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9章
走仕途的咱不说,但是老三……而今他做生意,但是市场规则是没有的,在一片荒蛮中他是否能跟上这个不乏,逐渐的正规起来,也得再看看。
老四那个厂,其实是个朝阳产业,产品好不好,走出去才知道!得给老四走出去找到途径,这都是自己这把老骨头能为儿孙做的。
“可以试试,生意场上赚了赔了都是常有的事!金氏到那样的规模,一朝倾覆,怎么样呢?我就是告诉你们,一则,只要有条件,永远给自己留东山再起的老本;二则,大胆尝试,别怕赔。只要有本钱,永远东山再起的机会。”
叮嘱了很多,金大丁说:“要知道要走,我就先给我办护照了。”他退休了,又没事干,跟去还能作伴。
金正儒就笑,说话也轻声细语的:“回头叫这些孩子给你办,冬天京城太冷,你过去过冬也行!等过年了,咱再回来过年。”
“成!”
金正儒也真的交代老四:“他们都不知道该怎么办这些手续,可以给家里都办上。得承认,医疗上还是港城更好一些。有护照说走就能走,尤其是年纪慢慢大的人,要考虑这个事情。”
四爷一一应了:“我们今年一过,也就实习阶段,跟回归工作是一样的!出去的机会很多,出公差的时候我们去看您。要是有公事回来,提前告诉一声,去接您。”
彼此叮嘱很多,失了产业的七十多岁的老人,重新踏上了征程。
这真的给了金举人很大的心理震撼:在国内,一过五十,那基本就算是退休了。然后就应该遛弯、带孙子……给子女帮忙,等着死亡的降临。
可只能这样吗?
他辗转反侧,蠢蠢欲动。
就在这一年的七月,有文件下来了,《关于城镇非农业个体经济若干政策性规定》!
金举人在办公室读着文件,把老花镜扶上去细读,下班后拿着文件找老四去了:“你给老子看看,这文件是不是鼓励个体私企……”
四爷早上看过了:“对!顾虑待业青年从事个体经营,有计划的把部分服务业和商业包租个人。”
对!就是这个意思,“不是待业青年也不禁止吧?”
四爷:“……”他把报纸放下,“您要干嘛?”您那亲爹给采购回来大型的采矿设备了,这一笔就赚的很可观了,您其实还是个富二代。
金举人摇着扇子,“我一直管着缝纫厂,我就想着,咱为啥不能自己弄个缝纫厂呢?城郊,几间平房,十几台缝纫机就能干。再或者,你弄的那个简易的织毛衣的东西,这要是多做些,从现在开始,单做手工毛衣,到了秋里,卖不出去?”
不至于吧!不缺人工,人工很便宜,缺的只有毛线而已。
桐桐心说,这还真是个好生意:“只有真羊毛线才紧缺,这两年产量很高的化学纤维材料的腈纶、涤纶一点也不紧缺,而且十分便宜!
还有混纺,羊毛跟腈纶,兔毛加一定比例的羊毛,产量都可以。要是只生产低端的商品,这确实能干,利润空间还很大。”
金举人一拍大腿,“行!能干就干。”我老子都能东山再去,我现在开始创业,来得及!
说着,就往出走,然后拍了拍他家老四的肩膀:“等着当富二代吧!爸给你们挣钱去。”你们在岗位上都不要贪,好好奔前程就行!
钱的事有老子——老子也能挣个万贯家财来。
四爷:“……”他一点都不拦着,没有人比他更知道‘家业’的重要性了!儿子过的好不好,一定程度上得看老子有多大能耐!
啃老、继承家业什么的到底有多爽,只有继承过的人才知道!
