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他以后不会也这样喂孩子吧?
不过她现在有点困,等睡醒再讨论这个问题,“我睡了,不许和我说话了。”
“……”
男人被她的话堵住话头,想着她身体容易困乏,只能作罢。
不过赵盛本性就是吃不得亏的,脱鞋上炕,搂着人故意热她。
再一觉醒来,是被篮子里的哼唧声吵醒。
林亦依抬手看下手表,快五点了。
男人不在屋内,看着篮子里撇嘴的小家伙,她也没有单独带孩子的经验,没闻到臭味应该不是拉屎。
那肯定是饿了。
还不等她翻背包,赵盛就从屋外走了进来,晃着两个奶瓶,然后垫高小家伙的后背,左右手各托一个奶瓶一起喂。
“你脑子聪明,学什么都快,做什么都能做好,佑佑和墨崽能有你这个体贴爸爸简直是太幸福了。”
赵盛闷哼,睇了一眼哄人精,“少来,你把南瓜子吃了。”
“那你以后要一直当体贴爸爸。”
赵盛没说话,只眼神逼人,她还跟他讲条件。
林亦依知道他沉默是拒绝沟通,她要不把这南瓜子吃了,他绝对能阴阳怪气好几天。
捻起放手帕上的南瓜子,林亦依喂进嘴里,咀嚼几下囫囵吞下。
这时男人好像才开始摁下播放键,点头应下。
喂完孩子,赵盛把双胞胎侧卧,然后出去清洗奶瓶,林亦依就在旁边观察小家伙,一大两小。
六眼相对,看着越长越好看的小家伙,林亦依好几次都忍不住想咬一咬他们的手臂。
胖乎乎肉嘟嘟,软软绵绵又可爱。
除了要和她对打这事,其他都挺好的。
不认人也不爱哭闹,吃饱喝足屁股干净,就开始呼呼睡觉。
晚饭是林亦依跟赵盛一起做的,她打下手烧火,男人还是做的拿手好菜。
糙米加玉米面煮的粥,玉米饼子配上泡菜和咸菜,还有蘸酱菜。
晚饭就是这样朴实简单,也不需要菜式新颖。
省油省料省粮食就是好饭菜。
饭后,赵家人拖着疲惫一天的身体回屋休息。
林亦依第一次跟双胞胎一起睡觉,心里有几分兴奋,等赵盛晾好白开水上床,跟怀里人说了几句话,然后相拥入梦。
次日一早。
赵盛提着篮子带着林亦依去了大伯家,一切都准备就绪。
念词,祭拜,登册记名。
冗长礼节在时代长河里被冲刷干净删繁就简。
等主持的长辈念完长篇结词,直到念到她的名字。
林亦依一怔,没想到上面还会有她的名字,时至今日她才知道佑佑的大名叫法。
她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被记上去的。
可他明明之前结过婚,上面怎么写的是原配??
结束之后,百日宴就在大伯家摆了两桌。
荤菜都是赵盛前几天跑货车拉过来的,置办两三桌好菜不在话下。
主要都是自家人,小小热闹一番,也犯不上铺张浪费落人口舌。
办事的地方要宣传的让人都看见,花钱的地方必须得藏着。
这边热闹庆祝,王如兰就过的不痛快,她从去年3月生了女儿,到今年的时间里就在不停被催生。
丈夫赵书文是独子,婆家就盼着她生个男孩继承香火。
人越催越急,压力变大,适得其反。
现在知道林亦依头胎就生了两个儿子,心里免不了起了对比。
人就是越想要什么就不来什么,抓得越紧流逝得越快。
省城。
经过多日的详细挖底调查,钱老爷子拿到了一手完整资料。
把大儿子这么多年的行事作风轨迹看了一遍,气得连着喝了几口水顺气。
这个畜生不仅让他帮了许多回,还找过亲家出手帮忙。
家门不幸,怎么就生了这么个不着五六的东西?
等钱老爷子翻到最后几页,看清档案里面人的照片,身子顿时僵住汗毛直立。
这个人是谁?
