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育婴堂比起之前可以说焕然一新。
  杨老六非常感激,所以一听说宋锦来了,就急急忙忙过来,和她说着育婴堂的事情,也说着大家的感谢。
  宋锦撇了撇嘴,本来想说自己才不了解那人,但话到嘴边,又觉得没什么必要,她现在说再多,也确实扯不清这个关系,也没什么必要扯清。
  她就坐在那儿听着杨老六说着育婴堂,说着上杨村,说着这天下世道,又说起了宋商。
  杨老六:“初见宋首辅时,育婴堂才十二个孩子,其中最小的孩子摔断了腿,每日拿药都需要不少银钱。那会儿村子里大家日子也不好过,我就想着去永安城要饭,多的不少,在外面多口饭,堂里就少出点钱。”
  宋锦嘴角一抽:“……那你要到了?”
  杨老六摇头:“那时朝堂混乱,民不聊生,城里百姓自己都不好过,哪儿有多的给外人?便是偶尔有心善的,一个饼子几文钱,也仅够吃食。”
  宋锦:“你就遇上他了?”
  杨老六点了点头,有些感慨:“那日下着大雨,几个孩子跟着我躲在破庙里,一个个冷得打哆嗦,肚子也跟着叫,宋大人从天而降……”
  “宛如神仙?”宋锦挑着眉头,总觉得这话有些眼熟,她老娘之前也这么说的。
  这么想想,她死鬼爹还挺装的啊。
  杨老六却是沉默良久,摇头,道:“更如恶鬼。”
  宋锦:……
  杨老六苦笑:“他说府里缺丫鬟小厮,让我把人都卖予他,价钱,是外面的双倍。”
  十个孩子,在当时给出了三百两的价钱。
  三百两,足够他拿回去盖房买田买铺,过上不一样的人生了。
  这也只是个开始,当时都宋商还说,若是以后还有,也这个价钱,无论大小。
  这个诱惑,不可谓不大。
  乱世时候,外面最多的就是孩子了,随便出去都能捡几个,若是愿意出个三两五两,更是随便挑。
  宋商的提议,对于当时都杨老六来说就是稳赚不赔的生意,也可以说是通往地狱的通道。
  宋锦没想到是这么个来龙去脉,她咋舌:“你肯定没同意。”
  “若当时同意了,世间也就没有我杨老六了。不过在那之后,育婴堂也有了些资本,在后面,村里也跟着发展起来。”杨老六苦笑一番,最后由衷感慨。
  “宋大人是我们全村的大恩人。”
  宋锦嘀咕:“那每次来吃东西你们还收我钱?”
  杨老六卡壳:“这……”
  宋锦哈哈一笑,带着些狡黠:“开玩笑的,我还愁我的钱花不完呢,菜来了,坐着吧,请你一起吃一顿,也省了堂里一顿饭。”
  杨老六失笑,想拒绝,但是看着宋锦张扬明媚的脸,还是咽了下去,道:“那我便恭敬不如从命了。”
  他有些感伤,如果郡主从小就在宋大人身边长大,大人这些年应该也能如这孩子一般明媚几分。
  ……
  吃完饭,宋锦又跟着人去育婴堂转了一圈,留下两百两资助后,骑着马心不在焉地飞奔回城。一路上摸着自己空空的钱袋子,她怎么感觉,自己被设套了呢?
  她是家财万贯,但是大权都掌握在亲娘那呢,每个月零花钱什么的加起来也就百来两。私房钱,之前买铺子已经花得差不多了。
  这段时间光出不进,钱袋子已经空空了。
  宋锦嚼嚼花生米,思来想去,决定一会儿晚点去找她娘,算了,还是找死鬼爹要钱吧,这样也不会挨骂。
  不行就再去找宋清之那个冤大头要点,再找找宋慎之这个大将军,他也有些家底,至于宋行之宋顺之和宋安之就算了吧,他们比她还穷,全靠家里补贴过日子。
  唔,家里蹭完了,再去自家对象那儿抽两张。
  齐铮虽然抠门节俭,但也只针对他自己,知道宋锦花钱没个数,专门给她留了钱匣子让她拿着玩。
  不算多,也就,小万两银子。
  这么想着,宋锦又放下心来,觉得一会儿回去了还可以去外面买点东西回去,她拉起马鞭
  挥了挥,朝着前方的永安城飞奔而去。
  二月出头,天气已经暖和许多,路边没了白雪,枝头绿意乍生,街头小巷人口攒动,一片生气勃勃之景。
  城内不许纵马,她就骑在马背上,慢悠悠地往回走。
  她回来得晚,正好赶上了下朝的大部队,挨着北区范围,左右车马不断,穿着官服的人在人群中很是显眼。
  她吹了个口哨。
  远远的,和同僚说着事的严盛看了过来,目露欢喜,和人说了两声就大步走了过来。
  宋锦没有下马,悠悠坐在上面:“下值了?感觉如何?”
