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8章
荀定:【……】
他这些年真的太难,敢怒不敢言。
老父亲掌管户部,他要是将对方开罪了,户部就敢卡着最后时间给批军饷。敢跟对方理论,人家就说自己公事公办。户部事情这么多,不可能一次性都批完,总要有个前后次序吧?荀定这边只是倒霉排得比较靠后而已。
要是不服可以去弹劾啊。
荀定还真弹劾过一次。
父子俩在朝会上吵得非常难看。
说破天了,户部也是在规定时间批了军饷,既没有拖欠也没有赖账,还有什么不满意的?荀贞还骂荀定是巨婴!要是不服可以去其他地方看看,谁家户部从来不赖账的?
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荀定:【……】
听着似乎有道理,但总觉得哪里不对。
父子之间也没有隔夜仇,荀定稍微服个软,抱着女儿阿斗去荀贞跟前凑一凑,父子俩关系又和好如初,军饷发放也能排前面了。
_(:3」∠)_
大军开拔前,荀定悄摸儿跟老父亲打听口风。老父亲道:【国库有些艰难啊……】
【那这批‘赎金’……】
【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
荀定:【……】
他看着消失在视线尽头的敌兵,吐出一口浊气。不多会儿,损失就统计出来了。伤亡基本集中在俘兵身上,足有五百一十六人,大多死于流矢,少部分被敌兵冲锋所杀。
荀定听到这个数字眼皮也不掀一下。
他只是淡声道:【收兵。】
这些俘虏多为飞地本地的驻军,听从康国号令却不怎么齐心,跟飞地本地豪绅大户走得很近。康国这些年也往他们身上倾斜不少资源,不过飞地的治理仍是一团混沌……
直到苗讷带兵过去整顿。
效果是有的,但也逼得人狗急跳墙了。
这边的消息用最快速度传到行宫。
沈棠这边已经收拾差不多:【中部这边还是忍不住了,原先还以为能消停两年。】
顾池道:【主上的意思是直接打?】
【咱们高悬免战牌,对方就不打了?】沈棠起身,【既然要打,那就打,再坏的结果就是同归于尽,横竖不会比这个更坏了……】
这时候,她反而有些念着云达的“好”了。
因为这个老登,沈棠跟中部开战的结果能有两个,打赢了开香槟,打输了去投胎。不过中部这边只有一个结果,打输了去投胎,打赢了也去投胎。区别只在于早晚而已。
沈棠要去王都一趟。
不过,在那之前要见一个人。
不是她将人请来,而是她亲自登门拜访。
隐居在家,辛苦追妻的崔止:【???】
听到下人的话,他还以为自己听错了。
起身相迎,心中纳闷什么风将沈棠吹来。沈棠坐首位,也没寒暄什么,单刀直入让崔止帮个忙。崔止没有一口应下来,而是戒备看着沈棠的脸:【不知沈君有何吩咐?】
【你现在仍是西南分社社长对吧?】
崔止点头:【换届时间还未到。】
【我对众神会没什么好感,西南分社是个隐患,迟早要下功夫清理一番,不过不是现在。】沈棠的直白让崔止心头突突,尔后又见她呷了一口茶,淡声道,【但崔家主也不用担心这个‘清理’会‘清理’到你或者崔氏头上。甚至,还能保崔氏百年繁荣。】
沈棠直接亮了明牌。
【前方有可能又要生战事,西南这边局势刚定,各地仍有余孽逃窜,我担心他们会趁着这个机会死灰复燃。但以崔家主的能力,这些余孽再蹦跶也只是跳梁小丑而已。】
崔止动了动嘴唇:【沈君谬赞了。】
隐约猜到沈棠找自己的真正目的。
她要他保证,前线作战期间西南不能乱。
至少,一年内不能大乱。
崔止也实话实说。
【乱不乱,怕不是崔某能说了算的。】
他只是手中有点儿私属部曲的世家族长啊,规模甚至比不上地方军阀,更别说震慑整个西南。真正震慑余孽的还得是王庭。前线战事一旦焦灼或者失利,西南必定会乱。
【但你是分社主社!】
【主社也只是多点儿人脉底蕴。】
【想来,能坐上主社之位的,能力都大差不差。】沈棠视线落向听到消息赶来的崔徽身上,话中意有所指。西北分社的主社可是祈元良哦,崔止真要亲口承认自己不行?
