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一石激起千层浪,语毕,贤王身后之臣接连跪伏于地,左右禁军首领也一同跪拜:“还请殿下速速登基!”
李庭汗颜,面色悲痛,隐忍道:“江山社稷正值风雨飘摇,父皇临终重托,本王不敢疏漏,有负皇恩和百姓,往后朝中,还需仰仗各位贤良同心协力,与本王共撑危局。”
殿内的大臣进宫之前,早有预感,这皇位应当落入贤王之手,现下并不震惊,各怀心思地僵持了片刻,有人已经准备去叩拜新君了。
哪知就在这僵持的空档,宋既安行了个礼,朗声道:“且慢,微臣观这诏书上的玉玺印记似乎有瑕,像是伪造。”
众人的欢呼声戛然而止,柳司马抬眼看他,字字如冰:“宋中丞何意,你是说贤王殿下伪造圣印不成?”
“微臣不敢,只怕贤王殿下受人蒙骗,拿了假的玉玺,”宋既安上前,抬手指了指圣旨上的印章,“诸位大人请看,此印右下有一处微小破口,若不细看,则不能察觉。”
中书侍郎杨籍仔细一看,点头道:“不错,此印有缺。”
朝臣皆看向柳司马,柳司马微微一笑,双手背后正色道:“宋中丞孤陋寡闻了,你可能有所不知,天齐十三年贼子作乱,当时的中书令谢大人携玉玺避难,路上遭人追杀,玉玺也磕破一角,后几经修复,也无法复原,此印有瑕,恰好证明这是真印。”
“原来如此,我这等老臣尚且不知,宋中丞不知也是情理之中。”王大人道。
柳司马冷哼一声:“误会既以解除,便接着议贤王殿下登基之事吧。”
宋既安微一侧目,看向柳司马,朗然道:“柳司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天齐十三年之后,玉玺的确有损,可却在光禄二十五年,被家父宋世群带工匠秘密修复如初,盖印之时,看不出裂纹,现下这枚有瑕的玉玺,不知贤王殿下从何而来?”
柳司马猛然一惊,脸上倒是不显山露水,他的确不知道此事,因此仿制玉玺时特意做了瑕疵,眼下见宋既安将这件事说的堂而皇之,他顿了顿,冷笑一声:“宋中丞,你现在所说也不过是一面之词,谁真谁假,还当差人请出这二十年间的圣旨,在众人面前一观,有瑕无瑕,孰对孰错,自能分辨。”
宋既安知他是拖延时间,避重就轻,先助李庭登基,生米煮成熟饭,便也顾不得许多,再次挺身而出道:“事既存疑,便不能服众,殿下应当先将此事查明,再行登基不迟。”
“宋中丞,不知你屡屡阻挠大事是何居心,莫非是因令妹之事对殿下怀恨在心,”柳司马怒道,“宋疏遥昨日已被证实为谋逆乱党,殿下顾念宋家三代功臣
,本不愿牵连旁人,可今日宋中丞行事,倒像是同那东洲客一伙的!国丧当前,新帝登基在即,岂容尔等放肆!”
他一说完,便上来了一队禁军,左右开弓,钳制住宋既安,那位禁军首领道:“宋中丞,得罪了。”
说罢便拖着他往外走,宋既安抬手制止道:“我自己走。”
禁军松了手,给他腕间套上了铁索,几位老臣皆是面露难色,想劝解,又怕再出别的岔子。
犹豫中,中书侍郎杨籍眉心紧锁道:“殿下,臣常拟诏书,对玉玺颇为熟悉,隐约记得近年来,此印似是无暇,宋中丞所说并非信口雌黄,宋中丞的品格,也定然不会对殿下怀恨于心,还请殿下三思!”
“呵,隐约,似是,如此似是而非,如何担负得起拟诏大任,”柳司马转身对李庭拜道,“臣以为应当将杨籍革职,治他行事不严之罪!”
