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林宪怀在书房里多留了片刻,书房里的书无所不包,各种陈设不贵,却也意外的雅致。迄今为止,他都没发现自家这姑娘有任何雅致的地方。
  他问说:“都是你布置的?”
  桐桐扫了一眼,“……哦,一个同僚帮忙的。”
  同僚啊!同僚有男有女,不好下结论。
  转到后面,看了看卧室。这个卧室布置的,更是清雅不俗,冬天有暖阁暖炕,夏天有拔步床,帐子一重一重。
  甚至碧纱橱里一格一格的,这是挂衣裳的地方吧。
  如此细心的布置卧室,该是个跟叔珩很熟悉的姑娘才对。
  林宪怀就问说:“没想着跟同僚一起住?”俩姑娘作伴也挺好的。
  桐桐:“……”这么开放的吗?她就说,“不……太好吧!各有差事。私是私,公是公,还是要有界限的。”
  也有道理。
  林宪怀就说,“我小时候,家里有个同族的姑姑,有些口吃的毛病,嫁出去婆家又不要了,打发了回来。你祖母怜惜,请她到家里来照顾我。后来,我在外做官,这姑姑就留下照顾你祖母了。
  这次你兄长成亲,你祖母必是要带她来的。为父想把她留下,留在你身边。说起来,还不到五十。她自来手脚利索,你这宅子总是得有人打理的。若是回来家中连一口热水也无,我和你娘也不放心你单独住。”
  桐桐可乖了,“好!留下,我给养老送终。也不要干那么些差事,回头再雇个人回来,叫姑婆看着便是了。”
  也好!反正你一个人的俸禄一个人花,这些是够的。
  再则,这当官嘛,总也是有一些不想收都不行的礼的,只这些就够雇人用了。
  之后周碧云又亲自来了一次,里里外外的看了好几圈,愣是没挑出哪里不周全,“谁家的孩子……这么能干?”能考中女官就很难了,居然处理内务也这么细致妥帖。也不知道谁家好运的得了去,这该是多大的造化。
  都觉得好,那桐桐就说了,“我这差事真的就忙起来了,晚上我要不回家,您就关门上锁,别担心我。”
  肯定是要操心的。
  桐桐就笑,“娘,您呀,多叫槐花打听周围的官眷都是怎么说我的。别一说不好听的,您就不爱听,不想听。这没什么,您听听就知道了,这京城里,现在没几个人敢招惹小林大人。”
  吹牛!
  周碧云也没往心里去,可今儿回去的晚了,到了巷子口,她就叫租来的马车先走了。巷子里调头倒腾不开。她自己走着往家里去。
  谁知道就听见有人就在巷子里嘀嘀咕咕的,不知道是哪个小官人家的妇人,还是谁家的下人,她听见两个女人说话。
  一个说:“……林大人的公子成亲,原本是说一两银子的礼金便罢了。可这次,我们家老爷说,不看一面看一面,最少拿二两……”
  “他家的公子也是官身。”另一个就应和,“二两给的只是本分,我们家老爷说,拿三两吧,林家那小林大人可是惹不起。人多礼不怪……”
  “可不是!以前那姑娘也是常见的,这进进出出的,瞧着木讷的不得了。这一当官,听说是六部一条街,她都是有名号的……”
  “是啊!林家的儿子养的腼腆文雅的,却把姑娘养的跟夜叉似得……”
  周碧云重重的咳嗽了一声:说谁夜叉呢?说谁夜叉呢!我家姑娘当个差,办的是公事,怎么着你们家了?一个个的,就跟被她抢了金元宝似得。真是岂有此理!
  她气哼哼的回去,回去就跟林宪怀告状:“简直不可理喻!”
  林宪怀偷摸的去书房了:你闺女比抢金元宝还横!人家说,你就听着,不算冤枉。
  第120章 万里扶摇(19)三更
  家里忙家里的,她的差事不能耽搁。
  选了一个休沐日,她带着白邱山和秦敏出门,直奔城外的桃花源。
  白邱山就是最开始站出来的那个高瘦男,秦敏是她的秘书丞。
  三个人三匹马,这也是兵部这两天才批给监察衙门的。
  白邱山就不明白:“这个地方能找到线索?”
  桐桐就问他:“桃花源在城外,生意做了这么多年了。里面不管是布置还是收藏,都不是凡品。只藏书阁挂着的字画就价值不菲。这么一个地方,不怕贼不怕盗……他们依仗什么?”
  白邱山被问住了:“……这个?”