崔止:【……】
【再者,崔氏还有退路?康国若亡,以崔氏在西南之战的种种行为,想来西南之地也容不下崔氏。崔家主真要举家逃亡,颠沛流离?】不是做不做得到,而是必须做到!
第1389章 是你们逼我的(中)
某些时候,崔止挺想报官的。
能不能派人过来将这个敲诈勒索,连吃带拿的沈幼梨抓走?呵呵,府衙是她开的。
崔止暗中平复在胸腔翻腾的火。
虽说不爽快,但沈棠的话确实捏准了他的七寸。如今的崔氏被绑在康国战船上,骑虎难下,长子次子跟她有关系,泰山妻子也在她的阵营,崔止以及他背后的崔氏只能选择一条路走到底,赌沈幼梨赢到最后!赢了崔氏通吃,天下皆可去得,输了万劫不复。
崔止不是赌徒,不喜欢虚无缥缈的运气。
他坚信的是人定胜天!
眸中迟疑尽褪,唯余势在必得的自信。
【既然沈君如此高看崔某,此事定当竭尽全力。只是……】崔止个人能力再出色,想要压下西南不乱,他也需要兵权当定海神针,同时还需要康国王庭配合。说白了要人给人、要钱给钱、要粮给粮,操作他来秀,其他别多管。而这些,需要沈幼梨的信任。
崔止可是听说过康国御史台名声的。
风闻奏事,无孔不入。
沈棠道:【你的担心我知道,放心。】
简单两个字却有着堪比厚重山岳的份量。
崔止试图探究沈棠这话真假。
是她真心之言,还是哄骗自己的敷衍?
沈棠并未多做解释,事实比任何花言巧语更有说服力。她用剩下两天时间安顿好西南这边的事务,却不是崔止以为的收缩防线、征募青壮,反而是敲定西南各州的官道。
以这几条官道为主枝,连贯西南。
崔止:【……】
这节骨眼还想着修路呢?有这些钱粮物资,完全能投入前线去操练更多兵马备战,用于后方建设,万一打仗输了就是便宜敌人。
而且,这种徭役会占用青壮劳力。
不只是崔止不理解,西南各州郡新提拔的一部分官吏也不理解,他们收到命令急匆匆赶来还以为要让他们在治下募兵筹粮。沈棠看着下方官员,他们中的一部分是西南本地出身官员,更适合与本地势力沟通打交道,一部分是从西北各地调过来的。沈棠这么做,一来是为了分权,保证军政不会集中在一人手中,降低生乱的风险,二来则是因为西北这些官吏对地方治理运作以及王庭运转更熟悉,能帮助西南各州郡更好适应融入。
当然,军权多握在西北出身官员手中。
南北两地风俗习惯各有不同,沈棠就听闻这两拨人有些矛盾,甚至有地域黑——西南乡野不少地方都有歧视西北的俚语,额……这个现象,其实在西北也有,地域黑真是哪个时代都有啊,好在没上升到见血的程度,只停留在口头争吵,充其量是意见不合。
磨合的阵痛期,不可避免。
沈棠用手指按着眉心。
【诸君思量不是没道理,但青壮外出打仗,犹如瓢勺舀水,一口池塘只出不进,迟早有干涸那一日。民生永远是根基,庶民才是康国基石。越是战时越需要提振国内民心士气,老幼有所养,青壮谋生计。修建官道也不只是为了让各地兵马调动更快,粮草运输更安全,而是为了托底。】各国徭役都是强迫平民无偿劳动,自然会占用青壮劳力,但康国这边不同,这些项目难度太高的由兵卒武者负责,难度低一些的则是作为岗位提供给农闲时的庶民,用以增加额外收入的。
即便收成不及预期也不影响一家的生活。
庶民有生计,能温饱,自然不会想着造反,只会更努力劳作,源源不断反哺康国。即便康国在中部战场偶有失利,一场两场也不会动摇庶民信心,这也算是双赢的关系。
官道修成之后,后续利益更不必细说。
看似是康国源源不断往外掏钱,占用钱力物力,要是细算那些看不见的收益,还真不能说这是亏本买卖,唯一的缺陷就是回本时间太长了,其他军阀势力根本没这耐心。
沈棠几乎是将自己的打算掰碎了一点点讲述,倒不是觉得底下这些人无法理解,而是表明自己的态度——西南大陆对她而言不是“外人”,而是“自己人”,不管是她这个国主,还是康国王庭,对西南大陆都是抱着自家人、自家房子的心态认认真真打理。
他这些年真的太难,敢怒不敢言。
老父亲掌管户部,他要是将对方开罪了,户部就敢卡着最后时间给批军饷。敢跟对方理论,人家就说自己公事公办。户部事情这么多,不可能一次性都批完,总要有个前后次序吧?荀定这边只是倒霉排得比较靠后而已。
要是不服可以去弹劾啊。
荀定还真弹劾过一次。
父子俩在朝会上吵得非常难看。
说破天了,户部也是在规定时间批了军饷,既没有拖欠也没有赖账,还有什么不满意的?荀贞还骂荀定是巨婴!要是不服可以去其他地方看看,谁家户部从来不赖账的?
