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孙大娘没少听隔壁夜里的事,自然清楚原因,笑了笑又继续做着针线缝厚被子,压低声音又絮叨起别的事。
林亦依醒了之后坐在床上发了会愣,然后端起洗漱盆迷糊的走进厨房打水洗脸,稍微清醒一点,就揭开锅盖准备端留着的早午饭。
看到是一锅融融糊糊不见汤汁的面条,林亦依下意识地拢了拢眉心。
怎么是面条?
转而又想起昨夜夸男人的话。
也不知道省城碰见的苗头事件到底是惊着了谁。
事发本人具体有什么想法她不清楚,但赵盛却没完没了的折腾起来,搞得好像她就是"赵力"。
男人反复探话,惹得她又是心烦又想笑,明明该她担心在外工作的丈夫会不会做些什么花边故事。
赵盛反而说她有嫌疑,林亦依自认自己比较宅很少出门,再说了她能上哪做什么?被他质疑,林亦依自然要跟他辩驳一番。
当然没辩驳赢。
昨夜赵盛挑完煤油灯芯,立在床头说的原话:食欲、物欲、涩欲,你全占齐,吃吃喝喝花点钱不算什么事,重点是爱看男人。
赵盛的一句话就让她哑口无言。
好像是有这么回事,好像又不是,总感觉哪里不对劲。
林亦依理论不过他,自然就是撒娇糊弄人,把该夸的都夸了一遍。
然后就得了一份面条做早餐,她昨晚为什么要夸他厨艺好?
为了不浪费粮食和心意,林亦依硬吸溜完了面条。
饭后拐去孙大娘屋子,看着正在吃米糊的小家伙,心里母爱泛滥。
忍不住想去抱一抱,摸摸他的小手小脚。
墨崽吃米糊吃的正香,突然被打扰就开始发脾气蹬腿挥小拳头。
母慈子孝的戏码是不会上演的,只有母笑子闹。
双胞胎爱吃米糊,每天到了吃糊糊的时候就格外乖巧,不像喝奶的时候要吐奶嘴故意不吃。
小家伙一天天长大,长得越来越像赵盛,除了一双眼睛像她,也靠这双眼睛增添了几分颜值。
之前她给小家伙剪掉的睫毛,现在长得又长又密,睁大眼睛肉嘟嘟不会说话的小模样,谁看见都忍不住逗一逗。
当然要逗的人都要挨上几拳沙包大的拳头。
墨崽可不是吃素的,谁抱就要打谁。
佑佑脾气更糟,虽然没墨崽爱哭闹,但是个偷偷使坏的,趁人不注意就是一挠一抓。
伴随小家伙的每日变化,眨眼又过去好几日,到了中下旬。
院里的梨子成熟,果子品相歪斜难看,摘一颗吃味道酸酸涩涩,估计是种在这小院子里没吸收到什么日月精华。
赵盛这几日一直在到处找羊胎,要赶在母羊生产前提前订下。
羊胎汤有拟定进补时间,需要在十二月之前找到产小羊的母羊,买一只羊都没买一副羊胎难。
多番托人打听才终于寻到,帮忙的是厂里做饭的廖师傅,他在食堂工作十多年供应菜肉类的人他们自然相熟。
赵盛少不了送了瓶酒给人做人情,订下三副羊胎,一副分两次炖,除开第一幅因为天气不算冷不易保存需要一次性炖,后面两幅就分四次。
办妥事以后,想着村里成熟的果子,赵盛就带着天天喊憋闷的小媳妇回了赵家屯。
有了去年的事,今年这个时候回村,老赵家的人都知道是为了什么。
赵盛带着愿意换梨和柿子的两家人到大伯家写批示条子,赵铁牛前几天得了小儿子的好消息,正愁找不到人显摆。
写完条子就拉着侄儿赵盛一通侃,“你弟要结婚了,说过年就带人回来,对象是文工团的女同志。”也是团长家的闺女。
儿子能攀上这门好亲事,赵铁牛是做梦都没想到,夜里笑醒好几次,没结婚之前又不能跟人提这事。
包括媳妇黄菊花他都没透口风,黄菊花爱到处显摆,藏不住话,事情还没成就传出去,万一以后有什么变故一家人面子上也不好看。
赵大伯憋的难受,拉着嘴最严的堂侄说了这好事心里才松快许多。
赵盛听完只是笑,说了句好话,“那就提前恭喜大伯了。”
马冬梅在地里干活听人说赵盛回村了,丢下手里活计就急不可耐往回赶。
之前八月下旬收到丈夫的来信说遇到事急需用钱,赵盛每三个月给的钱被他提前挪用,马冬梅想知道到底出了什么事当时就写信回了一封,但一直就没再等到丈夫的来信。
心里一直担心他在外真遇上什么麻烦事,上个月赵盛回来摘家里的桃子,马冬梅去了十里地干活,隔得远没来得及回来找他问话。
今天她肯定是要问一问或者托赵盛帮忙带话。
马冬梅回到老赵家,没看见赵盛,只看到二嫂林亦依在院子里晒太阳,洗了个手走近笑着道:“二嫂,二哥去摘梨了吗?”
