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李逢月看到她们两个,微微一笑:“第三个愿望,那就祝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话音刚落,一声烟花响起,楼下那两人也终于都鼓起勇气,把手里的花送出去。两人眼见对方同时向自己送花,脸上的神情是又惊又喜,相视一笑后,终于相拥在一起。
  看到这一幕,李逢月不由笑道:“原来说出来的愿望也能这么灵验,花神娘娘果真厉害。”又将目光转向尹陌:“尹陌,你可有什么想许的愿望吗?说不定今日许下,待会就实现了。”
  尹陌摇了摇头:“你之前说,要今天生日的人许的才灵验,今天不是我的生辰。”
  李逢月笑道:“你记得这么清楚,不过今天烟花甚好,讨个彩头也好,不一定非要这么较真。”
  尹陌看着她,心里忽地冒出一个想法,一字一句道:“那我的愿望是,你能得偿所愿。”
  李逢月听到这话,顿时一怔,第一次不知道该说什么:“你……”
  从来没有人对她许过这样的愿望。
  以至于很多年后,她还记得,烟花下少女对她说的这句话。
  “今天是你的生辰,我的愿望送给你。反正我这个人除了活着,也别无所求了。”尹陌看着她道。
  暗影阁的人,能够活下来,就已经是最大的愿望了。
  若她死了,便也没有必要再许愿。
  与其如此,倒不如把这个愿望送给李逢月。
  她相信,李逢月一定能完成那两个心愿的,而等那时,或许两人早已形同陌路,甚至刀剑相向。李逢月想除掉暗影阁,又如何能放过骗她的鬼刀崔命。
  但她依然想,为这个人,送一次祝福。
  毕竟以后或许就没机会了。
  “你为什么对我这么好?”李逢月秋水般的眼睛第一次泛起波澜,心里更是无法平静。
  若水诀的压制开始松动,她觉得自己体内好像有什么东西如水草般长了出来。
  “因为你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人,李逢月,我相信你可以做到的。”尹陌认真地对她道。
  李逢月听到这话,又是一怔,父亲教过她许多为人处世的话,教她如何端庄守礼,与人周旋,却未曾教过她,若是有人用这样的真心对你,该如何回复。
  素来做事滴水不漏的她过了半晌,竟也只想到两个字:“多谢。”
  尹陌看着她,神色柔和,想起之前准备的礼物尚未送出,正要拿出来时,林景却走了过来,对李逢月道:“小姐,原来你在这里,庄主说灯会就要开始了,让你去一楼主持。”
  岁华宴上不只有花神祈福,一些人家为了让场面更热闹些,还会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有的是办灯会猜灯谜,有的是请梨园子弟来唱戏,有的是举办一场比武大赛。书剑山庄这次选择了灯会,李逢月作为今日的主角,自然是要去主持的。
  “好,我这就过去。”李逢月说完,便准备往楼下走去,见尹陌没有跟上来,忽地起了玩闹之心,笑道:“尹姑娘作为我的贴身亲卫,不跟我一起吗?”
  烟花下少女笑颜如花,尹陌看得一怔,而后,便被那人牵过了手,越过层层人群,往灯中走去。
  第18章
  待两人来到一楼时,大厅中已经四处摆满了兰花和花灯,花神像周围以墨兰为主,其他地方则杂以各色兰花,各色灯笼挂在高处,显得十分热闹。
  众人见李逢月前来,都自觉地让出了一条路。身穿华服的她走过人群,来到大厅中央的一张桌子前站定,桌子周围是水墨兰花灯,更将她衬得肤白如雪,仿佛夜中明月。
  “今天是我的十八岁生辰,承蒙各位看重,前来参加我的生辰宴和庄中的岁华宴。
  这次的岁华宴以彩灯为兴,大厅中共有一百盏花灯,每盏灯中都有一张灯谜纸条,连续猜中十个灯谜的,可以得到一件礼物,而猜中灯谜最多之人,将获得头彩碎玉剑一柄,诸位若是感兴趣,现在就可以开始了。”李逢月站在高台,对众人朗声道。
  碎玉剑是西海昆吾城中铸剑名家昆山坊所造,乃是剑中名品,削铁如泥,不少江湖侠客听见头彩是这个,都不由得心中一动,纷纷去看那些写在花灯上的灯谜。
  李天南和李逢月都是喜好风雅之人,灯谜大多是诗词,尹陌也看了其中几盏。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雨打灯难灭,风吹色更明。若非天上去,定作月边星。”