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荀定:【……】
听着似乎有道理,但总觉得哪里不对。
父子之间也没有隔夜仇,荀定稍微服个软,抱着女儿阿斗去荀贞跟前凑一凑,父子俩关系又和好如初,军饷发放也能排前面了。
_(:3」∠)_
大军开拔前,荀定悄摸儿跟老父亲打听口风。老父亲道:【国库有些艰难啊……】
【那这批‘赎金’……】
【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
荀定:【……】
他看着消失在视线尽头的敌兵,吐出一口浊气。不多会儿,损失就统计出来了。伤亡基本集中在俘兵身上,足有五百一十六人,大多死于流矢,少部分被敌兵冲锋所杀。
荀定听到这个数字眼皮也不掀一下。
他只是淡声道:【收兵。】
这些俘虏多为飞地本地的驻军,听从康国号令却不怎么齐心,跟飞地本地豪绅大户走得很近。康国这些年也往他们身上倾斜不少资源,不过飞地的治理仍是一团混沌……
直到苗讷带兵过去整顿。
效果是有的,但也逼得人狗急跳墙了。
这边的消息用最快速度传到行宫。
沈棠这边已经收拾差不多:【中部这边还是忍不住了,原先还以为能消停两年。】
顾池道:【主上的意思是直接打?】
【咱们高悬免战牌,对方就不打了?】沈棠起身,【既然要打,那就打,再坏的结果就是同归于尽,横竖不会比这个更坏了……】
这时候,她反而有些念着云达的“好”了。
因为这个老登,沈棠跟中部开战的结果能有两个,打赢了开香槟,打输了去投胎。不过中部这边只有一个结果,打输了去投胎,打赢了也去投胎。区别只在于早晚而已。
沈棠要去王都一趟。
不过,在那之前要见一个人。
不是她将人请来,而是她亲自登门拜访。
隐居在家,辛苦追妻的崔止:【???】
听到下人的话,他还以为自己听错了。
起身相迎,心中纳闷什么风将沈棠吹来。沈棠坐首位,也没寒暄什么,单刀直入让崔止帮个忙。崔止没有一口应下来,而是戒备看着沈棠的脸:【不知沈君有何吩咐?】
【你现在仍是西南分社社长对吧?】
崔止点头:【换届时间还未到。】
【我对众神会没什么好感,西南分社是个隐患,迟早要下功夫清理一番,不过不是现在。】沈棠的直白让崔止心头突突,尔后又见她呷了一口茶,淡声道,【但崔家主也不用担心这个‘清理’会‘清理’到你或者崔氏头上。甚至,还能保崔氏百年繁荣。】
沈棠直接亮了明牌。
【前方有可能又要生战事,西南这边局势刚定,各地仍有余孽逃窜,我担心他们会趁着这个机会死灰复燃。但以崔家主的能力,这些余孽再蹦跶也只是跳梁小丑而已。】
崔止动了动嘴唇:【沈君谬赞了。】
隐约猜到沈棠找自己的真正目的。
她要他保证,前线作战期间西南不能乱。
至少,一年内不能大乱。
崔止也实话实说。
【乱不乱,怕不是崔某能说了算的。】
他只是手中有点儿私属部曲的世家族长啊,规模甚至比不上地方军阀,更别说震慑整个西南。真正震慑余孽的还得是王庭。前线战事一旦焦灼或者失利,西南必定会乱。
【但你是分社主社!】
【主社也只是多点儿人脉底蕴。】
【想来,能坐上主社之位的,能力都大差不差。】沈棠视线落向听到消息赶来的崔徽身上,话中意有所指。西北分社的主社可是祈元良哦,崔止真要亲口承认自己不行?