李庭不言不语,禁军立即将杨籍也制服了。
群臣一阵骚乱,有人道:“柳司马!同朝为官,何必用此手段打压异己!”
不出所料,马上遭到镇压,再次咆哮时,肚子上也结结实实挨了一拳。
“岂能殴打朝廷命官!若是礼王殿下当政,定然不会如此!”
“不错!我们要见礼王殿下!”
“陛下宾天之事也是疑点重重,我等要见陛下御体,再做决断!”
人群骤然混乱,辱骂声和互相殴打声络绎不绝,李庭目光如水,一袭雪白的孝衣让他看起来冷酷无情。
王大人皱眉了:“殿下,先帝新丧,如此苛待臣子,怕是于殿下名声不利啊,况且此事的确扑朔迷离,殿下若想安民心,和该将事情解释清楚才是。”
王大人一说话,旁人几位老臣也跟着附和几句:“如此怕是不妥,殿下三思!”
李庭缓步上前:“诸位爱卿,并非本王不近人情,只是边关烽烟未熄,朝堂暗潮汹涌,礼王一党屡屡生事,今日更是污蔑先皇遗诏是为伪造,”他面色悲凄,潸然泪下,“本王何尝不知宽仁待下能博贤名,可当此危局,若不肃清祸根,恐怕大渊朝永不宁日,来人!”
“在!”众禁军卫护上前,齐刷刷一拜。
“将殿内犯上作乱的宵小之辈全都拿了,”李庭负手而立,看向前方,“枭首示众,以告慰先帝亡灵。”
兵戈声震得人头晕脑胀,御史台的言官愤然道:“先帝在位时,任命礼王殿下一同监国,后礼王至西陵祈福,再无音讯,我等要见礼王殿下,否则绝不赴死!”
李庭垂眸叹息:“本王的四皇弟,几日前已在西陵染病故去,你们视礼王为主公,鼓动政变,如今四皇弟落得如此凄惨下场,也算是天命降罚!”
话音一落,满殿仓惶,哭泣声、怒喝声不绝于耳,冲突中,有人撞上刀刃,鲜血喷溅。
那触目惊心的红像是兜头一盆凉水,浇在这些文人的脸上。
有些人清醒了,赶紧伏跪在贤王脚下,声情并茂道:“微臣愿追随殿下,万死不辞啊!”
被杀怕了的人浑身抖如筛糠,颤栗不止道:“还请殿下速速登基!”
李庭面目冷沉,嘴角亦是冷笑,内侍捧出龙袍,尖细着嗓子道:“请陛下更衣。”
宫娥立即上前,将龙袍套在孝服之外。
一群人跪地大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另一群人仍在追逐、啸骂,殿内鸡飞狗跳,好不热闹。
李庭抬手掀开禅音阁殿前的黄绸,众人这才发现,黄绸之下竟盖着金銮宝座。
大殿四周是金身佛像,宝相庄严,李庭笑了一声,坐在龙椅之上,抬手道:“平身。”
话音刚落,禅音阁紧闭的大门忽然开了,门口钻进来几个浑身是血的禁军兵士,身中数箭,扎得像刺猬一样,弯着腰,口中含混不清道:“范将军投敌,开了一侧城门,鲲鹏军……鲲鹏军杀进来了……”
语毕,往地上一歪,再无气息。
殿内的喊杀声骤然安静,李庭蹙眉:“鲲鹏军?”
第90章 后悔他从来都是个很小气的人
殿外风雪呼啸,裹着浓烈的血腥味冲进大殿,禁军首领大喝:“护驾!”
登时人声迭起,李庭手下的禁军一拥而上,从殿门鱼贯而出,将禅音阁外团团护住。
虽未曾想到来的是鲲鹏军,可自丁若愚身死,李庭便料到必定生变,他伪造遗诏登基为帝,本就是破釜沉舟,如今兵戈相对,他倒并未恐惧,伸手道:“拿本王的刀来!”
