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一场闹剧让穆宜华得了个圆满。
冯子年听明白前因后果,惊讶地看向穆宜华,但又拉不下来脸道歉或是恭维,只冷冷地看着她,“哦”了一声,表示自己明白了。
秋露见他如此,用手肘撞了撞他。
冯子年憋不住,说道:“即使是做戏,她也忒狠了!”
秋露还瞪着他。
冯子年被看着看着,败下阵来,朝着穆宜华敷衍地拱拱手,阴阳怪气道:“穆娘子当真是心思沉稳,思虑周全。先前是在下无礼,在这里给穆娘子赔罪了。”
穆宜华看他如此,也不愿同他计较:“不告诉你,是为了演得逼真些,也是为了试试你对秋露的真心。这丫头在我们府里呆了也有些年头。今日头脑糊涂干出私奔之事实属不该,该罚。但此事并未酿成什么不可收场的结果,我念及旧情,她守穆府四年,我也不能将她罚得太难看。”
秋露闻言低头,喏喏回答:“秋露悔不当初,多谢大姑娘可怜。”
穆宜华无奈地看了她一眼,又对冯子年道:“她既选择了你,我当然要看看值得她这样做的男人到底是何模样,她虽有不对,可我也不能让她随便被人骗了去。今日种种观察下来,冯公子也算是把我们秋露放在心上的。这丫头年纪也不小了,也该考虑亲事,你们二人既然两情相悦,也免去我费心思找人家,便就将她许配于你,日后回了绍兴,好好过日子。”
冯子年见穆宜华答应,想答谢,但话语就哽在喉咙里说不出来。
秋露拍了一下他的背,冯子年无可奈何地立马道:“多谢!”
穆宜华失笑摇头:“行了,你就别为难他了。”
冯子年看了一眼穆宜华,抿抿嘴,还是开口说道:“今日之事,是我们糊涂,也是我的不是。我不应该私自约见秋露,应该直接上门提亲。”
穆宜华见他如此,有意揶揄他:“如今也不迟啊,磕个头就成,秋露的嫁妆我也能备好。”
“你——”
秋露一把拉住冯子年,连忙说道:“大姑娘能饶恕秋露,成全我们,秋露已是感激不尽,不敢奢求更多。”
穆宜华没有理会他们,附耳对春儿说了几句,春儿点点头走出屋子。
她又问冯子年:“冯公子,你说若是再来一次,你会直接找我来提亲。那你既是存了这心思的,聘礼可带了?”
冯子年一脸“那是自然”地递上几张交子:“舟车劳顿,未带物件儿,但我带了银钱交子,若是穆娘子你即日松口,我今日便去买聘礼!”
他将里衣内侧的暗口拆开,从中取出一张一百两的交子递给穆宜华。
穆宜华本是再试一试他,嘴上说说提亲容易,若是把东西真带上了,那便是认真了的。
穆宜华看见这数目,有些意外:“一百两?于你而言,这可真不少啊?我听秋露说,你是从家里偷跑出来的,你家里给你这么多钱?”
冯子年回道:“我祖父去世了,家里几房亲戚争家产,我父亲是老二,分家早,该得的也早就拿了,是以没有去蹚那趟浑水。后来我几个叔叔欺负我小姑姑,要把属于我小姑姑的那份又抢过去,我小姑姑没有法子,竟生出了将表妹嫁于我的心思。可我一心都在秋露身上,哪会去娶别人?我明白穆娘子在担心什么,我是瞒着家中亲戚跑出来的,并非父母。我父母知晓我与秋露之事,我母亲也曾夸赞秋露不愧为相府女使,晓书通理,有情有义,若是我真能带她回去,我父母定会好好待她。”
冯子年虽对穆宜华多有不耐,但谈论此事却眸光坚定。
穆宜华闻言,笑着叹气道:“罢了,就随你们去吧。”
春儿回来,将手上的木盒递给穆宜华。
穆宜华又问了一遍:“你是真心实意的,对吗?”
“对!”
她又问秋露:“你认定他了,要跟他走,是吗?”
“是!”
