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穆宜华捻着毛笔,微微点头,若有所思。
眼看着宴会临近,宫里送来了一封信,穆宜华战战兢兢地接过一看,竟是赵阔写给她的。信上说让她按照原定的名单准备,其余一概不用管。还说这几日未能帮她,若不是吴尚宫在他一早便飞来了,只是这吴尚宫在宫中做事说话公私分明,自己三皇子的面子她都未必在乎,为了彼此好他便也只能忍着。他也看过她给宁元庆的宴会流程,觉得安排妥帖。准备得当,只要顾好当日便可,还让穆宜华别担心,太子登临,那帮老顽固即便是心中有气,也不会在台面上闹得那般难看。
穆宜华又前前后后看了好几遍,将信纸贴在心口,长舒一口气。她虽跟在母亲身后学了不少管家事务,但办如此盛大的宴会还是头一遭,宴请的人情关系又如此复杂,要说她不担心不紧张那都是装出来让下人们安心的。
可赵阔这一封信,倒真如定海神针一般将她内心的波涛涟漪平息。
那日,会顺利的吧?
-
七月初五,穆家宴会。
芳园里花香四溢,秋桂、金菊、海棠、木芙蓉交错参差,泮池锦鲤游曳,游廊回环,亭台结彩。穆宜华命人在芳园中央最高的亭台里搭了个戏台子,四五个伶人穿戴齐整,正在台下排练操演。
宁之南坐在席间,与虞倩倩闲聊:“阿兆说不置歌舞,倒是请来了内中瓦子莲花棚的戏班子,也不知道要唱什么。”
“我听我二弟说,这班人诸宫调与滑稽戏唱得好。诸宫调多唱史说,滑稽戏则是……”
“唱什么?”宁之南好奇。
虞倩倩微红着脸:“不过是些市井男女之事。”
宁之南听明白了,意味深长地“哦”了一声,没再说话。
这宴会囊括的官员势力虽广,但说实话也只请了四十来个。穆宜华本是要减位置的,但赵阔让她按照原定人数设宴她也就照办了。可这眼瞅着时辰将近,来人还未到齐,穆宜华心中不免得打起了鼓。
穆同知看出她的异样,宽慰道:“别急,他们定会赶在太子殿下前赶到的。”
言之有理。穆宜华默然点点头,继续耐心等候。
不过一会儿,便有二人策马而来。穆宜华定睛一瞧,是如今正风光无限的状元郎左衷忻,边上的则是贺辰光。
他们二人翻身下马,将缰绳交于小厮便上前朝穆同知行礼:“穆大人。”
穆同知一见他们便喜笑颜开,连忙扶起:“二人就不必多礼了,快请进吧。”
二人将随礼递于张嬷嬷,又同穆宜华穆长青见礼。
穆宜华虽从宁之南那儿熟知贺辰光名姓,但到底二人明面儿上根本不认识,过了礼便没话了。倒是左衷忻,穆宜华不免笑着揶揄他:“如今左郎君中举得官,看来我也该改口称呼你一声大人了。”
左衷忻听见这话轻笑一声:“穆娘子见笑了,不过是个朝奉大夫,当不起大人二字。穆娘子若不嫌弃,便如旧称呼或是称呼我表字皆可。”
“左郎君的表字是?”
“泰安。”
穆宜华在唇齿间咀嚼着两个字,笑意从嘴边慢慢晕开:“以左郎君之才华当得起国泰民安之志。春儿,送二位郎君去芳园。”
“是。”
等二人走远,穆宜华凑在父亲身边询问:“父亲,左郎君不是枢密副承旨吗?”
