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罗哥:“哟,鹿肉,你个小丫头厉害了,那我可不客气了”
李哥:“谢了,对了,今个大庆镇底下耕牛发疯死了,正在卖场那边”
听到有牛肉,宋锦的眼睛瞬间就亮了起来
和其他动物不一样,这个年代牛是很重要的耕地资源,私底下是不允许宰杀的,只有那些个老的没法耕种的,或者是意外死亡的牛才能售卖
宋锦穿过来这么久,一两年才能吃到一次。
毕竟只要不乱来,耕牛能十来年,现在能买到牛肉了,宋锦一点不和两人客气,跳上骡子就一溜烟地跑了
“罗哥李哥回头见,我走了”
两个守卫见她急急匆匆的模样,有些好笑地摇了摇头,然后很快恢复严肃模样,继续检查着其他来往行人
作为在城里小有地位的守卫,他们和气也要看人的
……
这边,宋锦骑着骡子一路跑到卖场
卖场是大家私底下的称呼,很直白的,就是买卖各种东西的地方,算是城里最热闹的一个市场,每日都有不同地方的商队往来
吃的、玩的、活的、死的、动物、植物
活人
全都有
不过末日的卖场不比这好到哪儿去,宋锦习以为常,略过那些乱七八糟的区域,很快就找到卖牛的地方
牛肉很受欢迎,她过来的时候已经只剩下些骨头碎肉,人来人往少有人给眼神,坐在摊子边的大爷唉声叹气
这年头一头壮牛的作用可太大了,不仅可以帮着自家耕地、搬运,还可以租赁给别人家赚点营养费。摊子上这牛看骨架子就才没长成两年,好不容易可以放心用了,结果没了,对谁都是一大笔损失
宋锦走上前,看着这些骨头碎渣,也不嫌弃,没有讲价,小手一挥就全部包圆:“阿爷,都要了”
蒙大爷很是欣喜,不过很快又有些犹豫:“都要啊?吃得完吗?现在天热,放不了多久”
宋锦蹲下来掂了掂:“吃得完,家里人多,这些骨头拿回去用大柴炖一晚上,香得很,熬点骨油出来拌饭拌面合适得很”
加点党参枸杞的,也补身子咧
蒙大爷放下心来,称了重量,算了钱,又小心翼翼一点点给她收拾碎肉渣,解释道:“别看这肉碎了,但新鲜着呢。我家阿牛刚两岁三个月,肉正是嫩的时候,要不是要不是”
说着,他眼角有些湿润,看起来伤心极了
也是,一头壮牛不说别的,光是售卖也能有个七八两银子,但是卖肉的话,有个两三两就很不错了
宋锦感同身受,要是自家小黑也没了只剩下这点碎肉,她也得伤心
她问:“阿爷,这牛看着好好的,怎么就没了?”
蒙大爷苦笑:“早上还好好的,我就拉去山脚耕地,耕着耕着,它突然就发起了疯往山上跑,踩空了摔死了”
其实也没死,但是眼看着牛奄奄一息,脊背都断了,蒙大爷咬着牙给了它个痛快,想想都心痛得很
宋锦同情:“可能是马蜂叮了也说不好”
蒙大爷郁郁:“应该不是,我寻思应该是被山里的野兽吓的,我们那就挨着盘龙山,凶东西太多了”
宋锦若有所思,想到守卫提到的大庆镇,立马猜到:“大桉村?”
“是啊”
蒙大爷唉声叹气地收着东西,眼角湿着,嘴上忍不住:“这破地方,破山,我的牛啊,好不容易长大了想着弄个牛车能有点活计……”
宋锦同情地看了看大爷,没多说什么,爽利地给了钱接过牛肉放在筐里,牵着小黑离开卖场,沿着青石板路来到两条街外的平福街
就在街道的交叉口处立着一个小院,门口的大石狮嘴里叼着两颗金球,要不是后面高高立着的牌匾上写着回春堂三个字,谁还分得清这是金铺还是医馆啊
宋锦啧啧两下,把小黑栓在门前的柱子上,朝着里面走去
回春堂是县城最大的医馆,里面的镇店之宝刘大夫是宫里退下来的御医,医术高超,收费也合理,所以医馆生意好得不得了
宋锦进到里面都没注意到她,
她只能自力更生,扯着嗓子就大声嚷嚷了起来
“老刘头老刘头,我给你送货来了”
老刘头也就是镇店之宝正给人把着脉,听到这声音眉头一跳,手一抖,胡子一翘:“死丫头喊什么喊,看不到人吗?”
