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要她家真出点这档子事,全家还要不要做人?
  眼瞅着她的两个双胞胎宝贝疙瘩也快到了说亲的年纪,可不能出岔子,越想越心慌。
  王彩红撇撇嘴眼色不满道:“老三媳妇,你得空了就去山里找找毛栗子,你嫂子没一把子力气,去了也没多大用处。”
  还是把人拘在家里安心些,又不想让林亦依闲着,叮嘱道:“你就在家洗衣服做饭带孩子,扫院子,没事少出门瞎转悠。”
  不转悠就不转悠,反正天也冷。
  林亦依笑着脸好脾气般点头答应,当住家保姆哪能不受点鸟气?
  她心态超棒,真的。
  晚饭结束之后,赵家人各自回屋休息,一夜好眠,林亦依早上睡醒就见到窗外在下雪,她本来是南方人,现在穿书到了北方,身临其境的感受下雪,又新鲜又高兴。
  等雪下厚了,她非得堆个大雪人。
  林亦依看着雪景,村里人八卦着知青男主杨景峰背女主刘晴的事件,好像水滴落入油锅中,炸开了花。
  乡下日子平淡而又繁琐,除了干农活就没别的娱乐项目,出点男女关系那档子的事,可不得把嘴说秃噜了皮。
  个个描述的跟亲临现场一般,有的人没亲眼看见还后悔的跺脚,少了向旁人吹嘘胡侃的谈资。
  一场风言风语连续好多日就没停歇,杨景峰和刘晴出了知青点,每天都要被村里人打趣问候,更直接的当面就问何时办喜事,烦的人耳根子都起了茧。
  刘晴脸皮薄为了避开村里人,天天上下工绕路回知青点,天冷路滑还有雪,运气不好摔伤腿。
  孙艳梅和王如兰当她是情敌,不使绊子都不错了,哪里肯帮着照顾刘晴,男主好心帮忙照顾,二人勾勾缠缠的,惹的闲话更加是说不清了。
  接连几日的大雪,很快到了年底,临近新年,家家户户都在家休息算工分,准备分粮食,整个村的人抛开分粮的喜悦就是八卦桃色新闻的兴奋劲儿。
  到了年底,王如兰作为计分员也忙碌起来,天天和赵书文拨着算盘,这事细详又麻烦,算错一点儿就容易惹麻烦。
  整个赵家屯有六十多户,加起来差不多五百口人,还不等上头公社开完会,各家各户私下都在家算一年挣了多少工分。
  赵铁柱没读多少书,赵母王彩红倒是会认几个字,但算数就把她给难上了。
  坐在炕上翻来覆去翻记工分的小本子,几次算出来的都不一样,要不在家里算清楚,等去领粮食的时候那可就是计分员说是多少就是多少了。
  到时候人多都急急忙忙赶着分粮食,多少工分肯定就会有误差。
  赵家老三,赵力只读了个小学毕业,和他媳妇马冬梅半斤八两,算几十几百还行,数字多了真是乱的不行。
  往年都是赵盛或者小儿子赵聪在家帮着算好,可这次二儿子人去外面跑运输了,小儿子上高中还没放假,根本不在家。
  一家子坐在赵母屋里的大炕上等着算清楚工分,林亦依在旁边逗着铁蛋吃板栗,实在看不下去,才起身拿过赵母的小本子,“我来算吧,好歹我还高中毕业。”
  “那你早不吱声,又旁边干看戏?”
  王彩红没好气的瞪了一眼,呛声道。
  这儿媳妇就是个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主,好吃懒做,也就这会子有点用处。
  林亦依要知道王彩红这想法,估计本子撩她脸上,他们一家子干农活这么多年,对这事肯定轻车熟路,哪想到还是这么磕磕绊绊的,看着急人。
  知道王彩红嘴皮子不饶人,林亦依也不想和她吵,闹来闹去心里都不舒服,她又没脾气离开赵家。
  林亦依挨着挨着一页页算,怕出错算完一页就标记好。
  最后告诉赵母今年挣了多少工分,按工分制,能换多少玉米,多少小米红薯大米……
  到了分粮的日子,跟着赵家人到了仓库的时候,早就围着一大堆人排长队了。
  林亦依听了一耳朵的狗血八卦,被这些大妈大婶的粗言粗语逗得直笑。
  知青点的人也都在,杨景峰和刘晴作为事件主角一直被打趣,视线都是往两人身上搁,跟那聚光灯似的。
  “城里人就是不一样,搂搂抱抱起来毫不讲究,动作也大,他二婶你前几日瞧见没,俺嫁俺男人的时候都没让人这么背过呢~”
  旁边的干瘦婆子笑的眼睛眯成缝接话,“得了吧,庆子媳妇,你那大腚你男人能背得动?还不得把二庆压得起不来床?”
