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柳明丽看着二人嘻嘻笑笑,忍不住直接问道:“你俩是不是在恋爱?”
问完她就后悔了,这句话实在不是像是能从她嘴里出来的话。
不光是她愣住,对面两人的笑容也僵住了。半天,张升挠了挠头发,像毫无疑义地否认:“没有,师父,胡说什么呢。”
他否认地太晚了,说话的停顿和与叶思思的对视已经说明了一切问题。见木已成舟,柳明丽只好说:“低调点吧。部门内是不能恋爱的。”
对面两人又是一愣,再次视线交错。柳明丽一看住这表情,明白他们压根没意识到这事儿代表什么,说:“入职时候李部长说过部门纪律,你们都忘了。人事部门是敏感部门,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是是忌讳部门人员和公司同事恋爱的。”
“那部门内没关系吧。”叶思思脱口而出。
到底还是太年轻,这话一问就等于亲口承认。柳明丽说:“部门内更是严格。”
“为什么啊?”
柳明丽头痛,他俩这两年真是光长年龄不长脑子,她都想用筷子敲他们脑门:“为什么,你们自己想吧。”
-
江南教育集团的事情,这两周又进行了几次接洽。叶董依旧没有出席,但从接洽的具体情况来看,教育集团对建投公司有所倾斜,邀请建投作为顾问研究可行性报告的撰写。
一个项目要启动最开始会有一个可行性报告。这个报告要说明这个事情是可行的,从社会、经济、工程等各个方面验证说明这件事是没问题的,是经过紧密论证的,然后进行投资。教育集团邀请建投一起做这件事是一个非常正面的信号,意味着建投入局了。
-
徐波让柳明丽一起参与这件事。柳明丽虽然在备考咨询师的时候学过,但是实战她是第一次。她不敢轻慢,认真研究,逐渐发现了窍门——这玩意和年底给领导的述职报告竟然有异曲同工之处——开篇亮明成果、中间分点论述、结尾强调价值,认认真真地吹货真价实的牛。
徐波改了几次,后面就让放心大胆地让她直接和教育局对接了。
这期间,陈东倒是不怎么在群里冒泡。他博物馆那边的项目忙起来,期间有几次出差交流,大部分时间都不在木安市。他和柳明丽见不着几面,只能在微信上联系。不过,他发现柳明丽线上聊天和线下表现,差别很大。
线下她会和他调情,会直接摸他、亲他,一套动作下来行云流水、干脆老道;而线上她却很像他的普通朋友——是的,她会聊天,会发表情包,不再是干瘪的三个抱拳或者三朵玫瑰,说起来也是很有进步了,至少比前面冷淡的官方的同事关系前进了许多。但是他们往往没说几句,她人就没影了。他们可是已经抱过亲过的人了啊,怎么微信里的聊天还是这样清汤寡水?
她有那么忙吗?
好像比国家总理都忙。
柳明丽说她只正儿八经谈过两段恋爱,但是陈东觉得她对男女之间的感情操控游刃有余,两段恋爱就能实战出这么丰富的经验?他保持怀疑。
还是说这就是她的测试中的一环。
有时
候搞得他一上一下的,给人一种她是海王的感觉。
-
周五,策划部门的整个团队都非常开心——因为这是他们第二季度的集体团建,要去木安市周边的云上草原度假两日。
策划部门每个季度都会组织一次公费团建。上一次是三月,柳明丽因为要备考咨询师的考试,没去成。这一次,一切尘埃落定,她欣然参加。
头天晚上,陈东在微信上问她去不去,她说要去。她问陈东去不去,陈东说他明天在北京学习,晚上落地后直接来度假村。
柳明丽回:好的。
陈东说:?
柳明丽:?
陈东拨了个视频过来,响了老半天,柳明丽才接。
柳明丽其实是不想接的,他们之间还没视频过,但电话响了半天,每一声都似敲在她心门上催促她快点。她不由自主地按了接通。
镜头是侧面的,陈东似乎在户外,他穿着一件运动外套,上面的帽子扣在脑袋上。
“柳老师。”他对着镜头说。
柳明丽把手机搁到梳妆台上:“干嘛?”
“睡了吗?”他问。
“快了。”
“这么早。”他像没话找话。
“嗯啊。”柳明丽回道,见他身后很黑,不禁问道,“你在哪儿?”
