粗粮野菜团和清澈见底的稀粥,唯一的好处是管饱,不够可添。
不沾油水的饭再添也没力气。
终于有一名麻脸犯人蹲不住,动起了歪心思。
监工警告道:“听好了,倘若你们表现良好,灾情结束便可论功行赏,刑期低于两年者立即释放,两年以上至五年减刑一半,五年以上至十年减刑三分之一。”
“也就特殊年头才有这等减刑好事,错过了你们就等下辈子吧。”他阴恻恻一笑,“另一则,别怪老子没提醒,逃者斩立决。”
斩立决彻底浇醒了蠢蠢欲动之人。
麻脸偏不信邪,自恃懂拳脚且双手双脚自由,只要分散看守注意趁夜色逃走,谁也拿他没办法。
他连路线都规划好,这一逃必然是无法再当正常人,那就落草为寇,加入水匪!
是夜,麻脸假装窜稀偷偷溜到了草棚附近,草棚里堆放着干燥的柴火。
这批柴火从某种意义上说重要程度不亚于粮食。连降大雨的津州到处泥泞潮湿,便是放晴两日草木也极难点燃。
他把这么稀少的干柴烧了,不啻于烧了大家半条命,果然有人大喊一声“走水了”,众人大惊失色,纷纷扑过来灭火。
没有柴火就煮不了饭,煮不了饭就得饿肚子。
再傻也知道这个道理。
犯人们奔走大喊救火,但他们很快就发现有人趁乱窜进夜色逃之夭夭。
一时间人心复杂,沉吟难决,有那糊涂的迟疑过后立刻掉头,也跟着跑了。
然而他们低估了朝廷特派的官兵实力,那不是普通人所能抗衡的,且外围还有一圈守卫。这几人逃不过一射之地就被接连撂倒。
麻脸犯人早年杀过人,见过血的他比旁人凶悍,竟昏了头试图夺军机营官兵的长刀,就被当场砍掉了一截右臂,他惨叫一声,宛如杀猪,倒地不停旋转翻滚。
一炷香后,众人齐心总算保住了一小堆柴火。
四名逃犯面朝草棚跪成一排,皆被五花大绑,动弹不得。
魁梧的监工杀气腾腾冲出来,给了最近的犯人一记窝心脚。
那犯人吃痛,连尿都吓了出来。逃跑不代表他胆子大,他只是盲从惯了,做啥都不经过脑子,看别人如何就如何,哪里想过此事的严重性。
但求生欲激发了他为数不多的聪明,不停大叫:“麻脸,是麻脸点燃的,我亲眼瞧见。”
疼个半死的麻脸从白变成了灰,他原本是因强抢民女未遂被判入狱十年,现在直接变成砍头。
但他死了不要紧,活着的人却要因他而忍饥挨饿。
没柴煮饭。
水患之地的饥饿一般从断柴开始,而不是断粮。
柴火比任何时候都珍贵。
众人恨不能把麻脸再重新砍一遍,大卸八块。
这世上比坏人更可怕的是蠢人。
坏人只是坏而不是没脑子,做事带有明确的目的且清楚后果。蠢人完全相反,他们从不考虑后果,也不在意后果符不符合目的,他们甚至没有目的,只是单纯发泄。
比如被砍头的犯人,他想自由,为了自由就放火烧了所有人维持生存的柴火,明明他可以去烧麻袋。
麻袋有一部分是干的,虽然麻袋也很重要,但失去麻袋大家不至于饿死,后面还能补上。
蠢人比坏人更该死。
在柴火补上之前,众人只能一天煮三天的饭,除了第一顿是热的,其余全是冷的。
二月廿八大清早属下将昨夜处决犯人之事回禀陆宜洲。
特殊时期特殊手段,唯有酷刑和利益才能压制躁动。四名犯人而已,陆宜洲不为所动,“损失的柴火你稍后补上。”
冷饭吃多容易生病,病了还怎么干活。
陆宜洲将赈灾劳力分为两种:一种就是犯人,纯当牛马用;另一种是正常百姓。这些百姓通过劳动换取食物养家,自己也能得到一日三餐的供给。
总之此番措施极大地节省了官府的人力,从而腾出更多人手维持治安,也加快了防汛救灾的进程。
他与李御史兵分两路,一个暗访一个明察。
陆宜洲换上粗布短褐,用粗布巾把脸遮盖再披上蓑衣戴一顶斗笠,远远望过去只以为是身材高大的平民。
高择和周鸣同样装束,随他离开了署衙。
再说说这位马知州,为了表现自己的清廉和焦急,他没敢准备盛大的接风宴,但相处几日发现这些特使也没那么可怕,于是忍不住想要再试探一番。
试探从安排美婢开始。
钱通判立刻劝阻马知州,“使不得使不得。”
马知州:“难道你有更好的主意?”
