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白冰略一思索,立即反驳道:“不行,你受了伤,需要回家养着,今天我们两个都要回家去,明早我再带着蛋和二姨夫来把蛙抬回去。”
花石拗不过女儿只得同意。
白冰扒开落叶,找到了一个小小的树洞,树洞的大小刚好可以容纳那只蛙,她利用杠杆原理,以一根撬棍撬动林蛙尸体,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那东西塞到了洞里。
接着又找来一块大石板封住洞口。
石板外面又堆了无数块石头,尽管这样,她还是不甚放心,但别无他法,她又仔仔细细将篝火湮灭,给阿爹找了一根拐杖,父女俩搀扶着往家的方向走去。
看阿爹的状态,骨头应该是没断,但有没有骨裂就不敢确定了,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阿爹这一次起码也要养伤一两个月。
两个月后直接入冬,也就意味着,接下来的整个囤货季,这个家里就真的只能靠她一个人了。
呜呜!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做人要学会常想一二。
幸好阿爹只是受了点轻伤,没有断手断脚断肋骨,养一养总会好的。
给自己打完气,白冰调出脑海中的资料,又研究了几种疗伤的草药,沿途碰到那些东西就顺手采一片嫩叶放在草篓子里。
回家煎成药汁给阿爹服用,同时,外敷的草药也不能少,她摘了几片仙鹤草的叶子,这东西回家砸成草泥,敷在胸口,能够收敛止血,避免胸腔内的伤口流血不止。
天黑以后,两个人才终于赶回了家中。
阿妈见到阿爹再次受伤,忍不住唠唠叨叨地嘟囔了许久。
阿爹只是笑嘻嘻不吱声。
服侍阿爹外敷内服用完了药,又哄睡了小锦鲤,母女俩终于得以脱身,外出来到二姨家的树洞。
部落里,每一棵大树之间的距离都很远,自己家跟二姨家之间又隔着二十几棵大树,因此母女两个人单单赶路,就走了半个来小时才来到二姨家。
这个点,族里人基本上全都睡下了,她们敲了半天门,洞屋里才传出二姨的应声。
二姨家除了蛋,还有一个名叫麻花的表哥,前几年已经结婚,搬到了旁边的树洞单独过日子,比蛋小的还有个14岁的表妹名叫霞。
进了屋,阿妈阻止了二姨烧灶照明的举动,“不要麻烦,我们来说几句话,说完就回去了。”
二姨、二姨夫、霞全都起身,只有蛋那个心大的小子没被吵醒,此时还睡得呼噜震天响。
听完白冰母女的来意,二姨全家都惊讶不已,纷纷感叹,冰的运气实在是太好了,第一次进山,就能打到一只大母蛙。
显然,这里的人也十分喜欢林蛙这种猎物。
二姨立即表示,自己的男人和儿子蛋第二天全都可以进山帮忙,如果两个人不够,她的大儿子麻花也可以进山。
白冰,“二姨,明天一早我们就出发,把那只蛙抬回来以后,给你家分一条蛙腿。”
二姨急忙推拒:“那怎么可以,要不是因为冰,我们还没有火种,更没有黄米这么好吃的粮食,今年冬天,全族人都会过一个幸福的冬天,这些都是冰的功劳,帮冰干活是应该的,更何况,两家还是亲戚,更不可能要冰的东西。”
第16章 报酬
白冰却十分坚持:“二姨,正因为你是我在部落里唯一的亲戚,我才信得过姨父和蛋来给我帮忙,而且,日后,我有可能会经常麻烦他们给我帮忙,我不可能每次都白白使唤他们。”
二姨却说,即便是经常找他们帮忙,他们也是愿意的,什么都不需要给。
白冰扶额。
这远古人真的好固执啊,一来一回说得好累。
根据原主记忆,部族里的确有那样的规矩,族长和女巫的家里,的确有资格白白使唤族人为他们干活。
无论女巫挑中了谁,那个人都会心甘情愿受到女巫的驱使,不仅不敢要好处,甚至会觉得为女巫干活是一种荣耀。
上一次,她在族中表演了一番神迹之后,整个族里的族人,俨然已经把她当成了新一代的女巫。
他们怎么敢要女巫的报酬呢,不怕被女巫诅咒吗?
