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团年饭分为喝酒与不喝酒两桌。
  等赵大伯说完新年祝词,丰盛的年夜饭才开动。
  喝酒这一桌吃得比较慢,闲话闲聊碰杯喝酒。
  赵家男人都是要喝酒的。
  而且酒量都还不错。
  林亦依闻着熟悉又久违的米酒味,再低头看看自己的肚子,拍了一下心里吐槽,这就是你们的来源啊。
  别人家的小朋友大多数是爱的结晶。
  她这个是酒的结晶。
  赵丽人好几个月没吃过这么好的饭菜,嘴里手里动作不停。
  大酱焖鱼、铁锅烧鸡、咸菜干豆腐焖风干鸡、萝卜面饼、凉拌萝卜丝加几个野菜。
  主食就是混了白面的粗粮馒头和玉米饼子。
  赵家人筷子不停,吃的津津有味,林亦依因为怀孕嗅觉变敏感,堵上鼻子闻不着什么味才吃饭。
  对此行为,大家也见怪不怪。
  妯娌马冬梅帮她单独拿了个空碗,夹了些好菜,自己才开始动筷吃菜。
  说实话,林亦依觉得的她这个妯娌人是真的好,做朋友做亲戚交往都很靠谱。
  赵丽人坐她旁边,看她吃得斯文小口,半天没伸筷子,想着之前她愿意借饭票给她的事。
  拿着勺子帮她舀了两勺离她最远的焖豆腐。
  林亦依没想到小姑子会给她夹菜,脸上扬起笑容,不过肯定很滑稽。
  她堵着鼻塞呢。
  赵丽人明显一愣,然后继续埋头挑鱼刺。
  大美人真的是怎么看都好看。
  邻桌的男人,时不时留意林亦依的动静,接连灌了好几杯酒胡乱吃了几筷子菜。
  心疼她忍着怪味吃饭,又觉得想笑。
  等她生完孩子就好,至多也就两三个月的事。
  到时候他可得多给她补补。
  有的故事你好像参与其中,但其实与你毫不相关。
  从最初就是不相干的人。
  赵聪看着她,心跳隆隆,但一会儿又恢复平静。
  ……
  年夜饭后,赵铁柱一家离开了大哥赵铁牛家。
  考虑天黑又在飘雪。
  赵家人都走得很慢,打了一个手电筒加四个火把照路。
  赵盛和马冬梅一左一右的扶着林亦依,前面是大房一家和赵力开路。
  身后是赵父赵母还有小叔子和小姑子。
  这种时候就算婆婆平时再不喜二儿媳,也没说半个字。
  一路无事到了家门口才让人松了一口气。
  “啊!”
  女人一阵惊呼响起,顿时吓得所有人都提起了胆子。
  林亦依脚上一滑身子往后仰倒,虽然一左一右有人扶着。
  可她是抬脚往前走的时候,单脚打滑。
  重心不稳。
  不过好在赵盛反应够快,及时侧后一步从斜后方扶住。
  与此同时还多了一双手帮忙。
  不是妯娌马冬梅,是小叔子赵聪。
  赵聪本来就走在林亦依身后,看得最清楚,动作麻利的上前扶她,对上二哥的视线也没松手。
  等林亦依站稳一会才退开。
  一场虚惊无声度过。
  风雪夜色掩盖了男人之间的较量。
  赵家人各自回屋,又很快聚在一起包饺子。
  难得熬夜守岁。
  林亦依洗漱好就哈欠连天,眼泪花都打出来了。
  等男人帮她铺好被褥烧好炕,林亦依直接上床睡觉梦周公。
  临睡前还不忘叮嘱,“不用叫我起来吃饺子,你要记得泡热水脚。”
  赵盛看着她睡眼惺忪的样子就想笑,点头应下,“睡吧,困了就别熬夜。”
  男人的低沉说话声好像在云端之上。
  林亦依听得朦朦胧胧眨眼间就睡了过去。
  即使凌晨放炮的声音也没吵醒她分毫。
  过完年三十就真正迈入1976年的新春,不过这一年开头就发生了举国同哀的大事。
  一位伟大的人物去世。
  等赵村长把消息带到村里,新年的热闹气氛明显淡了许多。
  当然还有更加惨淡的。
  何言浩与江红晴是彻底较真杠上了。
  年三十的下午,何母没看见儿媳妇回来,让儿子去接。
  何言浩面上答应好好的,骑着自行车顶着寒风在外面逛了两圈,掐准时间又回了家。
  接她?
