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能避则避,多多警惕,不然天天勾心斗角容易变老。
其他人各怀心思,很默契的没人再说话。
她来这短短的两天时间里,乱七八糟的事一大堆。
天天吃饭都跟小猪抢猪食一样,白天干活又累又晒,晚上睡觉还得掐架打嘴炮。
要一年365天都这样,她肯定要精分早衰。
一通闹腾,时间也不早了,大家干了一天活也累,想着想着林亦依就进入梦乡。
等第二天吃早饭的时候,知青点来了个出乎意料的人,赵家屯的说媒人。
“你就是林知青吧,瞧瞧长得多俊,跟那枝头的花儿般一样。”
张婶子知道林亦依是大美人,虽然没打过照面,但直接找知青点里最好看的那个肯定就错不了。
知青院走的只剩下几个人,也就林亦依吃饭慢,还在那磨蹭。
林亦依犯着迷糊,睡眼惺忪,只点点头,“请问你是?”
这是哪位?她认识吗?
张婶子是十里八乡出名的巧嘴,靠着说媒牵线的本事糊口,经验丰富,看人也准。
这丫头配赵盛那简直是鲜花插牛粪,糟践了,瞧着年纪小,人长得出奇的标致,她这辈子见过的姑娘没上万也有好几千,还没一个有她这好颜色的。
“我是本村的张婶子,来给你说亲,咱也不扯那些没用的,长话短说,可不能耽误你上工。”
“良缘天定,你前天掉河沟子不是被赵铁柱家的二儿子赵盛救了吗?
那小伙子长得人高马大,模样端正,现在蹬了泥性在县城开大车跑运输,领工资,吃商品粮。和你年纪相仿,再是般配不过。”
林亦依彻底明白,这是给她说亲。
她才20岁,哦不,原主18岁,根本没想过这么早嫁人啊。
再说了这人有张婶子说的那么好,还轮得到她?
她再没常识也清楚,这时代拥有一份城里工作,那可是很牛逼的。
她林亦依赌100颗花生米绝对有猫腻!
刚穿越过来的时候情况混乱,她本应该向救命恩人道谢,结果当成梦境掐人一把。
怪不好意思的。
不过这男的是不是有受虐倾向,被掐了还让人上门说亲?
“张婶子,赵盛同志救了我,我很感激他,可也还没有直接到结婚这份上吧?
再说他条件那么好,怎么会轮到我这个外来户知青?婶子,你肯定话没说全。”
这又不是戏文。
救命之恩以身相许?
虽然当时没注意到他的长相,但男人给人成熟可靠的感觉,这个时期都早婚,男女基本20出头就成家了,这男人居然未婚。
张婶子瞧这姑娘机灵不好糊弄,索性也不瞒她,笑的谄媚道:“赵盛前几年娶过一次,那时候他还是学车徒弟。
前媳妇是个没福气的,回娘家的路上被车撞,人当场就咽了气,等她去了之后,赵盛也转正当了正式工,有个三岁半的儿子,孩子年纪小,还不记事。”
潜台词就是,嫁一送一。
入门就送当妈大礼包。
林亦依有点无语,她为啥要嫁个二婚男人?
为啥要当后妈?她又不是傻大姐。
不过早饭还有点烫嘴,就当听早间新闻等粥凉,由着张婶子说的唾沫横飞。
“你要和他成了,那可就是抱了个金饭碗,可不得了。
赵盛每月大好几十块的工资,庄户人家在地里死命卖力气一年都赶不上他一个月。
不是婶子吹,你去外面打听打听,整个赵家屯拢共就三个吃公家饭的。
赵铁柱家就占了俩,赵盛和他大哥,剩下一个就是村支书。”
说到这也没打断她,张婶子觉得有戏,拉着林亦依的手,继续好心劝,“嫁汉嫁汉,穿衣吃饭,瞧你这双手,嫩得跟青葱似的。
风吹日晒的日子你能熬多久?婶子瞧着都心疼,虽说男方是二婚,你大姑娘是头婚,名头上是不好听。
可过日子就得图实惠,其他说的再好听都是虚的。”
“再说了,赵盛要不是二婚,凭他这条件,找个城里有工作的姑娘那也是一抓一大把。
不过人呐,讲究缘分,碰巧与你有了这段救人的事,老天爷都给你牵了红线,可不能往外推啊。”
张婶子还是很有职业操守。
一心只想要谢礼钱,全捡好听话忽悠林知青。
“你们知青虽说是城里来的,可下乡落户到了这里,就是农村户口,和我们一样下地干活靠天吃饭,有谁真的能回城的?