宋锦蹦跳过来:“现在看到了,老刘头,快点验货,我一会儿还要回去,天黑了我娘会担心的”
老刘头吹胡子瞪眼:“你这死丫头还怕你娘担心?”
宋锦白眼:“你个老头子都还怕娘,我一个小丫头不能怕?”
老刘今年已经六十岁了,但上面还有个八十岁的老娘,老太太气色好得不得了,整天活蹦乱跳,骂儿子可有劲了
不让她吃肥肉吃糖要骂、让她喝药也骂、不让她种菜干活还是骂
老刘没好气地瞪了瞪宋锦这揭短的死丫头,火速给手头的病人看了病拿了药,擦擦手,起身带着人往药房走,一路唠叨,唠叨中带着痛心疾首
“这次带了些什么?你这丫头别想又拿那些边角料糊弄我,就知道给你娘补补补,她那补的都漏了,暴殄天物啊”
宋锦走在后面,一路摇头晃脑扭眉耸肩,对于他的话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撇着嘴在心里腹诽,给自己娘亲吃补药,怎么能是暴殄天物呢?不怪这老头天天被老娘骂,活该的
老刘一见她这表情就知道自己白说了,没好气地伸手:“东西拿来我看看”
宋锦赶紧把东西递过去,一秒都不想多听他唠叨
要说起两人的渊源,还得追溯到十年前
那时候牛铁兰的身体比现在差多了,有一次她得了风寒病重,宋锦找了很多人都没用,眼看着人奄奄一息了,是老刘头出手救了人
自那以后,宋锦就非常积极地和人打好关系,跟着他鞍前马后眼快嘴甜,甚至正经跟着学了两年的医,那机灵聪明得,老刘头都觉得自己后继有人了,她自觉关系够了
就跑了
跑了
老刘头气得吹鼻子瞪眼,自那以后看到宋锦就关门,一直到后面她经常带着珍贵药材上门,也没有完全扔下药理知识,两人才逐渐和解
这次也是,在看到她带来的人参、鹿茸、鹿鞭还有鲮鲤1壳等好药后,老刘头的臭脸逐渐松了下来
“年份不错,处理的也还将就,算你八十两银子吧”
宋锦立马喜笑颜开:“感谢刘大夫开恩”
老刘头烦骂:“没出息的死丫头”
宋锦继续嘻嘻哈哈:“嘿,老刘头你这说的,这县城里,我和咱们县太爷都说得上话的,哪里没出息了?”
老刘头没好气:“滚滚滚,拿了银子就滚,看到你就来气。还有,最近少往山里跑,这段时间山里出事的人比往年多了不少”
宋锦哈哈一笑,敷衍地应了一声,从兜里掏出一个小包扔了过去
老刘头险险接过荷包,打开一看,里面是两块上好麝香,足有二两重,价值不用多说。他惊得沉默半晌,刚想说什么,宋锦已经迈着长腿跑开了
老刘头赶紧大喊:“臭丫头,少往山里跑”
“知道知道”
宋锦思绪一晃而过,也没有多想,不太在意地摆了摆手,蹦蹦跳跳地跑出回春堂,牵起小黑继续朝着另一边的书铺走去
她还得给那小子买笔墨送去
啧,读书人就是了不起咧
第6章 狐朋狗友
“糖葫芦,卖糖葫芦咧”
“汤团,新鲜出锅的汤团,甜滋滋的汤团”
“针头线头小碎布,买个一头试一试”
……
宋锦牵着小黑走在街道上,周围是各色小货郎吆喝的声音,时不时还能听到些小娘子嬉笑的声音,热闹又欢喜,让她不由自己所穿的新王朝
前朝末端,朝廷腐败,皇帝更是荒诞□□,强占臣妻,四处招收采女,看谁不顺眼便拖下去砍了,长久下去灾难频发,百姓日子艰难,便揭竿而起
三年争战,前朝败落,由北方大族齐家重掌帝权,建立新朝大衍,以庆安为历,现在是庆安十八年,当年的年轻帝王已经五十二岁,眼看着年纪大了,年轻的皇子蠢蠢欲动
也不知道后面又会有什么争端
宋锦想想有些愁,她的悠闲日子还想过一百年呢,真希望现在的皇帝能活到一百岁,这样日子也就不会有什么变动了
不过多想无意,她一个小小地主,可影响不了上面的事情,只能走一步看不过。反正嘛,实在不行她带着老娘往山里一钻,左右有那么多虎崽子坐镇,日子也能过得去
想到这,宋锦抛去那无影的担心,调了个头,兴冲冲地朝着自己经常去的书铺走去,那也是整个泗安县最大的书铺
前面说过,泗安县曾经是个穷县,穷到什么程度呢?
