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那这不相当于没用么?若我死到临头只差一口气,却发现喝不了它们……我认为这比海市蜃楼还残忍,你一定要我收下吗。” 埃尔弗里德难以认可及领情地质疑道。
“当然要收下,你是弗利家的年轻一代,按规矩我从我外婆手上继承的药剂和手链、都必须交给我的女儿,也就是你。”
分别之际,伊奈茨说到她是自己女儿这副不容置喙的态度令她产生几分动容,她还是选择接受了它们。
“祝你好运,埃尔,我深信我们下次见面你已经大获成功!命运绝对会给我们最好的安排——” 竟是用死人的身份给予最富有热情的鼓励,埃尔弗里德蓦地理解瓦伦娜对其赞不绝口的原因,她苦笑着问:
“即使命运安设你三十五岁就死去,你也坚信是好结局?”
“是。因为有些事是值得为之去死的。结局由我们的每一次选择所编织,而我相信你,就是这样简单。”
有些事值得因此付出生命——上一个对她说这句话的人,是西里斯·布莱克。
意识到自己终会赴死,意识到自己的下一站是潜伏进最危险的地域,埃尔弗里德最担心的人是妈妈瓦伦娜,既害怕连累这仅剩的亲人、也害怕自己未来的死会给其带来巨大的痛苦,她不是低估妈妈的能力,而是这十多年所观察到的瓦伦娜都是极力脱离魔法社会联系的状态,大概是由于从出生起、读书到毕业,发生在巫师界的经历无不没有给瓦伦娜留下好印象,直到今天,埃尔都察觉得了瓦伦娜更想她只留在麻瓜世界当个普通人……忽然间,想起了一年级在对角巷亲眼目睹着火死尸横遍街头,自此内心萌芽年幼的梦想:以她的方式改变这人心惶惶的局面——原来肩负这一使命感与她真实的身份并无关联,不论她是谁、是“韦勒克夫妇的女儿”亦或是“实验室的产物”,植根于她精神的英雄主义内核都决定了这一条也许将燃烧自己全部的道路。
仍记得一年级的事吓坏了他们,那也是她借由治疗的契机首次接触心理学。爸爸在生前开玩笑似地提过几次妈妈担忧得甚至想对她施咒一忘皆空修改记忆,那时候她只当乐子来听一听。
此时,她却在认真考虑这是否具有可行性。
几乎差一点就付出了行动。正当她注视着红通通的火炉、热气腾腾的白雾从珐琅锅的边缘安静地爆发,注视着背对自己站在厨房岛台前忙碌的女人,注视着躺在不远处小沙发上的魔杖,陷入了急迫的意图与紧张的动摇——
“亲爱的,汤要加胡椒吗?” 瓦伦娜头都没转,漫不经心地问。
“哦、都可以……” 她感觉自己的胃被那小小的烟雾所灼烧,焦灼的不安堵在喉咙,不敢再多说半句字词显露破绽。
从烤箱取出焗土豆和烤排骨,餐桌上美食所散发的香气更为浓烈,也更令人油然而生亲切的怀旧之情,瓦伦娜看着炙烤得色泽诱人的肉排,颇为满意地拍拍手:“好,开饭开饭。”
心事重重,味同嚼蜡,埃尔弗里德只顾低头盯着折射灯光的银色刀叉,对仅有的温情极度不舍、被始终下不去手的挫败填满愁绪,徒增烦恼。
对面的人充满怡然自得地说:
“我从没失手过。” 瓦伦娜像想到高兴的事、陶醉地笑了笑:“很多年前伊奈茨一来我家就舍不得走,她做饭堪称灾难、只会水煮,连亨利这种为做实验废寝忘食的工作狂也吃不下她煮熟的西蓝花和鸡蛋……奇迹的是她为你做过的辅食、你都吃光了,那时鲍勃还说笑她是用魔法骗你吃的……噢,他们真像傻瓜。”
这真情流露的分享旧忆,不知不觉地触动了静静旁听的埃尔,尽管凝结时过境迁的一丝苦涩,依旧改变不了本真美好的底色。
“说起来这很不公平、我跟你的父母相处了这么久,而你却从未有与他们相识的机会,我想假如他们还活着,你会待在一个更酷的家里面。” 瓦伦娜把座椅拉近,握了握她搁在桌上的一只手,带着温柔的微笑、语重心长地说道:
“埃尔,我和伊奈茨从不是标准的母亲,又或者说,我们都不希望所谓‘母亲的标准’局限着我们自己……‘母亲’这一附加的身份让我收获了你对我的爱,但是我心中近乎无所不能的坚定跟它没什么关系——我不需要通过成为一位母亲才变得坚韧。在我出生后被遗弃、战争夺去收留我的养母、独自熬过前后最动荡的时期、结识一生最重要的挚友、接受他们的选择及死亡……这些事通通塑造了我的韧性,我希望你认识得到我、实际上我不是一个为了孩子牺牲或颠覆一切、又会为失去孩子而癫狂的‘脆弱角色’。”