男人拼搏一辈子逃不过钱、权、色三个字,而他手里唯一能让洛京大人物高看的只有色。
钱通判的嘴角起了一圈燎泡,可见这段时日过得有多火急火燎,他说:“万万不可呐,您瞧瞧李御史,年逾半百又是个御史,您见过那个御史好女色?好女色他也做不成御史呐。”
马知州:“……”
听起来有点道理。
钱通判:“再看那陆少卿,这,这,您觉得把他和府里的美婢放一起,到底是谁占便宜?”
马知州的脸上有过一瞬难以描述的神情。
钱通判:“那沈举人不用说也是同个道理。再说他身份也没前两位大人贵重,不值当冒险。”
马知州犹如醍醐灌顶,以袖抹汗叹了口气。
作为护送赈灾粮的沈家随行人员沈舟辞也在署衙的舍馆落脚。
马知州晓得这位是洛京的大势主大菩萨。
十二万两呐,这得多少钱,够买他几百条命……
虽说沈家以商人起家,但走的是皇商之路,沾一个皇字立刻就比普通商人高贵十倍。那沈老太君的吉寿夫人封号和沈府两个正六品的老爷放在洛京不够看,放在其他地方可就是标准的权贵人家。
再加上沈舟辞本身亦是举人,还是那句话,举人放在洛京稍微没那么耀眼,放在其他地方不啻文曲星,整个安平县加一块也超不过五个。
因而知州完全不敢怠慢沈舟辞,以同样的规格接待了他。
这日沈舟辞默看陆宜洲等人离开,遂也换了身常服出行。
他围了条靛蓝色的面巾,压低笠檐。
陆宜洲每日早出晚归,却甚少与李御史同行,两个人显然有着不同的目的。
津州的安平卫就在黑角岭的四十里之外,陆宜洲抵达津州的第一个落脚点是安平卫而不是署衙。
种种迹象前后串联,沈舟辞猜了个七七八八——陆宜洲是来剿匪的。
洛京皇权即将更迭,陆宜洲与敏王走那么近,要是再加上赈灾和剿匪的功绩,想不高升都难。
沈舟辞用力抿住嘴角,指节一寸寸捏紧,发白,青色的筋脉清晰可见。
从他记事起母亲就会开玩笑地说芝娘是他的小媳妇。
她怎么那么小,白白的嫩嫩的,有一双黑色的杏眸,奶声奶气叫他哥哥。再长大一些,她变成了小黑丫头,爬树摸鱼,无所不能,好丑呀。
可是他每天都想见到丑丑的她,牵着她的手在田庄到处游玩。
芝娘十岁以后,彼此见面的次数越来越少,她渐渐不再需要他,可每次相见依然是开心的,他带着她到处玩。
终于盼到了她及笄,他迫不及待告诉她:“咱俩早晚得成亲,你不能这样,对我大呼小叫的。”
她毫不犹豫拒绝:“我才不要!”
他问为何?
她回:“你是哥哥,我不跟哥哥成亲。况且你还有通房,我爹都没有通房的。”
三日下来,县大牢人满为患。
抓了好多人,养不起呐。马知州不停擦汗。
囚犯们一开始很慌张,渐渐又窃喜不已,坐牢好呐,有免费的牢饭,再难吃也比饿死强。
殊不知他们想太多。
陆宜洲岂会那么好心,他只是需要一批免费的苦力。
第四日,囚犯们就被驱赶到旷野,监工甩着皮鞭喝道:“每人每日一百袋沙土,用于防汛的沙袋不能填太满也不能太松,少一袋就别想吃饭,少两袋就先吃老子一顿鞭。”
“老子不管你们身上什么案子,在这里一切都是老子说了算,想吃饭不想死就要按我的规矩来!”
