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林亦依打开锦盒,明显再次被婆婆的财大气粗惊住,一对翡翠耳环、一款男士镶钻腕表。
赵盛解开纽扣换衣服,看她愣神,抿唇笑道:“给你,你就收着,杨家不缺这些老物件。”
林亦依茫然点头,她现在是很晕乎的状态,她昨天上午才到港市,短短两天时间,婆婆就送了她四件价值不菲的首饰。
公公给她的零花钱一万港元,在现代可能会觉得一般,如果她没看那些报纸,对这个时代可能没有那么清晰明确的金钱价值观。
78年的港市,四百多至八百多呎的居住单位只要八万到十六万。
她的躺赢生活好像莫名其妙的开始了。
林亦依第一次穿旗袍,照着镜子感觉格外别扭,旗袍应该是钟母的,胸口的位置做过改动。
侧开叉露大腿加鼓起的胸口,怎么瞧都有点过于性感凸显得她多了几分艳色轻佻。
赵盛在外面久等不到人,进到衣橱屏风后看到对镜自照的心肝,漆黑眼眸都是惊艳。
他一直都知道她身材丰腴诱人,纤细有度。
旗袍他也看杨家那几房的女人穿过,可没一个有她穿得这么好看又勾人心弦。
“你快出去,我要换衣服。”林亦依从镜子里看到身后男人,轻瞪他一眼。
“不是都换好了吗?”
林亦依觉得过于性感,有些害羞,“我还是穿自己的裙子比较合适。”
看她要换裙子,赵盛阻止她的动作,“大家都在等你,别换了,你穿旗袍很漂亮。”
林亦依被男人打横抱起,怕摔着,慌着圈住他的脖颈,娇呵出声,“放我下来,我还没穿鞋呢。”
最后林亦依还是穿着一身旗袍坐着轿车去了钟老太太的住宅。
刚上车几分钟就下车,林亦依一脸疑惑,轻声问,“这么近还要开车?”
赵盛捏了捏她的手心,温声解释,“钟老太太是位很注重仪容礼仪的女士,参加家庭晚宴自然少不了这些流程。”
林亦依跟着男人下车上台阶,还没走进大门就能听见里面的古典音乐声。
她以为是看望奶奶吃个家常饭,没想到晚餐是真晚餐。
除了钟家人还有杨家人。
洋房后花园设烛光西式晚宴,赵盛带着林亦依来得稍微有些迟,还好没人注意他们。
“嘉盛,怎么才来,这就是弟妹吧,果然是名不虚传的大美人。”
“路上有些事耽误了一点时间。”
赵盛跟他打了招呼又跟林亦依介绍人,“亦依,这是大表哥杨裕灏。”
林亦依笑着道:“大表哥好。”
“不用见外,你叫我名字或者表哥就可以了。”
接下来就是各种介绍问候,林亦依把亲戚都见了一面,除了平辈,长辈都给了她见面礼。
钟老太太送她一块平安牌,大舅杨俨送她碧玺金螃蟹,二舅杨狟送进口轿车。
出手阔绰,豪无人性。
林亦依不会开车,本来想拒绝但场合不容她拒绝,收其他人的见面礼,不收二舅的见面礼,纯属没事找茬。
钟母看着儿子跟儿媳宛如一对璧人,夫唱妇随,般配至极。
人到齐,晚宴开始。
闲谈品鉴中,欢乐聚会时刻很快接入尾声。
林亦依觉得自己被以前看的电视给荼毒了。
豪门剧场当面表情戏,绊脚泼酒是根本不存在的。
大家都很礼貌客气,翻白眼撇嘴角自降身份的事,不屑于做。
平辈也没有那个奇葩因为她是北边来的就当面讥讽嘲笑她。
晚宴结束,男丁都在休息室谈话,林亦依则被婆婆带着搓麻。
她不会东西南北中,也没钱买码,坐在旁边吃水果。
杨宛婉上前攀谈:“表嫂,你平时没事可以找我玩。”
搞不清楚别人路数,林亦依一般特虚伪,“好的,表妹,有空再说。”
“表嫂,你从小在北边长大,怎么把皮肤养得这么好?还这么漂亮?”杨宛婉见过电视上播报的偷渡新闻,第一次对上面播报的画面起了怀疑。
林亦依笑着胡侃:“吃得好就长得好,北边没有污染,粮食都是纯天然。”
“......”还有这种说法?