“我在什刹海。”陈东说。
“什刹海?”柳明丽意外。
“对,给你看看,晚上,这里挺安静的。”陈东将摄像头翻转,近处几条柳丝飘进来,屏幕前很大一片都是黑的,偶尔会泛起一丝波光,估计是水,远处是亮的,像一条亮黄色的粗线。
陈东把镜头翻转过来,对着自己,然后自己也转身,指着身后说:“看见了吗,这是晚上十点半的什刹海,我在这里夜跑。”
柳明丽将手撑在下巴上,看着屏幕说:“什刹海晚上这么安静吗?我也去过,很热闹的。”
“热闹的在那边——”陈东指着身后的那根明黄的线,“那边是酒吧街和商业街,你去的是那边吧。”
柳明丽是到北京学习时候被本地同事带着去玩儿的。她不记得具体方位,只记得什刹海有一条斜街,灯火辉煌、人来人往,两边都是酒吧,很有情调,也很热闹,唯独多了一点商业气息,少了一点皇城根下的稳重和安静。
她读过郁达夫的文章《故都的秋》,她没在北京过过秋天,但是她觉得北京的气息就应该和文章里说的一样,是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还有夜月和钟声。什刹海名气很大,但是没有她想象中的北京的味道。
而此时,陈东镜头里安静的环境、黑乎乎的水面,倒让她感到一种古都宁静的舒服。
她说:“你还挺有兴致的,大晚上地沿湖散步。”
陈东说:“他们去对面喝酒了,我没去。”
“你怎么不去?”
“我想找个安静的地方看看你。”
柳明丽忍不住笑了,她看着镜头里的陈东,说:“这个愿望很好实现,我可以帮你实现。”
陈东又说:“还能帮我实现个愿望吗?”
柳明丽摇头:“我是一个有原则的人,不能随便给人许愿。”
“噢,那你的原则是什么?”
“我的原则是——看心情。”
柳明丽说完笑,陈东也笑。
他说:“你知道我在想什么吗。”
“想什么。”
“如果你此刻在我身边就好了。”
柳明丽抿了下唇,又只是浅浅地笑了笑。
陈东说这话的时候是真心的,但柳明丽不接话,反而显得他油起来。
她的线上线下,还真是不一样。
他拿着手机往前走。
他像在和柳明丽做直播,路过一排串好的停放的黄包车,他说“这黄包车终于歇业了,200块包车,太贵,没坐;”路过一个路边摊,他说“这里白天排队很长,不知道好不好吃,现在终于也没人了”,柳明丽听他唠家常一般地说着,居然也听得津津有味。
再往前走,路过一个铁门围起来的建筑,他停下来,问柳明丽:“你知道这是哪里吗?”
柳明丽摇头。
“这是是辅仁大学旧址。”陈东把镜头转过去,手伸进围栏,“建国前的建筑,砖对砖砌造的,墙身厚重,收分明显。很厚重的感觉。可惜现在关着的,进不去。”
柳明丽说:“当心你手机掉进围栏里。”
话音刚落,忽然镜头来了个三百六十度大翻转。柳明丽想,还真是说不得,一说就应验。而下一秒手机又被稳稳地接住——陈东故意的,镜头前出现他笑嘻嘻的脸:“没掉。”
柳明丽说:“掉了也不算我的。”
陈东说:“掉了我正好有借口进去了。”
柳明丽说:“你真幼稚。”又问,“现在这里没用了吗?”
陈东沿着路边走,说:“现在是北师大的校区。”
果然,镜头里出现一块竖向的牌匾,上面写着“北京师范大学”几个字。
陈东说:“白天也路过这的,可惜人太多,完全没注意到这是辅仁大学的旧址。”
柳明丽说得很委婉:“辅仁大学……好像听说过。”
陈东道:“辅仁大学曾与北大、清华、燕京并称北平四大名校,是一所由罗马公教创办的天主教大学,有一段时间是纯女校,也是历史悠久的百年建筑了。”
柳明丽瞧着镜头里隐藏在暗调光线里的古朴建筑,不由道:“这样的地方,白天肯定熙熙攘攘,晚上才会落出它原本的样子。”
陈东的镜头仍是对着建筑,他的声音在视频里附和:“是的,所以我喜欢晚上,晚上安静,会沉淀出很多内心的东西。”
他的声音带着夜晚的风,胡同里也安静,偶尔传来一两声自行车铃铛,像是来自某个疾行的归人。
问完她就后悔了,这句话实在不是像是能从她嘴里出来的话。
不光是她愣住,对面两人的笑容也僵住了。半天,张升挠了挠头发,像毫无疑义地否认:“没有,师父,胡说什么呢。”
他否认地太晚了,说话的停顿和与叶思思的对视已经说明了一切问题。见木已成舟,柳明丽只好说:“低调点吧。部门内是不能恋爱的。”
对面两人又是一愣,再次视线交错。柳明丽一看住这表情,明白他们压根没意识到这事儿代表什么,说:“入职时候李部长说过部门纪律,你们都忘了。人事部门是敏感部门,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是是忌讳部门人员和公司同事恋爱的。”
“那部门内没关系吧。”叶思思脱口而出。
到底还是太年轻,这话一问就等于亲口承认。柳明丽说:“部门内更是严格。”
“为什么啊?”