最好说明的就是,三届科举,整个县愣是一个进士都没有出现过
李哥:“谢了,对了,今个大庆镇底下耕牛发疯死了,正在卖场那边”
听到有牛肉,宋锦的眼睛瞬间就亮了起来
和其他动物不一样,这个年代牛是很重要的耕地资源,私底下是不允许宰杀的,只有那些个老的没法耕种的,或者是意外死亡的牛才能售卖
宋锦穿过来这么久,一两年才能吃到一次。
毕竟只要不乱来,耕牛能十来年,现在能买到牛肉了,宋锦一点不和两人客气,跳上骡子就一溜烟地跑了
“罗哥李哥回头见,我走了”
两个守卫见她急急匆匆的模样,有些好笑地摇了摇头,然后很快恢复严肃模样,继续检查着其他来往行人
作为在城里小有地位的守卫,他们和气也要看人的
……
这边,宋锦骑着骡子一路跑到卖场
卖场是大家私底下的称呼,很直白的,就是买卖各种东西的地方,算是城里最热闹的一个市场,每日都有不同地方的商队往来
吃的、玩的、活的、死的、动物、植物
活人
全都有
不过末日的卖场不比这好到哪儿去,宋锦习以为常,略过那些乱七八糟的区域,很快就找到卖牛的地方
牛肉很受欢迎,她过来的时候已经只剩下些骨头碎肉,人来人往少有人给眼神,坐在摊子边的大爷唉声叹气
这年头一头壮牛的作用可太大了,不仅可以帮着自家耕地、搬运,还可以租赁给别人家赚点营养费。摊子上这牛看骨架子就才没长成两年,好不容易可以放心用了,结果没了,对谁都是一大笔损失
宋锦走上前,看着这些骨头碎渣,也不嫌弃,没有讲价,小手一挥就全部包圆:“阿爷,都要了”
蒙大爷很是欣喜,不过很快又有些犹豫:“都要啊?吃得完吗?现在天热,放不了多久”
宋锦蹲下来掂了掂:“吃得完,家里人多,这些骨头拿回去用大柴炖一晚上,香得很,熬点骨油出来拌饭拌面合适得很”
加点党参枸杞的,也补身子咧
蒙大爷放下心来,称了重量,算了钱,又小心翼翼一点点给她收拾碎肉渣,解释道:“别看这肉碎了,但新鲜着呢。我家阿牛刚两岁三个月,肉正是嫩的时候,要不是要不是”
说着,他眼角有些湿润,看起来伤心极了
也是,一头壮牛不说别的,光是售卖也能有个七八两银子,但是卖肉的话,有个两三两就很不错了
宋锦感同身受,要是自家小黑也没了只剩下这点碎肉,她也得伤心
她问:“阿爷,这牛看着好好的,怎么就没了?”
蒙大爷苦笑:“早上还好好的,我就拉去山脚耕地,耕着耕着,它突然就发起了疯往山上跑,踩空了摔死了”
其实也没死,但是眼看着牛奄奄一息,脊背都断了,蒙大爷咬着牙给了它个痛快,想想都心痛得很
宋锦同情:“可能是马蜂叮了也说不好”
蒙大爷郁郁:“应该不是,我寻思应该是被山里的野兽吓的,我们那就挨着盘龙山,凶东西太多了”
宋锦若有所思,想到守卫提到的大庆镇,立马猜到:“大桉村?”
“是啊”
蒙大爷唉声叹气地收着东西,眼角湿着,嘴上忍不住:“这破地方,破山,我的牛啊,好不容易长大了想着弄个牛车能有点活计……”
宋锦同情地看了看大爷,没多说什么,爽利地给了钱接过牛肉放在筐里,牵着小黑离开卖场,沿着青石板路来到两条街外的平福街
就在街道的交叉口处立着一个小院,门口的大石狮嘴里叼着两颗金球,要不是后面高高立着的牌匾上写着回春堂三个字,谁还分得清这是金铺还是医馆啊
宋锦啧啧两下,把小黑栓在门前的柱子上,朝着里面走去
回春堂是县城最大的医馆,里面的镇店之宝刘大夫是宫里退下来的御医,医术高超,收费也合理,所以医馆生意好得不得了
宋锦进到里面都没注意到她,
她只能自力更生,扯着嗓子就大声嚷嚷了起来
“老刘头老刘头,我给你送货来了”
老刘头也就是镇店之宝正给人把着脉,听到这声音眉头一跳,手一抖,胡子一翘:“死丫头喊什么喊,看不到人吗?”
宋锦蹦跳过来:“现在看到了,老刘头,快点验货,我一会儿还要回去,天黑了我娘会担心的”
老刘头吹胡子瞪眼:“你这死丫头还怕你娘担心?”