你们知青点的老知青可不少吧,个个都搓磨成黑瘦干瘪老丝瓜。
趁芳华正茂的大好年纪在这有限的环境择一个条件最好的才是正路。
婶子可是过来人,相信我的话准没错。”
张婶子一贬一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话说了一筐。
听起来的确有几分道理,就是不知道内容有没有掺假,说媒肯定都是挑好听的讲。
至于赵母为什么要让赵盛娶林知青原因很简单。
不想再有一个用鼻孔瞧人的城里工人儿媳,在大儿媳面前完全摆不了婆婆谱,还得捧着看大儿媳脸色。
林知青在乡下举目无亲好拿捏,又比前头那个小学文化二儿媳说出去好听,林知青可是高中毕业。
她厌恶极了原来的二儿媳。
让儿子再娶自然要找一个能压她一头的,才能出口气。
......
张婶子的话说实话挺让人心动的,也是实话。
就是结婚这事林亦依压根儿就没想过,谈恋爱还行,结婚就有点跨度大了。
媒婆说的要都是实情,从旁观者的角度看这事,客观来讲利大于弊。
一、不用下地挣工分吃饭。
二、远离男女主当剧情推送手,远离恶毒女配。
赵盛有孩子这个事既是他的短板,也是他的优势。
嫁给他后短时间内都不会有催生问题,他是运输司机也不会经常在家。
看来老天都在给她递梯子,林亦依心里一盘算有了决定,准备试试。
结婚和谈恋爱最大的区别就是在于生养下一代和一张证书,如果这两样都不存在呢?
林亦依皱眉扫了一圈知青点糟糕的生活环境。
又想起年底要还粮食的事情,也就片刻功夫,她深刻认清自己的劣势处境,不再拒绝。
“张婶子,我能先见见他本人吗?不论成不成,他救我一命,我当面也该感谢一番。”
“行行行,等你下午下工之后,我帮你约着相看。对于这个彩礼,置办什么物件,你都可以先提,我也好回去给他们商量。”
这也太快了,还没答应就说彩礼了。
第13章 抱大腿
林亦依想多了解一些于是开口打听,“张婶子,彩礼这方面我也不清楚,一般都是多少?还有你们这边结婚办了酒席就算成了吗?”
她的潜台词是需不需要领结婚证,看小说这年代很多人结婚都只是摆酒席,不领证这事就很合她心意。
到时候离开,也会避免很多麻烦。
结了婚,权当是谈恋爱相处,性格不合三观不合都能解除这种关系,说分开就分开。
张婶子爽快一笑,估计这媒多半是谈成了,轻拍林亦依的手背,“彩礼是看双方情况,可以谈的,不过他家之前娶媳妇,彩礼给的是40块。我们这都是办了酒席,过了明路就是两口子,怎么。你们城里还有啥别的?“
“那我明白了,等见过本人再说,张婶子,我还得出门上工,就不送你了,村里路况你肯定比我熟。”
“好嘞!你快去。”张婶子扭着大跨腰就出了知青点,直奔老赵家。
今天天气和昨天的一样好,林亦依干的还是装土豆的活,田野里的拾豆人。
她这活干一天算三分工,肚子都填不饱。
同样是女配,头号女配就是不一样,王如兰坏归坏但人的确很聪明,早早就凭自己的本事钓着支书家的儿子给安排了工作,天天不用下地坐着动动笔杆子,满工分到手,还有靓仔相陪。
不昧着良心说瞎话,王如兰长相属于纯欲那一挂的,要是胸前起伏高点,就能和她一样是真欲了。
她要不是满脑子都想着和男主好,日子过的估计比谁都好。
可惜小说世界里男主永远是女主的,配角再厉害也要下线。
不过林亦依觉得,王如兰对男主估计也不是啥真喜欢,多半就是当惯了鱼塘管理员,突然来了个不吃她这套的,起了好胜心。
要真早早让她得了手,早抛脑后,毕竟人都有劣根性,轻易得到就是不会珍惜。
闷头苦干,挥汗如雨的一天,林亦依下工后才走到知青点门口,就看见一个高大的背影等在路边。
想起早上媒人张婶子说的相亲,林亦依秉持礼貌待人快步走了过去。
赵盛听见身后的动静转身回头,看清来人就是林知青,主动先打了个招呼,“林亦依同志,你好。”
其他人各怀心思,很默契的没人再说话。
她来这短短的两天时间里,乱七八糟的事一大堆。
天天吃饭都跟小猪抢猪食一样,白天干活又累又晒,晚上睡觉还得掐架打嘴炮。
要一年365天都这样,她肯定要精分早衰。
一通闹腾,时间也不早了,大家干了一天活也累,想着想着林亦依就进入梦乡。
等第二天吃早饭的时候,知青点来了个出乎意料的人,赵家屯的说媒人。
“你就是林知青吧,瞧瞧长得多俊,跟那枝头的花儿般一样。”
张婶子知道林亦依是大美人,虽然没打过照面,但直接找知青点里最好看的那个肯定就错不了。
知青院走的只剩下几个人,也就林亦依吃饭慢,还在那磨蹭。
林亦依犯着迷糊,睡眼惺忪,只点点头,“请问你是?”
