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晚上吃饭,吴菲问柳明丽:“下个星期我带晓明去周边的博物馆转转,要去木
  安市。他们要求写作业。”
  柳明丽夹了块肉到碗里,说:“什么作业还要到处跑?”
  “现在小孩子功课真的是卷,要调研三个博物馆,回来写参观心得。”吴菲摇头说,“才三年级,字都还认不全,连调研两个字都不会写,居然要写调研报告。”
  郑晓明从碗里抬起头:“姨婆什么叫调研?”
  吴菲说:“就是参观一些东西,认真观看,然后回来写作文。”
  郑晓明不情愿:“又要写作文。”
  吴菲道:“这是你的暑假作业啊。不过姨婆带你出去玩儿,一边玩儿一边写作业,好吗?”
  “好啊好啊。”郑晓明又开心起来。
  柳明丽问:“爸不去吗?”
  “学校20号就要集中开会,我去不了了。”柳忠德说。
  “好吧,”柳明丽和吴菲说,“你们来的头一天告诉我。工作日我陪不了,周末我能一起。”
  “为什么啊?为什么工作日不能来呢?”郑晓明睁着无辜的大眼睛看着柳明丽问。
  “因为我要上班啊。”柳明丽捏了捏郑晓明胖嘟嘟的脸。
  -
  晚上在厨房洗碗,吴菲又问起杨金海来。柳明丽三言两句打发过去,吴菲又说:“下周我来木安市,得去看看他爷爷。”
  “他爷爷住在特需病房,不好探望的。”柳明丽擦碗。
  “这有什么不好探望的?我是你妈妈。”吴菲瞪大眼睛,“生病这么久我们都没去过,这次到了木安市还不去,那像什么话”
  柳明丽自知逃不过:“……我到时候问问杨金海。”
  “他爷爷现在好点没?”
  “没有。”
  “有意识吗?”
  “醒来时候对亲人有,对外人没有。”
  “唉……”吴菲叹气,“你俩的事自己有没有商量过?”
  “妈,人家家里还有个病危的人呢,现在说这些合适吗。”
  “不是你妈谁爱提这些。有些事早点定了早点办,你也32了,赶紧结婚了就生娃,别拖。”
  “哎呀呀,我知道了,”每次回家吴菲都会这样老生常谈,柳明丽耳朵都听起茧了。
  “上次烧的红烧肉给他了吗?好吃吗?”
  “给了,好吃的。”
  “这次走时候再带一点?”
  “……行。”
  柳明丽把最后一个碗擦了,放进消毒柜:“我去陪爸看新闻了。”
  -
  出了高铁站,杨金海正等在路边。他接过柳明丽手中的一大袋东西,忙不迭打开看:“咱妈又带什么好吃的了?”
  柳明丽拉开车门:“地里新摘的蔬菜、自己做的香肠,还有你最爱的红烧肉。”
  “我真是爱死她了!”杨金海把东西放进车的后座,坐上驾驶室第一件事不是启动汽车,而是给吴菲发了个条语音:“吴阿姨,收到您的红烧肉了,我真是太开心了,爱您!”
  柳明丽起了一层鸡皮疙瘩:“受不了你。”
  “咱就是说,咱妈还缺女儿不。”杨金海嬉皮笑脸。
  “你去问她啊,看她不打死你。”
  话音刚落,吴菲一条60秒的语音过来。
  杨金海正要点开,柳明丽阻止他:“开车吧,她说起来会没完没了的。”
  -
  杨金海很喜欢柳明丽的家庭氛围——标准的小康家庭,原生家庭完整、父母关系健康。吴菲精明能干,家里里里外外都会管;柳忠德老实做事,话不多,一般都听从吴菲的安排。两边也各自有兄弟姊妹,大部分都分布在邵明市或者是周边城市,平日里开枝散叶,过年过节就聚在一起,有什么事情互相帮衬。家族里祖上三代都没出过什么显赫人士,但关系和美融洽、平安顺德。
  这是杨金海很羡慕的。他父母分开得很早,他不知道父母双全的感觉。命运给了他富裕的出身,但没有给他完整的家庭。爷爷奶奶很疼他,他也仗着这份爱在少年时期没少惹事,但现在想来都是一种缺失,是内心希望引起亲密的人重视的外化。
  那个时候他的妈妈金娜已经从国外回来,母子多年未见,十分生疏。专家说小孩1-3岁的时候是培养亲子关系的最佳时候,过了这个年龄段就很难弥补。也许学医的金娜早就明白,所以没有刻意弥补,把和杨金海的关系处成了有血缘关系的朋友。
  缺失的永远就缺失了,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儿。所以杨金海喜欢柳明丽的家庭,跟着柳明丽见过她爸妈,吃过她妈拿手的红烧绕,每次去都很开心。柳明丽知道他的事情后就不带他回家了,他想去,柳明丽拒绝,他也就算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他已经亏欠她很多了,不能再得寸进尺。
  第14章 想想,又算了
  早上,陈东拿着资料到人力资源部说事情。走进大办公室瞄了一眼,柳明丽的位子空着,转弯到部长门前,门虚掩着,有人说话,似乎带着哭腔。
  “李部长,我不知道工作要怎么开展了,我这边的收集工作实在是太重了,手里活多,人也少,天天都是十二点才回家,我这么大年纪了,男朋友也没有一个,我爸妈也着急得很,我个人压力也很大……”
  “我希望您再给我配几个人手,我知道现在大家都忙,但是我这边真的很急,很需要人员……”
  “实在不行,你把柳老师的小张派给我也行,我暂时借用两个月……”
  陈东立在门口,身旁有人和他打招呼:“陈工,来找李部长吗?”