“好。”穆宜华将盒子打开,细细说道:“秋露的嫁妆走不了公账,我走了我的私账。这是一百两的交子,按照相府二等女使的规制给。另外,还有一支珊瑚珍珠钗、一对雕花鎏金银耳坠和一条缠柳翠珠璎珞。”她将聘金放进去,“加上这个和身契。”
穆宜华盖上盖子,递给秋露:“你的嫁妆,拿着吧。”
秋露不敢相信,经此一遭,穆宜华还能给她备上这样的嫁妆为她送行,一时失语,只余热泪盈眶:“大姑娘……大姑娘,秋露不能……”
“拿着吧。虽说是错事,但你也不想的,我明白。何况你无父无母,在穆府待了六年,在穆府最难的时候守了穆府四年,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这都是你该得的。拿去吧。”
秋露颤抖着手接过,跪下叩拜。
冯子年见秋露如此,也朝着穆宜华作了揖。
这可把穆宜华惊到了,她连忙侧身:“秋露也就算了,冯公子这是何必。”
春儿忙将秋露扶起,笑道:“好了好了,可别拜了。再拜下去,不知道的还以为你们今日成亲呢。”
秋露面上飞霞,秋水潋滟,难言的甜蜜。
穆宜华将二人从后门送走,再次道别,看着二人款款相依的背影。
她不由得会心一笑。
早春高阳,柳枝抽芽,燕子回巢,正是一岁新始,万事皆宜。
第5章
十三离京,十七回,汴京繁盛,一日一个样,那方起高楼,这方凿塘池,人群熙攘来往,叫喊喧天,勾栏瓦肆,亭台水榭,犹如在天地间造就人间烟火工笔图,美不胜收,难以移目。
穆宜华随着父亲一同升迁回京不过一月,整整一月都在料理府中那些陈年旧账,今日终于得空出来放风,跟着父亲,带着弟弟一同去拜访即将要告老归乡的吕征吕宰执,听说她父亲能从明州返京,吕宰执从中帮了很大的忙。
当年穆同知中了探花郎,在吕相手底下做事,不管是仕务还是经学,吕相都给予了他不少裨益,是良师亦是益友。当年穆同知因为党争被贬,吕相也求了情,只是拗不过皇权大过天,只能眼见着他远走南方。
如今朝中缺人,当年党争轰轰烈烈,穆同知所在的元嘉党人贬的贬,罢的罢,至今未能翻身的也大有人在。如今,四年已过,与其相斗的景右党头领帝师章帼病逝,党争似是平息。吕相便上书皇帝,例数穆同知在南边的种种作为业绩,党争于朝政危害,如今正是调和各方的时机,再陈情自己年迈,不日告老归乡,见学生委屈憋闷,心中不安,望官家看在他为大宋鞠躬尽瘁的份上,了却他一桩心事。
皇帝看罢,也颇为唏嘘,便下旨将穆同知调回汴京,破格升为参知政事,与当年身处景、右党的枢密使辛谯分庭抗礼,互相牵制、共商国是。
穆家独子穆长青正是十二贪玩儿的年纪,他撩起帘子往外看,沿街小吃冒着热腾腾的水汽,香味扑鼻。他看见一屉刚出炉的包子,两颊生津,叫停了车,让车夫去问是什么馅儿的。
车夫问完赶回来:“回小公子是鹅肉馅儿的,里面还包了葱花和咸菜,小的方才瞧见别人吃了,还流油呢。”
穆长青连忙央求穆宜华:“姐姐我想吃。”
“一会儿就到吕府了,吕相万一留我们吃饭,你吃不下怎么办?”
“我不会吃不下的,我……我好久没回汴京了,我想尝尝看!好姐姐,我求你了……”
穆宜华无奈,将钱递给车夫:“买五个吧。”
车夫将买好的鹅肉包子捧给春儿,烫得春儿连忙放在垫子上,她用手绢裹着一个吹了吹递给穆宜华,穆宜华感受了一下温度,又递给穆同知:“父亲,不是很烫了,您先尝尝。”
穆同知笑着接过,掰开一看,里头鹅肉油光发亮,还参差地嵌着切成小段的榨菜。咬下一口,柔嫩鲜滑的鹅肉与酸咸可口的榨菜交织在一起,口感之丰富,令人停不下嘴。
穆长青四五口吃完一个,伸手要拿第二个时,微微一愣,心虚地瞧了瞧穆宜华。
穆宜华失笑摇头:“就是特意给你买了两个的,你现在长身体吃得多,想拿便拿吧。”
穆同知看着一双儿女,嘴角噙着笑,扬了扬下巴道:“若是喜欢,就让府中的人采买些,日后做早膳也不错。”
穆长青欣喜地点头。
马车在吕府前停下,三人去前院给吕相见了礼,穆同知与穆长青留下,穆宜华则是被引到后院。吕府上下正在收拾回乡的物件,庭院里摆满了箱子,书房书架上的书籍画卷也被收拾一空。
丫鬟熟知穆宜华,一路将她请到僻静的水榭里坐着,说是夫人正在准备点心,让她先稍作歇息。天气有些回春,今日无风,阳光照在身上暖和又温柔,清风拂面如鹅毛般和煦温柔。水榭两旁栽着依依杨柳,抽出嫩绿新芽,扶风盈动。
穆宜华正惬意地赏着美景,却听一阵焦急的声音响起:“小郎君您慢点!”