柳明丽头痛,他俩这两年真是光长年龄不长脑子,她都想用筷子敲他们脑门:“为什么,你们自己想吧。”
-
江南教育集团的事情,这两周又进行了几次接洽。叶董依旧没有出席,但从接洽的具体情况来看,教育集团对建投公司有所倾斜,邀请建投作为顾问研究可行性报告的撰写。
一个项目要启动最开始会有一个可行性报告。这个报告要说明这个事情是可行的,从社会、经济、工程等各个方面验证说明这件事是没问题的,是经过紧密论证的,然后进行投资。教育集团邀请建投一起做这件事是一个非常正面的信号,意味着建投入局了。
-
徐波让柳明丽一起参与这件事。柳明丽虽然在备考咨询师的时候学过,但是实战她是第一次。她不敢轻慢,认真研究,逐渐发现了窍门——这玩意和年底给领导的述职报告竟然有异曲同工之处——开篇亮明成果、中间分点论述、结尾强调价值,认认真真地吹货真价实的牛。
徐波改了几次,后面就让放心大胆地让她直接和教育局对接了。
这期间,陈东倒是不怎么在群里冒泡。他博物馆那边的项目忙起来,期间有几次出差交流,大部分时间都不在木安市。他和柳明丽见不着几面,只能在微信上联系。不过,他发现柳明丽线上聊天和线下表现,差别很大。
线下她会和他调情,会直接摸他、亲他,一套动作下来行云流水、干脆老道;而线上她却很像他的普通朋友——是的,她会聊天,会发表情包,不再是干瘪的三个抱拳或者三朵玫瑰,说起来也是很有进步了,至少比前面冷淡的官方的同事关系前进了许多。但是他们往往没说几句,她人就没影了。他们可是已经抱过亲过的人了啊,怎么微信里的聊天还是这样清汤寡水?
她有那么忙吗?
好像比国家总理都忙。
柳明丽说她只正儿八经谈过两段恋爱,但是陈东觉得她对男女之间的感情操控游刃有余,两段恋爱就能实战出这么丰富的经验?他保持怀疑。
还是说这就是她的测试中的一环。
有时
候搞得他一上一下的,给人一种她是海王的感觉。
-
周五,策划部门的整个团队都非常开心——因为这是他们第二季度的集体团建,要去木安市周边的云上草原度假两日。
策划部门每个季度都会组织一次公费团建。上一次是三月,柳明丽因为要备考咨询师的考试,没去成。这一次,一切尘埃落定,她欣然参加。
头天晚上,陈东在微信上问她去不去,她说要去。她问陈东去不去,陈东说他明天在北京学习,晚上落地后直接来度假村。
柳明丽回:好的。
陈东说:?
柳明丽:?
陈东拨了个视频过来,响了老半天,柳明丽才接。
柳明丽其实是不想接的,他们之间还没视频过,但电话响了半天,每一声都似敲在她心门上催促她快点。她不由自主地按了接通。
镜头是侧面的,陈东似乎在户外,他穿着一件运动外套,上面的帽子扣在脑袋上。
“柳老师。”他对着镜头说。
柳明丽把手机搁到梳妆台上:“干嘛?”
“睡了吗?”他问。
“快了。”
“这么早。”他像没话找话。
“嗯啊。”柳明丽回道,见他身后很黑,不禁问道,“你在哪儿?”