第324章 前因后果
看着手里的档案,照片里的人,让钱老爷子的思绪仿佛一下回到从前。
时间回到五十年前。
民国十五年。
钱老爷子本名钱斯年,取之《诗经大雅下武》:照兹来许,绳其祖武,於万斯年,受天之祜。
动荡不安,运动不断的悲情热血时代。
钱斯年祖上是徽商,到了他这一辈,产业散尽,人丁稀落,早不复以往的荣盛。
家里靠典卖祖产度日。
钱斯年作为家中唯一男丁,享受着所有供养,毕业于国立中因大学。
学成归家履行承诺与娃娃亲刘氏结婚,平淡度日几月,早已见惯外面世界的钱斯年怎么会甘心在老家做一个闲散人士。
次年就回到沪市,经好友推荐去了淞沪商埠督办公署办,做了一名文职,认识了当时督办家的千金钟璧君。
两人年纪相当,思想观念一致,暗生情愫以一枚玉挂件定情,后来恋爱结婚,于次年生下爱子,按家中排行取名钱有邦,小名鹭鹭。
钱斯年多次寄信回老家让原配刘氏自行改嫁,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
刘氏是封建制度旧时代的保守女子,自然不愿离婚,同意钱斯年再娶,她愿意在老家侍奉婆婆只求一个落脚之处,不过问也不妨碍他的新生活。
钱斯年每月按时寄钱回老家,每两年回去一次,把她当成亲眷照顾,也并不知刘氏早已瞒着他为他诞下一子。
日子过了好几年,世道局势紧张战争爆发,钱斯年弃文从武加入党派军,混出一些名头,加上有岳父一家的助力,官运通达自不在话下。
钱斯年早就洞悉局势,为了挚爱和儿子的安全把岳父一家安排到了隶属殖民地的港市,留了退路。
鹣鲽情深,钟璧君怎么舍得丈夫独自迎战,毅然选择留下一直陪伴丈夫身侧。
日子就这样过了十来年,到了战争中期,局势有大败绵延之相,钱斯年为了家中母亲不受波及,把老家的人也准备送到港市。
钟璧君到这时才发现,钱斯年这么多年说的寡居带两个孩子的妹妹原来是他的原配妻子。
悲愤羞辱难堪,心爱之人的欺骗,将钟璧君这么多年的感情踩在脚下,碾入泥里。
虽为女子也有傲骨,回想这么多年她为这个妹妹准备的衣物首饰,钟璧君伤心失望透顶与钱斯年果断离婚,怕他纠缠不清直接登报表明。
离婚之后,钟璧君带着独子回到旧居,至此以后再不相见。
直到战争结束母子两人跟着儿媳一家离开大陆。
异地相隔,再无见面之时。
……
钱老爷子看着照片上和儿子有六七分像的人,心里不免多了几分猜想。
可看着他所有的档案资料,乡下人家的孩子又怎么可能会跟他的有邦有什么联系?
怕错失,钱老爷子叫停了暗中的动作,凭他跟儿子的相似长相,无论如何也下不去狠手。
一张两人的合照无形之中让照片上的人避开一难。
百日宴结束之后。
赵盛带着妻儿还有堂哥一家又开车回了泽县。
到了梨花巷子,看到孙大娘,林亦依就感觉是看到了救世祖。
一次性能带好两个小家伙吃喝拉撒,简直是育儿界的天花板。
在车上两个家伙嚎叫一路,非要人抱着看窗外风景,决不躺在篮子里。
偏偏又不让她抱,反而还要跟她“打架”。
赵盛要开车,孩子就只能是堂哥和堂嫂一人抱一个坐在后车厢。
大家辛苦一路。
晚饭是林亦依下厨做的鱼丸面。
鱼头鱼骨熬的汤底,配上新鲜野菜和辣酱咸菜,鲜咸香。
活鱼是大毛二毛去鸭子湖钓的。
城里买一次活蹦乱跳的鱼不容易,基本都是昏死睡着的那种。
人多鱼丸有限,林亦依把自己碗里的鱼丸都分给了男人,知道他爱吃,距离上次亲手给他做鱼丸都快小一年了。
“多吃点,下次还不知道哪里能有活鱼呢。”
说完又悄悄凑到男人耳边,林亦依有点做贼心虚,特鬼祟小声地说了一句。
“他们的鱼丸中间是混了菜馅,你碗里的都是实心的。”
赵盛没抬头,神情不变照常吃着碗里的面条鱼丸,不过眼底多了几分得意与窃喜。