第1807章 岁月长河(138)一更
这一年的八月中, 金举人的厂子已经正式投产了。
他嘴上说的很铿锵,好像要大干一场。但这个年纪了,他特别谨慎。绝对不过多的投入,就是这两年老三、老四给的孝敬钱, 攒下来有个三千块。
钱就这么些, 能赚就赚,赚不了赔完也不心疼。至于厂子, 地址压根就没有找。因为金家那个正装修的宅子占地五亩多, 哪里就挤不出个小作坊的位置了。
工具是四爷给了图纸,金大官帮着做的, 本来就不复杂的工艺还不怕被人偷了去。
桐桐给联系了生产各种毛线的厂子, 金举人不要好的毛线, 低端市场嘛,就是那种断的毛线也是可以的。看起来会有一些线头,但是没关系, 材料足够便宜。
赵美贤退休了,也没啥事干,找来的女工都是她这个岁数的人。计件算工资,她干这个。
王竹兰卖了几十年菜了, 是个不怕卖东西的人。先一天生产的量本就不大, 人家三轮车一蹬,往菜市场门口一停,先看看能不能卖出去吧。
桐桐说, 按照孩子的尺码, 大小件把尺码算好。九月份孩子开学, 家里大人舍不得穿, 但是会给孩子买一件新的。
再有年轻姑娘、小伙子的样式, 其实跟高中孩子这种大孩子穿的区分不大,差不多的尺码就可以。现在过分胖的人很少,大家的身形都差不多,精瘦的人占九成。
这个月份天有早晚了,但还不到穿毛衣的时节。
桐桐从学校给弄了两个用过的半身木雕模特,把衣服套上,这就有个差不多的样子了。样子很简单,只有圆领和鸡心领两种,就是一般的平针,一点花里胡哨的针法和图案都没有。
百货商店的毛衣基本也没有可挑的,一件成年人的毛衣十七块五,当然了,羊毛衫不是这个价钱。
就是一般的纤维毛线织出来的毛衣,就是这个价钱。
金举人算了再算,大孩子的毛衣要价十块零五,再小一码的八块,再小一点,小学高年级能穿的也就是六块五,再小的孩子一件五块。
十七块五的价钱对很多家庭来说,感觉快二十块钱呢,家里有学徒工的,一月也才拿这点工资,不是非必要都不买。
可要是十块左右,这个就觉得能接受了。谁不想叫孩子穿的体面一点?几块钱一件的毛衣,买大一点,孩子能穿几年,大的穿了小的还能穿。
衣服拉过去,桐桐放假还没收假呢,就过去帮忙,至少收钱看摊子,对吧。
其他妯娌都在上班,下班回来还得接孩子做饭,刘千山没开学,跟老三在特区。只有桐桐闲着呢。
她把六六给老太太扔下,陪婆婆出来摆摊。
王竹兰说:“您收钱就行!”别的不用管,年轻人面皮薄,不好意思。
谁知道她只管收钱就好,人家特别会卖。
这次的毛线枣红色占了大头,毛衣基本就是这个颜色。桐桐就说给孩子买衣服的人:“……学校一般有活动,都是要红毛衣!”深一点浅一点倒是不严格。
夏天就是白衬衫白短袖,春秋就是红毛衣黑裤子白球鞋。没有就得到处去借,借了大人的还不合适,毛衣得往裤腰里塞。
桐桐拿了一件递过去:“这个能大一点,袖子挽起来,下面往里面一折,收口紧,不掉!孩子能穿三年。你家这小伙子长的体面,有活动都是门面担当,要站前面的。”
本来还觉得家里是个男孩子,初中了,逆反,不愿意要红的。只问说有没有蓝色的。
结果这个小媳妇一说,还真就是……学校活动得用呀!
这大姐就拿了一件,还问一块来的:“你不给你家老大买一件,八块……”挺便宜的。
人家还来讲价:“两件十五卖不卖?”
桐桐抓了一把提前买的皮筋,扎头发的,“大姐,上哪还有这个价钱的东西?我们也是代售,定价权不在我们这里手里。这皮筋你拿着,真没权利随便降价。”
于是,八块卖了两件,一分钱都没少。
那皮筋就是普通的皮筋,不过是用废弃的毛线缠了缠,看起来五颜六色而已。
一单开张,一会子人多起来就把这个摊子围住了。
一天只有一百三十八件的量,全卖完了。其实大人的毛衣和孩子的毛衣赚的几乎是一样的。
一件按照一块五的利润定价的,不到一个小时卖完了。
婆媳俩先回家,王竹兰数着钱,“……这是赚了……”
“207.”六六一边给她的洋娃娃穿衣服,一边报了个数。
王竹兰愣了一下,在边上算了算:还真就是207。
嘿!我们六六这是啥脑瓜子。
奶奶吧唧亲了孩子一口,六六抿嘴笑,指着老太太给做的小裙裙,“太奶奶,给娃娃穿那个。”
老太太正给几个小子的玩具**上缠麻绳,怕把手给勒住了。这会子停下手里的活,把小裙裙给六六递过去:这孩子随了她姥姥家的人,聪明着呢。
王竹兰跟婆婆说:“怪不得都做生意呢,是挣钱。”
那是!钱滚钱,慢慢滚吧。
这一见钱,那生产的热情高了,一天三班倒的干活。机器不歇,人歇着。
https:///yanqing/03_b/bjzgr.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a href="https:///zuozhe/linmuer.html" title="林木儿"target="_blank">林木儿
老四那个厂,其实是个朝阳产业,产品好不好,走出去才知道!得给老四走出去找到途径,这都是自己这把老骨头能为儿孙做的。
“可以试试,生意场上赚了赔了都是常有的事!金氏到那样的规模,一朝倾覆,怎么样呢?我就是告诉你们,一则,只要有条件,永远给自己留东山再起的老本;二则,大胆尝试,别怕赔。只要有本钱,永远东山再起的机会。”
叮嘱了很多,金大丁说:“要知道要走,我就先给我办护照了。”他退休了,又没事干,跟去还能作伴。
金正儒就笑,说话也轻声细语的:“回头叫这些孩子给你办,冬天京城太冷,你过去过冬也行!等过年了,咱再回来过年。”
“成!”