林亦依看着裤脚鞋边都是泥土的妯娌,想起城里赵力的事,多少有点不是滋味,朝她温柔笑了笑。
“他去摘梨快一个小时了,估计再等一会就回来了,你找他有什么事吗?”
马冬梅甩了甩手上的水,“我就是想跟二哥打听一下赵力的情况,想让他去省城的时候帮我带两句话。”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林亦依心里一咯噔,笑容收了些,只哦了一声就不敢再聊下去。
从包里拿出随身带着的糖分给马冬梅,林亦依就眯着眼睛继续晒太阳。
听到妯娌离开的脚步声,林亦依心里才松了一口气。
还好不是问她,否则就真的说与不说都横竖不对。
过年之前她都不敢再回来了。
不过,赵盛一会儿回来又会怎么答呢?直接说不知道?不清楚?
先搪塞过去?
....
第363章 并不相同的感情
秋日的阳光是喜人也戏人的。
勤恳劳作一年的丰收时节。
赵盛在鸭子湖后的果园摘了小半筐梨,又挑着摘了十来颗柿子。
提着筐刚推门进院,洗衣服的马冬梅就急忙迎了上去,“二哥,你可算回来了,我能跟你打听个事吗?”
“你说。”
赵盛把筐放门边,从筐里挑了一颗品像好的梨,视线扫过神情急切的马冬梅,很快就把事猜了个七七八八。
“赵力前段时间跟你拿钱的时候,他有跟你提过是因为什么事吗?我担心他在城里碰到事,又瞒着家里。”
听到说话声,林亦依睁开眼睛朝两人看了过去,隔得有点远听不真切,又把椅子往院门方向抬了几步。
“前段时间厂里比较忙,天天早出晚归,老三打了好几次电话我才接到。
电话里一两句话又说不清楚。
他着急要用钱只简单提了两句有事,也没说具体,钱是邮过去的。”
赵盛语气平淡说完,视线越过马冬梅看向不远处挪移位置的人,冷淡神情多了些温度,唇角不知觉勾起。
没打听到消息,马冬梅更加忧心,语气也有些焦急,“二哥,你能帮我给他带几句话吗?顺便再帮我带些钱给他,我怕他手里不方便,一个人在城里也没处张口。”
大哥赵兴一家虽然在省城,但要找他借钱帮忙肯定没戏。
赵盛是男人自然懂男人,他虽然撞见城里的事,但也不好插手老三屋里事,想了下,说了些不痛不痒的话。
“你要是着急,我把他学校的电话号码给你,你中午就去拨一个。
我这段时间都是跑矿区,带话带钱比较慢,等我去省城跑运输估摸得小半月以后。”
再等半个月马冬梅估计自己得急死,要不是秋收脱不开身,她早就去省城了。
“行,那麻烦二哥给我留个电话号码。”
马冬梅果断要了电话号码,等会儿吃了午饭她就去镇上打电话。
林亦依在旁边仔细听了一耳朵,男人话里话外的意思他不会掺合,也不会多说。
夫妻间的事,夫妻自己解决。
从理性上讲,男人这样做是正确的。
但站在同为女性的角度上看,林亦依比较同情妯娌,恨不得马上告诉她在学校看见赵力和女同学漫步说笑的事。
有的事从表面上看起没什么问题算不上出格,但见微知著,其实就是某些事在生根发芽。
充满隐晦与私欲的嫩芽在它没有长出地面,成熟结果之前,谁都不能去别人的土地上替农场主拔掉它。
能拔掉它的只能是这片土地的所有者。
地是农场主的命,也是赖以生存的家园。
失去土地,农场主就只能改行或者进城换地另谋生路。
又或者重新来过找到下一块地继续当农场主。
可是,土地永远都爱绿植,无条件的滋养它,农场主只能不停的拔草洒农药。
马冬梅只比她大几岁,二十多岁最美好的年纪就奉献给了这片广阔无垠的庄稼地。
没有丈夫的陪伴,独自带着两个儿子在乡下干农活挣口粮。
林亦依醒了之后坐在床上发了会愣,然后端起洗漱盆迷糊的走进厨房打水洗脸,稍微清醒一点,就揭开锅盖准备端留着的早午饭。
看到是一锅融融糊糊不见汤汁的面条,林亦依下意识地拢了拢眉心。
怎么是面条?
