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黄时雨美美用了一顿午膳,对于闻遇与陆召琰压根就没有过太复杂的想法,也就当时遗憾无奈了一下,但她失去过太多,无奈的更多,十七年来唯有一根筋走画道,其他万般不由己,早已成习惯,再添一桩也不痛不痒。
这个姑娘总是快乐又洒脱,极难记恨一个人,这样的人往往都有个相同的缺点,更难爱上一个人。
怖与恨,那是有爱才会生的情感。
黄时雨目下想的最多的唯有两件事:一是圆满完成静贵妃的肖像画,不让闻大人失望;二是顺利通过画艺考核,不让肃王太丢脸。
因为初二旬假,初一这日下衙黄时雨专门去了趟保宁坊,姐妹二人几日不见更为热络。
黄莺枝这阵子赚了一笔不大不小的银子,生活充满盼头,说什么也不肯再要妹妹的贴补。
“傻丫头,我们是亲姐妹,姐妹之间无需客气。姐姐初来京师,多么落魄,用你的银子何曾眨过眼,如今足以养活自己,就不需要再浪费你的,你且攒好。”
这便是姐姐的性格。
分外飒爽,从不扭捏,她说不需要就是真的不需要。
黄时雨听话的收起银票,心里却在想,不如去金诚坊买个更大的宅子邀姐姐住进去,就听黄莺枝道:“下个月我就要随曲大人去昙州府清宁县,那里有大康最繁荣的船港码头,来回加起来也就五十余日的路程而已,等我安定好咱们再相聚也不迟。”
长大的人往往因为谋生不得不各奔东西。
黄家姐妹无人可依,唯有彼此,所以要比旁人更努力,不过妹妹现在有简允璋,自己又做了大官,黄莺枝终于可以心无旁骛去追寻自己的日子。
黄时雨一句话也不说,只闷头抱紧了姐姐。
舍不得姐姐,以后还会特别思念,也会难过到哭泣,可是她清楚姐姐是自由的,像她追逐画道一样追逐自己的价值。
所以她抹了把眼泪,开心笑道:“嗯!我等着姐姐,别忘了写信。”
“好!”黄莺枝捏了捏妹妹的小脸。
已婚女子没有婆母准许不被允许留宿在外面,黄莺枝看了看暮色,连饭也不便留妹妹,好说歹说哄着她登上马车。
姐妹二人用力挥挥手。
黄时雨泪流满面,黄莺枝温柔笑着。
等她们都有了足够立世的资本,再永远不分离。
黄时雨捺下沉浮不定的心绪,在晚膳前赶回了府中。
自从开始调理身体,她每日都要吃一碗付妈妈煮的药膳,比设想的好吃些,而这也不是娇生惯养的姑娘,几乎不费什么力气就接受了。
程氏长舒一口气。
付妈妈不仅擅长烹饪药膳还精通按摩,每日晚膳后一炷香,黄时雨就要在仆婢的侍奉下沐浴更衣,再躺在榻上由付妈妈按摩半炷香。
不愧是精通于此的行家,力度的拿捏相当准确,整个调理过程不算难捱,况且对身体真有好处,黄时雨全无排斥,认真配合着。
如此温顺的性格,确实是个惹人怜爱的好孩子。程氏时常叹息。
其实梅娘的情况有些严重,注定未来子嗣不丰,付妈妈已经使出浑身解数,将来生养一两个孩儿不成问题,可万一是两个女孩儿呢?
即便是男孩儿也极为单薄。
谁又能保证全部平安长大。
难道偌大的家业就此拱手让人?