穆同知长叹一声,语气中颇为惋惜:“小人当道,时运不济啊。”
穆宜华尚且没能领会父亲的言中意,却听马车辚辚,环佩叮咚,前后四十六人并排而行,身着华服,执旗、执扇、执伞、执炉、执灯,佩剑、佩弩,浩浩荡荡而来,在穆府大门止步。后头还跟着几辆小马车也一并停下。
穆同知几步走下台阶,带领着穆宜华穆长青与一众奴仆行礼:“微臣携领家眷恭迎皇太子殿下。”
太子赵闵扶着内侍的手下了马车,太子妃孙合袖也紧随其后。
“穆相公请起。”赵闵虚虚抬了抬手,便不再看他。他环视四周,打量了穆府门面一番,笑道,“返京半年,穆相公这府邸倒是修整得不错啊。”
穆同知笑道:“殿下谬赞了。寒舍简陋,只望殿下不觉得委屈。”
赵闵不以为意,甩手道:“带路吧。”
穆同知连忙跟上:“殿下这边请。”
穆宜华站在原地维持着微躬身子的姿势,低头颔首以显恭敬。可在一瞬却觉得有目光盯着自己,悄悄抬头看去,只见太子微斜着眼眸,觑着眼闲淡地看着她,却又匆匆略过,不复回头。
穆宜华心头生出几丝古怪,她的目光随太子而去,又不经意瞥见孙合袖回头看她。太子妃此前小产,面色如今都有些苍白无力,可望着她时,还向她挤出一个笑容来。
穆宜华连忙掩下神色。
忽然,身后传来一股淡淡的清甜的梅香。
穆宜华几乎是在一瞬间便知道是谁来了,欣喜地转头,见着赵阔笑意融融的脸,正要喊“三哥”,余光看见身后走来的辛谯一家与一众官员,立马将话咽了回去,笑容也收敛起来。
她福了福身:“臣女见过三大王,郡主娘娘,辛大人。”
辛秉逸也上前几步与穆宜华互道万福。
衮国郡主鲜少出门,这次应邀穆宜华也很是惊讶。她一身黛蓝褙子牙白裙衫,挽着累云高髻,玉簪点缀,平静庄重,不怒自威。见了郡主,穆宜华才意识到辛秉逸与她母亲到底有多相似,高贵持重,一丝不苟,只是多了几分十七八岁少女该有的稚嫩与鲜活,但那也只是几分而已。
他们身后还跟着那几个本拒绝邀请的官员,一脸不情不愿,像是被人威胁了才来的,也不知道赵阔给他们灌了什么药。
穆宜华偷偷瞧了一眼赵阔,赵阔见她发现后面那几个像是被绑来的人,背对着所有人朝她挑了挑眉,颇有邀功的意味。
穆宜华强忍住嘴角的笑,伸手示意:“宴会将开,诸位里边儿请。”
第26章
太子落座主台,太子妃随侍一侧。
他举杯对着穆同知说道:“早就听闻穆宰执家中修建芳园泮池,要将四季花色尽入府中,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啊。”
穆同知坐在正下首,起身举杯回应:“太子殿下大驾光临,寒舍蓬荜生辉。此景也只是小女小孩子心性所设,若有不妥之处,还请殿下赐教。”
“庭院碧苔红花遍,粉塘烟水澄如练。穆宰执就不要谦虚了。来,今日就让我们赏美景、饮美酒、品美食,横古今,忘俗世。”太子一饮而尽。
在座的大臣家眷们随酒。
宴席第一盏酒饮尽,宴会也正式开始。
戏班子开始登台,穆宜华安排了第一出是一场滑稽戏,名叫《眼药酸》说的是一个不懂眼医的酸儒秀才为赚钱,挎着画满眼睛的袋子上街行医,指着一无病之人追着人家说人家有眼病,后被他人倒打一棍,落荒而逃的故事。
戏曲用词简单,常有市井俚语间或蹦出,伶人们神态多变,举止夸张却又惟妙惟肖,逗得席间笑声连连。
后厨也紧锣密鼓地做着菜,丫鬟们一盘盘上。前菜是环饼、油饼、枣塔,配上乌梅番果与酥酪林檎;后头又上了咸豉爆肉、双下驼峰角子、白肉胡饼,炙金肠、假沙鱼、肚羹等佐酒菜;等主食吃得差不多了,后厨又做了五种甜水——蜜浮酥捺花、荔枝紫苏饮、石榴错认水、酥油泡螺、乳糖真雪,一一呈上,饭后解腻清口,最是合适。
菜肴美味,节目有趣,众人虽是仇人相见,心头那几分怨气也消了不少。
穆宜华本意便是如此,不管今儿个这屋里是不是真的和解,有没有人握手言和那都不重要。只要他们进来了,和和美美地吃完饭又出去了,那便是给了朝廷众人一个暗示——曾经的恩怨,可以揭过了。
台上的戏演了几出,伶人们下场休息。赵闵显然喝得有些醉,面色微红,右手支着脑袋假寐。
孙合袖拉着他的身子喊道:“殿下,殿下。”
穆宜华瞧见立即上前,吩咐丫鬟小厮们扶着太子到预备收拾出来的屋子里休息,孙合袖跟在后头,脚步有些虚浮,走急了还轻咳几声。
把太子安顿好后,穆宜华留了几个小厮侍候,领着孙合袖到了偏屋。
孙合袖坐在榻上,抚着胸口,微微蹙眉,细细地抽着气。
穆宜华的心一下子就被揪起来,她关切询问:“太子妃娘娘,您没事吧?”