  这辈子都不可能再发生的事。
  大半个月前的事,脑海里历历在目。
  谁家男人能忍自己媳妇十天半夜不回婆家?
  每次回婆家还得亲自去接?天天住宿舍和男同志大晚上单独谈话。
  举止不正派,也不知道要做些什么不清白的事。
  何言浩害怕自己莫名其妙成了“汤莲英”的前夫。
  对这段门当户对的相亲婚事,第一次生了悔意。
  因为上面突然的变故,局势灰暗紧张,下层普通老百姓都是三缄其口。
  春节伊始就开了个坏头,给过年的喜庆气氛蒙上了一层灰纱巾。
  还是一层无人敢触碰挑衅的高压线事件。
  过了初几前几天,时间在林亦依喝了两次鱼汤过后嗖嗖就过去了。
  赵盛这段时间和林亦依如影随形,他也想多陪陪她,帮她按摩一下腿脚。
  趁她睡午觉的空档跑去找村长赵大伯商量事情。
  林亦依差点滑倒的事情,让他临时改变了主意。
  留在泽县工作也少不了麻烦,干脆送远一点。
  第276章 细节决定成败
  北风呼啸,寒风凛冽。
  赵家屯接连下了好几场雪,日子眨眼间到了初七。
  赵大伯突然来了二弟赵铁柱家,跟他在正屋里嘀咕商量了一些事。
  说完话没多久又走了。
  赵铁柱跟媳妇王彩红把事情仔细想了一遍觉得是个好主意,心里有些意动。
  但还是要跟儿子商量着来。
  不过事情不等人,王彩红当即把隔壁屋里的小儿子叫到正屋谈话。
  “聪聪,如今你也大了,再过两天就满19岁了,我跟你爹没什么本事。
  也没什么能耐给你找个好出路,一切都得靠你自己。”
  赵聪安静没说话,下意识地眨了几下眼睛,若有所思。
  “再过几天就是报名入伍的时候,我跟你爹的意思希望你去当兵,去外面闯一闯。
  留在村里只能干农活混日子图个温饱。”
  “你爹跟我的意思和你大伯一样,希望你去当兵,但拿主意的是你,两条路你选哪一条?”
  赵父抽了口土烟,和老伴相视一眼,等着听儿子的答案。
  之前听老二透的风声说会帮着弟弟在城里找工作。
  可花钱花时间,也不知道具体什么时候能等到。
  在家空等着只能混大了年纪,白耽误功夫,当兵每月有补贴,回来还能安排工作,怎么盘算都是个好去处。
  更何况现在不是以前,当兵也不是马上就要上战场打仗。
  赵聪想了一会,没多做犹豫心里很快就有了答案。
  他对当兵这事谈不上多大触动,但他清楚在家务农的确没有未来。
  “我去当兵,不过大伯是怎么突然想着提这事?”
  见他同意,赵父赵母松了口气。
  赵铁柱笑道:“你们这一辈,各个都有了出路,留你一个,家里人自然会为你考虑打算。”
  赵聪不是很信这套说法,他大伯虽说是村长但绝对不是多管闲事的人。
  年年都有当兵入伍,他去年夏天毕业,要真为他考虑,去年秋天怎么不提?
  明显就是有小人背后支招。
  至于什么原因,他跟小人心里都清楚。
  赵盛比他大七岁,和他相处的时间不多,但对他多少还是了解。
  他二哥做事绝对没有不抱目的的时候。
  没用的人和事,他理都不会理,他前妻不就是被他无视到底。
  人车祸没了,他除了打电话给大伯提了一句碑文刻字的事,面都没露。
  有的人的离开对他来说不过是季节变换一般。
  毫不在意。
  赵聪同意去当兵之后,事情很快就提上了进程,等初九过完生日,紧接着就是报名,填档案,体检政审。
  报名入伍的人很多,但有赵大伯帮忙,赵聪自然榜上有名。
  过完年,老赵家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生活。
  赵兴一家回了省城上班,赵盛和赵丽人回了泽县钢铁厂。
  赵力是走的最晚的,到了工农兵大学开学的时候也是赵聪体检政审的时候。
  所有人一离开。
  家里就空了大半,只剩下老弱妇女儿童,林亦依跟妯娌还有两个侄儿以及公婆。
  林亦依因为月份大了,身子笨拙,每日活动范围基本就是在屋里。
  外面都是积雪冰面,去院子溜达都是不可能的事。
  日子过的简直无聊透顶。
  除了翻来覆去看几本闲书就无事可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