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是啊,儿媳看母亲房中时常有桂花糕,便想着母亲喜欢吃,恰巧碰到有一间卖桂花糕的铺子,于是便买了一份带回来给母亲尝尝。”
“你有心了。”
永平长公主看着放在桌上精致的桂花糕,嘴角泛起一丝淡淡的微笑。她优雅地伸出手,拿起一块桂花糕,轻轻咬下一小口。
瞬间,一股浓郁的桂花香气弥漫在口中,甜而不腻的味道让她不禁微微睁大眼睛。糕点的口感细腻,入口即化,甜度恰到好处。
放下手中的桂花糕,永平长公主抬起头,目光温和地看向苏符,轻声说道:“这桂花糕比我以往吃过的都要好吃。”
“母亲喜欢就好,那儿媳先回晚竹院了。”
永平长公主点头,“嗯,回去吧。”
看着苏符离开的背影,永平长公主目光深邃,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这时,派去跟着苏符的人也回来了。
他在永平长公主面前恭敬道:“今日世子夫人出府就去了万保酒楼,听说万保酒楼是世子夫人生母留下的嫁妆。最后,世子夫人从酒楼出来后,去西街买了一份桂花糕便回府了。”
永平长公主看着放在桌上的桂花糕,双眸微动,“我知道了,以后不必跟着世子夫人了,退下吧。”
“是。”
永平长公主身旁的老嬷嬷看着永平长公主看着桂花糕出神,她道:“主子这是相信世子夫人了?”
“且信她一次吧,我相信允安不会看错人。”
苏符回到晚竹院,她坐在圈椅上,一旁的秋霜给她倒茶,想到苏哲让苏符偷虎符的事。
秋霜目光向四周扫了扫,看见没有别人后,她有些担忧道:“世子夫人,老爷让您偷虎符的事,该怎么办?”
苏符缓缓喝了一口手中的茶后,她凤眸微眯,心中早已有了打算。
如今局势紧迫,容不得她思考太多时间,她放下茶盏后,道:“我们去一趟祖父的院子。”
苏符来到萧老太爷的院子,院门口有两个小厮正笔直站立着。他们看到苏符,立刻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礼,“见过世子夫人
苏符微微一笑,轻轻地对他们点了点头,然后道:“我有事来寻祖父。”
其中一个小厮连忙回应:“麻烦世子夫人在此等候,小的进去向老太爷请示一番。”说完,他便转身进了院子。
苏符静静地站在原地,过了片刻,先前进去的小厮出来了。
对苏符做了个请的手势,“世子夫人,老太爷请您进去,请您随小的来。”
萧老太爷此刻正端坐于书房一隅的黄花梨木桌案前,窗外透进一缕昏黄的日落柔和的洒在他斑白的发丝上,为这静谧的空间添上了几许温馨。
他手中握着一本泛黄的古籍,页间偶尔翻动的声音,在这寂静的书房显得格外清晰。
“祖父。”苏符一声清脆而温婉的声音打破了这份宁静。她轻步踏入书房,步伐中带着几分小心翼翼。
听到苏符的声音,他萧老太爷将手中的古籍放下。
“来了,坐吧。”他指了指自己对面的椅子,示意苏符坐下。
苏符闻言,她轻移莲步,走到椅子旁缓缓坐下,姿态端庄而不失温婉。
坐下后,她微微欠身,再次开口,声音里带着几分歉意与谦逊:“孙媳突然来访,实乃是心中有事,急于向祖父请教,不知是否扰了祖父的清静?”
萧老太爷闻言,那双历经沧桑却依旧锐利的眼眸微微眯起,眼尾不经意间轻轻挑起,透露出一种不怒自威的沉稳与深邃。
“无妨。说吧,你来寻我有何事啊?”
苏符将苏哲让她偷玄甲军虎符的事如实说了出来。
最后道:“孙媳愚钝,自知此事事关重大,特来向祖父请教
萧老太爷静静地听着,脸上的表情始终波澜不惊,仿佛早已洞悉一切。
待苏符言毕,他轻轻抬手,动作中带着几分岁月沉淀的从容与镇定,捋了捋自己下巴那缕斑白的胡须。
他凝视着苏符,凌厉的眼神仿佛能穿透苏符表面,直视其内心深处的决绝。
“你既来寻我将此事说出来,想必你心中已有定夺。然,这条路,一旦踏上,便意味着你将与苏府站在了对立面,你真的想好了么?”