转而又想起昨夜夸男人的话。
也不知道省城碰见的苗头事件到底是惊着了谁。
事发本人具体有什么想法她不清楚,但赵盛却没完没了的折腾起来,搞得好像她就是"赵力"。
男人反复探话,惹得她又是心烦又想笑,明明该她担心在外工作的丈夫会不会做些什么花边故事。
赵盛反而说她有嫌疑,林亦依自认自己比较宅很少出门,再说了她能上哪做什么?被他质疑,林亦依自然要跟他辩驳一番。
当然没辩驳赢。
昨夜赵盛挑完煤油灯芯,立在床头说的原话:食欲、物欲、涩欲,你全占齐,吃吃喝喝花点钱不算什么事,重点是爱看男人。
赵盛的一句话就让她哑口无言。
好像是有这么回事,好像又不是,总感觉哪里不对劲。
林亦依理论不过他,自然就是撒娇糊弄人,把该夸的都夸了一遍。
然后就得了一份面条做早餐,她昨晚为什么要夸他厨艺好?
为了不浪费粮食和心意,林亦依硬吸溜完了面条。
饭后拐去孙大娘屋子,看着正在吃米糊的小家伙,心里母爱泛滥。
忍不住想去抱一抱,摸摸他的小手小脚。
墨崽吃米糊吃的正香,突然被打扰就开始发脾气蹬腿挥小拳头。
母慈子孝的戏码是不会上演的,只有母笑子闹。
双胞胎爱吃米糊,每天到了吃糊糊的时候就格外乖巧,不像喝奶的时候要吐奶嘴故意不吃。
小家伙一天天长大,长得越来越像赵盛,除了一双眼睛像她,也靠这双眼睛增添了几分颜值。
之前她给小家伙剪掉的睫毛,现在长得又长又密,睁大眼睛肉嘟嘟不会说话的小模样,谁看见都忍不住逗一逗。
当然要逗的人都要挨上几拳沙包大的拳头。
墨崽可不是吃素的,谁抱就要打谁。
佑佑脾气更糟,虽然没墨崽爱哭闹,但是个偷偷使坏的,趁人不注意就是一挠一抓。
伴随小家伙的每日变化,眨眼又过去好几日,到了中下旬。
院里的梨子成熟,果子品相歪斜难看,摘一颗吃味道酸酸涩涩,估计是种在这小院子里没吸收到什么日月精华。
赵盛这几日一直在到处找羊胎,要赶在母羊生产前提前订下。
羊胎汤有拟定进补时间,需要在十二月之前找到产小羊的母羊,买一只羊都没买一副羊胎难。
多番托人打听才终于寻到,帮忙的是厂里做饭的廖师傅,他在食堂工作十多年供应菜肉类的人他们自然相熟。
赵盛少不了送了瓶酒给人做人情,订下三副羊胎,一副分两次炖,除开第一幅因为天气不算冷不易保存需要一次性炖,后面两幅就分四次。
办妥事以后,想着村里成熟的果子,赵盛就带着天天喊憋闷的小媳妇回了赵家屯。
有了去年的事,今年这个时候回村,老赵家的人都知道是为了什么。
赵盛带着愿意换梨和柿子的两家人到大伯家写批示条子,赵铁牛前几天得了小儿子的好消息,正愁找不到人显摆。
写完条子就拉着侄儿赵盛一通侃,“你弟要结婚了,说过年就带人回来,对象是文工团的女同志。”也是团长家的闺女。
儿子能攀上这门好亲事,赵铁牛是做梦都没想到,夜里笑醒好几次,没结婚之前又不能跟人提这事。
包括媳妇黄菊花他都没透口风,黄菊花爱到处显摆,藏不住话,事情还没成就传出去,万一以后有什么变故一家人面子上也不好看。
赵大伯憋的难受,拉着嘴最严的堂侄说了这好事心里才松快许多。
赵盛听完只是笑,说了句好话,“那就提前恭喜大伯了。”
马冬梅在地里干活听人说赵盛回村了,丢下手里活计就急不可耐往回赶。
之前八月下旬收到丈夫的来信说遇到事急需用钱,赵盛每三个月给的钱被他提前挪用,马冬梅想知道到底出了什么事当时就写信回了一封,但一直就没再等到丈夫的来信。
心里一直担心他在外真遇上什么麻烦事,上个月赵盛回来摘家里的桃子,马冬梅去了十里地干活,隔得远没来得及回来找他问话。
今天她肯定是要问一问或者托赵盛帮忙带话。
马冬梅回到老赵家,没看见赵盛,只看到二嫂林亦依在院子里晒太阳,洗了个手走近笑着道:“二嫂,二哥去摘梨了吗?”