金正儒也真的交代老四:“他们都不知道该怎么办这些手续,可以给家里都办上。得承认,医疗上还是港城更好一些。有护照说走就能走,尤其是年纪慢慢大的人,要考虑这个事情。”
四爷一一应了:“我们今年一过,也就实习阶段,跟回归工作是一样的!出去的机会很多,出公差的时候我们去看您。要是有公事回来,提前告诉一声,去接您。”
彼此叮嘱很多,失了产业的七十多岁的老人,重新踏上了征程。
这真的给了金举人很大的心理震撼:在国内,一过五十,那基本就算是退休了。然后就应该遛弯、带孙子……给子女帮忙,等着死亡的降临。
可只能这样吗?
他辗转反侧,蠢蠢欲动。
就在这一年的七月,有文件下来了,《关于城镇非农业个体经济若干政策性规定》!
金举人在办公室读着文件,把老花镜扶上去细读,下班后拿着文件找老四去了:“你给老子看看,这文件是不是鼓励个体私企……”
四爷早上看过了:“对!顾虑待业青年从事个体经营,有计划的把部分服务业和商业包租个人。”
对!就是这个意思,“不是待业青年也不禁止吧?”
四爷:“……”他把报纸放下,“您要干嘛?”您那亲爹给采购回来大型的采矿设备了,这一笔就赚的很可观了,您其实还是个富二代。
金举人摇着扇子,“我一直管着缝纫厂,我就想着,咱为啥不能自己弄个缝纫厂呢?城郊,几间平房,十几台缝纫机就能干。再或者,你弄的那个简易的织毛衣的东西,这要是多做些,从现在开始,单做手工毛衣,到了秋里,卖不出去?”
不至于吧!不缺人工,人工很便宜,缺的只有毛线而已。
桐桐心说,这还真是个好生意:“只有真羊毛线才紧缺,这两年产量很高的化学纤维材料的腈纶、涤纶一点也不紧缺,而且十分便宜!
还有混纺,羊毛跟腈纶,兔毛加一定比例的羊毛,产量都可以。要是只生产低端的商品,这确实能干,利润空间还很大。”
金举人一拍大腿,“行!能干就干。”我老子都能东山再去,我现在开始创业,来得及!
说着,就往出走,然后拍了拍他家老四的肩膀:“等着当富二代吧!爸给你们挣钱去。”你们在岗位上都不要贪,好好奔前程就行!
钱的事有老子——老子也能挣个万贯家财来。
四爷:“……”他一点都不拦着,没有人比他更知道‘家业’的重要性了!儿子过的好不好,一定程度上得看老子有多大能耐!
啃老、继承家业什么的到底有多爽,只有继承过的人才知道!