杨宛婉不信:“表嫂,你可真幽默。”
休息室。
赵盛听两位舅舅还有钟父谈论时局,神情也不复先前的轻松。
来回都是一个问题,杨家着急产业转型。
“两位舅父考虑过久隆仓的地皮吗?”
杨俨叹息:“久隆仓发行股票将近一亿股,我们没那么多现金流,吞不下。”
“73年以后航运大萧条,急于转型扩张,投资收购太多公司,导致现金流不足。
迫于无奈跟丰汇银行求助,转让合记洋行三分之一的股份换得资金1.2亿。”
“如今集团处于缺现金流的干涸景况,并不缺地皮。”
第418章 风雨过往
家族内部商谈,话题稍显沉重。
杨俨虽为家族掌舵人,但自知能力有限,必要时候肯定会断尾求生。
“嘉盛,裕灝,家族的下一代希望在你们两人身上。
裕景从政,裕云志不在此,其他的年纪还小,暂且不提。”
“我始终有预感,如果在下次危机到来之前杨家没能及时上岸,这艘货轮会就此走向沉没。”
杨狟听着大哥的话,心里只觉得不祥,要不是他加速收购大量公司和地皮,也不会有今天举步维艰的局面。
晚上九点,晚宴结束。
家中女眷不知集团危机,仍过着挥霍享乐的富家太太,千金小姐的生活。
夜深人静,赵盛等林亦依睡着,去隔壁房间看过儿子之后,就到钟父的书房与他夜谈。
听钟父讲述更细节的杨家。
杨家祖上做过正二品大官,留下来的家族产业和积蓄历经四个混乱时期早已如风中残烛,飘摇欲熄。
三十年代战争开始。
杨家十几艘货轮被岛国征用,说是征用其实就是明抢。
为避战乱,杨老爷子携家产带全家来港。
同时期北边到港避难的人大量涌入,这也给了杨家起势的机会。
最大转折点从战后开始,美丽国对北边实施了严格经济封锁。
北边为了换取汽油、橡胶、化工产品,专门在山岽石岛开放了一个贸易港。
杨老爷子租用货船,将内地的农产品运往港市销售。
战败岛国工业过剩,堆积大量钢材,价格低廉,但农业萧条,对粮食需求旺盛。
刚好和北边形成贸易互补,利用供需关系来往期间。
从1949年开始短短几个月就赚了几十万港元,同时也创立了新的轮船公司。
当时公司只有一艘三十年船龄的货船,只能装1200吨货物。
和当时动辄几万吨的远洋货船相比,完全就是货船中的老、破、小。
不过好在杨家运气好,发财的机会很快就来了。
小朝国战争爆发第二年,美丽国联合西方国家对北边施行更加严格的禁运。
因“禁运”导致北边和小朝国的物价飞涨,运费水涨船高,每吨运价高达150美元。
这是什么概念?
老破小货船价值30万港币,它满载1200吨货物,从港市跑一次鲜朝的运费就足够买几艘老破小货船。
收益回报率堪比印钞机。
靠此杨家才算真正起复。
有人欢喜有人忧。
同时期身家比杨家丰厚的船运公司却陷入艰难困境,49年初,帼眀党溃退到日月岛,征用了港市大量货船。
向日月岛运送军火物资,转移北边大量文物财宝。
因为杨家货船是老破小,拉不了坦克大炮,所以就不在征用范围,逃过一劫。
听完钟父讲述过往,赵盛还是没猜透他避人耳目跟他深夜洽谈的真正意图。
做完铺垫,钟父长叹,“杨家这艘大船,不知道我们还能靠多久。
但我不擅经商,也无家底去填上亿的坑。
嘉盛,你看好的那支股票,有把握吗?”