程氏不甘心,也无颜面对地下的夫君和祖宗。
然想得再多也只能埋在心底,阿珣正处于最新鲜最甜蜜的时刻,听不进任何劝慰的话语,反倒容易滋生隔阂。
那就再等等吧,等新鲜劲过去,等梅娘更懂事。
寝卧内付妈妈将将结束了今日的调理,叮嘱道:“少奶奶,老奴缝的暖宫带子最宜月事期间使用,您只需躺下休息时围在腹部,可免疼痛困扰,长期坚持对身体大有益处。”
“妈妈有心了。”黄时雨穿上琥珀拿来的外衫,另一个丫鬟见状连忙上前帮着整理她的衣裙。
付妈妈含笑道:“这都是老奴的分内之事,能襄助少奶奶绵延子嗣是老奴的大功德大福分。”
“敢问妈妈,我这副身子今年还有希望怀上吗?”黄时雨问。
“儿女缘本就有一定的巧合,常人都无法百分百确认的,何况少奶奶略微单薄些许的身子。” 付妈妈福了福身,“请少奶奶安心,老奴保证助您两年内怀上。”
也就是情况没那么坏。
但也没多好。
黄时雨心中了然,点了点头,“好,我相信妈妈,妈妈的功劳我都记在心里。”
幼年匮乏的人容易走向两个极端:一种无端厌恶孩童,同时情感也异常凉薄;另一种完全相反,热切盼望有一个小小的自己,精心呵养。与其说养孩子,不若说当成年幼的自己重新养一遍,弥补诸多遗憾。
黄时雨是后者。
如今有家还有俸禄,衣食无忧,心底的渴望就被放大了。
整理好情绪,她才前往书房。
姐姐要去昙州府清宁县,来回五十余日的路程,是一种从未想象过的遥远,说不担心是假的,她已经盘算好送姐姐一个会拳脚的仆婢,就像宝络那样。不过宝络是阿珣放在她身边的“耳目”,且她也没有身契,做不得决定。
所以得同他好好商量商量。
一路不停盘算着,眨眼来到书房。
素秋眼尖,老远瞧见少奶奶,立刻迎上去殷勤打帘子,脆声道:“少奶奶来了。”
满屋子的人皆看向门口。
黄时雨青丝半挽,双眸明亮,宛若横波秋水。
蕊珠下意识慌乱,忙不迭对着黄时雨福身,口中念着:“少奶奶,奴婢给您请安。”
福生福喜不是生人,与黄时雨素来热络,从容揖个礼。
黄时雨含笑点点头,屋里好热闹。
简珣神情微微凝滞,不过反应极快,若无其事上前拉起黄时雨的素手,边走边道:“来的正巧,那就让蕊珠一齐量了吧。”
原来立夏临近,蕊珠心存孝心,想着不能只给少爷做衣裳,也得给少奶奶做件软缎香纱的褙子。再想到前几日白露吐槽少爷长得快,蕊珠缝的里裤还得再长小半寸才更合适。
却说蕊珠这边,恰巧许久未曾量过少爷,便择日不如撞日,趁着他有空来了梅斋书房。
可惜少奶奶不在,没法一同量了。
少爷说少奶奶还在调理,不急一时。
没想到少奶奶这么巧就赶来了。
黄时雨见过蕊珠两次,离这么近还是第一回,心道阿珣的命真忒好了些,一个赛一个的漂亮。
这么漂亮又老实的美人儿,微微红着脸请求为她量身裁衣,她自然也不能下人家脸面,便笑道:“我不急,你先侍奉少爷,完了再量我。”
蕊珠福了福身,“是,少奶奶。”
素秋撩起帘子端着茶盘走进来,笑道:“请少奶奶品一品今年的春明梨花,味甘凝神,喝再多也不走困。少爷吩咐了,以后晚上就给您烹它。”
茶未近,一股裹着甜梨的香气扑面而来,黄时雨深深嗅了一口,“好香,阿珣,你从哪里弄到的?”
简珣正在走神,听见梅娘的声音,竟有些结巴,“我,我,是南边送来的方物,新培育的,十分稀奇,你一定会很喜欢。”
他缓缓看向她。
黄时雨坐在圈椅上,轻抿一口,眉目动人,抬眸望向他,嫣然笑道:“我很喜欢,真的有一股甜甜的梨香。”
简珣干笑道:“你喜欢就好。”
蕊珠倾身环住他的腰报数,福喜则认真记在纸上,简珣大惊失色,余光不停觑向黄时雨。