冯子年听明白前因后果,惊讶地看向穆宜华,但又拉不下来脸道歉或是恭维,只冷冷地看着她,“哦”了一声,表示自己明白了。
秋露见他如此,用手肘撞了撞他。
冯子年憋不住,说道:“即使是做戏,她也忒狠了!”
秋露还瞪着他。
冯子年被看着看着,败下阵来,朝着穆宜华敷衍地拱拱手,阴阳怪气道:“穆娘子当真是心思沉稳,思虑周全。先前是在下无礼,在这里给穆娘子赔罪了。”
穆宜华看他如此,也不愿同他计较:“不告诉你,是为了演得逼真些,也是为了试试你对秋露的真心。这丫头在我们府里呆了也有些年头。今日头脑糊涂干出私奔之事实属不该,该罚。但此事并未酿成什么不可收场的结果,我念及旧情,她守穆府四年,我也不能将她罚得太难看。”
秋露闻言低头,喏喏回答:“秋露悔不当初,多谢大姑娘可怜。”
穆宜华无奈地看了她一眼,又对冯子年道:“她既选择了你,我当然要看看值得她这样做的男人到底是何模样,她虽有不对,可我也不能让她随便被人骗了去。今日种种观察下来,冯公子也算是把我们秋露放在心上的。这丫头年纪也不小了,也该考虑亲事,你们二人既然两情相悦,也免去我费心思找人家,便就将她许配于你,日后回了绍兴,好好过日子。”
冯子年见穆宜华答应,想答谢,但话语就哽在喉咙里说不出来。
秋露拍了一下他的背,冯子年无可奈何地立马道:“多谢!”
穆宜华失笑摇头:“行了,你就别为难他了。”
冯子年看了一眼穆宜华,抿抿嘴,还是开口说道:“今日之事,是我们糊涂,也是我的不是。我不应该私自约见秋露,应该直接上门提亲。”
穆宜华见他如此,有意揶揄他:“如今也不迟啊,磕个头就成,秋露的嫁妆我也能备好。”
“你——”
秋露一把拉住冯子年,连忙说道:“大姑娘能饶恕秋露,成全我们,秋露已是感激不尽,不敢奢求更多。”
穆宜华没有理会他们,附耳对春儿说了几句,春儿点点头走出屋子。
她又问冯子年:“冯公子,你说若是再来一次,你会直接找我来提亲。那你既是存了这心思的,聘礼可带了?”
冯子年一脸“那是自然”地递上几张交子:“舟车劳顿,未带物件儿,但我带了银钱交子,若是穆娘子你即日松口,我今日便去买聘礼!”
他将里衣内侧的暗口拆开,从中取出一张一百两的交子递给穆宜华。
穆宜华本是再试一试他,嘴上说说提亲容易,若是把东西真带上了,那便是认真了的。
穆宜华看见这数目,有些意外:“一百两?于你而言,这可真不少啊?我听秋露说,你是从家里偷跑出来的,你家里给你这么多钱?”
冯子年回道:“我祖父去世了,家里几房亲戚争家产,我父亲是老二,分家早,该得的也早就拿了,是以没有去蹚那趟浑水。后来我几个叔叔欺负我小姑姑,要把属于我小姑姑的那份又抢过去,我小姑姑没有法子,竟生出了将表妹嫁于我的心思。可我一心都在秋露身上,哪会去娶别人?我明白穆娘子在担心什么,我是瞒着家中亲戚跑出来的,并非父母。我父母知晓我与秋露之事,我母亲也曾夸赞秋露不愧为相府女使,晓书通理,有情有义,若是我真能带她回去,我父母定会好好待她。”
冯子年虽对穆宜华多有不耐,但谈论此事却眸光坚定。
穆宜华闻言,笑着叹气道:“罢了,就随你们去吧。”
春儿回来,将手上的木盒递给穆宜华。
穆宜华又问了一遍:“你是真心实意的,对吗?”
“对!”
她又问秋露:“你认定他了,要跟他走,是吗?”
“是!”
