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不管是谁,下手不轻,”夏衍掰人后脑看了看,颅骨凹陷,血肉模糊,多颗碎石子嵌入头发,此时说话只有他们能听见,“骨节错位,是摔死的,大理寺廷杖不至于这么狠留旧伤吧。”
“一月前的事了,况且没我的允许,谁敢在天狱动刑?”
“那可说不好,”夏衍笑得不合时宜,“他有的是手段。”
颜纪桥眼珠子快翻出来了,刺了句,“别显摆了,喂,有把握吗?伪造证据,刑部和大理寺担不起欺君之罪。”
“欺何人了?工部侍郎死在苍山,发现在苍山,就挪了个地儿,没人问我们的不是。”
见这家伙胡来惯了,颜纪桥蹲得脚发麻,冷哼一声,起身去应付手足无措的主持。夏衍扔掉指尖摩挲的石块,心道,想杀人后神不知鬼不觉下山,没那么容易……
夜半无话,不同屋内的人怀着各自的心思。太子殿下有令,禅院发生命案,所有人不得擅自行动,直到查出真凶为止。
一盏烛火下,堆砌的书本飘起两页无意翻看,卢溪贤在屋内来回踱步,甚是焦急,侍女摆好茶,劝道。
“老爷,齐大人没事了,您不必过多焦心。”
“怎不焦心,世侄,那孩子我看着长大,怎么说没就没了,”苍老的双手摊开,布满皱纹,“是我不该邀他喝茶,若早日回去,那孩子,唉……”
下人低下头不好多语,屋外传话的叩门,“老爷,有人求见。”
“三更半夜又出人命案,哪有心情谈天,”卢溪贤愈发烦躁,抓过茶杯喝了干净,“让他回吧!”
“来人说非见不可。”下人很为难,补充道。
“是副史大人。”
行书院?
卢溪贤一怔,迈了两步,边扑打自己的衣服边招呼,“快,快请他进来。”
凉风穿堂而过,来者步态轻盈,刚跨过门槛便抱拳行礼。
“子时打扰,请卢阁老切勿介怀。”
“哎呦,别折煞老夫了副史大人。”
方才着急紧锁的眉头骤然舒展,眼尾弯成月牙,简直换了个人,亲自倒了杯茶推至面前。
“大人在御前费心,老夫还要多和你请教陛下的心思。”
“陛下心系国事,百姓乐业,边疆安定,仅此而已,卢阁老侍奉过两位天子,其中利害应当比我这初入仕途的人清楚。”邱茗没接茶,也不喝。
“大人谦虚了,不出六载便居任行书院长史,陛下,这是有心栽培啊。”
“不枉陛下栽培,只是朝中人心不稳,我们只是无奈行事。”
“副史大人。”
白发苍苍的老臣捋过胡须,笑容温和,“老夫年纪大了,此次回京便向陛下告老还乡,你们想辅佐太子也好,废太子也罢,日后那些打打杀杀,我就不参与了吧。”
邱茗听罢,垂了睫毛,手指弹了茶杯,笑容浅浅,“卢阁老在朝多年不参党派斗争,不搬弄是非,为官数十载,家底清白干净,不辜季老宰相嘱托,还其孙常人身份。”
季家的名字映入耳畔,卢溪贤表情僵住,面颊的皱纹隐隐发抖。
“季常林的事,我要谢谢您,罪臣后裔还能留在宫中,当时没有您出面,陛下不会轻易点头。”
“言寒便不再提吧,季家如何落得身败名裂,几乎绝户,副史大人可比老夫明白事情原委。”柔和的目光变得冰冷,“不过最先私下找我的,竟然是你,老夫也很意外。”
“当年确实是在下的过失,”邱茗眼不眨一下,再次直面狱中的惨状,他毫不退缩,“我没有借口,明殿是陛下登基荣耀的象征,季老,只是被人利用了。”
“副史大人,你知道朝上这么多年风风雨雨,都在争什么吗?”
卢溪贤缓缓站起身,背脊已略显佝偻,先帝的遗命、天后的忌惮,所有的一切压得人喘不过气,万般不堪下,历经风霜的脸嘴角淡然,忽然眼神钉在某处。
“是活下去,你该明白,想活下去,得有多难……”
伴君如虎,没人不懂这个道理,可惜,势力盘杂交错,高楼起到高楼塌,世间瞬息万变,无人能猜到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手握兵权的俊阳侯不会料到,皇帝抹除了雁军后矛头会调向他,久困东宫的太子也不会料到,母亲有回心转意立他为储君的那一日。
邱茗重重叹了口气,杯中茶水荡起波纹。
“阁老一向不谙世事,明明一年后便能回乡隐居,那为何私联戎狄,卷入兖州战事。”
尖锐的目光交锋,卢溪贤老态龙钟的脸上慕然骤变,眼里有一团火,不似少年心气的炙热,反而是压抑已久、千帆过尽后平静的爆发。
邱茗一字一句讲道。
“朝中同小可汗联系的人,就是你。”
时间仿佛静止,夜里冰凉的空气凝结,早秋的味道渐逝,居然弥漫着冬日的凄冷感。
许久无人说话,卢溪贤笑了声。
“老夫从未出京,又无亲族在边境,副史大人如何知晓,兖州战事与我有关?”