说了那么多,只有最后一句才是钟父的目的,择良木而栖。
赵盛颔首,严肃神情里都是笃定,“持有这支股票涨幅是一定的事,而且不会持有太久就会上涨。”
他按现在的地价估算过久隆仓的占地面积,市值超过五十亿。
可久隆仓的股价每股十块起伏,发行不到一亿股,折算下来不到十亿。
市值远远超出股值。
可惜他没什么资金,要是能把浅圳的东西弄过来,凑些资金大量买入股份。
赚个盆满钵满不在话下。
“你确定?”钟父再问。
“肯定。”
赵盛虽然来港市不到一年,但接触的各类人不是政商就是各类官员。
耳目有染懂了不少。
钟父稍微犹豫一会,从抽屉拿出支票填写,“这笔钱拿去帮我买几股,挂记你的户头。”
赵盛解开纽扣换衣服,看她愣神,抿唇笑道:“给你,你就收着,杨家不缺这些老物件。”
林亦依茫然点头,她现在是很晕乎的状态,她昨天上午才到港市,短短两天时间,婆婆就送了她四件价值不菲的首饰。
公公给她的零花钱一万港元,在现代可能会觉得一般,如果她没看那些报纸,对这个时代可能没有那么清晰明确的金钱价值观。
78年的港市,四百多至八百多呎的居住单位只要八万到十六万。
她的躺赢生活好像莫名其妙的开始了。
林亦依第一次穿旗袍,照着镜子感觉格外别扭,旗袍应该是钟母的,胸口的位置做过改动。
侧开叉露大腿加鼓起的胸口,怎么瞧都有点过于性感凸显得她多了几分艳色轻佻。
赵盛在外面久等不到人,进到衣橱屏风后看到对镜自照的心肝,漆黑眼眸都是惊艳。
他一直都知道她身材丰腴诱人,纤细有度。
旗袍他也看杨家那几房的女人穿过,可没一个有她穿得这么好看又勾人心弦。
“你快出去,我要换衣服。”林亦依从镜子里看到身后男人,轻瞪他一眼。
“不是都换好了吗?”
林亦依觉得过于性感,有些害羞,“我还是穿自己的裙子比较合适。”
看她要换裙子,赵盛阻止她的动作,“大家都在等你,别换了,你穿旗袍很漂亮。”
林亦依被男人打横抱起,怕摔着,慌着圈住他的脖颈,娇呵出声,“放我下来,我还没穿鞋呢。”
最后林亦依还是穿着一身旗袍坐着轿车去了钟老太太的住宅。
刚上车几分钟就下车,林亦依一脸疑惑,轻声问,“这么近还要开车?”
赵盛捏了捏她的手心,温声解释,“钟老太太是位很注重仪容礼仪的女士,参加家庭晚宴自然少不了这些流程。”
林亦依跟着男人下车上台阶,还没走进大门就能听见里面的古典音乐声。
她以为是看望奶奶吃个家常饭,没想到晚餐是真晚餐。
除了钟家人还有杨家人。
洋房后花园设烛光西式晚宴,赵盛带着林亦依来得稍微有些迟,还好没人注意他们。
“嘉盛,怎么才来,这就是弟妹吧,果然是名不虚传的大美人。”
“路上有些事耽误了一点时间。”
赵盛跟他打了招呼又跟林亦依介绍人,“亦依,这是大表哥杨裕灏。”
林亦依笑着道:“大表哥好。”
“不用见外,你叫我名字或者表哥就可以了。”
接下来就是各种介绍问候,林亦依把亲戚都见了一面,除了平辈,长辈都给了她见面礼。
钟老太太送她一块平安牌,大舅杨俨送她碧玺金螃蟹,二舅杨狟送进口轿车。
出手阔绰,豪无人性。
林亦依不会开车,本来想拒绝但场合不容她拒绝,收其他人的见面礼,不收二舅的见面礼,纯属没事找茬。
钟母看着儿子跟儿媳宛如一对璧人,夫唱妇随,般配至极。
人到齐,晚宴开始。
闲谈品鉴中,欢乐聚会时刻很快接入尾声。
林亦依觉得自己被以前看的电视给荼毒了。
豪门剧场当面表情戏,绊脚泼酒是根本不存在的。
大家都很礼貌客气,翻白眼撇嘴角自降身份的事,不屑于做。
平辈也没有那个奇葩因为她是北边来的就当面讥讽嘲笑她。
晚宴结束,男丁都在休息室谈话,林亦依则被婆婆带着搓麻。
她不会东西南北中,也没钱买码,坐在旁边吃水果。
杨宛婉上前攀谈:“表嫂,你平时没事可以找我玩。”
搞不清楚别人路数,林亦依一般特虚伪,“好的,表妹,有空再说。”
“表嫂,你从小在北边长大,怎么把皮肤养得这么好?还这么漂亮?”杨宛婉见过电视上播报的偷渡新闻,第一次对上面播报的画面起了怀疑。
林亦依笑着胡侃:“吃得好就长得好,北边没有污染,粮食都是纯天然。”
“......”还有这种说法?