宋锦白眼:“你个老头子都还怕娘,我一个小丫头不能怕?”
老刘今年已经六十岁了,但上面还有个八十岁的老娘,老太太气色好得不得了,整天活蹦乱跳,骂儿子可有劲了
不让她吃肥肉吃糖要骂、让她喝药也骂、不让她种菜干活还是骂
老刘没好气地瞪了瞪宋锦这揭短的死丫头,火速给手头的病人看了病拿了药,擦擦手,起身带着人往药房走,一路唠叨,唠叨中带着痛心疾首
“这次带了些什么?你这丫头别想又拿那些边角料糊弄我,就知道给你娘补补补,她那补的都漏了,暴殄天物啊”
宋锦走在后面,一路摇头晃脑扭眉耸肩,对于他的话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撇着嘴在心里腹诽,给自己娘亲吃补药,怎么能是暴殄天物呢?不怪这老头天天被老娘骂,活该的
老刘一见她这表情就知道自己白说了,没好气地伸手:“东西拿来我看看”
宋锦赶紧把东西递过去,一秒都不想多听他唠叨
要说起两人的渊源,还得追溯到十年前
那时候牛铁兰的身体比现在差多了,有一次她得了风寒病重,宋锦找了很多人都没用,眼看着人奄奄一息了,是老刘头出手救了人
自那以后,宋锦就非常积极地和人打好关系,跟着他鞍前马后眼快嘴甜,甚至正经跟着学了两年的医,那机灵聪明得,老刘头都觉得自己后继有人了,她自觉关系够了
就跑了
跑了
老刘头气得吹鼻子瞪眼,自那以后看到宋锦就关门,一直到后面她经常带着珍贵药材上门,也没有完全扔下药理知识,两人才逐渐和解
这次也是,在看到她带来的人参、鹿茸、鹿鞭还有鲮鲤1壳等好药后,老刘头的臭脸逐渐松了下来
“年份不错,处理的也还将就,算你八十两银子吧”
宋锦立马喜笑颜开:“感谢刘大夫开恩”
老刘头烦骂:“没出息的死丫头”
宋锦继续嘻嘻哈哈:“嘿,老刘头你这说的,这县城里,我和咱们县太爷都说得上话的,哪里没出息了?”
老刘头没好气:“滚滚滚,拿了银子就滚,看到你就来气。还有,最近少往山里跑,这段时间山里出事的人比往年多了不少”
宋锦哈哈一笑,敷衍地应了一声,从兜里掏出一个小包扔了过去
老刘头险险接过荷包,打开一看,里面是两块上好麝香,足有二两重,价值不用多说。他惊得沉默半晌,刚想说什么,宋锦已经迈着长腿跑开了
老刘头赶紧大喊:“臭丫头,少往山里跑”
“知道知道”
宋锦思绪一晃而过,也没有多想,不太在意地摆了摆手,蹦蹦跳跳地跑出回春堂,牵起小黑继续朝着另一边的书铺走去
她还得给那小子买笔墨送去
啧,读书人就是了不起咧
第6章 狐朋狗友
“糖葫芦,卖糖葫芦咧”
“汤团,新鲜出锅的汤团,甜滋滋的汤团”
“针头线头小碎布,买个一头试一试”
……
宋锦牵着小黑走在街道上,周围是各色小货郎吆喝的声音,时不时还能听到些小娘子嬉笑的声音,热闹又欢喜,让她不由自己所穿的新王朝
前朝末端,朝廷腐败,皇帝更是荒诞□□,强占臣妻,四处招收采女,看谁不顺眼便拖下去砍了,长久下去灾难频发,百姓日子艰难,便揭竿而起
三年争战,前朝败落,由北方大族齐家重掌帝权,建立新朝大衍,以庆安为历,现在是庆安十八年,当年的年轻帝王已经五十二岁,眼看着年纪大了,年轻的皇子蠢蠢欲动
也不知道后面又会有什么争端
宋锦想想有些愁,她的悠闲日子还想过一百年呢,真希望现在的皇帝能活到一百岁,这样日子也就不会有什么变动了
不过多想无意,她一个小小地主,可影响不了上面的事情,只能走一步看不过。反正嘛,实在不行她带着老娘往山里一钻,左右有那么多虎崽子坐镇,日子也能过得去
想到这,宋锦抛去那无影的担心,调了个头,兴冲冲地朝着自己经常去的书铺走去,那也是整个泗安县最大的书铺
前面说过,泗安县曾经是个穷县,穷到什么程度呢?
最好说明的就是,三届科举,整个县愣是一个进士都没有出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