具体的人常常做不到称心如意的完美,她们因真实地存活而无法避免瑕疵,同时又因以诚挚看待生活而绝不对他者的苦难熟视无睹,看似局限实则蕴藏无限的可能——她们不用由宏大虚无的叙事衬托,刚柔并济的特质才最被理想所需:共情力是最本质的崇高、情感的逻辑应是人性共鸣的底层逻辑。
彻底的成长不全归功于发生在一朝一夕的意外冲击,或是长久以来环境的教化、或是与生俱来的早慧,没有丝毫的犹豫不决、短短一月过去,埃尔弗里德已明晰自己的棋盘走向,她本来就擅长做计划,接下来是一点点付诸行动了。
考虑到读书这几年在纯血人际圈趋于空白的阅历,观念相对没极端过度且颇有老牌地位的家族是首选,于是她先恢复了与格林格拉斯的通信。
仔细算一算,目前她手中其实只有关于马尔福背地见不得光交易的证据,而且她不会蠢到现在就将底牌打出去。面对底线只剩利益的人,步步逼迫至悬崖边缘是漫长的战役,也要用迂回的策略。
事实上,她终究认为同是女性的纳西莎会更容易拉近关系,即便对方是一位高傲的纯血,不言而喻的在于群体间的共性、聪明人沟通毫不费力——她显然觉得纳西莎比卢修斯·马尔福聪明。
想“创造偶然与巧合”的前提是对猎物足够的了解,除了“布莱克出身,一毕业就和马尔福结婚”这种浮于表面的信息外,她基本一无所知;既然得靠现象推断状况,她苦恼于应该采取哪种监视的手法?巫师界的磁场使用不了电子产品,她的阿尼马格斯形态又太突兀……边冥思苦想边走在威尔特郡的街头,天气骤变下着毛毛雨,她站定带屋檐的小巷角落躲雨,就在她的身旁、挤着三个约莫不超过十岁的孩子:一个女孩两个男孩,身上的长袍料子无不陈旧得褪色,他们正拿便宜的罐头喂一只皮毛呈姜黄色的猫咪。
“比利,别再开新的啦、它压根不爱吃呢!”
“唉,白费了力气,我冒这么大的险从麻瓜眼皮底下偷——你踩我干嘛呀,简!”
“你讲话能不能看看场合!”
“别吵了,你们别吵了……”
不知为何,明明满脑子要命的烦恼,埃尔却莫名地提了提唇角,不禁带上笑意,下意识主动问:
“小猫叫什么名字?”
叫比利的小男孩回答说:“我们还没敲定选哪个名字。”
“是呀,谁让你哪个名字都不同意?” 其中头发蓬乱、叫简的小女孩翻了翻白眼阴阳怪气地说。
埃尔从口袋掏出三枚金加隆。
“拿去给猫买点好吃的吧。”
“哇噢!” 他们瞪大眼,嘴巴也张得能塞下一个鹅蛋,小女孩保持理智地迟疑道:
“咳咳……对不起,这位女士,无功不受禄,我想我们不能就这么随便接受您的好意。”
“别听她胡说八道、女士!” 比利激动得脸上的雀斑都在泛红,“您这样的好心人不多见啦、我们怎么能拒绝您的好意呢!”
“你闭嘴比利——”
“你这笨蛋才该闭嘴!”
“别吵了你们!” 从头到尾一开始稍显唯唯诺诺的另一男孩很有气势地大吼道,终止了两位伙伴的争论,他抬眼透过破破烂烂的镜片看着埃尔:“抱歉,女士,我们是很需要您的钱,不过,我们又应该以什么作为回报呢?”
闻言,埃尔弗里德一愣,微光一闪而过,她踌躇了下,问:
“你们这点年纪,大晚上在街上晃荡,父母不担心吗?”
“我们没有父母。”
她低头看了一眼他们怀里的波斯猫,沉默着思索一阵,拿出更多块金币,蹲下身与他们视线持平。
“……我需要你们帮我‘留意’一个人。”
比小猫小狗还不起眼的、最不容易引起注意的,正是小孩子。
人文关怀意识本就薄弱的巫师界没有对儿童权益特别的关注,既不设置专门的孤儿院、也不会觉着大街上有流浪儿是什么奇怪的新鲜事。
一连两个星期,据三位得力小助手聪敏过人的观察,从马尔福庄园的来宾到纳西莎偶尔的出门会客,他们事无巨细地记录汇报给她了、通过养的猫咪传信,每次收到情报,埃尔会拿些质量不错的猫粮喂它,有时候它干脆赖着不走,在暖呼呼的地毯上打滚,有时候像听懂她说话那样执行好命令回传的任务,她猜它简直跟人差不多的智力。
“当然要收下,你是弗利家的年轻一代,按规矩我从我外婆手上继承的药剂和手链、都必须交给我的女儿,也就是你。”
分别之际,伊奈茨说到她是自己女儿这副不容置喙的态度令她产生几分动容,她还是选择接受了它们。
“祝你好运,埃尔,我深信我们下次见面你已经大获成功!命运绝对会给我们最好的安排——” 竟是用死人的身份给予最富有热情的鼓励,埃尔弗里德蓦地理解瓦伦娜对其赞不绝口的原因,她苦笑着问:
“即使命运安设你三十五岁就死去,你也坚信是好结局?”