“阁老未经战场,怎从兵部口中得知,抓逃兵推测有人调兵神都的人。”
“是夏衍。”
卢溪贤愣住,他的消息从来不会出错,瞪大双眼盯着他。
两朝元老,季常林的恩人,萍水相逢不过几面之交,他不想下手,无奈不得不下手。
诚然,从逃兵假扮宋人潜入,到他从狱中传出情报给夏衍,外人看来,的确应是夏衍调兵及时。但所有人忽略了一个关键点。
这是邱茗传出的情报。
因夏衍雁军遗子的身份,兖州平定外加京城救驾,日后回朝难保功高震主。邱茗是内卫,见过太多一朝登天的臣子被拉下马,他太了解皇帝的心思,兵权在谁手上都不安全,如果真如卢溪贤所说,夏衍功劳如此之大,那么,拿在手上的兵权,再想交出去就难了。
邱茗不想看夏衍重走夏帅的老路,所以,北地狱中,他布条上写下的不仅是“神都救急”,还有更重要的两字。
——君安。
之前他和夏衍书信时常用,愿君平安,颤抖的血字,夏衍不会不懂其中意思。
力保国土之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安危。
因此,战事当头,兵部获悉,兖州传出消息的人。
不是夏衍,而是左将军李靖杰。
百密一疏,无意的攀谈竟成为怀疑的证据,行书院的查证一直和大理寺不分上下,不同的是,大理寺处置违法乱纪之徒,而行书院,则让那些动摇皇帝权利的人闭嘴。
“不愧是继任行书院长史的人,这点出入都能怀疑到我身上,我时常想,无论是李将军带的队还是支援的羽林军,当中真有明察秋毫之人坏我们的计划?”
残破的身影窗画一样印在夜里,卢溪贤以往的温和一扫而空,毫无波动的语调下,见过太多生死的老臣,不卑不亢,坐回椅子,捡过壶给自己倒满一杯,笑得释然。
“今晚这茶,看来副史大人不想喝了。”
“卢阁老,开国五十年换得国土辽阔、民生安定,而今开元盛世近在眼前,您和先帝千辛万苦建起的大宋江山,为何要亲手将他毁于一旦?”
“大人也说了,这是大宋的江山……”银白的胡须抖动,一杯饮下,寡淡的茶水侵入口中,单手掷出,不输一丝气魄,那姿势仿佛多年前,满眼抱负、胸怀天下的年轻人还在。
“你们这些后人知道什么?魏闲继位,不求千秋万代,只愿天下人休养生息,前八国君侯割据,良田荒废,流民数万,他身体抱恙仍然日夜批阅奏折,从谏如流,可得到了什么!女子篡权、豢养酷吏,弹劾朝臣,魏姓宗族清剿殆尽,你说,这天下,到底是宋魏宗氏的天下,还是她赵知维的天下!”
老臣震怒,邱茗闭眼不答,对方颤巍的声音道尽了怨恨与不甘。
“高宗宾天,一妇人居然窃取龙位,天后……从她觊觎皇后宝印时,我和季忠便觉她野心不止于此,果然,季忠是对的……垂帘听政,诛杀亲子断我皇室血脉,大宋社稷折在她手上!你让死去的先帝怎么安息!”
“陛下为巩固政权,的确用了见不得人的手段……”
邱茗没有反对,可心一空,忍不住出言争辩,“可陛下志在理国,提拔栋梁之材为我朝所用,颜宽等人皆被提拔入京,匦箱虽助纣朝堂告密成风,但同样广纳自荐贤士,用人不问出身,承元嘉之治启盛世明景,卢阁老,她虽是女子之身,可帝王风范不逊任何一代贤主,况且国本归正,陛下有意传位于太子殿下,您究竟还担心什么?”
“副史大人,你的仕途,还是太顺了……”
茶盏空底,残留的水珠映出沧桑的眉眼,沉得无力。
“大人可知,仕途虽有途径,可惜,到底寒门无贵子啊……你若想往上爬,必定失去什么,大人年纪轻轻入朝为官,不单侍奉御前获点不值得的权利这么简单吧?”