孙合袖身侧的侍女连忙上前递过一个香包,她深深地吸了几口,胸中疼痛顿消,眉头这才舒展开来。
“老毛病了,穆娘子无需担忧。”孙合袖安抚似的拍了拍穆宜华的手,一片冰凉。
这可还没入秋啊。穆宜华心想。
“难为你办这场宴会了。”孙合袖说道,“且不说这家中只有你一人掌局,光是这些赴宴的人,都是够呛的。”
穆宜华无奈地笑了笑:“毕竟官家和娘娘的意思,臣女也只是为他们尽一份心。”
眼看着宴会临近,宫里送来了一封信,穆宜华战战兢兢地接过一看,竟是赵阔写给她的。信上说让她按照原定的名单准备,其余一概不用管。还说这几日未能帮她,若不是吴尚宫在他一早便飞来了,只是这吴尚宫在宫中做事说话公私分明,自己三皇子的面子她都未必在乎,为了彼此好他便也只能忍着。他也看过她给宁元庆的宴会流程,觉得安排妥帖。准备得当,只要顾好当日便可,还让穆宜华别担心,太子登临,那帮老顽固即便是心中有气,也不会在台面上闹得那般难看。
穆宜华又前前后后看了好几遍,将信纸贴在心口,长舒一口气。她虽跟在母亲身后学了不少管家事务,但办如此盛大的宴会还是头一遭,宴请的人情关系又如此复杂,要说她不担心不紧张那都是装出来让下人们安心的。
可赵阔这一封信,倒真如定海神针一般将她内心的波涛涟漪平息。
那日,会顺利的吧?
-
七月初五,穆家宴会。
芳园里花香四溢,秋桂、金菊、海棠、木芙蓉交错参差,泮池锦鲤游曳,游廊回环,亭台结彩。穆宜华命人在芳园中央最高的亭台里搭了个戏台子,四五个伶人穿戴齐整,正在台下排练操演。
宁之南坐在席间,与虞倩倩闲聊:“阿兆说不置歌舞,倒是请来了内中瓦子莲花棚的戏班子,也不知道要唱什么。”
“我听我二弟说,这班人诸宫调与滑稽戏唱得好。诸宫调多唱史说,滑稽戏则是……”
“唱什么?”宁之南好奇。
虞倩倩微红着脸:“不过是些市井男女之事。”
宁之南听明白了,意味深长地“哦”了一声,没再说话。
这宴会囊括的官员势力虽广,但说实话也只请了四十来个。穆宜华本是要减位置的,但赵阔让她按照原定人数设宴她也就照办了。可这眼瞅着时辰将近,来人还未到齐,穆宜华心中不免得打起了鼓。
穆同知看出她的异样,宽慰道:“别急,他们定会赶在太子殿下前赶到的。”
言之有理。穆宜华默然点点头,继续耐心等候。
不过一会儿,便有二人策马而来。穆宜华定睛一瞧,是如今正风光无限的状元郎左衷忻,边上的则是贺辰光。
他们二人翻身下马,将缰绳交于小厮便上前朝穆同知行礼:“穆大人。”
穆同知一见他们便喜笑颜开,连忙扶起:“二人就不必多礼了,快请进吧。”
二人将随礼递于张嬷嬷,又同穆宜华穆长青见礼。
穆宜华虽从宁之南那儿熟知贺辰光名姓,但到底二人明面儿上根本不认识,过了礼便没话了。倒是左衷忻,穆宜华不免笑着揶揄他:“如今左郎君中举得官,看来我也该改口称呼你一声大人了。”
左衷忻听见这话轻笑一声:“穆娘子见笑了,不过是个朝奉大夫,当不起大人二字。穆娘子若不嫌弃,便如旧称呼或是称呼我表字皆可。”
“左郎君的表字是?”
“泰安。”
穆宜华在唇齿间咀嚼着两个字,笑意从嘴边慢慢晕开:“以左郎君之才华当得起国泰民安之志。春儿,送二位郎君去芳园。”
“是。”
等二人走远,穆宜华凑在父亲身边询问:“父亲,左郎君不是枢密副承旨吗?”
