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很快我就知道,她那样瘦,不是因为吃不饱,而是生病了。
  那日,我一进坤宁宫就瞧见她的奶娘在院子里来回踱步,神情焦急。
  从奶娘口中得知她病了,我想都没想,跟着奶娘进了她屋子。
  小小的身体蜷缩着躺在床上,手将被褥揪得紧紧地,小脸惨白,唇瓣咬出了血。
  大冷天,她居然在流汗。
  我急忙让人去叫太医,问奶娘怎么回事。
  奶娘只说她身体不好。
  母后听闻也赶来她屋子。
  用了药,她有所好转。
  母后让我看着她。
  带着郑荣跟奶娘出去问话。
  过后我问母后。
  母后说是娘胎里自带的毛病,让太医好好给她调理就会没事。
  当时我信了。
  可后来的两三年,她还是经常生病。
  虽然每次生病的时间间隔长了。
  我还是觉得,父皇常常夸赞的郑院正,这次医术不怎么高明。
  每次问,郑荣只会说应当快好了。
  这让我很窝火。
  阿吟,快好起来,不要再生病了。
  这是那几年里在她生病时,我跟她说过最多的一句话。
  在她过完七岁生辰时,这话终于奏效。
  她不再经常生病,父皇便让她跟我们一起去上书房听鲁太傅讲学。
  第一次提笔时,鲁太傅要教她。
  我就坐在她旁边,在鲁太傅走过来前,已经搭上她握笔的手。
  就这样,她写得第一个字是我握着她的手写的。
  母后时常耳提面命,让我们几个当哥哥的照顾好妹妹。
  她说话的时候,视线主要落在我身上。
  我应得毫不迟疑。
  很奇怪。
  我对几个弟弟都不见得这么有耐心。
  或许就像母后常说的,她太过懂事知礼。
  这份掺了小心翼翼的乖巧,实在让人心疼。
  东宫书房多了张桌子。
  从此,她来东宫的次数渐渐多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落在她身上的目光越来越多,我浑然未觉。
  起初我并未看懂父皇母后眼中的揶揄是何意。
  直到她刚过完十四岁生辰。
  我在御书房看到不止一人递折子请旨,为家中适龄儿郎求娶她。
  骤然出现的恼怒终于让我明白,对她,我早就情不知所起。
  偷偷拿走那些请婚折子,还是被父皇发现了。
  既知晓了自己的心意,在父皇面前,我没什么好隐瞒。
  父皇乐见其成。
  朕跟你母后早就看出来你的心思,否则这两年众大臣在朝堂上屡屡提起太子妃一事,朕大可直接问你,何必费心替你周全。
  听了父皇之言,我方知,原是当局者迷。
  翌日,母后提醒我。
  我将阿吟当女儿一样养大,你是我儿子,你对她有心,我自是支持。
  不过,这孩子活得太小心了,旁人不心疼她,我们要心疼,阿玄,你必须答应母后,无论何时,对阿吟,你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逼迫。
  同母后这次谈话后,我深思过,最终给自己定了一个期限。
  到她及笄,若她还不能察觉我的心意,再同她直言。
  本以为都表现得那么明显了,她定能有所感应。
  没想到她在这方面,比我想得还要木讷。
  我很无奈。
  然,给自己定下的期限还没到,那就再等等。
  让我决定将定下的期限提前的契机,发生在她及笄前,那次出宫前夕。
  那夜,我听到父皇说要给她择选郡马,她并未拒绝。
  一夜没睡着。
  天一亮赶去坤宁宫。
  就为在她出宫之前见她一面。
  见到了人,她还是那般礼数周全。
  望向我时,杏眸澄澈,不染杂质。
  她不懂亦不知我的百转千回。
  我觉得很挫败、很郁闷。
  一顿早膳吃得心不在焉。
  母后让我送她出宫,正合我意。
  在宫道上,我想直接挑明。
  不想,简单的一个披衣理发之举,竟能让她面颊泛粉。
  我的急躁就这么轻易被她抚平。
  再思及她回穆府少不得烦心,实在不想给她添扰。
  早去早回。
  还有半句话是,回来我有话同你说。
  ---------
  全文就到这里完结啦~谢谢大家!谢谢大家!谢谢大家!
  小贴士:找看好看得小说,就来海棠书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