长刀生寒,他满意地看了一眼,走到大殿中央,又道:“关闭殿门,若鲲鹏乱军强闯,便将这满室朝臣杀个干净!”
李大人见此状,一口气没上来,倒在地上,混乱中宋既安将他拽了起来,拖到角落里,群臣被迫聚在一处,被禁军拿刀架着脖子。
与此同时,殿外的厮杀声已然震天响,只听外头喊道:“清君侧!诛杀乱党!”
柳司马脚下一软,惶恐道:“殿下,鲲鹏军杀过来了,不如让禁军护送殿下先退一步!”
李庭道:“怕什么,即便鲲鹏军尽数入城,也不过跟皇城禁军数量相当,谁胜谁败还未可知,况本王有遗诏在手,便是大渊正统,谁敢动我。”
语毕,殿外鲲鹏军的先锋已至眼前,巨木撞击殿门,发出极为刺耳的咚咚声,眼见顶不住了,殿内的禁军厉声喊道:“乱臣贼子,若要强闯殿门,便要害死朝中重臣,还不快些退去!”
话音一落,只听破碎的巨响,殿门破开,被挟持住的众臣定睛一看,吕绩、谢字卿一身染血的甲胄,犹如天神下凡般立在门前。
众人眼中登时一亮,喊道:“吕将军!谢尚书!快救人!”
李庭脸色一沉,死死盯着谢字卿:“果然是你,丁若愚呢?”
谢字卿目若寒冰,盯着抵在群臣脖子上的刀,脚下一顿,将肩上装着人头的包袱往地中央一掷,沉声道:“丁若愚早已祭旗。”
鲜血淋漓的包袱滚到李庭脚下,被他抬脚踩住,李庭忽然冷笑:“你身为谢氏之子,竟为了个女人堵上全族性命铤而走险,还是个情种,真不知本王是小看你了还是高看你了。”
谢字卿不愿与他多说,扫了眼满殿乱象,将长刀挽了个花,背在身后,痛惜道:“殿下不可一错再错,自毁大渊根基。”
https:///yanqing/01_b/bjzf0.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李庭汗颜,面色悲痛,隐忍道:“江山社稷正值风雨飘摇,父皇临终重托,本王不敢疏漏,有负皇恩和百姓,往后朝中,还需仰仗各位贤良同心协力,与本王共撑危局。”
殿内的大臣进宫之前,早有预感,这皇位应当落入贤王之手,现下并不震惊,各怀心思地僵持了片刻,有人已经准备去叩拜新君了。
哪知就在这僵持的空档,宋既安行了个礼,朗声道:“且慢,微臣观这诏书上的玉玺印记似乎有瑕,像是伪造。”
众人的欢呼声戛然而止,柳司马抬眼看他,字字如冰:“宋中丞何意,你是说贤王殿下伪造圣印不成?”
“微臣不敢,只怕贤王殿下受人蒙骗,拿了假的玉玺,”宋既安上前,抬手指了指圣旨上的印章,“诸位大人请看,此印右下有一处微小破口,若不细看,则不能察觉。”
中书侍郎杨籍仔细一看,点头道:“不错,此印有缺。”
朝臣皆看向柳司马,柳司马微微一笑,双手背后正色道:“宋中丞孤陋寡闻了,你可能有所不知,天齐十三年贼子作乱,当时的中书令谢大人携玉玺避难,路上遭人追杀,玉玺也磕破一角,后几经修复,也无法复原,此印有瑕,恰好证明这是真印。”
“原来如此,我这等老臣尚且不知,宋中丞不知也是情理之中。”王大人道。
柳司马冷哼一声:“误会既以解除,便接着议贤王殿下登基之事吧。”
宋既安微一侧目,看向柳司马,朗然道:“柳司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天齐十三年之后,玉玺的确有损,可却在光禄二十五年,被家父宋世群带工匠秘密修复如初,盖印之时,看不出裂纹,现下这枚有瑕的玉玺,不知贤王殿下从何而来?”