“是。因为有些事是值得为之去死的。结局由我们的每一次选择所编织,而我相信你,就是这样简单。”
有些事值得因此付出生命——上一个对她说这句话的人,是西里斯·布莱克。
意识到自己终会赴死,意识到自己的下一站是潜伏进最危险的地域,埃尔弗里德最担心的人是妈妈瓦伦娜,既害怕连累这仅剩的亲人、也害怕自己未来的死会给其带来巨大的痛苦,她不是低估妈妈的能力,而是这十多年所观察到的瓦伦娜都是极力脱离魔法社会联系的状态,大概是由于从出生起、读书到毕业,发生在巫师界的经历无不没有给瓦伦娜留下好印象,直到今天,埃尔都察觉得了瓦伦娜更想她只留在麻瓜世界当个普通人……忽然间,想起了一年级在对角巷亲眼目睹着火死尸横遍街头,自此内心萌芽年幼的梦想:以她的方式改变这人心惶惶的局面——原来肩负这一使命感与她真实的身份并无关联,不论她是谁、是“韦勒克夫妇的女儿”亦或是“实验室的产物”,植根于她精神的英雄主义内核都决定了这一条也许将燃烧自己全部的道路。
仍记得一年级的事吓坏了他们,那也是她借由治疗的契机首次接触心理学。爸爸在生前开玩笑似地提过几次妈妈担忧得甚至想对她施咒一忘皆空修改记忆,那时候她只当乐子来听一听。
此时,她却在认真考虑这是否具有可行性。
几乎差一点就付出了行动。正当她注视着红通通的火炉、热气腾腾的白雾从珐琅锅的边缘安静地爆发,注视着背对自己站在厨房岛台前忙碌的女人,注视着躺在不远处小沙发上的魔杖,陷入了急迫的意图与紧张的动摇——
“亲爱的,汤要加胡椒吗?” 瓦伦娜头都没转,漫不经心地问。
“哦、都可以……” 她感觉自己的胃被那小小的烟雾所灼烧,焦灼的不安堵在喉咙,不敢再多说半句字词显露破绽。
从烤箱取出焗土豆和烤排骨,餐桌上美食所散发的香气更为浓烈,也更令人油然而生亲切的怀旧之情,瓦伦娜看着炙烤得色泽诱人的肉排,颇为满意地拍拍手:“好,开饭开饭。”
心事重重,味同嚼蜡,埃尔弗里德只顾低头盯着折射灯光的银色刀叉,对仅有的温情极度不舍、被始终下不去手的挫败填满愁绪,徒增烦恼。
对面的人充满怡然自得地说:
“我从没失手过。” 瓦伦娜像想到高兴的事、陶醉地笑了笑:“很多年前伊奈茨一来我家就舍不得走,她做饭堪称灾难、只会水煮,连亨利这种为做实验废寝忘食的工作狂也吃不下她煮熟的西蓝花和鸡蛋……奇迹的是她为你做过的辅食、你都吃光了,那时鲍勃还说笑她是用魔法骗你吃的……噢,他们真像傻瓜。”
这真情流露的分享旧忆,不知不觉地触动了静静旁听的埃尔,尽管凝结时过境迁的一丝苦涩,依旧改变不了本真美好的底色。
“说起来这很不公平、我跟你的父母相处了这么久,而你却从未有与他们相识的机会,我想假如他们还活着,你会待在一个更酷的家里面。” 瓦伦娜把座椅拉近,握了握她搁在桌上的一只手,带着温柔的微笑、语重心长地说道:
“埃尔,我和伊奈茨从不是标准的母亲,又或者说,我们都不希望所谓‘母亲的标准’局限着我们自己……‘母亲’这一附加的身份让我收获了你对我的爱,但是我心中近乎无所不能的坚定跟它没什么关系——我不需要通过成为一位母亲才变得坚韧。在我出生后被遗弃、战争夺去收留我的养母、独自熬过前后最动荡的时期、结识一生最重要的挚友、接受他们的选择及死亡……这些事通通塑造了我的韧性,我希望你认识得到我、实际上我不是一个为了孩子牺牲或颠覆一切、又会为失去孩子而癫狂的‘脆弱角色’。”
具体的人常常做不到称心如意的完美,她们因真实地存活而无法避免瑕疵,同时又因以诚挚看待生活而绝不对他者的苦难熟视无睹,看似局限实则蕴藏无限的可能——她们不用由宏大虚无的叙事衬托,刚柔并济的特质才最被理想所需:共情力是最本质的崇高、情感的逻辑应是人性共鸣的底层逻辑。