  桐桐就道,“这样一个地方,来往都是显贵和富贾,背后必然有人。轻易动不得,那就先不动。但他们的消息一定是最灵通的,这个线头只能从这里找。”
  白邱山看了监正一眼,有些欲言又止。
  “我知道……其实京城里那些商户、镖局,手里一定还有私藏。”
  对!肯定有。从这个方向查,一定能找出来。
  “可我去刑部问过了,这些年并没有他们犯的案子。也就是说,他们除了押货之外,没干什么其他的勾当。我就得考量,到底路上有什么,叫他们不拿着枪押货心里就不安稳。在搞清楚这个问题之前,暂时别动他们。你一查,就惊的他们更加小心的藏匿,犯不上。”
  是!
  这个季节的桃花源,景致又不同了。鲜花盛开,蜂蝶环绕,好一派富贵气象。
  马才一停下来,便有小厮上前:“林大人,您可久不来了。”
  之前只来过一次而已。
  桐桐将缰绳扔给小厮,“带着同僚出来聚聚,劳烦了。”
  不敢当。
  往里有,便有陪侍的姑娘笑盈盈的跟着,“林大人今儿是想以酒会友,还是以茶待客?”
  “以酒会友吧。”桐桐一路往里走,一路赏着风景,“找一个清净的地方,简单的四五样拿手菜,其他的你们看着上吧。”
  “是!一定给您安排妥当。”
  然后就被带到一处风亭上,坐在高处,俯瞰景致。
  菜色上来了,何止四五样,光果品就准备了八样。
  上次见到的妇人亲自端着酒过来了,桐桐早打听了,此女—人称德姑姑。
  她笑语嫣嫣的,“林大人,还未曾恭喜您呢。这一别,就是大半年。之前听说您中了,我就盼着您来,好敬您一杯酒水,如今可算是等到了。”
  桐桐就笑,靠在栏杆边上,“上次失礼了!竟是不知您就是大名鼎鼎的德姑姑,该我赔罪才是,又怎敢在你面前造次?”
  “我的林大人呀,可不敢当。”德姑姑赶紧倒了酒双手捧着:“都是诨号,大家叫着玩的。来这里的,多是消遣的,我呢,也就是陪着大家消遣而已。客人们抬举,叫一声德姑姑,可其实就是一卖酒的妇人而已。”
  桐桐接了酒,一饮而尽,“德姑姑坐,你有心待我,我还不曾跟你好好说过话。只听闻德姑姑待人周到体贴……改日,我也想把德姑姑的周到体贴告诉他人。”
  这话说的,还怎么马上走呢。
  德姑姑就在下首的位置坐了,然后又给白邱山和秦敏斟酒,谁都不冷落。嘴上也没闲着,——介绍桌上的菜色:“这一道百合炒肉,最是清淡,口感脆爽,您尝尝。”
  “这道菜要做好,当真不容易。”桐桐夹菜尝了,然后点头,“有点意思。”
  紧跟着德姑姑又拆了两个‘粽子’,“这是祖娘娘当年做过的,嫩玉米磨成浆,裹在嫩玉米皮里,蒸出来软糯可口,再佐以蜂糖,口感更好……”
  桐桐接过来也吃了,现在最好的一个点就是,饮食格外丰富。像是红薯、玉米、辣椒,这些东西都是再普通不过的吃食了。
  一百七十年,人口繁衍的极快。在普通百姓的认知了,再是好天道,都要在贫瘠的地上种点番薯。这个习惯一直保留着,因为据说立国之初,天灾频发。若不是朝廷推广这些作物,不知道有多少人扛不过去。
  后来,种这些作物就成了一种习惯,一种祈祷风调雨顺的仪式。
  便是富裕人家,房前屋后都要种一些。贫寒人家将这些当主食,他们把这些当过日子的仪式,一直保留到现在。
  在桃花源这样的地方,这个季节,嫩玉米也才长成饱满的颗粒,马上就有时鲜菜品安排上了。
  桐桐没用蜂糖,就吃着纯正玉米味儿的玉米糕,然后点头:“很细腻。”
  “灶上还正炖着‘福寿全’,听说太祖他老人家尤其喜欢,祖娘娘做的最好的菜就是这道……”
  胡说!我哪道菜都很拿手。那么费工夫的菜四爷才不会太喜欢呢,什么饭菜也没有家常菜吃着舒服。
  可见,这后人呀,都不咋靠谱。不给先人的身上添几笔,这都不会说话。桐桐把每样菜品都尝了一口,这才道:“最近忙的厉害,难得消遣消遣……有时候想想,这火器人人都说好,可其害,亦不轻。要么说,所有的事情有利便有害!当年,凭借火器之利,拥蒙古收东北……定天下靠的就是它!这以后呀……乱天下怕是也得是它。”
  https:///yanqing/03_b/bjzgr.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a href="https:///zuozhe/linmuer.html" title="林木儿"target="_blank">林木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