柳司马猛然一惊,脸上倒是不显山露水,他的确不知道此事,因此仿制玉玺时特意做了瑕疵,眼下见宋既安将这件事说的堂而皇之,他顿了顿,冷笑一声:“宋中丞,你现在所说也不过是一面之词,谁真谁假,还当差人请出这二十年间的圣旨,在众人面前一观,有瑕无瑕,孰对孰错,自能分辨。”
宋既安知他是拖延时间,避重就轻,先助李庭登基,生米煮成熟饭,便也顾不得许多,再次挺身而出道:“事既存疑,便不能服众,殿下应当先将此事查明,再行登基不迟。”
“宋中丞,不知你屡屡阻挠大事是何居心,莫非是因令妹之事对殿下怀恨在心,”柳司马怒道,“宋疏遥昨日已被证实为谋逆乱党,殿下顾念宋家三代功臣
,本不愿牵连旁人,可今日宋中丞行事,倒像是同那东洲客一伙的!国丧当前,新帝登基在即,岂容尔等放肆!”
他一说完,便上来了一队禁军,左右开弓,钳制住宋既安,那位禁军首领道:“宋中丞,得罪了。”
说罢便拖着他往外走,宋既安抬手制止道:“我自己走。”
禁军松了手,给他腕间套上了铁索,几位老臣皆是面露难色,想劝解,又怕再出别的岔子。
犹豫中,中书侍郎杨籍眉心紧锁道:“殿下,臣常拟诏书,对玉玺颇为熟悉,隐约记得近年来,此印似是无暇,宋中丞所说并非信口雌黄,宋中丞的品格,也定然不会对殿下怀恨于心,还请殿下三思!”
“呵,隐约,似是,如此似是而非,如何担负得起拟诏大任,”柳司马转身对李庭拜道,“臣以为应当将杨籍革职,治他行事不严之罪!”
李庭不言不语,禁军立即将杨籍也制服了。
群臣一阵骚乱,有人道:“柳司马!同朝为官,何必用此手段打压异己!”
不出所料,马上遭到镇压,再次咆哮时,肚子上也结结实实挨了一拳。
“岂能殴打朝廷命官!若是礼王殿下当政,定然不会如此!”
“不错!我们要见礼王殿下!”
“陛下宾天之事也是疑点重重,我等要见陛下御体,再做决断!”
人群骤然混乱,辱骂声和互相殴打声络绎不绝,李庭目光如水,一袭雪白的孝衣让他看起来冷酷无情。
王大人皱眉了:“殿下,先帝新丧,如此苛待臣子,怕是于殿下名声不利啊,况且此事的确扑朔迷离,殿下若想安民心,和该将事情解释清楚才是。”
王大人一说话,旁人几位老臣也跟着附和几句:“如此怕是不妥,殿下三思!”
李庭缓步上前:“诸位爱卿,并非本王不近人情,只是边关烽烟未熄,朝堂暗潮汹涌,礼王一党屡屡生事,今日更是污蔑先皇遗诏是为伪造,”他面色悲凄,潸然泪下,“本王何尝不知宽仁待下能博贤名,可当此危局,若不肃清祸根,恐怕大渊朝永不宁日,来人!”
“在!”众禁军卫护上前,齐刷刷一拜。
“将殿内犯上作乱的宵小之辈全都拿了,”李庭负手而立,看向前方,“枭首示众,以告慰先帝亡灵。”
兵戈声震得人头晕脑胀,御史台的言官愤然道:“先帝在位时,任命礼王殿下一同监国,后礼王至西陵祈福,再无音讯,我等要见礼王殿下,否则绝不赴死!”
李庭垂眸叹息:“本王的四皇弟,几日前已在西陵染病故去,你们视礼王为主公,鼓动政变,如今四皇弟落得如此凄惨下场,也算是天命降罚!”