大概,这个才是二姨打死都不肯要蛙腿的真正原因。
这个时代已经产生了私有制,压迫和剥削自然会相伴而生,白冰明白,她必须保证自己留在剥削阶级。
尽管她无心剥削他人,但现阶段明显不能搞什么天下大同,让那些家里有壮年劳力的人,将他们的劳动果实分给其他弱小群体,显然等于倒行逆施。
白冰既不想昧着良心,打着神明的旗号压榨别人,又不想恢复从前部落大锅饭的制度,那么用人帮忙,给予一定报酬就是最合理的做法。
“二姨,你们给我帮忙,我给十分之二的肉作为报酬,这是神的旨意,如果你们家不愿意听从神的旨意,我去找别人家帮忙就好了。”
听说是神的旨意,二姨立即闭嘴,二姨夫更是激动地站了起来,“不可以,冰,我愿意听从神的旨意,你不要找别人。”
既能够帮女巫做事,又有肉可以拿,这简直是天大的好事,怎么可以拒绝?
白冰满意点头,看来还是神的名头比较管用。
“二姨夫,我也可以一起抬那只蛙,所以,如果你家里有活,你跟蛋只去一个人就可以,不管你们去一个人还是两个人,我都只给十分之二的肉。”
刚刚二姨就想问,十分之二是个啥,没来得及开口就被神的旨意给震了回去,此时见冰再次提起这个词,忍不住就问出了口。
白冰:“十分之二,就是十个肉,给你们两个作为报酬。”
所有人伸出两只手,大脑进入了癫狂运算。
只有霞开口问道:“冰姐姐,那十分之一,是不是就是十个给一个?”
白冰眼前一亮,赞赏地看向霞:“对,霞你太聪明了,竟然懂得举一反三。”
尽管仍然不明白举一反三是什么意思,但一家人都听出,冰是在夸奖霞,在部族里,得到女巫的夸奖是一件十分荣耀的事,因此所有人都很开心,尤其是霞,脸蛋上飞起一抹羞涩的红。
二姨说,族里还没有组织进山打猎,家里的稗草籽已经囤地差不多了,两个爷们呆在家里也没什么正经事,不如就让蛋和蛋的阿爹一起陪冰进山,毕竟那么大一坨肉,人多一点才安心。
跟二姨一家讲定,白冰跟阿妈放心的回家睡觉。
天还没亮,白冰就听到蛋在外面吵吵闹闹的声音,她 强撑着酸疼的身体爬起来:“阿妈,不是说好天亮出发,蛋他们怎么来的这样早?”
阿妈一边往草篓子里装着饼子一边道:“那么大一只母蛙,放在野林子里,万一丢了多可惜,而且那蛙已经死了,放久了不新鲜,还是早一点拿回来放心。”
白冰起身,用冰凉的河水洗了一把脸,这才感觉清醒了一点,一行三人举着火把朝昨日藏蛙的地方走去。
她注意到,二姨夫身上还背着一张类似于担架的东西,到时候把林蛙放到担架上,的确更方便。
她一边走一边在脑海中调出了制作木板车的资料,车架看起来并不复杂,真正复杂的是车轮。
凭借她的文科脑,铁定想不明白这种复杂的结构,况且,在铁器被打造出来之前,人们根本无法利用石头制作精密的木质零件。
因此板车神马的还是想象算了,铁矿铁矿,唉------
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实现生产铁器的愿望。
朝阳初升之际,他们便抵达了那个树洞,白冰跑过去,就看到十几只大蚂蚁正围着洞口在扒土。
“嘿,讨厌的家伙,快滚开。”
白冰挥舞长矛刺向那些蚂蚁,二姨夫跟蛋也闻声凑了过来。
看到这里有蚂蚁,蛋十分兴奋,手持虫壳做成的叉子,一叉一只,接连杀了三只蚂蚁。
白冰不解:“蛋,你杀蚂蚁做什么,那东西没多少肉,难道也能吃吗?”