他的妻子坐在圈椅吃着茶与丫鬟小声闲聊,而他手足无措站在那里,任由通房量身,明明什么也没做,也没做错什么,却感到了无端局促。
他在局促中心乱如麻,不敢多看蕊珠一眼,而梅娘温柔的眉眼一如泛不起涟漪的清泉,从容涓流。
她是梅娘,从未变过。
这本就是一场只有他忙忙碌碌的结合。
如同煎熬了百年,量身终于结束。
蕊珠红着脸道:“少爷的身量变化真快。”
他淡淡嗯了声。
轮到黄时雨了,虽说她平时不讲究,可每每来人为她裁衣,她还是很享受的,心底跃跃欲试。
世上哪有不爱俏的姑娘,但凡有些闲暇黄时雨也钟爱挑拣衣裙,只不过她闲暇的日子极少而已。
头一回接近少奶奶,蕊珠的心里七上八下的,唯恐服侍不周到惹少奶奶记恨。
同为女子,她这般身份委实敏感,也没想过得到正室怜惜,只求正室把她当个可有可无的物件,忘却或者懒得收拾。
蕊珠的心思全在少爷身上,不敢奢望多少怜爱,每个月记得看她两眼已然足够。
无奈少爷惧内,在少奶奶跟前连笑也不敢对她笑。
她惶然抬手,轻轻量起少奶奶的尺寸。
这个姑娘总是快乐又洒脱,极难记恨一个人,这样的人往往都有个相同的缺点,更难爱上一个人。
怖与恨,那是有爱才会生的情感。
黄时雨目下想的最多的唯有两件事:一是圆满完成静贵妃的肖像画,不让闻大人失望;二是顺利通过画艺考核,不让肃王太丢脸。
因为初二旬假,初一这日下衙黄时雨专门去了趟保宁坊,姐妹二人几日不见更为热络。
黄莺枝这阵子赚了一笔不大不小的银子,生活充满盼头,说什么也不肯再要妹妹的贴补。
“傻丫头,我们是亲姐妹,姐妹之间无需客气。姐姐初来京师,多么落魄,用你的银子何曾眨过眼,如今足以养活自己,就不需要再浪费你的,你且攒好。”
这便是姐姐的性格。
分外飒爽,从不扭捏,她说不需要就是真的不需要。
黄时雨听话的收起银票,心里却在想,不如去金诚坊买个更大的宅子邀姐姐住进去,就听黄莺枝道:“下个月我就要随曲大人去昙州府清宁县,那里有大康最繁荣的船港码头,来回加起来也就五十余日的路程而已,等我安定好咱们再相聚也不迟。”
长大的人往往因为谋生不得不各奔东西。
黄家姐妹无人可依,唯有彼此,所以要比旁人更努力,不过妹妹现在有简允璋,自己又做了大官,黄莺枝终于可以心无旁骛去追寻自己的日子。
黄时雨一句话也不说,只闷头抱紧了姐姐。
舍不得姐姐,以后还会特别思念,也会难过到哭泣,可是她清楚姐姐是自由的,像她追逐画道一样追逐自己的价值。
所以她抹了把眼泪,开心笑道:“嗯!我等着姐姐,别忘了写信。”
“好!”黄莺枝捏了捏妹妹的小脸。
已婚女子没有婆母准许不被允许留宿在外面,黄莺枝看了看暮色,连饭也不便留妹妹,好说歹说哄着她登上马车。
姐妹二人用力挥挥手。
黄时雨泪流满面,黄莺枝温柔笑着。
等她们都有了足够立世的资本,再永远不分离。
黄时雨捺下沉浮不定的心绪,在晚膳前赶回了府中。
自从开始调理身体,她每日都要吃一碗付妈妈煮的药膳,比设想的好吃些,而这也不是娇生惯养的姑娘,几乎不费什么力气就接受了。
程氏长舒一口气。
付妈妈不仅擅长烹饪药膳还精通按摩,每日晚膳后一炷香,黄时雨就要在仆婢的侍奉下沐浴更衣,再躺在榻上由付妈妈按摩半炷香。
不愧是精通于此的行家,力度的拿捏相当准确,整个调理过程不算难捱,况且对身体真有好处,黄时雨全无排斥,认真配合着。
如此温顺的性格,确实是个惹人怜爱的好孩子。程氏时常叹息。
其实梅娘的情况有些严重,注定未来子嗣不丰,付妈妈已经使出浑身解数,将来生养一两个孩儿不成问题,可万一是两个女孩儿呢?
即便是男孩儿也极为单薄。
谁又能保证全部平安长大。
难道偌大的家业就此拱手让人?