说着,那油光水滑的牛皮鞭破空甩下,火星四溅,众犯人面如金纸,瑟瑟不敢多言。可一想到有饭吃,也只能硬着头皮做了。
发给犯人的沙袋比普通人用的大一圈,可想而知填满后重量也要重许多,需两人合力抬上车。
这群犯人好年景哪个不好逸恶劳,就没几个真正做过活,还有那奸-淫-掳掠之徒就更没有多少力气,一天一百袋泥沙无疑给他们蜕了一层皮。
他们叫苦不迭,哀声载道。
再看伙食,每天竟只有两餐,粗粮野菜团和清澈见底的稀粥,唯一的好处是管饱,不够可添。
不沾油水的饭再添也没力气。
终于有一名麻脸犯人蹲不住,动起了歪心思。
监工警告道:“听好了,倘若你们表现良好,灾情结束便可论功行赏,刑期低于两年者立即释放,两年以上至五年减刑一半,五年以上至十年减刑三分之一。”
“也就特殊年头才有这等减刑好事,错过了你们就等下辈子吧。”他阴恻恻一笑,“另一则,别怪老子没提醒,逃者斩立决。”
斩立决彻底浇醒了蠢蠢欲动之人。
麻脸偏不信邪,自恃懂拳脚且双手双脚自由,只要分散看守注意趁夜色逃走,谁也拿他没办法。
他连路线都规划好,这一逃必然是无法再当正常人,那就落草为寇,加入水匪!
是夜,麻脸假装窜稀偷偷溜到了草棚附近,草棚里堆放着干燥的柴火。
这批柴火从某种意义上说重要程度不亚于粮食。连降大雨的津州到处泥泞潮湿,便是放晴两日草木也极难点燃。
他把这么稀少的干柴烧了,不啻于烧了大家半条命,果然有人大喊一声“走水了”,众人大惊失色,纷纷扑过来灭火。
没有柴火就煮不了饭,煮不了饭就得饿肚子。
再傻也知道这个道理。
犯人们奔走大喊救火,但他们很快就发现有人趁乱窜进夜色逃之夭夭。
一时间人心复杂,沉吟难决,有那糊涂的迟疑过后立刻掉头,也跟着跑了。
然而他们低估了朝廷特派的官兵实力,那不是普通人所能抗衡的,且外围还有一圈守卫。这几人逃不过一射之地就被接连撂倒。
麻脸犯人早年杀过人,见过血的他比旁人凶悍,竟昏了头试图夺军机营官兵的长刀,就被当场砍掉了一截右臂,他惨叫一声,宛如杀猪,倒地不停旋转翻滚。
一炷香后,众人齐心总算保住了一小堆柴火。
四名逃犯面朝草棚跪成一排,皆被五花大绑,动弹不得。
魁梧的监工杀气腾腾冲出来,给了最近的犯人一记窝心脚。
那犯人吃痛,连尿都吓了出来。逃跑不代表他胆子大,他只是盲从惯了,做啥都不经过脑子,看别人如何就如何,哪里想过此事的严重性。
但求生欲激发了他为数不多的聪明,不停大叫:“麻脸,是麻脸点燃的,我亲眼瞧见。”
疼个半死的麻脸从白变成了灰,他原本是因强抢民女未遂被判入狱十年,现在直接变成砍头。
但他死了不要紧,活着的人却要因他而忍饥挨饿。
没柴煮饭。
水患之地的饥饿一般从断柴开始,而不是断粮。
柴火比任何时候都珍贵。
众人恨不能把麻脸再重新砍一遍,大卸八块。
这世上比坏人更可怕的是蠢人。
坏人只是坏而不是没脑子,做事带有明确的目的且清楚后果。蠢人完全相反,他们从不考虑后果,也不在意后果符不符合目的,他们甚至没有目的,只是单纯发泄。
比如被砍头的犯人,他想自由,为了自由就放火烧了所有人维持生存的柴火,明明他可以去烧麻袋。
麻袋有一部分是干的,虽然麻袋也很重要,但失去麻袋大家不至于饿死,后面还能补上。
蠢人比坏人更该死。
在柴火补上之前,众人只能一天煮三天的饭,除了第一顿是热的,其余全是冷的。
二月廿八大清早属下将昨夜处决犯人之事回禀陆宜洲。
特殊时期特殊手段,唯有酷刑和利益才能压制躁动。四名犯人而已,陆宜洲不为所动,“损失的柴火你稍后补上。”
冷饭吃多容易生病,病了还怎么干活。
陆宜洲将赈灾劳力分为两种:一种就是犯人,纯当牛马用;另一种是正常百姓。这些百姓通过劳动换取食物养家,自己也能得到一日三餐的供给。
总之此番措施极大地节省了官府的人力,从而腾出更多人手维持治安,也加快了防汛救灾的进程。
他与李御史兵分两路,一个暗访一个明察。
陆宜洲换上粗布短褐,用粗布巾把脸遮盖再披上蓑衣戴一顶斗笠,远远望过去只以为是身材高大的平民。
高择和周鸣同样装束,随他离开了署衙。
再说说这位马知州,为了表现自己的清廉和焦急,他没敢准备盛大的接风宴,但相处几日发现这些特使也没那么可怕,于是忍不住想要再试探一番。
试探从安排美婢开始。
钱通判立刻劝阻马知州,“使不得使不得。”
马知州:“难道你有更好的主意?”