他媳妇就是没出息,一点鱼丸也这样小家子气。
一桌子人吃晚饭,夫妻俩脑袋贴脑袋的说悄悄话。
大家都是看破不说破。
白面条就是香,配上新鲜野菜和鱼汤底,鲜得让人差点咬掉舌头。
大毛和二毛对视一眼,嘀嘀咕咕说了两句。
“二叔碗里鱼丸真多,不知道能不能吃的完。”
“你看桌下,二叔在跟二婶拉手呢,难怪用左手吃面。”
不过她现在有点困,等睡醒再讨论这个问题,“我睡了,不许和我说话了。”
“……”
男人被她的话堵住话头,想着她身体容易困乏,只能作罢。
不过赵盛本性就是吃不得亏的,脱鞋上炕,搂着人故意热她。
再一觉醒来,是被篮子里的哼唧声吵醒。
林亦依抬手看下手表,快五点了。
男人不在屋内,看着篮子里撇嘴的小家伙,她也没有单独带孩子的经验,没闻到臭味应该不是拉屎。
那肯定是饿了。
还不等她翻背包,赵盛就从屋外走了进来,晃着两个奶瓶,然后垫高小家伙的后背,左右手各托一个奶瓶一起喂。
“你脑子聪明,学什么都快,做什么都能做好,佑佑和墨崽能有你这个体贴爸爸简直是太幸福了。”
赵盛闷哼,睇了一眼哄人精,“少来,你把南瓜子吃了。”
“那你以后要一直当体贴爸爸。”
赵盛没说话,只眼神逼人,她还跟他讲条件。
林亦依知道他沉默是拒绝沟通,她要不把这南瓜子吃了,他绝对能阴阳怪气好几天。
捻起放手帕上的南瓜子,林亦依喂进嘴里,咀嚼几下囫囵吞下。
这时男人好像才开始摁下播放键,点头应下。
喂完孩子,赵盛把双胞胎侧卧,然后出去清洗奶瓶,林亦依就在旁边观察小家伙,一大两小。
六眼相对,看着越长越好看的小家伙,林亦依好几次都忍不住想咬一咬他们的手臂。
胖乎乎肉嘟嘟,软软绵绵又可爱。
除了要和她对打这事,其他都挺好的。
不认人也不爱哭闹,吃饱喝足屁股干净,就开始呼呼睡觉。
晚饭是林亦依跟赵盛一起做的,她打下手烧火,男人还是做的拿手好菜。
糙米加玉米面煮的粥,玉米饼子配上泡菜和咸菜,还有蘸酱菜。
晚饭就是这样朴实简单,也不需要菜式新颖。
省油省料省粮食就是好饭菜。
饭后,赵家人拖着疲惫一天的身体回屋休息。
林亦依第一次跟双胞胎一起睡觉,心里有几分兴奋,等赵盛晾好白开水上床,跟怀里人说了几句话,然后相拥入梦。
次日一早。
赵盛提着篮子带着林亦依去了大伯家,一切都准备就绪。
念词,祭拜,登册记名。
冗长礼节在时代长河里被冲刷干净删繁就简。
等主持的长辈念完长篇结词,直到念到她的名字。
林亦依一怔,没想到上面还会有她的名字,时至今日她才知道佑佑的大名叫法。
她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被记上去的。
可他明明之前结过婚,上面怎么写的是原配??
结束之后,百日宴就在大伯家摆了两桌。
荤菜都是赵盛前几天跑货车拉过来的,置办两三桌好菜不在话下。
主要都是自家人,小小热闹一番,也犯不上铺张浪费落人口舌。
办事的地方要宣传的让人都看见,花钱的地方必须得藏着。
这边热闹庆祝,王如兰就过的不痛快,她从去年3月生了女儿,到今年的时间里就在不停被催生。
丈夫赵书文是独子,婆家就盼着她生个男孩继承香火。
人越催越急,压力变大,适得其反。
现在知道林亦依头胎就生了两个儿子,心里免不了起了对比。
人就是越想要什么就不来什么,抓得越紧流逝得越快。
省城。
经过多日的详细挖底调查,钱老爷子拿到了一手完整资料。
把大儿子这么多年的行事作风轨迹看了一遍,气得连着喝了几口水顺气。
这个畜生不仅让他帮了许多回,还找过亲家出手帮忙。
家门不幸,怎么就生了这么个不着五六的东西?
等钱老爷子翻到最后几页,看清档案里面人的照片,身子顿时僵住汗毛直立。
这个人是谁?