这是哪位?她认识吗?
张婶子是十里八乡出名的巧嘴,靠着说媒牵线的本事糊口,经验丰富,看人也准。
这丫头配赵盛那简直是鲜花插牛粪,糟践了,瞧着年纪小,人长得出奇的标致,她这辈子见过的姑娘没上万也有好几千,还没一个有她这好颜色的。
“我是本村的张婶子,来给你说亲,咱也不扯那些没用的,长话短说,可不能耽误你上工。”
“良缘天定,你前天掉河沟子不是被赵铁柱家的二儿子赵盛救了吗?
那小伙子长得人高马大,模样端正,现在蹬了泥性在县城开大车跑运输,领工资,吃商品粮。和你年纪相仿,再是般配不过。”
林亦依彻底明白,这是给她说亲。
她才20岁,哦不,原主18岁,根本没想过这么早嫁人啊。
再说了这人有张婶子说的那么好,还轮得到她?
她再没常识也清楚,这时代拥有一份城里工作,那可是很牛逼的。
她林亦依赌100颗花生米绝对有猫腻!
刚穿越过来的时候情况混乱,她本应该向救命恩人道谢,结果当成梦境掐人一把。
怪不好意思的。
不过这男的是不是有受虐倾向,被掐了还让人上门说亲?
“张婶子,赵盛同志救了我,我很感激他,可也还没有直接到结婚这份上吧?
再说他条件那么好,怎么会轮到我这个外来户知青?婶子,你肯定话没说全。”
这又不是戏文。
救命之恩以身相许?
虽然当时没注意到他的长相,但男人给人成熟可靠的感觉,这个时期都早婚,男女基本20出头就成家了,这男人居然未婚。
张婶子瞧这姑娘机灵不好糊弄,索性也不瞒她,笑的谄媚道:“赵盛前几年娶过一次,那时候他还是学车徒弟。
前媳妇是个没福气的,回娘家的路上被车撞,人当场就咽了气,等她去了之后,赵盛也转正当了正式工,有个三岁半的儿子,孩子年纪小,还不记事。”
潜台词就是,嫁一送一。
入门就送当妈大礼包。
林亦依有点无语,她为啥要嫁个二婚男人?
为啥要当后妈?她又不是傻大姐。
不过早饭还有点烫嘴,就当听早间新闻等粥凉,由着张婶子说的唾沫横飞。
“你要和他成了,那可就是抱了个金饭碗,可不得了。
赵盛每月大好几十块的工资,庄户人家在地里死命卖力气一年都赶不上他一个月。
不是婶子吹,你去外面打听打听,整个赵家屯拢共就三个吃公家饭的。
赵铁柱家就占了俩,赵盛和他大哥,剩下一个就是村支书。”
说到这也没打断她,张婶子觉得有戏,拉着林亦依的手,继续好心劝,“嫁汉嫁汉,穿衣吃饭,瞧你这双手,嫩得跟青葱似的。
风吹日晒的日子你能熬多久?婶子瞧着都心疼,虽说男方是二婚,你大姑娘是头婚,名头上是不好听。
可过日子就得图实惠,其他说的再好听都是虚的。”
“再说了,赵盛要不是二婚,凭他这条件,找个城里有工作的姑娘那也是一抓一大把。
不过人呐,讲究缘分,碰巧与你有了这段救人的事,老天爷都给你牵了红线,可不能往外推啊。”
张婶子还是很有职业操守。
一心只想要谢礼钱,全捡好听话忽悠林知青。
“你们知青虽说是城里来的,可下乡落户到了这里,就是农村户口,和我们一样下地干活靠天吃饭,有谁真的能回城的?