闻萧老太爷此言,苏符的眼神愈发坦荡,眼中没有丝毫的退缩与畏惧。
她的唇边缓缓浮起一抹笑意,那笑容中交织着多种情绪,也不知这笑意是对过往束缚的释然,还是对自己的自嘲。
她轻启红唇,声音虽轻,却是异常的坚定:“孙媳于苏府而言,只不过是他们功名路上的牺牲品,是他们追求权势与利益的棋子,只要能用孙媳给苏家换来更大的利益,父亲绝不会有半分犹豫。”
“在他们眼中,孙媳的价值仅在于我能否为家族带来荣光,有用时笑脸相迎,无用时便可随意丢弃。孙媳早已看清,心中的奢望已如风中残烛,熄灭殆尽,不愿再成为他人手中的提线木偶。那些虚情假意、惺惺作态的亲情,不要也罢!”
说完这番话,苏符的眼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璀璨光芒。
她已无所畏惧,因为她的心,已经找到了真正的归宿与可以依靠的人。
听苏符说出这番话,萧老太爷惊讶苏符在苏府的经历,又有些心疼苏符的遭遇。
“你是个聪明的孩子,你的选择是对的,将军府以后便是你的靠山。”
萧老太爷苍老的面上带着明显的关切,让苏符感受到了久违的一份来自长辈的温暖与关心。
苏符与萧老太爷在书房待了许久,苏符与萧老太爷说了司北安近期可能会有所动作。
想到当前紧迫的局势,萧老太爷眉眼也染上几分凝重。
第122章 景文帝病重
时间如同指尖流沙,很快便过去了三日。
皇宫之中。
晨曦初破,本应是百官齐聚、朝钟悠扬的时辰。却突然传来景文帝病重的消息,这突然的变故,引得朝堂之上的朝臣们心下不安,心中纷纷暗自猜测景文帝的身体状况。
景文帝连今日的早朝都未露面,这可是头一次。
待朝臣出了皇宫,景文帝病重连今日早朝都未能参加的消息立马传遍京城。
消息一出,京城内外,人心惶惶。街头巷尾,百姓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揣测着帝王病情的背后是否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宫廷秘辛,亦或是国家命运的转折点。
茶馆酒肆之中,更是成为了消息与谣言的集散地,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解读着这一重大的变故。
有的人担忧国家未来的走向,有的则开始揣测,如今空缺的储君之位最终会花落谁家。
一时间,各种猜测与忧虑交织成一张复杂的社会情绪网。
朝堂之上,更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心中各怀鬼胎。一部分忠诚于景文帝的臣子,忧心忡忡地祈祷着景文帝的龙体能早日康复,以安民心。
而另一些早就暗自站队的大臣则在心里暗自盘算着,试图在这风云变幻之际,为自己的未来铺路搭桥。
一时间,往日的和谐与秩序似乎被一层看不见的阴霾所笼置,有些人在暗自观望,有的则已经悄悄开始行动…
两日过去,而景文帝的病情却并未传来好转的消息,不管是宫里还是宫外的人,心中都时刻牵挂景文帝的病情,这不仅关乎一个人的生死,更牵动着整个国家的命运与未来。
直到第三日,上早朝的朝臣们还是未能见到景文帝的身影,就在殿内一阵喧哗之际,突然传来李公公尖细的嗓音高唱:“皇后娘娘驾到!”
皇后头戴凤冠,一身黄色凤袍出现在殿内,她稳稳站在上首的龙椅旁,仪态端庄,神情肃穆。
她那双丹凤眼微眯,冷眼扫过殿内的诸位大臣,而后张开朱唇缓声开口,声音低沉而庄重。
“陛下龙体抱恙,需要静心调养,因还未选立太子,故而他特命本宫暂代朝政,处理国事。”
皇后此言一出,殿内的大臣纷纷露出震惊的神情,皆不可置信的看向上首的皇后。
只忠心于景文帝的大臣站出来质疑,“皇后娘娘暂代朝政?敢问皇后娘娘可有陛下的懿旨?”
另一个大臣也出声附和,情绪激动地喊道:“是啊,哪有女子干政的道理!我们要见陛下,陛下的龙体到底如何?请皇后娘娘给臣等一个说法!”