杨宛婉不信:“表嫂,你可真幽默。”
休息室。
赵盛听两位舅舅还有钟父谈论时局,神情也不复先前的轻松。
来回都是一个问题,杨家着急产业转型。
“两位舅父考虑过久隆仓的地皮吗?”
杨俨叹息:“久隆仓发行股票将近一亿股,我们没那么多现金流,吞不下。”
“73年以后航运大萧条,急于转型扩张,投资收购太多公司,导致现金流不足。
迫于无奈跟丰汇银行求助,转让合记洋行三分之一的股份换得资金1.2亿。”
“如今集团处于缺现金流的干涸景况,并不缺地皮。”
第418章 风雨过往
家族内部商谈,话题稍显沉重。
杨俨虽为家族掌舵人,但自知能力有限,必要时候肯定会断尾求生。
“嘉盛,裕灝,家族的下一代希望在你们两人身上。
裕景从政,裕云志不在此,其他的年纪还小,暂且不提。”
“我始终有预感,如果在下次危机到来之前杨家没能及时上岸,这艘货轮会就此走向沉没。”
杨狟听着大哥的话,心里只觉得不祥,要不是他加速收购大量公司和地皮,也不会有今天举步维艰的局面。
晚上九点,晚宴结束。
家中女眷不知集团危机,仍过着挥霍享乐的富家太太,千金小姐的生活。
夜深人静,赵盛等林亦依睡着,去隔壁房间看过儿子之后,就到钟父的书房与他夜谈。
听钟父讲述更细节的杨家。
杨家祖上做过正二品大官,留下来的家族产业和积蓄历经四个混乱时期早已如风中残烛,飘摇欲熄。
三十年代战争开始。
杨家十几艘货轮被岛国征用,说是征用其实就是明抢。
为避战乱,杨老爷子携家产带全家来港。
同时期北边到港避难的人大量涌入,这也给了杨家起势的机会。
最大转折点从战后开始,美丽国对北边实施了严格经济封锁。
北边为了换取汽油、橡胶、化工产品,专门在山岽石岛开放了一个贸易港。
杨老爷子租用货船,将内地的农产品运往港市销售。
战败岛国工业过剩,堆积大量钢材,价格低廉,但农业萧条,对粮食需求旺盛。
刚好和北边形成贸易互补,利用供需关系来往期间。
从1949年开始短短几个月就赚了几十万港元,同时也创立了新的轮船公司。
当时公司只有一艘三十年船龄的货船,只能装1200吨货物。
和当时动辄几万吨的远洋货船相比,完全就是货船中的老、破、小。
不过好在杨家运气好,发财的机会很快就来了。
小朝国战争爆发第二年,美丽国联合西方国家对北边施行更加严格的禁运。
因“禁运”导致北边和小朝国的物价飞涨,运费水涨船高,每吨运价高达150美元。
这是什么概念?
老破小货船价值30万港币,它满载1200吨货物,从港市跑一次鲜朝的运费就足够买几艘老破小货船。
收益回报率堪比印钞机。
靠此杨家才算真正起复。
有人欢喜有人忧。
同时期身家比杨家丰厚的船运公司却陷入艰难困境,49年初,帼眀党溃退到日月岛,征用了港市大量货船。
向日月岛运送军火物资,转移北边大量文物财宝。
因为杨家货船是老破小,拉不了坦克大炮,所以就不在征用范围,逃过一劫。
听完钟父讲述过往,赵盛还是没猜透他避人耳目跟他深夜洽谈的真正意图。
做完铺垫,钟父长叹,“杨家这艘大船,不知道我们还能靠多久。
但我不擅经商,也无家底去填上亿的坑。
嘉盛,你看好的那支股票,有把握吗?”
说了那么多,只有最后一句才是钟父的目的,择良木而栖。
赵盛颔首,严肃神情里都是笃定,“持有这支股票涨幅是一定的事,而且不会持有太久就会上涨。”
他按现在的地价估算过久隆仓的占地面积,市值超过五十亿。
可久隆仓的股价每股十块起伏,发行不到一亿股,折算下来不到十亿。
市值远远超出股值。
可惜他没什么资金,要是能把浅圳的东西弄过来,凑些资金大量买入股份。
赚个盆满钵满不在话下。
“你确定?”钟父再问。
“肯定。”
赵盛虽然来港市不到一年,但接触的各类人不是政商就是各类官员。
耳目有染懂了不少。
钟父稍微犹豫一会,从抽屉拿出支票填写,“这笔钱拿去帮我买几股,挂记你的户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