话音一落,满殿仓惶,哭泣声、怒喝声不绝于耳,冲突中,有人撞上刀刃,鲜血喷溅。
那触目惊心的红像是兜头一盆凉水,浇在这些文人的脸上。
有些人清醒了,赶紧伏跪在贤王脚下,声情并茂道:“微臣愿追随殿下,万死不辞啊!”
被杀怕了的人浑身抖如筛糠,颤栗不止道:“还请殿下速速登基!”
李庭面目冷沉,嘴角亦是冷笑,内侍捧出龙袍,尖细着嗓子道:“请陛下更衣。”
宫娥立即上前,将龙袍套在孝服之外。
一群人跪地大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另一群人仍在追逐、啸骂,殿内鸡飞狗跳,好不热闹。
李庭抬手掀开禅音阁殿前的黄绸,众人这才发现,黄绸之下竟盖着金銮宝座。
大殿四周是金身佛像,宝相庄严,李庭笑了一声,坐在龙椅之上,抬手道:“平身。”
话音刚落,禅音阁紧闭的大门忽然开了,门口钻进来几个浑身是血的禁军兵士,身中数箭,扎得像刺猬一样,弯着腰,口中含混不清道:“范将军投敌,开了一侧城门,鲲鹏军……鲲鹏军杀进来了……”
语毕,往地上一歪,再无气息。
殿内的喊杀声骤然安静,李庭蹙眉:“鲲鹏军?”
第90章 后悔他从来都是个很小气的人
殿外风雪呼啸,裹着浓烈的血腥味冲进大殿,禁军首领大喝:“护驾!”
登时人声迭起,李庭手下的禁军一拥而上,从殿门鱼贯而出,将禅音阁外团团护住。
虽未曾想到来的是鲲鹏军,可自丁若愚身死,李庭便料到必定生变,他伪造遗诏登基为帝,本就是破釜沉舟,如今兵戈相对,他倒并未恐惧,伸手道:“拿本王的刀来!”
长刀生寒,他满意地看了一眼,走到大殿中央,又道:“关闭殿门,若鲲鹏乱军强闯,便将这满室朝臣杀个干净!”
李大人见此状,一口气没上来,倒在地上,混乱中宋既安将他拽了起来,拖到角落里,群臣被迫聚在一处,被禁军拿刀架着脖子。
与此同时,殿外的厮杀声已然震天响,只听外头喊道:“清君侧!诛杀乱党!”
柳司马脚下一软,惶恐道:“殿下,鲲鹏军杀过来了,不如让禁军护送殿下先退一步!”
李庭道:“怕什么,即便鲲鹏军尽数入城,也不过跟皇城禁军数量相当,谁胜谁败还未可知,况本王有遗诏在手,便是大渊正统,谁敢动我。”
语毕,殿外鲲鹏军的先锋已至眼前,巨木撞击殿门,发出极为刺耳的咚咚声,眼见顶不住了,殿内的禁军厉声喊道:“乱臣贼子,若要强闯殿门,便要害死朝中重臣,还不快些退去!”
话音一落,只听破碎的巨响,殿门破开,被挟持住的众臣定睛一看,吕绩、谢字卿一身染血的甲胄,犹如天神下凡般立在门前。
众人眼中登时一亮,喊道:“吕将军!谢尚书!快救人!”
李庭脸色一沉,死死盯着谢字卿:“果然是你,丁若愚呢?”
谢字卿目若寒冰,盯着抵在群臣脖子上的刀,脚下一顿,将肩上装着人头的包袱往地中央一掷,沉声道:“丁若愚早已祭旗。”
鲜血淋漓的包袱滚到李庭脚下,被他抬脚踩住,李庭忽然冷笑:“你身为谢氏之子,竟为了个女人堵上全族性命铤而走险,还是个情种,真不知本王是小看你了还是高看你了。”
谢字卿不愿与他多说,扫了眼满殿乱象,将长刀挽了个花,背在身后,痛惜道:“殿下不可一错再错,自毁大渊根基。”
https:///yanqing/01_b/bjzf0.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