崔止:【……】
【再者,崔氏还有退路?康国若亡,以崔氏在西南之战的种种行为,想来西南之地也容不下崔氏。崔家主真要举家逃亡,颠沛流离?】不是做不做得到,而是必须做到!
第1389章 是你们逼我的(中)
某些时候,崔止挺想报官的。
能不能派人过来将这个敲诈勒索,连吃带拿的沈幼梨抓走?呵呵,府衙是她开的。
崔止暗中平复在胸腔翻腾的火。
虽说不爽快,但沈棠的话确实捏准了他的七寸。如今的崔氏被绑在康国战船上,骑虎难下,长子次子跟她有关系,泰山妻子也在她的阵营,崔止以及他背后的崔氏只能选择一条路走到底,赌沈幼梨赢到最后!赢了崔氏通吃,天下皆可去得,输了万劫不复。
崔止不是赌徒,不喜欢虚无缥缈的运气。
他坚信的是人定胜天!
眸中迟疑尽褪,唯余势在必得的自信。
【既然沈君如此高看崔某,此事定当竭尽全力。只是……】崔止个人能力再出色,想要压下西南不乱,他也需要兵权当定海神针,同时还需要康国王庭配合。说白了要人给人、要钱给钱、要粮给粮,操作他来秀,其他别多管。而这些,需要沈幼梨的信任。
崔止可是听说过康国御史台名声的。
风闻奏事,无孔不入。
沈棠道:【你的担心我知道,放心。】
简单两个字却有着堪比厚重山岳的份量。
崔止试图探究沈棠这话真假。
是她真心之言,还是哄骗自己的敷衍?
沈棠并未多做解释,事实比任何花言巧语更有说服力。她用剩下两天时间安顿好西南这边的事务,却不是崔止以为的收缩防线、征募青壮,反而是敲定西南各州的官道。
以这几条官道为主枝,连贯西南。
崔止:【……】
这节骨眼还想着修路呢?有这些钱粮物资,完全能投入前线去操练更多兵马备战,用于后方建设,万一打仗输了就是便宜敌人。
而且,这种徭役会占用青壮劳力。
不只是崔止不理解,西南各州郡新提拔的一部分官吏也不理解,他们收到命令急匆匆赶来还以为要让他们在治下募兵筹粮。沈棠看着下方官员,他们中的一部分是西南本地出身官员,更适合与本地势力沟通打交道,一部分是从西北各地调过来的。沈棠这么做,一来是为了分权,保证军政不会集中在一人手中,降低生乱的风险,二来则是因为西北这些官吏对地方治理运作以及王庭运转更熟悉,能帮助西南各州郡更好适应融入。
当然,军权多握在西北出身官员手中。
南北两地风俗习惯各有不同,沈棠就听闻这两拨人有些矛盾,甚至有地域黑——西南乡野不少地方都有歧视西北的俚语,额……这个现象,其实在西北也有,地域黑真是哪个时代都有啊,好在没上升到见血的程度,只停留在口头争吵,充其量是意见不合。
磨合的阵痛期,不可避免。
沈棠用手指按着眉心。
【诸君思量不是没道理,但青壮外出打仗,犹如瓢勺舀水,一口池塘只出不进,迟早有干涸那一日。民生永远是根基,庶民才是康国基石。越是战时越需要提振国内民心士气,老幼有所养,青壮谋生计。修建官道也不只是为了让各地兵马调动更快,粮草运输更安全,而是为了托底。】各国徭役都是强迫平民无偿劳动,自然会占用青壮劳力,但康国这边不同,这些项目难度太高的由兵卒武者负责,难度低一些的则是作为岗位提供给农闲时的庶民,用以增加额外收入的。
即便收成不及预期也不影响一家的生活。
庶民有生计,能温饱,自然不会想着造反,只会更努力劳作,源源不断反哺康国。即便康国在中部战场偶有失利,一场两场也不会动摇庶民信心,这也算是双赢的关系。
官道修成之后,后续利益更不必细说。
看似是康国源源不断往外掏钱,占用钱力物力,要是细算那些看不见的收益,还真不能说这是亏本买卖,唯一的缺陷就是回本时间太长了,其他军阀势力根本没这耐心。
沈棠几乎是将自己的打算掰碎了一点点讲述,倒不是觉得底下这些人无法理解,而是表明自己的态度——西南大陆对她而言不是“外人”,而是“自己人”,不管是她这个国主,还是康国王庭,对西南大陆都是抱着自家人、自家房子的心态认认真真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