  严盛笑:“还行,我们刚进去,主要是整理以前的旧册,了解情况,没什么事。”
  他出身贫寒,所以更懂关系的重要,除了读书以外,也在交际上下功夫。入职这段时间,不说所有人都喜欢他,但是至少都没有恶意。
  这就够了。
  不过也因此,他这段时间明显瘦了一点。
  宋锦看着他瘦削的脸颊,想了想,侧过身子,解开一边马背上的篓子递过去,里面装着一只野鸡一只野兔,她随意道:“喏,路上打的,给你,和舒程浩一起吃,两个瘦骨头。”
  严盛心中一暖:“我就不和你客气了。”
  宋锦啧了一声:“说这些,你好好过日子,早点升官发财,我娘也能多吃两碗饭。”
  严盛失笑:“我努力不让婶子失望。”
  说话间,宋锦又在人群里瞄到了一个身影,眼看着那病殃殃的人影朝着这边走来,她啧了一声:“烦人,我先走了,你自己小心,要是有人找你麻烦你就来找我。”
  严盛有些莫名,顺着看了过去,看到储承安的身影,他眉头皱起,再见宋锦扬起马鞭,赶紧:“对了,肖大人他们已经到了,就在五马街道馆后面。”
  听到这,宋锦挑起眉头,坐在马背上挥了挥手,骑着马离开这边。
  她倒不是害羞或者不好意思,单纯就是不想和那个病秧子多接触,万一把人气病气死了,她娘又得念叨她了。
  等到储承安过来,就只能看到她骑马转过巷子的背影,他眸色暗了暗,再看向一脸清正平和的严盛,扯了扯嘴角。
  “严大人和郡主关系真好,这么多人在场,她就只看得到你。”
  周围人看了过来。
  严盛神色微冷,轻声:“我和郡主自幼一起长大,情同兄妹,又初来永安城,她自然惦念几分。”
  储承安看着他:“竟然这样吗?郡主先前拒我提亲,我还以为她和严大人……”
  严盛打断他,郑重:“储大人慎言,我和郡主乃是兄妹情谊,至于您,依我对郡主的了解,她若挑选儿郎,定然以武艺为首。像您这般,有在自怨自艾的功夫,不如回去多骑马御剑,早日养好身体,免得三五不时生病,不仅能让心上人看到决心,也更好为陛下分忧。”
  说着,他转身离开,留下储承安站在原地,感受着四面八方的目光,脸上一片阴暗,双侧手也捏紧
  这忘恩负义的小人竟敢,他竟敢如此。
  叔父,你竟也看走了眼。
  第140章 不是老友,真的不是。……
  “老肖啊。”
  “你看看谁来了?”
  老肖,姓肖,名仕,字字英禄,年四十,有五,但是看起来像五十五,略显沧桑,因为他是个倒霉蛋。
  曾因拉肚子、摔到手、房子塌了被砸晕、严重风寒和被科考厕所熏晕而失利科考,等到第六次一路顺风考上进士,觉得自己能大展宏图了,又因得罪腐败的上司,被遍到偏僻小地方当着小卒。
  一晃十年,一家子都跟着他受苦,没过过什么好日子。
  直到那年遇到了县里闹灾,人手不够,他被调了过去帮忙,被首辅看中,重新启用,到了泗安县。
  一来就是六年。
  这六年间,泗安县一切井井有条,眼看着人口经济文化都欣欣向荣,从府州最末到了前排,又遇到该死的叛贼梁家。
  肖仕觉得自己的前途就跟自己的命一样,就要消失了。
  好在没出什么大问题。
  他左等右等,总算等来了调职函。
  太好了,没有被流放不说,还运气十分好,因为永安城大清洗多了空缺,他被调到了户部,成了四品的官员。
  四品。
  他发达了,他老肖家的列祖列宗显灵了。
  肖仕收拾收拾东西,拖家带口的来到都城,住到了官家给的小院子。虽然院子有些挤,但这可是永安城的院子,是他后续几年的住处,他激动得一脚一脚把院子丈量了,日日给自家老祖宗烧香保佑。
  虽然现在也就是第二日。
  他还有三天的修整时间,这会儿正拿着香在院子插着,给自家老祖宗,还有死去的恩人首辅烧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