蛋嘿嘿笑着挠挠头:“用火烧熟,蚂蚁也很香哒。”
好吧,十五六岁的半大小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身体需要很多营养,在没有更多优质蛋白质的情况下,蚂蚁也确实能当一盘肉。
蛋把三只蚂蚁扔进草篓子,跑掉的那些他也没去追,毕竟洞里的大母蛙才是今天的主角。
几人合力搬开洞口的石板,发现那只林蛙还好好待在里面。
这才放下心来。
但洞里此时已经爬进去了四五只蚂蚁,它们正围着林蛙肚子上那个破洞不停啃食。
二话不说,这几只该死的蚂蚁又成了蛋的小零食。
好在相隔时间较短,这些蚂蚁还没能啃掉多少肉,二姨夫跟蛋合力,一个搬着林蛙头,一个扯着两条大腿,将林蛙抬到了担架上。
父子二人抬起担架感受了一下,“还行,不算太沉,再来点分量也能抬得动。”
白冰也想试一试,自己的力气跟这个世界里壮年男性到底相差多少,于是她接过了蛋手里的那一边。
花石拗不过女儿只得同意。
白冰扒开落叶,找到了一个小小的树洞,树洞的大小刚好可以容纳那只蛙,她利用杠杆原理,以一根撬棍撬动林蛙尸体,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那东西塞到了洞里。
接着又找来一块大石板封住洞口。
石板外面又堆了无数块石头,尽管这样,她还是不甚放心,但别无他法,她又仔仔细细将篝火湮灭,给阿爹找了一根拐杖,父女俩搀扶着往家的方向走去。
看阿爹的状态,骨头应该是没断,但有没有骨裂就不敢确定了,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阿爹这一次起码也要养伤一两个月。
两个月后直接入冬,也就意味着,接下来的整个囤货季,这个家里就真的只能靠她一个人了。
呜呜!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做人要学会常想一二。
幸好阿爹只是受了点轻伤,没有断手断脚断肋骨,养一养总会好的。
给自己打完气,白冰调出脑海中的资料,又研究了几种疗伤的草药,沿途碰到那些东西就顺手采一片嫩叶放在草篓子里。
回家煎成药汁给阿爹服用,同时,外敷的草药也不能少,她摘了几片仙鹤草的叶子,这东西回家砸成草泥,敷在胸口,能够收敛止血,避免胸腔内的伤口流血不止。
天黑以后,两个人才终于赶回了家中。
阿妈见到阿爹再次受伤,忍不住唠唠叨叨地嘟囔了许久。
阿爹只是笑嘻嘻不吱声。
服侍阿爹外敷内服用完了药,又哄睡了小锦鲤,母女俩终于得以脱身,外出来到二姨家的树洞。
部落里,每一棵大树之间的距离都很远,自己家跟二姨家之间又隔着二十几棵大树,因此母女两个人单单赶路,就走了半个来小时才来到二姨家。
这个点,族里人基本上全都睡下了,她们敲了半天门,洞屋里才传出二姨的应声。
二姨家除了蛋,还有一个名叫麻花的表哥,前几年已经结婚,搬到了旁边的树洞单独过日子,比蛋小的还有个14岁的表妹名叫霞。
进了屋,阿妈阻止了二姨烧灶照明的举动,“不要麻烦,我们来说几句话,说完就回去了。”
二姨、二姨夫、霞全都起身,只有蛋那个心大的小子没被吵醒,此时还睡得呼噜震天响。
听完白冰母女的来意,二姨全家都惊讶不已,纷纷感叹,冰的运气实在是太好了,第一次进山,就能打到一只大母蛙。
显然,这里的人也十分喜欢林蛙这种猎物。
二姨立即表示,自己的男人和儿子蛋第二天全都可以进山帮忙,如果两个人不够,她的大儿子麻花也可以进山。
白冰,“二姨,明天一早我们就出发,把那只蛙抬回来以后,给你家分一条蛙腿。”
二姨急忙推拒:“那怎么可以,要不是因为冰,我们还没有火种,更没有黄米这么好吃的粮食,今年冬天,全族人都会过一个幸福的冬天,这些都是冰的功劳,帮冰干活是应该的,更何况,两家还是亲戚,更不可能要冰的东西。”
第16章 报酬
白冰却十分坚持:“二姨,正因为你是我在部落里唯一的亲戚,我才信得过姨父和蛋来给我帮忙,而且,日后,我有可能会经常麻烦他们给我帮忙,我不可能每次都白白使唤他们。”
二姨却说,即便是经常找他们帮忙,他们也是愿意的,什么都不需要给。
白冰扶额。
这远古人真的好固执啊,一来一回说得好累。
根据原主记忆,部族里的确有那样的规矩,族长和女巫的家里,的确有资格白白使唤族人为他们干活。
无论女巫挑中了谁,那个人都会心甘情愿受到女巫的驱使,不仅不敢要好处,甚至会觉得为女巫干活是一种荣耀。
上一次,她在族中表演了一番神迹之后,整个族里的族人,俨然已经把她当成了新一代的女巫。
他们怎么敢要女巫的报酬呢,不怕被女巫诅咒吗?