彻底的成长不全归功于发生在一朝一夕的意外冲击,或是长久以来环境的教化、或是与生俱来的早慧,没有丝毫的犹豫不决、短短一月过去,埃尔弗里德已明晰自己的棋盘走向,她本来就擅长做计划,接下来是一点点付诸行动了。
考虑到读书这几年在纯血人际圈趋于空白的阅历,观念相对没极端过度且颇有老牌地位的家族是首选,于是她先恢复了与格林格拉斯的通信。
仔细算一算,目前她手中其实只有关于马尔福背地见不得光交易的证据,而且她不会蠢到现在就将底牌打出去。面对底线只剩利益的人,步步逼迫至悬崖边缘是漫长的战役,也要用迂回的策略。
事实上,她终究认为同是女性的纳西莎会更容易拉近关系,即便对方是一位高傲的纯血,不言而喻的在于群体间的共性、聪明人沟通毫不费力——她显然觉得纳西莎比卢修斯·马尔福聪明。
想“创造偶然与巧合”的前提是对猎物足够的了解,除了“布莱克出身,一毕业就和马尔福结婚”这种浮于表面的信息外,她基本一无所知;既然得靠现象推断状况,她苦恼于应该采取哪种监视的手法?巫师界的磁场使用不了电子产品,她的阿尼马格斯形态又太突兀……边冥思苦想边走在威尔特郡的街头,天气骤变下着毛毛雨,她站定带屋檐的小巷角落躲雨,就在她的身旁、挤着三个约莫不超过十岁的孩子:一个女孩两个男孩,身上的长袍料子无不陈旧得褪色,他们正拿便宜的罐头喂一只皮毛呈姜黄色的猫咪。
“比利,别再开新的啦、它压根不爱吃呢!”
“唉,白费了力气,我冒这么大的险从麻瓜眼皮底下偷——你踩我干嘛呀,简!”
“你讲话能不能看看场合!”
“别吵了,你们别吵了……”
不知为何,明明满脑子要命的烦恼,埃尔却莫名地提了提唇角,不禁带上笑意,下意识主动问:
“小猫叫什么名字?”
叫比利的小男孩回答说:“我们还没敲定选哪个名字。”
“是呀,谁让你哪个名字都不同意?” 其中头发蓬乱、叫简的小女孩翻了翻白眼阴阳怪气地说。
埃尔从口袋掏出三枚金加隆。
“拿去给猫买点好吃的吧。”
“哇噢!” 他们瞪大眼,嘴巴也张得能塞下一个鹅蛋,小女孩保持理智地迟疑道:
“咳咳……对不起,这位女士,无功不受禄,我想我们不能就这么随便接受您的好意。”
“别听她胡说八道、女士!” 比利激动得脸上的雀斑都在泛红,“您这样的好心人不多见啦、我们怎么能拒绝您的好意呢!”
“你闭嘴比利——”
“你这笨蛋才该闭嘴!”
“别吵了你们!” 从头到尾一开始稍显唯唯诺诺的另一男孩很有气势地大吼道,终止了两位伙伴的争论,他抬眼透过破破烂烂的镜片看着埃尔:“抱歉,女士,我们是很需要您的钱,不过,我们又应该以什么作为回报呢?”
闻言,埃尔弗里德一愣,微光一闪而过,她踌躇了下,问:
“你们这点年纪,大晚上在街上晃荡,父母不担心吗?”
“我们没有父母。”
她低头看了一眼他们怀里的波斯猫,沉默着思索一阵,拿出更多块金币,蹲下身与他们视线持平。
“……我需要你们帮我‘留意’一个人。”
比小猫小狗还不起眼的、最不容易引起注意的,正是小孩子。
人文关怀意识本就薄弱的巫师界没有对儿童权益特别的关注,既不设置专门的孤儿院、也不会觉着大街上有流浪儿是什么奇怪的新鲜事。
一连两个星期,据三位得力小助手聪敏过人的观察,从马尔福庄园的来宾到纳西莎偶尔的出门会客,他们事无巨细地记录汇报给她了、通过养的猫咪传信,每次收到情报,埃尔会拿些质量不错的猫粮喂它,有时候它干脆赖着不走,在暖呼呼的地毯上打滚,有时候像听懂她说话那样执行好命令回传的任务,她猜它简直跟人差不多的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