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闻大人身边的丫鬟连忙上前将黄时雨搀扶而起。
  “你这孩子,还当从前呢,现在是双身子的人,万事小心,不要动不动就磕头。”闻道芝责怪道。
  黄时雨擦了擦泪花,恭恭敬敬谨遵教诲。
  辞别二位大人,她朝自己的舍馆走去。
  不意才迈出小花园就被小闻大人喊住。
  他脸上竟有奇怪的局促,也或许是她眼花。
  “黄……诏侍,听说你在到处打听椿屿坊的宅院。”
  黄时雨心里直打鼓,并不知他为何对此感兴趣,但他这样的大官又有诸多要务,想必有特殊的道理才有此一问。
  “回大人,下官打算长期定居清宁县,也想与姐姐就个伴儿,以后少不得要仰仗大人通融了。”最后一句话,她有些讨好地看了他一眼。
  将来能不能安稳留在清宁县确实得仰仗闻家姑侄。
  闻遇没想到她这般疏离,不过她好像也没对他热络过,任谁也不会喜欢一个瞧不起自己还放弃了自己的上官。
  “我姑母刚好有座三进的宅院就在椿屿坊,因为我们平时也不住那里,就一直闲置,十分可惜,你若想要就卖给你吧,很……很便宜的。”
  已经得了闻家诸多照顾,将来或许还要借人家的势,然而凡事有度,哪能是个好处就扑上去吃,这边吃光了,真饿的时候反而没得吃。
  黄时雨忙对闻遇施礼,道:“大人的善心下官唯有心领,实难受用,皆因姐姐已经为我拿过主意,我们两家势必要紧紧相邻的,如此辜负大人,还望大人莫要怪罪。”
  闻遇垂眸道:“不会。”
  黄时雨又对他揖了一礼,才款款离去。
  不缺钱的好处就是不管做什么都省心省力有保障,只要出得起价钱,就会有能力不错的人为她分忧,比如买宅院,只需一句话,坊正就跑前跑后,大冷的天来回跑了三处衙门,还自己先垫付契税,才将完完整整的地契交到她手中。
  中间需要她按手印的话也是衙门的小胥吏亲自上门。
  黄时雨一步也没挪就得到了自己想要的。
  事后赏了坊正一大笔银钱,坊正自是感恩戴德,身为一坊之长,将来对黄家姐妹也多有照拂。
  此时她也发现了简珣送她的银票乃泰祥票号。
  确切的说不是发现是重新了解。
  泰祥票号不同别家认票不认人,而是认人不认票,尤其面对大额兑取,也只兑大额且有限额。打个比方说,有歹人以非法手段获取泰祥银票,那也没办法兑换真金白银,因为还得要存进这笔银子的人来证明。
  黄时雨之所以顺利兑取,皆因简珣的书信和信物比她更先到达当地的泰祥票号。
  这种方式略有些麻烦,却基本断绝歹人谋财害命的念头。
  歹人害命是为了图财,倘若图不到财谁又想背负人命。
  简珣连这点都考虑了。
  新宅院的打扫和布置,黄莺枝一并揽下,这也是姐夫的意思,有他们看顾,黄时雨才能少被坑些钱财。
  而黄时雨只需要在各家掌柜前来对账时核对清楚再付钱即可。
  就连门房和小厮用的也是曲家的家生子,图一个放心。姐夫曲峻山将他们的身契以及两个粗使婆子的身契一并交给了姐姐,姐姐再交给妹妹,“莫要推辞,这是你那素未谋面的姐夫心意,权当我们给你新居的贺礼添头。先应付眼下,其余的慢慢相看。买下人是大事,马虎不得,再有钱也得留个心眼,你去牙行买的我们不放心。”
  姐姐的心意黄时雨岂会不懂,她像小时候那样抱着姐姐,小声道:“我明白。姐姐,我好开心,想到你和肚子里的孩子都在我身边我就好开心。”
  她明明事事都稳妥了,为何眼睛还会不由自主地流泪。
  黄莺枝轻轻摸了摸妹妹的脑袋,安静地相拥。
  姐姐嫁了一个非常好的人,只要是她的意愿,姐夫都不遗余力地办好,使得黄时雨切切实实享受了一番来自亲人的关爱照拂。
  姐夫出身京师良安坊曲家,族中出过几个进士,三代都有人在京为官,算官宦子弟了,比姐姐小五岁,这是黄时雨万万没想到的,不是觉得姐姐年纪大不该找这么年轻的,而是没想到姐姐那般清醒成熟之人竟会看得上“小郎君”……
  黄莺枝面色微红,抿嘴笑了笑,“原是没看上的,也不觉得他会看上我,可我们一路走来,还经历过生死,不知不觉就上了心,也没啥轰轰烈烈的誓言,就认定了我们必须仅有彼此一辈子。”