“一月前的事了,况且没我的允许,谁敢在天狱动刑?”
“那可说不好,”夏衍笑得不合时宜,“他有的是手段。”
颜纪桥眼珠子快翻出来了,刺了句,“别显摆了,喂,有把握吗?伪造证据,刑部和大理寺担不起欺君之罪。”
“欺何人了?工部侍郎死在苍山,发现在苍山,就挪了个地儿,没人问我们的不是。”
见这家伙胡来惯了,颜纪桥蹲得脚发麻,冷哼一声,起身去应付手足无措的主持。夏衍扔掉指尖摩挲的石块,心道,想杀人后神不知鬼不觉下山,没那么容易……
夜半无话,不同屋内的人怀着各自的心思。太子殿下有令,禅院发生命案,所有人不得擅自行动,直到查出真凶为止。
一盏烛火下,堆砌的书本飘起两页无意翻看,卢溪贤在屋内来回踱步,甚是焦急,侍女摆好茶,劝道。
“老爷,齐大人没事了,您不必过多焦心。”
“怎不焦心,世侄,那孩子我看着长大,怎么说没就没了,”苍老的双手摊开,布满皱纹,“是我不该邀他喝茶,若早日回去,那孩子,唉……”
下人低下头不好多语,屋外传话的叩门,“老爷,有人求见。”
“三更半夜又出人命案,哪有心情谈天,”卢溪贤愈发烦躁,抓过茶杯喝了干净,“让他回吧!”
“来人说非见不可。”下人很为难,补充道。
“是副史大人。”
行书院?
卢溪贤一怔,迈了两步,边扑打自己的衣服边招呼,“快,快请他进来。”
凉风穿堂而过,来者步态轻盈,刚跨过门槛便抱拳行礼。
“子时打扰,请卢阁老切勿介怀。”
“哎呦,别折煞老夫了副史大人。”
方才着急紧锁的眉头骤然舒展,眼尾弯成月牙,简直换了个人,亲自倒了杯茶推至面前。
“大人在御前费心,老夫还要多和你请教陛下的心思。”
“陛下心系国事,百姓乐业,边疆安定,仅此而已,卢阁老侍奉过两位天子,其中利害应当比我这初入仕途的人清楚。”邱茗没接茶,也不喝。
“大人谦虚了,不出六载便居任行书院长史,陛下,这是有心栽培啊。”
“不枉陛下栽培,只是朝中人心不稳,我们只是无奈行事。”
“副史大人。”
白发苍苍的老臣捋过胡须,笑容温和,“老夫年纪大了,此次回京便向陛下告老还乡,你们想辅佐太子也好,废太子也罢,日后那些打打杀杀,我就不参与了吧。”
邱茗听罢,垂了睫毛,手指弹了茶杯,笑容浅浅,“卢阁老在朝多年不参党派斗争,不搬弄是非,为官数十载,家底清白干净,不辜季老宰相嘱托,还其孙常人身份。”
季家的名字映入耳畔,卢溪贤表情僵住,面颊的皱纹隐隐发抖。
“季常林的事,我要谢谢您,罪臣后裔还能留在宫中,当时没有您出面,陛下不会轻易点头。”
“言寒便不再提吧,季家如何落得身败名裂,几乎绝户,副史大人可比老夫明白事情原委。”柔和的目光变得冰冷,“不过最先私下找我的,竟然是你,老夫也很意外。”
“当年确实是在下的过失,”邱茗眼不眨一下,再次直面狱中的惨状,他毫不退缩,“我没有借口,明殿是陛下登基荣耀的象征,季老,只是被人利用了。”
“副史大人,你知道朝上这么多年风风雨雨,都在争什么吗?”
卢溪贤缓缓站起身,背脊已略显佝偻,先帝的遗命、天后的忌惮,所有的一切压得人喘不过气,万般不堪下,历经风霜的脸嘴角淡然,忽然眼神钉在某处。
“是活下去,你该明白,想活下去,得有多难……”
伴君如虎,没人不懂这个道理,可惜,势力盘杂交错,高楼起到高楼塌,世间瞬息万变,无人能猜到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手握兵权的俊阳侯不会料到,皇帝抹除了雁军后矛头会调向他,久困东宫的太子也不会料到,母亲有回心转意立他为储君的那一日。
邱茗重重叹了口气,杯中茶水荡起波纹。
“阁老一向不谙世事,明明一年后便能回乡隐居,那为何私联戎狄,卷入兖州战事。”
尖锐的目光交锋,卢溪贤老态龙钟的脸上慕然骤变,眼里有一团火,不似少年心气的炙热,反而是压抑已久、千帆过尽后平静的爆发。
邱茗一字一句讲道。
“朝中同小可汗联系的人,就是你。”
时间仿佛静止,夜里冰凉的空气凝结,早秋的味道渐逝,居然弥漫着冬日的凄冷感。
许久无人说话,卢溪贤笑了声。
“老夫从未出京,又无亲族在边境,副史大人如何知晓,兖州战事与我有关?”