第324章 前因后果
看着手里的档案,照片里的人,让钱老爷子的思绪仿佛一下回到从前。
时间回到五十年前。
民国十五年。
钱老爷子本名钱斯年,取之《诗经大雅下武》:照兹来许,绳其祖武,於万斯年,受天之祜。
动荡不安,运动不断的悲情热血时代。
钱斯年祖上是徽商,到了他这一辈,产业散尽,人丁稀落,早不复以往的荣盛。
家里靠典卖祖产度日。
钱斯年作为家中唯一男丁,享受着所有供养,毕业于国立中因大学。
学成归家履行承诺与娃娃亲刘氏结婚,平淡度日几月,早已见惯外面世界的钱斯年怎么会甘心在老家做一个闲散人士。
次年就回到沪市,经好友推荐去了淞沪商埠督办公署办,做了一名文职,认识了当时督办家的千金钟璧君。
两人年纪相当,思想观念一致,暗生情愫以一枚玉挂件定情,后来恋爱结婚,于次年生下爱子,按家中排行取名钱有邦,小名鹭鹭。
钱斯年多次寄信回老家让原配刘氏自行改嫁,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
刘氏是封建制度旧时代的保守女子,自然不愿离婚,同意钱斯年再娶,她愿意在老家侍奉婆婆只求一个落脚之处,不过问也不妨碍他的新生活。
钱斯年每月按时寄钱回老家,每两年回去一次,把她当成亲眷照顾,也并不知刘氏早已瞒着他为他诞下一子。
日子过了好几年,世道局势紧张战争爆发,钱斯年弃文从武加入党派军,混出一些名头,加上有岳父一家的助力,官运通达自不在话下。
钱斯年早就洞悉局势,为了挚爱和儿子的安全把岳父一家安排到了隶属殖民地的港市,留了退路。
鹣鲽情深,钟璧君怎么舍得丈夫独自迎战,毅然选择留下一直陪伴丈夫身侧。
日子就这样过了十来年,到了战争中期,局势有大败绵延之相,钱斯年为了家中母亲不受波及,把老家的人也准备送到港市。
钟璧君到这时才发现,钱斯年这么多年说的寡居带两个孩子的妹妹原来是他的原配妻子。
悲愤羞辱难堪,心爱之人的欺骗,将钟璧君这么多年的感情踩在脚下,碾入泥里。
虽为女子也有傲骨,回想这么多年她为这个妹妹准备的衣物首饰,钟璧君伤心失望透顶与钱斯年果断离婚,怕他纠缠不清直接登报表明。
离婚之后,钟璧君带着独子回到旧居,至此以后再不相见。
直到战争结束母子两人跟着儿媳一家离开大陆。
异地相隔,再无见面之时。
……
钱老爷子看着照片上和儿子有六七分像的人,心里不免多了几分猜想。
可看着他所有的档案资料,乡下人家的孩子又怎么可能会跟他的有邦有什么联系?
怕错失,钱老爷子叫停了暗中的动作,凭他跟儿子的相似长相,无论如何也下不去狠手。
一张两人的合照无形之中让照片上的人避开一难。
百日宴结束之后。
赵盛带着妻儿还有堂哥一家又开车回了泽县。
到了梨花巷子,看到孙大娘,林亦依就感觉是看到了救世祖。
一次性能带好两个小家伙吃喝拉撒,简直是育儿界的天花板。
在车上两个家伙嚎叫一路,非要人抱着看窗外风景,决不躺在篮子里。
偏偏又不让她抱,反而还要跟她“打架”。
赵盛要开车,孩子就只能是堂哥和堂嫂一人抱一个坐在后车厢。
大家辛苦一路。
晚饭是林亦依下厨做的鱼丸面。
鱼头鱼骨熬的汤底,配上新鲜野菜和辣酱咸菜,鲜咸香。
活鱼是大毛二毛去鸭子湖钓的。
城里买一次活蹦乱跳的鱼不容易,基本都是昏死睡着的那种。
人多鱼丸有限,林亦依把自己碗里的鱼丸都分给了男人,知道他爱吃,距离上次亲手给他做鱼丸都快小一年了。
“多吃点,下次还不知道哪里能有活鱼呢。”
说完又悄悄凑到男人耳边,林亦依有点做贼心虚,特鬼祟小声地说了一句。
“他们的鱼丸中间是混了菜馅,你碗里的都是实心的。”
赵盛没抬头,神情不变照常吃着碗里的面条鱼丸,不过眼底多了几分得意与窃喜。
他媳妇就是没出息,一点鱼丸也这样小家子气。
一桌子人吃晚饭,夫妻俩脑袋贴脑袋的说悄悄话。
大家都是看破不说破。
白面条就是香,配上新鲜野菜和鱼汤底,鲜得让人差点咬掉舌头。
大毛和二毛对视一眼,嘀嘀咕咕说了两句。
“二叔碗里鱼丸真多,不知道能不能吃的完。”
“你看桌下,二叔在跟二婶拉手呢,难怪用左手吃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