你们知青点的老知青可不少吧,个个都搓磨成黑瘦干瘪老丝瓜。
趁芳华正茂的大好年纪在这有限的环境择一个条件最好的才是正路。
婶子可是过来人,相信我的话准没错。”
张婶子一贬一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话说了一筐。
听起来的确有几分道理,就是不知道内容有没有掺假,说媒肯定都是挑好听的讲。
至于赵母为什么要让赵盛娶林知青原因很简单。
不想再有一个用鼻孔瞧人的城里工人儿媳,在大儿媳面前完全摆不了婆婆谱,还得捧着看大儿媳脸色。
林知青在乡下举目无亲好拿捏,又比前头那个小学文化二儿媳说出去好听,林知青可是高中毕业。
她厌恶极了原来的二儿媳。
让儿子再娶自然要找一个能压她一头的,才能出口气。
......
张婶子的话说实话挺让人心动的,也是实话。
就是结婚这事林亦依压根儿就没想过,谈恋爱还行,结婚就有点跨度大了。
媒婆说的要都是实情,从旁观者的角度看这事,客观来讲利大于弊。
一、不用下地挣工分吃饭。
二、远离男女主当剧情推送手,远离恶毒女配。
赵盛有孩子这个事既是他的短板,也是他的优势。
嫁给他后短时间内都不会有催生问题,他是运输司机也不会经常在家。
看来老天都在给她递梯子,林亦依心里一盘算有了决定,准备试试。
结婚和谈恋爱最大的区别就是在于生养下一代和一张证书,如果这两样都不存在呢?
林亦依皱眉扫了一圈知青点糟糕的生活环境。
又想起年底要还粮食的事情,也就片刻功夫,她深刻认清自己的劣势处境,不再拒绝。
“张婶子,我能先见见他本人吗?不论成不成,他救我一命,我当面也该感谢一番。”
“行行行,等你下午下工之后,我帮你约着相看。对于这个彩礼,置办什么物件,你都可以先提,我也好回去给他们商量。”
这也太快了,还没答应就说彩礼了。
第13章 抱大腿
林亦依想多了解一些于是开口打听,“张婶子,彩礼这方面我也不清楚,一般都是多少?还有你们这边结婚办了酒席就算成了吗?”
她的潜台词是需不需要领结婚证,看小说这年代很多人结婚都只是摆酒席,不领证这事就很合她心意。
到时候离开,也会避免很多麻烦。
结了婚,权当是谈恋爱相处,性格不合三观不合都能解除这种关系,说分开就分开。
张婶子爽快一笑,估计这媒多半是谈成了,轻拍林亦依的手背,“彩礼是看双方情况,可以谈的,不过他家之前娶媳妇,彩礼给的是40块。我们这都是办了酒席,过了明路就是两口子,怎么。你们城里还有啥别的?“
“那我明白了,等见过本人再说,张婶子,我还得出门上工,就不送你了,村里路况你肯定比我熟。”
“好嘞!你快去。”张婶子扭着大跨腰就出了知青点,直奔老赵家。
今天天气和昨天的一样好,林亦依干的还是装土豆的活,田野里的拾豆人。
她这活干一天算三分工,肚子都填不饱。
同样是女配,头号女配就是不一样,王如兰坏归坏但人的确很聪明,早早就凭自己的本事钓着支书家的儿子给安排了工作,天天不用下地坐着动动笔杆子,满工分到手,还有靓仔相陪。
不昧着良心说瞎话,王如兰长相属于纯欲那一挂的,要是胸前起伏高点,就能和她一样是真欲了。
她要不是满脑子都想着和男主好,日子过的估计比谁都好。
可惜小说世界里男主永远是女主的,配角再厉害也要下线。
不过林亦依觉得,王如兰对男主估计也不是啥真喜欢,多半就是当惯了鱼塘管理员,突然来了个不吃她这套的,起了好胜心。
要真早早让她得了手,早抛脑后,毕竟人都有劣根性,轻易得到就是不会珍惜。
闷头苦干,挥汗如雨的一天,林亦依下工后才走到知青点门口,就看见一个高大的背影等在路边。
想起早上媒人张婶子说的相亲,林亦依秉持礼貌待人快步走了过去。
赵盛听见身后的动静转身回头,看清来人就是林知青,主动先打了个招呼,“林亦依同志,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