“好。”穆宜华将盒子打开,细细说道:“秋露的嫁妆走不了公账,我走了我的私账。这是一百两的交子,按照相府二等女使的规制给。另外,还有一支珊瑚珍珠钗、一对雕花鎏金银耳坠和一条缠柳翠珠璎珞。”她将聘金放进去,“加上这个和身契。”
穆宜华盖上盖子,递给秋露:“你的嫁妆,拿着吧。”
秋露不敢相信,经此一遭,穆宜华还能给她备上这样的嫁妆为她送行,一时失语,只余热泪盈眶:“大姑娘……大姑娘,秋露不能……”
“拿着吧。虽说是错事,但你也不想的,我明白。何况你无父无母,在穆府待了六年,在穆府最难的时候守了穆府四年,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这都是你该得的。拿去吧。”
秋露颤抖着手接过,跪下叩拜。
冯子年见秋露如此,也朝着穆宜华作了揖。
这可把穆宜华惊到了,她连忙侧身:“秋露也就算了,冯公子这是何必。”
春儿忙将秋露扶起,笑道:“好了好了,可别拜了。再拜下去,不知道的还以为你们今日成亲呢。”
秋露面上飞霞,秋水潋滟,难言的甜蜜。
穆宜华将二人从后门送走,再次道别,看着二人款款相依的背影。
她不由得会心一笑。
早春高阳,柳枝抽芽,燕子回巢,正是一岁新始,万事皆宜。
第5章
十三离京,十七回,汴京繁盛,一日一个样,那方起高楼,这方凿塘池,人群熙攘来往,叫喊喧天,勾栏瓦肆,亭台水榭,犹如在天地间造就人间烟火工笔图,美不胜收,难以移目。
穆宜华随着父亲一同升迁回京不过一月,整整一月都在料理府中那些陈年旧账,今日终于得空出来放风,跟着父亲,带着弟弟一同去拜访即将要告老归乡的吕征吕宰执,听说她父亲能从明州返京,吕宰执从中帮了很大的忙。
当年穆同知中了探花郎,在吕相手底下做事,不管是仕务还是经学,吕相都给予了他不少裨益,是良师亦是益友。当年穆同知因为党争被贬,吕相也求了情,只是拗不过皇权大过天,只能眼见着他远走南方。
如今朝中缺人,当年党争轰轰烈烈,穆同知所在的元嘉党人贬的贬,罢的罢,至今未能翻身的也大有人在。如今,四年已过,与其相斗的景右党头领帝师章帼病逝,党争似是平息。吕相便上书皇帝,例数穆同知在南边的种种作为业绩,党争于朝政危害,如今正是调和各方的时机,再陈情自己年迈,不日告老归乡,见学生委屈憋闷,心中不安,望官家看在他为大宋鞠躬尽瘁的份上,了却他一桩心事。
皇帝看罢,也颇为唏嘘,便下旨将穆同知调回汴京,破格升为参知政事,与当年身处景、右党的枢密使辛谯分庭抗礼,互相牵制、共商国是。
穆家独子穆长青正是十二贪玩儿的年纪,他撩起帘子往外看,沿街小吃冒着热腾腾的水汽,香味扑鼻。他看见一屉刚出炉的包子,两颊生津,叫停了车,让车夫去问是什么馅儿的。
车夫问完赶回来:“回小公子是鹅肉馅儿的,里面还包了葱花和咸菜,小的方才瞧见别人吃了,还流油呢。”
穆长青连忙央求穆宜华:“姐姐我想吃。”
“一会儿就到吕府了,吕相万一留我们吃饭,你吃不下怎么办?”
“我不会吃不下的,我……我好久没回汴京了,我想尝尝看!好姐姐,我求你了……”
穆宜华无奈,将钱递给车夫:“买五个吧。”
车夫将买好的鹅肉包子捧给春儿,烫得春儿连忙放在垫子上,她用手绢裹着一个吹了吹递给穆宜华,穆宜华感受了一下温度,又递给穆同知:“父亲,不是很烫了,您先尝尝。”
穆同知笑着接过,掰开一看,里头鹅肉油光发亮,还参差地嵌着切成小段的榨菜。咬下一口,柔嫩鲜滑的鹅肉与酸咸可口的榨菜交织在一起,口感之丰富,令人停不下嘴。
穆长青四五口吃完一个,伸手要拿第二个时,微微一愣,心虚地瞧了瞧穆宜华。
穆宜华失笑摇头:“就是特意给你买了两个的,你现在长身体吃得多,想拿便拿吧。”
穆同知看着一双儿女,嘴角噙着笑,扬了扬下巴道:“若是喜欢,就让府中的人采买些,日后做早膳也不错。”
穆长青欣喜地点头。
马车在吕府前停下,三人去前院给吕相见了礼,穆同知与穆长青留下,穆宜华则是被引到后院。吕府上下正在收拾回乡的物件,庭院里摆满了箱子,书房书架上的书籍画卷也被收拾一空。
丫鬟熟知穆宜华,一路将她请到僻静的水榭里坐着,说是夫人正在准备点心,让她先稍作歇息。天气有些回春,今日无风,阳光照在身上暖和又温柔,清风拂面如鹅毛般和煦温柔。水榭两旁栽着依依杨柳,抽出嫩绿新芽,扶风盈动。
穆宜华正惬意地赏着美景,却听一阵焦急的声音响起:“小郎君您慢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