“阁老未经战场,怎从兵部口中得知,抓逃兵推测有人调兵神都的人。”
“是夏衍。”
卢溪贤愣住,他的消息从来不会出错,瞪大双眼盯着他。
两朝元老,季常林的恩人,萍水相逢不过几面之交,他不想下手,无奈不得不下手。
诚然,从逃兵假扮宋人潜入,到他从狱中传出情报给夏衍,外人看来,的确应是夏衍调兵及时。但所有人忽略了一个关键点。
这是邱茗传出的情报。
因夏衍雁军遗子的身份,兖州平定外加京城救驾,日后回朝难保功高震主。邱茗是内卫,见过太多一朝登天的臣子被拉下马,他太了解皇帝的心思,兵权在谁手上都不安全,如果真如卢溪贤所说,夏衍功劳如此之大,那么,拿在手上的兵权,再想交出去就难了。
邱茗不想看夏衍重走夏帅的老路,所以,北地狱中,他布条上写下的不仅是“神都救急”,还有更重要的两字。
——君安。
之前他和夏衍书信时常用,愿君平安,颤抖的血字,夏衍不会不懂其中意思。
力保国土之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安危。
因此,战事当头,兵部获悉,兖州传出消息的人。
不是夏衍,而是左将军李靖杰。
百密一疏,无意的攀谈竟成为怀疑的证据,行书院的查证一直和大理寺不分上下,不同的是,大理寺处置违法乱纪之徒,而行书院,则让那些动摇皇帝权利的人闭嘴。
“不愧是继任行书院长史的人,这点出入都能怀疑到我身上,我时常想,无论是李将军带的队还是支援的羽林军,当中真有明察秋毫之人坏我们的计划?”
残破的身影窗画一样印在夜里,卢溪贤以往的温和一扫而空,毫无波动的语调下,见过太多生死的老臣,不卑不亢,坐回椅子,捡过壶给自己倒满一杯,笑得释然。
“今晚这茶,看来副史大人不想喝了。”
“卢阁老,开国五十年换得国土辽阔、民生安定,而今开元盛世近在眼前,您和先帝千辛万苦建起的大宋江山,为何要亲手将他毁于一旦?”
“大人也说了,这是大宋的江山……”银白的胡须抖动,一杯饮下,寡淡的茶水侵入口中,单手掷出,不输一丝气魄,那姿势仿佛多年前,满眼抱负、胸怀天下的年轻人还在。
“你们这些后人知道什么?魏闲继位,不求千秋万代,只愿天下人休养生息,前八国君侯割据,良田荒废,流民数万,他身体抱恙仍然日夜批阅奏折,从谏如流,可得到了什么!女子篡权、豢养酷吏,弹劾朝臣,魏姓宗族清剿殆尽,你说,这天下,到底是宋魏宗氏的天下,还是她赵知维的天下!”
老臣震怒,邱茗闭眼不答,对方颤巍的声音道尽了怨恨与不甘。
“高宗宾天,一妇人居然窃取龙位,天后……从她觊觎皇后宝印时,我和季忠便觉她野心不止于此,果然,季忠是对的……垂帘听政,诛杀亲子断我皇室血脉,大宋社稷折在她手上!你让死去的先帝怎么安息!”
“陛下为巩固政权,的确用了见不得人的手段……”
邱茗没有反对,可心一空,忍不住出言争辩,“可陛下志在理国,提拔栋梁之材为我朝所用,颜宽等人皆被提拔入京,匦箱虽助纣朝堂告密成风,但同样广纳自荐贤士,用人不问出身,承元嘉之治启盛世明景,卢阁老,她虽是女子之身,可帝王风范不逊任何一代贤主,况且国本归正,陛下有意传位于太子殿下,您究竟还担心什么?”
“副史大人,你的仕途,还是太顺了……”
茶盏空底,残留的水珠映出沧桑的眉眼,沉得无力。
“大人可知,仕途虽有途径,可惜,到底寒门无贵子啊……你若想往上爬,必定失去什么,大人年纪轻轻入朝为官,不单侍奉御前获点不值得的权利这么简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