程氏不甘心,也无颜面对地下的夫君和祖宗。
然想得再多也只能埋在心底,阿珣正处于最新鲜最甜蜜的时刻,听不进任何劝慰的话语,反倒容易滋生隔阂。
那就再等等吧,等新鲜劲过去,等梅娘更懂事。
寝卧内付妈妈将将结束了今日的调理,叮嘱道:“少奶奶,老奴缝的暖宫带子最宜月事期间使用,您只需躺下休息时围在腹部,可免疼痛困扰,长期坚持对身体大有益处。”
“妈妈有心了。”黄时雨穿上琥珀拿来的外衫,另一个丫鬟见状连忙上前帮着整理她的衣裙。
付妈妈含笑道:“这都是老奴的分内之事,能襄助少奶奶绵延子嗣是老奴的大功德大福分。”
“敢问妈妈,我这副身子今年还有希望怀上吗?”黄时雨问。
“儿女缘本就有一定的巧合,常人都无法百分百确认的,何况少奶奶略微单薄些许的身子。” 付妈妈福了福身,“请少奶奶安心,老奴保证助您两年内怀上。”
也就是情况没那么坏。
但也没多好。
黄时雨心中了然,点了点头,“好,我相信妈妈,妈妈的功劳我都记在心里。”
幼年匮乏的人容易走向两个极端:一种无端厌恶孩童,同时情感也异常凉薄;另一种完全相反,热切盼望有一个小小的自己,精心呵养。与其说养孩子,不若说当成年幼的自己重新养一遍,弥补诸多遗憾。
黄时雨是后者。
如今有家还有俸禄,衣食无忧,心底的渴望就被放大了。
整理好情绪,她才前往书房。
姐姐要去昙州府清宁县,来回五十余日的路程,是一种从未想象过的遥远,说不担心是假的,她已经盘算好送姐姐一个会拳脚的仆婢,就像宝络那样。不过宝络是阿珣放在她身边的“耳目”,且她也没有身契,做不得决定。
所以得同他好好商量商量。
一路不停盘算着,眨眼来到书房。
素秋眼尖,老远瞧见少奶奶,立刻迎上去殷勤打帘子,脆声道:“少奶奶来了。”
满屋子的人皆看向门口。
黄时雨青丝半挽,双眸明亮,宛若横波秋水。
蕊珠下意识慌乱,忙不迭对着黄时雨福身,口中念着:“少奶奶,奴婢给您请安。”
福生福喜不是生人,与黄时雨素来热络,从容揖个礼。
黄时雨含笑点点头,屋里好热闹。
简珣神情微微凝滞,不过反应极快,若无其事上前拉起黄时雨的素手,边走边道:“来的正巧,那就让蕊珠一齐量了吧。”
原来立夏临近,蕊珠心存孝心,想着不能只给少爷做衣裳,也得给少奶奶做件软缎香纱的褙子。再想到前几日白露吐槽少爷长得快,蕊珠缝的里裤还得再长小半寸才更合适。
却说蕊珠这边,恰巧许久未曾量过少爷,便择日不如撞日,趁着他有空来了梅斋书房。
可惜少奶奶不在,没法一同量了。
少爷说少奶奶还在调理,不急一时。
没想到少奶奶这么巧就赶来了。
黄时雨见过蕊珠两次,离这么近还是第一回,心道阿珣的命真忒好了些,一个赛一个的漂亮。
这么漂亮又老实的美人儿,微微红着脸请求为她量身裁衣,她自然也不能下人家脸面,便笑道:“我不急,你先侍奉少爷,完了再量我。”
蕊珠福了福身,“是,少奶奶。”
素秋撩起帘子端着茶盘走进来,笑道:“请少奶奶品一品今年的春明梨花,味甘凝神,喝再多也不走困。少爷吩咐了,以后晚上就给您烹它。”
茶未近,一股裹着甜梨的香气扑面而来,黄时雨深深嗅了一口,“好香,阿珣,你从哪里弄到的?”
简珣正在走神,听见梅娘的声音,竟有些结巴,“我,我,是南边送来的方物,新培育的,十分稀奇,你一定会很喜欢。”
他缓缓看向她。
黄时雨坐在圈椅上,轻抿一口,眉目动人,抬眸望向他,嫣然笑道:“我很喜欢,真的有一股甜甜的梨香。”
简珣干笑道:“你喜欢就好。”
蕊珠倾身环住他的腰报数,福喜则认真记在纸上,简珣大惊失色,余光不停觑向黄时雨。
他的妻子坐在圈椅吃着茶与丫鬟小声闲聊,而他手足无措站在那里,任由通房量身,明明什么也没做,也没做错什么,却感到了无端局促。
他在局促中心乱如麻,不敢多看蕊珠一眼,而梅娘温柔的眉眼一如泛不起涟漪的清泉,从容涓流。
她是梅娘,从未变过。
这本就是一场只有他忙忙碌碌的结合。
如同煎熬了百年,量身终于结束。
蕊珠红着脸道:“少爷的身量变化真快。”
他淡淡嗯了声。
轮到黄时雨了,虽说她平时不讲究,可每每来人为她裁衣,她还是很享受的,心底跃跃欲试。
世上哪有不爱俏的姑娘,但凡有些闲暇黄时雨也钟爱挑拣衣裙,只不过她闲暇的日子极少而已。
头一回接近少奶奶,蕊珠的心里七上八下的,唯恐服侍不周到惹少奶奶记恨。
同为女子,她这般身份委实敏感,也没想过得到正室怜惜,只求正室把她当个可有可无的物件,忘却或者懒得收拾。
蕊珠的心思全在少爷身上,不敢奢望多少怜爱,每个月记得看她两眼已然足够。
无奈少爷惧内,在少奶奶跟前连笑也不敢对她笑。
她惶然抬手,轻轻量起少奶奶的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