  “一辈子,就是天底下最用心的誓言。”黄时雨为姐姐的幸福而幸福。
  真好。
  姐姐遇到了一个愿与她一生一世一双人的奇男子。
  想必他们走到今天经历了各种艰难,否则姐夫又怎会背井离乡,与姐姐来到了这么远的清宁县定居。
  黄时雨抿着笑,淘气地捏了把姐姐羞红的脸颊,脑海忽地闪过一抹熟悉的身影,有点伤感,却又很温暖。
  她轻轻攥紧丝帕,驱赶没有结果的沉湎,凝神面对姐姐,专心与她说体己话。
  长大的妹妹比从前更擅长隐藏心事,时不时地闪神,黄莺枝若有所思打量笑容恬淡的黄时雨。
  曲峻山与周知县交好,曲峻山的小姨子黄时雨又是正六品的诏侍,当然最最重要的是小闻大人曾说黄诏侍是画署最有前途的女画师,又得过静贵妃赏识,话里话外透着对黄诏侍的期许……周夫人这样的妙人岂会不理解,那心思立刻就跟风车一样地活络起来。
  周大人非常满意自家夫人的长袖善舞。
  正常人话家常避免不掉会谈及妇人夫家的事儿,周夫人恰恰相反,关于黄时雨的夫家一个字都不问不提,只热心地帮忙介绍当地最好的稳婆,还将自己闺女挑好的乳母让给了黄时雨。
  周夫人笑容可掬,“无妨无妨,我家老三才将将出嫁,肚子还早呢,现找都来得及,倒是黄大人更迫切些。”
  “夫人侠义心肠,盛情相助,我定会深深记在心里的。”黄时雨含笑为周夫人斟茶。
  领下了周夫人的人情,双方都很愉快。
  买一个乳母就相当于买她一家,乳母孩子长大做小厮,丈夫在外院跑腿赶车。运气好的乳母通常要照顾小主子直至成家,地位不同普通下人,在主家跟前略有三分薄面。
  因此当乳母的遇到好主家就没有不尽心,把小主子当心头肉呵护着,小主子有前途,她后半辈子也差不多是半个主子,得以荣养,她的孩子就是小主子的乳兄,地位也高于普通下人。
  故而,在选择乳母这方便,两边都格外慎重。
  黄时雨感激之余也认认真真相看,黄莺枝不太放心,就专门陪她一齐相看。
  周夫人推荐的乳母姓花,花信之年,长得白白净净,十分干净利落,不仅识字还说一口标准官话。
  黄莺枝暗中点头。
  光是这份干净就极难得,举手投足知礼且温雅,品性自不会太差,剩下的可以慢慢观察。
  黄时雨投桃报李,不仅用双倍的价钱买下金娘子一家,还送了一盆花作为谢礼。
  当然,这不是普通的花,那大红的花瓣是红玛瑙,绿莹莹的叶片是玉石,价值二百两。
  如此阔绰,惊掉了周夫人下巴。
  时人讲究财不露白,但某些情况还是要适当露一露的。
  以黄时雨的姿色和处境,想不引人注意都难,既然避免不掉张扬,她就要旁人知道自己不是好欺负的。
  有权又有钱的正六品黄诏侍,令人不敢小觑,打她的坏主意得先掂量掂量。
  为母则刚,在孩子出生前,黄时雨就竭力铺一条尽可能轻松的成长之路。
  连身世都编好了。
  他(她)有一位画师娘亲和一位非常有钱的阿爹,为了赚更多的钱,阿爹出海做生意,虽然没空回家但是每年都会寄许多钱,因为他(她)是最讨父母喜欢的小孩,所以,娘亲与阿爹决定好一个陪伴他(她)一个赚钱养家,只为了让他(她)成为世上同时拥有爱与自由的人。
  日子一晃而过,翻过年正月初十宜搬迁。
  在姐姐姐夫的帮扶下,黄时雨搬进了新家,毗邻姐姐,两家之间的内宅还特意打通,以甬道相连,女眷在后宅走动极为方便,只需通过门上婆子就能经常见面。
  不意隔壁也在搬家,正是去年与黄时雨这座宅子一同出售的,都是喜事,黄莺枝很快就与这家新邻舍热络起来。
  家主姓唐,说一口流利的金平官话,一问祖籍,果然来自宝天府金平,也就是来自京师,如此倒也算半个老乡,唐太太与黄莺枝一见如故。
  唐太太不时拿眼瞧一下像个背景似的隐在姐姐身后的妹妹,性格真内向。
  任谁头一回见到黄时雨都掩不住惊艳,黄莺枝对太太的反应见怪不怪,不过考虑到妹妹的性格与身体,只坐了片刻,她便吩咐仆婢搀扶黄时雨进屋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