  “春风一夜到衡阳,楚水燕山万里长。莫道春来又归去,江南虽好是他乡。”
  “自怜结束小身材,一点芳心未到灰。时节到来寒焰发,万人头上一声雷。”
  ……
  尹陌自幼生在农家,之后又一心练刀,不通文墨,上面的字虽然都认得,但合在一起到底是什么意思,着实摸不着头脑。
  然而,此时有个白衣公子来到她身边,轻摇折扇,不过思索片刻,便说出了答案:“这盏花灯的谜底是风;这盏是萤火虫;这盏是大雁,这盏是爆竹……”
  众人见他毫不费力便接连猜中了二十盏花灯的谜底,都不由得一惊,加之其身姿潇洒,不少姑娘看他的眼神都有恋慕之意,纷纷打听这是谁家的公子。
  白衣公子见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自己身上,满意地一笑,接着收起折扇,朝李逢月行了一礼:“在下万松书院刘正书,见过李小姐。”
  万松书院是当今江南一带最大的书院,崇尚文武兼修,深受皇家看重,不仅有当今皇帝的亲笔题书匾额,出过不少大文豪和朝廷重臣,还出过很多著名的剑客,被视为儒剑一门,其中又以“万松四秀”最为出名。
  而这位刘正书,正是被誉为“万松四秀”之首的“点将笔”。
  刘家在雍京势力极大,家主刘熙远是三朝元老,内阁首辅,其女刘正玉是宫中如今最受宠的玉贵妃,刘家子孙当朝为官者数不胜数,可谓自皇族之下的第一大族。
  刘正书是家中嫡子,自小拜入万松书院读书习剑,十七岁时因一篇策论受皇上看中,入宫策对,商讨边境之事,一笔在军册上点出七员大将,之后这几名大将都立下了赫赫战功,他也才有了“点将笔”之称。
  相传他不仅文思非凡,武功也很是厉害,曾一剑破了万松书院引以为豪数十年的八方阵,堪称院中文武第一人,李逢月自然也听过他的名号。
  “一笔点七将,一剑退八方。以刘公子的才思,来猜我这小小的灯谜,着实屈才了。”李逢月对他客套道。
  刘正书听到这话,得意洋洋地笑道:“李小姐过奖了,若论才思,李小姐才是刘某佩服之人。雍京曾经盛传过一篇《咏兰赋》,京城中人人传唱,一时间洛阳纸贵,不知是否是李小姐所写?”
  李逢月平静地道:“闲时所作而已,刘公子过誉了。”
  “李小姐这般年纪,不仅是江湖中年轻一辈的魁首,还能写出那样的文章,刘某着实佩服。若我能一口气将这大厅中所有的灯谜全部猜出,不知可否向李小姐多讨一个彩头?”刘正书上前一步,对李逢月道。
  宴会游戏之中,多讨彩头是常有的事,李逢月自然不好拒绝,便道:“你想要什么样的彩头?”
  刘正书摇了摇折扇,对李逢月笑道:“我想要李小姐,今晚与我单独说几句话,就在楼上。”
  李逢月听到这话,手指在桌上的茶杯摩挲了一下。
  刘家在雍京势力极大,万松书院也不是好得罪的。这里是书剑山庄,就算刘正书想做什么,也不会蠢到在这里,如果仅仅只是说几句话就拒绝,着实太不给人面子,于是道:“好,我答应你。”
  刘正书见她答应,眼梢笑意更浓,将目光转向台下的花灯,几乎是刚刚走过一盏灯,谜底便从他口中说了出来。不过一刻钟,大厅中所有的花灯谜底都已经被他说完,听得众人是又惊讶又羡慕。
  不过他这般孔雀开屏,只怕连瞎子都知道,他是冲着谁去的了。
  “所有的灯谜我都已经猜完,还请李小姐信守承诺。”刘正书对李逢月笑道。
  李逢月点了点头,拿起台上那柄碎玉剑,缓缓走了下去:“刘公子果真才思敏捷,今晚这柄碎玉剑是你的了,你若有什么想跟我说的,就跟我来吧。”
  刘正书笑着接过碎玉剑,跟在了她身后。李逢月故意在二楼选了一个无门无窗的地方,与刘正书面对面坐着,四面八方的人都能看到他们。
  尹陌看着楼上的两人,不知为何,心里莫名其妙地有些堵得慌。
  她之前跟李逢月看烟花时明明心情还算不错,可这个刘正书一出现,又一副向李逢月献殷勤的样子,让她看了就觉得不爽,偏偏两人看上去又很登对的模样,一个世家公子,一个高门小姐,她不过是一个侍卫,又能做什么呢。
  尹陌想到这里,又将腰间的短刀捏紧了些,正有火没处发时,有人却过来拍了一下她的肩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