  说话的是人力一位年轻的同事,他认识,叫黄潇。
  黄潇的声音一起,办公室里面的声音立刻灭了。很快,李芳从里面出来,陈东装作正好到来的样子,和李芳点了点头:“李老师好。”又对李部长扬了扬手:“李部长,有空吗?”
  李芳看了他一眼,敷衍了个笑,匆匆走了。
  李隆说:“进来吧。”
  -
  陈东是来提需求的。他想招两个实习生,和策划部门的部长聊过后,部长让他再来人力打个招呼。李隆今天也正好有事要找他。公司现在想成立一个健身兴趣小组,听说陈东健身很多年,还是个业余教练,想让他牵头此事。这事陈东没有一口答应,他现在适应了新环境,工作量也上来了,不知道还有没有时间弄这件事,说回去再想想。
  李隆说好。
  出了办公室,黄潇就坐门口,又笑着和他聊天:“说完啦?”
  陈东点头:“说完了。”
  “欢迎常来。”
  陈东只笑,余光一扫,柳明丽的位置还空着的。他双手搁在格子间的隔板上,俯身低声问:“柳老师不在”
  “她外出考察场地了。”
  “考察场地?”
  “是的,公司三年一次的社招人员专题培训要开始了,今年部长说换个地方封闭式培训,她看场地去了。”
  “哦——”陈东应道,他也是社招人员。
  “怎么,你找她有事?”黄潇问。
  “上次培训她说要录入什么外部专家库。”他随便说了个理由。
  “那估计得明天了,要是急的话,你打她手机。”
  “行,我知道了。”陈东直起身,李芳的位置就在柳明丽后面。她对着电脑,面无表情。
  -
  陈东和李芳没有什么接触,听说她爸是公司退休的二把手,上次在档案馆见她整理干部资料,底下三个年轻小伙子由她使唤,领导范儿十足。他不知道柳明丽手下有几人,上次培训就看见张升在打下手。
  出了办公室,他又回头看了眼那个空荡的位置。
  他拿出手机,调出对话框,看到那条“在哪儿”,想想,又算了。
  -
  今天暴雨。
  柳明丽打着伞,和张升深一脚、浅一脚的走在草地里。
  下下周举行公司三年一次滚动的社招人员培训。以前都是在公司上课,为期一周,昨天李隆跟她说,在公司上课的效果太差,要到外面封闭式培训。
  柳明丽稍微意外,听见李隆又说:“办得好一点,课表也更新一下,公司领导邀请一些。需要资源跟我说。”
  听到这话,柳明丽不禁多看了李隆一眼,应道:“好。”
  回到工位柳明丽便梳理了近三年的社招人员,总计62人,最大年纪38岁,最小24岁。她联系了几家经常对接的培训机构,约好今年上午去看场地。
  上午第一家是车程50分钟的近郊酒店,有大型报告厅,也有户外活动场地。刚看完室内的场地,孕育了一上午的雷阵雨便轰轰隆隆地下下来了。接待的李经理说外面的草原还紧邻着一家游乐园,晚上可以租借来做篝火晚会。柳明丽瞧了瞧天色,说,走,还是去看看。
  她今天穿的短裤和运动鞋,走完这一圈回来,运动鞋已经完全打湿。李经理留她们吃饭,柳明丽看了看时间,说下午还有一个酒店要看,要赶紧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