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皇后身上,等待她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一直静立于群臣之首未曾出声的萧应淮,此时缓缓迈出一步,他的身形高大威武,步伐稳健,眼神冷峻。
作为朝中资历深厚、威望颇高的大将军,且又深受景文帝信任的重臣,他的声音不高,却自有一股不怒自威的力量,瞬间吸引了殿内所有人的注意。
“娘娘乃是母仪天下的皇后,其德行才情,皆为百官所敬仰。然,今陛下龙体欠安,朝政之重,也非儿戏。皇后娘娘暂代朝政,乃是大事,关乎社稷安危,人心向背。”
“你有心了。”
永平长公主看着放在桌上精致的桂花糕,嘴角泛起一丝淡淡的微笑。她优雅地伸出手,拿起一块桂花糕,轻轻咬下一小口。
瞬间,一股浓郁的桂花香气弥漫在口中,甜而不腻的味道让她不禁微微睁大眼睛。糕点的口感细腻,入口即化,甜度恰到好处。
放下手中的桂花糕,永平长公主抬起头,目光温和地看向苏符,轻声说道:“这桂花糕比我以往吃过的都要好吃。”
“母亲喜欢就好,那儿媳先回晚竹院了。”
永平长公主点头,“嗯,回去吧。”
看着苏符离开的背影,永平长公主目光深邃,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这时,派去跟着苏符的人也回来了。
他在永平长公主面前恭敬道:“今日世子夫人出府就去了万保酒楼,听说万保酒楼是世子夫人生母留下的嫁妆。最后,世子夫人从酒楼出来后,去西街买了一份桂花糕便回府了。”
永平长公主看着放在桌上的桂花糕,双眸微动,“我知道了,以后不必跟着世子夫人了,退下吧。”
“是。”
永平长公主身旁的老嬷嬷看着永平长公主看着桂花糕出神,她道:“主子这是相信世子夫人了?”
“且信她一次吧,我相信允安不会看错人。”
苏符回到晚竹院,她坐在圈椅上,一旁的秋霜给她倒茶,想到苏哲让苏符偷虎符的事。
秋霜目光向四周扫了扫,看见没有别人后,她有些担忧道:“世子夫人,老爷让您偷虎符的事,该怎么办?”
苏符缓缓喝了一口手中的茶后,她凤眸微眯,心中早已有了打算。
如今局势紧迫,容不得她思考太多时间,她放下茶盏后,道:“我们去一趟祖父的院子。”
苏符来到萧老太爷的院子,院门口有两个小厮正笔直站立着。他们看到苏符,立刻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礼,“见过世子夫人
苏符微微一笑,轻轻地对他们点了点头,然后道:“我有事来寻祖父。”
其中一个小厮连忙回应:“麻烦世子夫人在此等候,小的进去向老太爷请示一番。”说完,他便转身进了院子。
苏符静静地站在原地,过了片刻,先前进去的小厮出来了。
对苏符做了个请的手势,“世子夫人,老太爷请您进去,请您随小的来。”
萧老太爷此刻正端坐于书房一隅的黄花梨木桌案前,窗外透进一缕昏黄的日落柔和的洒在他斑白的发丝上,为这静谧的空间添上了几许温馨。
他手中握着一本泛黄的古籍,页间偶尔翻动的声音,在这寂静的书房显得格外清晰。
“祖父。”苏符一声清脆而温婉的声音打破了这份宁静。她轻步踏入书房,步伐中带着几分小心翼翼。
听到苏符的声音,他萧老太爷将手中的古籍放下。
“来了,坐吧。”他指了指自己对面的椅子,示意苏符坐下。
苏符闻言,她轻移莲步,走到椅子旁缓缓坐下,姿态端庄而不失温婉。
坐下后,她微微欠身,再次开口,声音里带着几分歉意与谦逊:“孙媳突然来访,实乃是心中有事,急于向祖父请教,不知是否扰了祖父的清静?”
萧老太爷闻言,那双历经沧桑却依旧锐利的眼眸微微眯起,眼尾不经意间轻轻挑起,透露出一种不怒自威的沉稳与深邃。
“无妨。说吧,你来寻我有何事啊?”
苏符将苏哲让她偷玄甲军虎符的事如实说了出来。
最后道:“孙媳愚钝,自知此事事关重大,特来向祖父请教
萧老太爷静静地听着,脸上的表情始终波澜不惊,仿佛早已洞悉一切。
待苏符言毕,他轻轻抬手,动作中带着几分岁月沉淀的从容与镇定,捋了捋自己下巴那缕斑白的胡须。
他凝视着苏符,凌厉的眼神仿佛能穿透苏符表面,直视其内心深处的决绝。
“你既来寻我将此事说出来,想必你心中已有定夺。然,这条路,一旦踏上,便意味着你将与苏府站在了对立面,你真的想好了么?”