林亦依看着裤脚鞋边都是泥土的妯娌,想起城里赵力的事,多少有点不是滋味,朝她温柔笑了笑。
“他去摘梨快一个小时了,估计再等一会就回来了,你找他有什么事吗?”
马冬梅甩了甩手上的水,“我就是想跟二哥打听一下赵力的情况,想让他去省城的时候帮我带两句话。”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林亦依心里一咯噔,笑容收了些,只哦了一声就不敢再聊下去。
从包里拿出随身带着的糖分给马冬梅,林亦依就眯着眼睛继续晒太阳。
听到妯娌离开的脚步声,林亦依心里才松了一口气。
还好不是问她,否则就真的说与不说都横竖不对。
过年之前她都不敢再回来了。
不过,赵盛一会儿回来又会怎么答呢?直接说不知道?不清楚?
先搪塞过去?
....
第363章 并不相同的感情
秋日的阳光是喜人也戏人的。
勤恳劳作一年的丰收时节。
赵盛在鸭子湖后的果园摘了小半筐梨,又挑着摘了十来颗柿子。
提着筐刚推门进院,洗衣服的马冬梅就急忙迎了上去,“二哥,你可算回来了,我能跟你打听个事吗?”
“你说。”
赵盛把筐放门边,从筐里挑了一颗品像好的梨,视线扫过神情急切的马冬梅,很快就把事猜了个七七八八。
“赵力前段时间跟你拿钱的时候,他有跟你提过是因为什么事吗?我担心他在城里碰到事,又瞒着家里。”
听到说话声,林亦依睁开眼睛朝两人看了过去,隔得有点远听不真切,又把椅子往院门方向抬了几步。
“前段时间厂里比较忙,天天早出晚归,老三打了好几次电话我才接到。
电话里一两句话又说不清楚。
他着急要用钱只简单提了两句有事,也没说具体,钱是邮过去的。”
赵盛语气平淡说完,视线越过马冬梅看向不远处挪移位置的人,冷淡神情多了些温度,唇角不知觉勾起。
没打听到消息,马冬梅更加忧心,语气也有些焦急,“二哥,你能帮我给他带几句话吗?顺便再帮我带些钱给他,我怕他手里不方便,一个人在城里也没处张口。”
大哥赵兴一家虽然在省城,但要找他借钱帮忙肯定没戏。
赵盛是男人自然懂男人,他虽然撞见城里的事,但也不好插手老三屋里事,想了下,说了些不痛不痒的话。
“你要是着急,我把他学校的电话号码给你,你中午就去拨一个。
我这段时间都是跑矿区,带话带钱比较慢,等我去省城跑运输估摸得小半月以后。”
再等半个月马冬梅估计自己得急死,要不是秋收脱不开身,她早就去省城了。
“行,那麻烦二哥给我留个电话号码。”
马冬梅果断要了电话号码,等会儿吃了午饭她就去镇上打电话。
林亦依在旁边仔细听了一耳朵,男人话里话外的意思他不会掺合,也不会多说。
夫妻间的事,夫妻自己解决。
从理性上讲,男人这样做是正确的。
但站在同为女性的角度上看,林亦依比较同情妯娌,恨不得马上告诉她在学校看见赵力和女同学漫步说笑的事。
有的事从表面上看起没什么问题算不上出格,但见微知著,其实就是某些事在生根发芽。
充满隐晦与私欲的嫩芽在它没有长出地面,成熟结果之前,谁都不能去别人的土地上替农场主拔掉它。
能拔掉它的只能是这片土地的所有者。
地是农场主的命,也是赖以生存的家园。
失去土地,农场主就只能改行或者进城换地另谋生路。
又或者重新来过找到下一块地继续当农场主。
可是,土地永远都爱绿植,无条件的滋养它,农场主只能不停的拔草洒农药。
马冬梅只比她大几岁,二十多岁最美好的年纪就奉献给了这片广阔无垠的庄稼地。
没有丈夫的陪伴,独自带着两个儿子在乡下干农活挣口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