第1807章 岁月长河(138)一更
这一年的八月中, 金举人的厂子已经正式投产了。
他嘴上说的很铿锵,好像要大干一场。但这个年纪了,他特别谨慎。绝对不过多的投入,就是这两年老三、老四给的孝敬钱, 攒下来有个三千块。
钱就这么些, 能赚就赚,赚不了赔完也不心疼。至于厂子, 地址压根就没有找。因为金家那个正装修的宅子占地五亩多, 哪里就挤不出个小作坊的位置了。
工具是四爷给了图纸,金大官帮着做的, 本来就不复杂的工艺还不怕被人偷了去。
桐桐给联系了生产各种毛线的厂子, 金举人不要好的毛线, 低端市场嘛,就是那种断的毛线也是可以的。看起来会有一些线头,但是没关系, 材料足够便宜。
赵美贤退休了,也没啥事干,找来的女工都是她这个岁数的人。计件算工资,她干这个。
王竹兰卖了几十年菜了, 是个不怕卖东西的人。先一天生产的量本就不大, 人家三轮车一蹬,往菜市场门口一停,先看看能不能卖出去吧。
桐桐说, 按照孩子的尺码, 大小件把尺码算好。九月份孩子开学, 家里大人舍不得穿, 但是会给孩子买一件新的。
再有年轻姑娘、小伙子的样式, 其实跟高中孩子这种大孩子穿的区分不大,差不多的尺码就可以。现在过分胖的人很少,大家的身形都差不多,精瘦的人占九成。
这个月份天有早晚了,但还不到穿毛衣的时节。
桐桐从学校给弄了两个用过的半身木雕模特,把衣服套上,这就有个差不多的样子了。样子很简单,只有圆领和鸡心领两种,就是一般的平针,一点花里胡哨的针法和图案都没有。
百货商店的毛衣基本也没有可挑的,一件成年人的毛衣十七块五,当然了,羊毛衫不是这个价钱。
就是一般的纤维毛线织出来的毛衣,就是这个价钱。
金举人算了再算,大孩子的毛衣要价十块零五,再小一码的八块,再小一点,小学高年级能穿的也就是六块五,再小的孩子一件五块。
十七块五的价钱对很多家庭来说,感觉快二十块钱呢,家里有学徒工的,一月也才拿这点工资,不是非必要都不买。
可要是十块左右,这个就觉得能接受了。谁不想叫孩子穿的体面一点?几块钱一件的毛衣,买大一点,孩子能穿几年,大的穿了小的还能穿。
衣服拉过去,桐桐放假还没收假呢,就过去帮忙,至少收钱看摊子,对吧。
其他妯娌都在上班,下班回来还得接孩子做饭,刘千山没开学,跟老三在特区。只有桐桐闲着呢。
她把六六给老太太扔下,陪婆婆出来摆摊。
王竹兰说:“您收钱就行!”别的不用管,年轻人面皮薄,不好意思。
谁知道她只管收钱就好,人家特别会卖。
这次的毛线枣红色占了大头,毛衣基本就是这个颜色。桐桐就说给孩子买衣服的人:“……学校一般有活动,都是要红毛衣!”深一点浅一点倒是不严格。
夏天就是白衬衫白短袖,春秋就是红毛衣黑裤子白球鞋。没有就得到处去借,借了大人的还不合适,毛衣得往裤腰里塞。
桐桐拿了一件递过去:“这个能大一点,袖子挽起来,下面往里面一折,收口紧,不掉!孩子能穿三年。你家这小伙子长的体面,有活动都是门面担当,要站前面的。”
本来还觉得家里是个男孩子,初中了,逆反,不愿意要红的。只问说有没有蓝色的。
结果这个小媳妇一说,还真就是……学校活动得用呀!
这大姐就拿了一件,还问一块来的:“你不给你家老大买一件,八块……”挺便宜的。
人家还来讲价:“两件十五卖不卖?”
桐桐抓了一把提前买的皮筋,扎头发的,“大姐,上哪还有这个价钱的东西?我们也是代售,定价权不在我们这里手里。这皮筋你拿着,真没权利随便降价。”
于是,八块卖了两件,一分钱都没少。
那皮筋就是普通的皮筋,不过是用废弃的毛线缠了缠,看起来五颜六色而已。
一单开张,一会子人多起来就把这个摊子围住了。
一天只有一百三十八件的量,全卖完了。其实大人的毛衣和孩子的毛衣赚的几乎是一样的。
一件按照一块五的利润定价的,不到一个小时卖完了。
婆媳俩先回家,王竹兰数着钱,“……这是赚了……”
“207.”六六一边给她的洋娃娃穿衣服,一边报了个数。
王竹兰愣了一下,在边上算了算:还真就是207。
嘿!我们六六这是啥脑瓜子。
奶奶吧唧亲了孩子一口,六六抿嘴笑,指着老太太给做的小裙裙,“太奶奶,给娃娃穿那个。”
老太太正给几个小子的玩具**上缠麻绳,怕把手给勒住了。这会子停下手里的活,把小裙裙给六六递过去:这孩子随了她姥姥家的人,聪明着呢。
王竹兰跟婆婆说:“怪不得都做生意呢,是挣钱。”
那是!钱滚钱,慢慢滚吧。
这一见钱,那生产的热情高了,一天三班倒的干活。机器不歇,人歇着。
https:///yanqing/03_b/bjzgr.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a href="https:///zuozhe/linmuer.html" title="林木儿"target="_blank">林木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