闻萧老太爷此言,苏符的眼神愈发坦荡,眼中没有丝毫的退缩与畏惧。
她的唇边缓缓浮起一抹笑意,那笑容中交织着多种情绪,也不知这笑意是对过往束缚的释然,还是对自己的自嘲。
她轻启红唇,声音虽轻,却是异常的坚定:“孙媳于苏府而言,只不过是他们功名路上的牺牲品,是他们追求权势与利益的棋子,只要能用孙媳给苏家换来更大的利益,父亲绝不会有半分犹豫。”
“在他们眼中,孙媳的价值仅在于我能否为家族带来荣光,有用时笑脸相迎,无用时便可随意丢弃。孙媳早已看清,心中的奢望已如风中残烛,熄灭殆尽,不愿再成为他人手中的提线木偶。那些虚情假意、惺惺作态的亲情,不要也罢!”
说完这番话,苏符的眼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璀璨光芒。
她已无所畏惧,因为她的心,已经找到了真正的归宿与可以依靠的人。
听苏符说出这番话,萧老太爷惊讶苏符在苏府的经历,又有些心疼苏符的遭遇。
“你是个聪明的孩子,你的选择是对的,将军府以后便是你的靠山。”
萧老太爷苍老的面上带着明显的关切,让苏符感受到了久违的一份来自长辈的温暖与关心。
苏符与萧老太爷在书房待了许久,苏符与萧老太爷说了司北安近期可能会有所动作。
想到当前紧迫的局势,萧老太爷眉眼也染上几分凝重。
第122章 景文帝病重
时间如同指尖流沙,很快便过去了三日。
皇宫之中。
晨曦初破,本应是百官齐聚、朝钟悠扬的时辰。却突然传来景文帝病重的消息,这突然的变故,引得朝堂之上的朝臣们心下不安,心中纷纷暗自猜测景文帝的身体状况。
景文帝连今日的早朝都未露面,这可是头一次。
待朝臣出了皇宫,景文帝病重连今日早朝都未能参加的消息立马传遍京城。
消息一出,京城内外,人心惶惶。街头巷尾,百姓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揣测着帝王病情的背后是否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宫廷秘辛,亦或是国家命运的转折点。
茶馆酒肆之中,更是成为了消息与谣言的集散地,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解读着这一重大的变故。
有的人担忧国家未来的走向,有的则开始揣测,如今空缺的储君之位最终会花落谁家。
一时间,各种猜测与忧虑交织成一张复杂的社会情绪网。
朝堂之上,更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心中各怀鬼胎。一部分忠诚于景文帝的臣子,忧心忡忡地祈祷着景文帝的龙体能早日康复,以安民心。
而另一些早就暗自站队的大臣则在心里暗自盘算着,试图在这风云变幻之际,为自己的未来铺路搭桥。
一时间,往日的和谐与秩序似乎被一层看不见的阴霾所笼置,有些人在暗自观望,有的则已经悄悄开始行动…
两日过去,而景文帝的病情却并未传来好转的消息,不管是宫里还是宫外的人,心中都时刻牵挂景文帝的病情,这不仅关乎一个人的生死,更牵动着整个国家的命运与未来。
直到第三日,上早朝的朝臣们还是未能见到景文帝的身影,就在殿内一阵喧哗之际,突然传来李公公尖细的嗓音高唱:“皇后娘娘驾到!”
皇后头戴凤冠,一身黄色凤袍出现在殿内,她稳稳站在上首的龙椅旁,仪态端庄,神情肃穆。
她那双丹凤眼微眯,冷眼扫过殿内的诸位大臣,而后张开朱唇缓声开口,声音低沉而庄重。
“陛下龙体抱恙,需要静心调养,因还未选立太子,故而他特命本宫暂代朝政,处理国事。”
皇后此言一出,殿内的大臣纷纷露出震惊的神情,皆不可置信的看向上首的皇后。
只忠心于景文帝的大臣站出来质疑,“皇后娘娘暂代朝政?敢问皇后娘娘可有陛下的懿旨?”
另一个大臣也出声附和,情绪激动地喊道:“是啊,哪有女子干政的道理!我们要见陛下,陛下的龙体到底如何?请皇后娘娘给臣等一个说法!”
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皇后身上,等待她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一直静立于群臣之首未曾出声的萧应淮,此时缓缓迈出一步,他的身形高大威武,步伐稳健,眼神冷峻。
作为朝中资历深厚、威望颇高的大将军,且又深受景文帝信任的重臣,他的声音不高,却自有一股不怒自威的力量,瞬间吸引了殿内所有人的注意。
“娘娘乃是母仪天下的皇后,其德行才情,皆为百官所敬仰。然,今陛下龙体欠安,朝政之重,也非儿戏。皇后娘娘暂代朝政,乃是大事,关乎社稷安危,人心向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