  有人好心解释,“这不是救人吗?人晕倒了背着跑也正常。”
  “呸,一堆娘们儿都在,咋就让汉子上手?还不是花花心思多,就你眼睛沁了屎糊了心看不清。”被说壮的二庆媳妇啐了一口,不屑道。
  “不过他们这知青点都是些适龄青年,要做出点啥烧柴火棍的事儿也正常,还别说两人挺般配,就是那女知青干瘦了点,没胸没屁股的,娶回家还得费粮食养养肉,不然真是烧柴火棍了。”
  ……
  第34章 马屁让人快乐
  村里人的现场版吐槽,话糙得很,越说越起劲。
  目瞪口呆脸上不显的林亦依:“……”
  知青众人:“……”
  瘦干柴烈火,哈哈哈哈,笑死。
  村里人用词除了糙了点还挺准。
  林亦依仔细看了下刘晴,是挺瘦的,感觉比之前还黑瘦了些,缺粮少油的吃食就是不养人,头发都有点枯黄。
  女主就是不一样,如此艰苦条件也能坚持生活下去。
  林亦依想起知青点那漏风的破草屋和垫石块的木板床。
  这决心这毅力这吃苦耐劳的精神,实在是让她佩服。
  林亦依穿的这本小说叫《七零平淡岁月》,男女主前期各种乡下奋斗艰苦岁月并肩前行,经过各路女配的助攻两人结合在一起,回到城里又是一大家子婆媳妯娌伦理大戏。
  男主的孝顺有责任心,女主的包容善良。
  在经过种种家庭磨难之后,直到中年两人才拥有了兄友弟恭,其乐融融和谐的大家庭,苦尽甘来,过着属于他们的幸福生活,含饴弄孙。
  临老在医院的时候还共同约定下辈子再相见。
  真是可歌可泣的漫长岁月恋爱史,感人至深。
  当然夸归夸。
  这生活谁爱要谁就去过吧。
  两者一对比,林亦依就是个怂人。
  在革命奋斗时期就及时提早退场,真善美正能量娘道路她走不来,只想走捷径。
  过好自己的舒适日子最重要。
  这几天开始降温下雪,她都是睡的烧着暖烘烘的炕,除了有点硬别提多舒服了。
  也不用和一堆人挤一个屋子,天天就做三顿饭,不用当泥腿子,吃的饭食比知青点好得多。
  即使改善了这么多。
  林亦依腰腿还是瘦了,那知青点的日子比她过的还艰苦,可不得把人饿成闪电。
  也就男女主光环buff给了点滤镜加持,饥饿时代的恋爱奋斗史!
  王彩红雄赳赳的把记分本往粮仓外桌子上一放,就开始念着自家领多少粮食。
  其他人排到还得巴巴等着计分员算,再核对,才分粮,她可不一样,早就算好了。
  看王如兰算的工分和她家的没有出入,也不需要再耽误时间,直接就签字领粮食,往小板车上堆麻袋,装了满满一大车。
  家里有读书人就是不一样。
  不然这天这么冷,还巴巴等着看计分员现场给算分,既耽误时间还遭罪。
  王春丫和李翠好久没见到林亦依,只觉得她更加漂亮。
  也不知林亦依单侧麻花辫怎么编的,没有梳得油光贴头皮,蓬蓬松松的,耳边还有着几缕发丝。
  形容不出的好看亮眼。
  王春丫想问林亦依怎么编的头发,想了个借口,才拉着李翠一块走过去。
  “林亦依,你结了婚后就没下地干活,想和你说几句话都看不着人。
  现在农闲了,下午我们知青点准备开交流会,你要来吗?”
  “交流会?”
  这又是什么不明剧情?
  林亦依一头雾水。
  “之前就开过啊,你忘了?虽说你现在嫁了人但也还是我们知青的一份子,下午你可记得来啊。”
  王春丫可不准备听林亦依拒绝,不然她怎么让林亦依教她编头发,一会儿领完粮食,她就回去洗头等着她来。
  又试探着开了口,“亦依啊,你头发是咋编的啊?还挺好看的,能教教我吗?”
  之前就开过交流会?
  一听这话林亦依就不敢再多问,怕露陷不是原主,想着反正也没事,就笑着答应,“下午去知青点我教你,这会我得帮忙去了。”
  王春丫目的达成,拉着李翠就高高兴兴回他们知青据点帮着搬粮食往回走,只盼着下午快点来。
  天冷还稀稀拉拉下着小雪。
  今年收成好分完粮食还能分些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