大概,这个才是二姨打死都不肯要蛙腿的真正原因。
这个时代已经产生了私有制,压迫和剥削自然会相伴而生,白冰明白,她必须保证自己留在剥削阶级。
尽管她无心剥削他人,但现阶段明显不能搞什么天下大同,让那些家里有壮年劳力的人,将他们的劳动果实分给其他弱小群体,显然等于倒行逆施。
白冰既不想昧着良心,打着神明的旗号压榨别人,又不想恢复从前部落大锅饭的制度,那么用人帮忙,给予一定报酬就是最合理的做法。
“二姨,你们给我帮忙,我给十分之二的肉作为报酬,这是神的旨意,如果你们家不愿意听从神的旨意,我去找别人家帮忙就好了。”
听说是神的旨意,二姨立即闭嘴,二姨夫更是激动地站了起来,“不可以,冰,我愿意听从神的旨意,你不要找别人。”
既能够帮女巫做事,又有肉可以拿,这简直是天大的好事,怎么可以拒绝?
白冰满意点头,看来还是神的名头比较管用。
“二姨夫,我也可以一起抬那只蛙,所以,如果你家里有活,你跟蛋只去一个人就可以,不管你们去一个人还是两个人,我都只给十分之二的肉。”
刚刚二姨就想问,十分之二是个啥,没来得及开口就被神的旨意给震了回去,此时见冰再次提起这个词,忍不住就问出了口。
白冰:“十分之二,就是十个肉,给你们两个作为报酬。”
所有人伸出两只手,大脑进入了癫狂运算。
只有霞开口问道:“冰姐姐,那十分之一,是不是就是十个给一个?”
白冰眼前一亮,赞赏地看向霞:“对,霞你太聪明了,竟然懂得举一反三。”
尽管仍然不明白举一反三是什么意思,但一家人都听出,冰是在夸奖霞,在部族里,得到女巫的夸奖是一件十分荣耀的事,因此所有人都很开心,尤其是霞,脸蛋上飞起一抹羞涩的红。
二姨说,族里还没有组织进山打猎,家里的稗草籽已经囤地差不多了,两个爷们呆在家里也没什么正经事,不如就让蛋和蛋的阿爹一起陪冰进山,毕竟那么大一坨肉,人多一点才安心。
跟二姨一家讲定,白冰跟阿妈放心的回家睡觉。
天还没亮,白冰就听到蛋在外面吵吵闹闹的声音,她 强撑着酸疼的身体爬起来:“阿妈,不是说好天亮出发,蛋他们怎么来的这样早?”
阿妈一边往草篓子里装着饼子一边道:“那么大一只母蛙,放在野林子里,万一丢了多可惜,而且那蛙已经死了,放久了不新鲜,还是早一点拿回来放心。”
白冰起身,用冰凉的河水洗了一把脸,这才感觉清醒了一点,一行三人举着火把朝昨日藏蛙的地方走去。
她注意到,二姨夫身上还背着一张类似于担架的东西,到时候把林蛙放到担架上,的确更方便。
她一边走一边在脑海中调出了制作木板车的资料,车架看起来并不复杂,真正复杂的是车轮。
凭借她的文科脑,铁定想不明白这种复杂的结构,况且,在铁器被打造出来之前,人们根本无法利用石头制作精密的木质零件。
因此板车神马的还是想象算了,铁矿铁矿,唉------
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实现生产铁器的愿望。
朝阳初升之际,他们便抵达了那个树洞,白冰跑过去,就看到十几只大蚂蚁正围着洞口在扒土。
“嘿,讨厌的家伙,快滚开。”
白冰挥舞长矛刺向那些蚂蚁,二姨夫跟蛋也闻声凑了过来。
看到这里有蚂蚁,蛋十分兴奋,手持虫壳做成的叉子,一叉一只,接连杀了三只蚂蚁。
白冰不解:“蛋,你杀蚂蚁做什么,那东西没多少肉,难道也能吃吗?”
蛋嘿嘿笑着挠挠头:“用火烧熟,蚂蚁也很香哒。”
好吧,十五六岁的半大小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身体需要很多营养,在没有更多优质蛋白质的情况下,蚂蚁也确实能当一盘肉。
蛋把三只蚂蚁扔进草篓子,跑掉的那些他也没去追,毕竟洞里的大母蛙才是今天的主角。
几人合力搬开洞口的石板,发现那只林蛙还好好待在里面。
这才放下心来。
但洞里此时已经爬进去了四五只蚂蚁,它们正围着林蛙肚子上那个破洞不停啃食。
二话不说,这几只该死的蚂蚁又成了蛋的小零食。
好在相隔时间较短,这些蚂蚁还没能啃掉多少肉,二姨夫跟蛋合力,一个搬着林蛙头,一个扯着两条大腿,将林蛙抬到了担架上。
父子二人抬起担架感受了一下,“还行,不算太沉,再来点分量也能抬得动。”
白冰也想试一试,自己的力气跟这个世界里壮年男性到底相差多少,于是她接过了蛋手里的那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