“我在什刹海。”陈东说。
“什刹海?”柳明丽意外。
“对,给你看看,晚上,这里挺安静的。”陈东将摄像头翻转,近处几条柳丝飘进来,屏幕前很大一片都是黑的,偶尔会泛起一丝波光,估计是水,远处是亮的,像一条亮黄色的粗线。
陈东把镜头翻转过来,对着自己,然后自己也转身,指着身后说:“看见了吗,这是晚上十点半的什刹海,我在这里夜跑。”
柳明丽将手撑在下巴上,看着屏幕说:“什刹海晚上这么安静吗?我也去过,很热闹的。”
“热闹的在那边——”陈东指着身后的那根明黄的线,“那边是酒吧街和商业街,你去的是那边吧。”
柳明丽是到北京学习时候被本地同事带着去玩儿的。她不记得具体方位,只记得什刹海有一条斜街,灯火辉煌、人来人往,两边都是酒吧,很有情调,也很热闹,唯独多了一点商业气息,少了一点皇城根下的稳重和安静。
她读过郁达夫的文章《故都的秋》,她没在北京过过秋天,但是她觉得北京的气息就应该和文章里说的一样,是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还有夜月和钟声。什刹海名气很大,但是没有她想象中的北京的味道。
而此时,陈东镜头里安静的环境、黑乎乎的水面,倒让她感到一种古都宁静的舒服。
她说:“你还挺有兴致的,大晚上地沿湖散步。”
陈东说:“他们去对面喝酒了,我没去。”
“你怎么不去?”
“我想找个安静的地方看看你。”
柳明丽忍不住笑了,她看着镜头里的陈东,说:“这个愿望很好实现,我可以帮你实现。”
陈东又说:“还能帮我实现个愿望吗?”
柳明丽摇头:“我是一个有原则的人,不能随便给人许愿。”
“噢,那你的原则是什么?”
“我的原则是——看心情。”
柳明丽说完笑,陈东也笑。
他说:“你知道我在想什么吗。”
“想什么。”
“如果你此刻在我身边就好了。”
柳明丽抿了下唇,又只是浅浅地笑了笑。
陈东说这话的时候是真心的,但柳明丽不接话,反而显得他油起来。
她的线上线下,还真是不一样。
他拿着手机往前走。
他像在和柳明丽做直播,路过一排串好的停放的黄包车,他说“这黄包车终于歇业了,200块包车,太贵,没坐;”路过一个路边摊,他说“这里白天排队很长,不知道好不好吃,现在终于也没人了”,柳明丽听他唠家常一般地说着,居然也听得津津有味。
再往前走,路过一个铁门围起来的建筑,他停下来,问柳明丽:“你知道这是哪里吗?”
柳明丽摇头。
“这是是辅仁大学旧址。”陈东把镜头转过去,手伸进围栏,“建国前的建筑,砖对砖砌造的,墙身厚重,收分明显。很厚重的感觉。可惜现在关着的,进不去。”
柳明丽说:“当心你手机掉进围栏里。”
话音刚落,忽然镜头来了个三百六十度大翻转。柳明丽想,还真是说不得,一说就应验。而下一秒手机又被稳稳地接住——陈东故意的,镜头前出现他笑嘻嘻的脸:“没掉。”
柳明丽说:“掉了也不算我的。”
陈东说:“掉了我正好有借口进去了。”
柳明丽说:“你真幼稚。”又问,“现在这里没用了吗?”
陈东沿着路边走,说:“现在是北师大的校区。”
果然,镜头里出现一块竖向的牌匾,上面写着“北京师范大学”几个字。
陈东说:“白天也路过这的,可惜人太多,完全没注意到这是辅仁大学的旧址。”
柳明丽说得很委婉:“辅仁大学……好像听说过。”
陈东道:“辅仁大学曾与北大、清华、燕京并称北平四大名校,是一所由罗马公教创办的天主教大学,有一段时间是纯女校,也是历史悠久的百年建筑了。”
柳明丽瞧着镜头里隐藏在暗调光线里的古朴建筑,不由道:“这样的地方,白天肯定熙熙攘攘,晚上才会落出它原本的样子。”
陈东的镜头仍是对着建筑,他的声音在视频里附和:“是的,所以我喜欢晚上,晚上安静,会沉淀出很多内心的东西。”
他的声音带着夜晚的风,胡同里也安静,偶尔传来一两声自行车铃铛,像是来自某个疾行的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