男人拼搏一辈子逃不过钱、权、色三个字,而他手里唯一能让洛京大人物高看的只有色。
钱通判的嘴角起了一圈燎泡,可见这段时日过得有多火急火燎,他说:“万万不可呐,您瞧瞧李御史,年逾半百又是个御史,您见过那个御史好女色?好女色他也做不成御史呐。”
马知州:“……”
听起来有点道理。
钱通判:“再看那陆少卿,这,这,您觉得把他和府里的美婢放一起,到底是谁占便宜?”
马知州的脸上有过一瞬难以描述的神情。
钱通判:“那沈举人不用说也是同个道理。再说他身份也没前两位大人贵重,不值当冒险。”
马知州犹如醍醐灌顶,以袖抹汗叹了口气。
作为护送赈灾粮的沈家随行人员沈舟辞也在署衙的舍馆落脚。
马知州晓得这位是洛京的大势主大菩萨。
十二万两呐,这得多少钱,够买他几百条命……
虽说沈家以商人起家,但走的是皇商之路,沾一个皇字立刻就比普通商人高贵十倍。那沈老太君的吉寿夫人封号和沈府两个正六品的老爷放在洛京不够看,放在其他地方可就是标准的权贵人家。
再加上沈舟辞本身亦是举人,还是那句话,举人放在洛京稍微没那么耀眼,放在其他地方不啻文曲星,整个安平县加一块也超不过五个。
因而知州完全不敢怠慢沈舟辞,以同样的规格接待了他。
这日沈舟辞默看陆宜洲等人离开,遂也换了身常服出行。
他围了条靛蓝色的面巾,压低笠檐。
陆宜洲每日早出晚归,却甚少与李御史同行,两个人显然有着不同的目的。
津州的安平卫就在黑角岭的四十里之外,陆宜洲抵达津州的第一个落脚点是安平卫而不是署衙。
种种迹象前后串联,沈舟辞猜了个七七八八——陆宜洲是来剿匪的。
洛京皇权即将更迭,陆宜洲与敏王走那么近,要是再加上赈灾和剿匪的功绩,想不高升都难。
沈舟辞用力抿住嘴角,指节一寸寸捏紧,发白,青色的筋脉清晰可见。
从他记事起母亲就会开玩笑地说芝娘是他的小媳妇。
她怎么那么小,白白的嫩嫩的,有一双黑色的杏眸,奶声奶气叫他哥哥。再长大一些,她变成了小黑丫头,爬树摸鱼,无所不能,好丑呀。
可是他每天都想见到丑丑的她,牵着她的手在田庄到处游玩。
芝娘十岁以后,彼此见面的次数越来越少,她渐渐不再需要他,可每次相见依然是开心的,他带着她到处玩。
终于盼到了她及笄,他迫不及待告诉她:“咱俩早晚得成亲,你不能这样,对我大呼小叫的。”
她毫不犹豫拒绝:“我才不要!”
他问为何?
她回:“你是哥哥,我不跟哥哥成亲。况且你还有通房,我爹都没有通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