穆同知长叹一声,语气中颇为惋惜:“小人当道,时运不济啊。”
穆宜华尚且没能领会父亲的言中意,却听马车辚辚,环佩叮咚,前后四十六人并排而行,身着华服,执旗、执扇、执伞、执炉、执灯,佩剑、佩弩,浩浩荡荡而来,在穆府大门止步。后头还跟着几辆小马车也一并停下。
穆同知几步走下台阶,带领着穆宜华穆长青与一众奴仆行礼:“微臣携领家眷恭迎皇太子殿下。”
太子赵闵扶着内侍的手下了马车,太子妃孙合袖也紧随其后。
“穆相公请起。”赵闵虚虚抬了抬手,便不再看他。他环视四周,打量了穆府门面一番,笑道,“返京半年,穆相公这府邸倒是修整得不错啊。”
穆同知笑道:“殿下谬赞了。寒舍简陋,只望殿下不觉得委屈。”
赵闵不以为意,甩手道:“带路吧。”
穆同知连忙跟上:“殿下这边请。”
穆宜华站在原地维持着微躬身子的姿势,低头颔首以显恭敬。可在一瞬却觉得有目光盯着自己,悄悄抬头看去,只见太子微斜着眼眸,觑着眼闲淡地看着她,却又匆匆略过,不复回头。
穆宜华心头生出几丝古怪,她的目光随太子而去,又不经意瞥见孙合袖回头看她。太子妃此前小产,面色如今都有些苍白无力,可望着她时,还向她挤出一个笑容来。
穆宜华连忙掩下神色。
忽然,身后传来一股淡淡的清甜的梅香。
穆宜华几乎是在一瞬间便知道是谁来了,欣喜地转头,见着赵阔笑意融融的脸,正要喊“三哥”,余光看见身后走来的辛谯一家与一众官员,立马将话咽了回去,笑容也收敛起来。
她福了福身:“臣女见过三大王,郡主娘娘,辛大人。”
辛秉逸也上前几步与穆宜华互道万福。
衮国郡主鲜少出门,这次应邀穆宜华也很是惊讶。她一身黛蓝褙子牙白裙衫,挽着累云高髻,玉簪点缀,平静庄重,不怒自威。见了郡主,穆宜华才意识到辛秉逸与她母亲到底有多相似,高贵持重,一丝不苟,只是多了几分十七八岁少女该有的稚嫩与鲜活,但那也只是几分而已。
他们身后还跟着那几个本拒绝邀请的官员,一脸不情不愿,像是被人威胁了才来的,也不知道赵阔给他们灌了什么药。
穆宜华偷偷瞧了一眼赵阔,赵阔见她发现后面那几个像是被绑来的人,背对着所有人朝她挑了挑眉,颇有邀功的意味。
穆宜华强忍住嘴角的笑,伸手示意:“宴会将开,诸位里边儿请。”
第26章
太子落座主台,太子妃随侍一侧。
他举杯对着穆同知说道:“早就听闻穆宰执家中修建芳园泮池,要将四季花色尽入府中,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啊。”
穆同知坐在正下首,起身举杯回应:“太子殿下大驾光临,寒舍蓬荜生辉。此景也只是小女小孩子心性所设,若有不妥之处,还请殿下赐教。”
“庭院碧苔红花遍,粉塘烟水澄如练。穆宰执就不要谦虚了。来,今日就让我们赏美景、饮美酒、品美食,横古今,忘俗世。”太子一饮而尽。
在座的大臣家眷们随酒。
宴席第一盏酒饮尽,宴会也正式开始。
戏班子开始登台,穆宜华安排了第一出是一场滑稽戏,名叫《眼药酸》说的是一个不懂眼医的酸儒秀才为赚钱,挎着画满眼睛的袋子上街行医,指着一无病之人追着人家说人家有眼病,后被他人倒打一棍,落荒而逃的故事。
戏曲用词简单,常有市井俚语间或蹦出,伶人们神态多变,举止夸张却又惟妙惟肖,逗得席间笑声连连。
后厨也紧锣密鼓地做着菜,丫鬟们一盘盘上。前菜是环饼、油饼、枣塔,配上乌梅番果与酥酪林檎;后头又上了咸豉爆肉、双下驼峰角子、白肉胡饼,炙金肠、假沙鱼、肚羹等佐酒菜;等主食吃得差不多了,后厨又做了五种甜水——蜜浮酥捺花、荔枝紫苏饮、石榴错认水、酥油泡螺、乳糖真雪,一一呈上,饭后解腻清口,最是合适。
菜肴美味,节目有趣,众人虽是仇人相见,心头那几分怨气也消了不少。
穆宜华本意便是如此,不管今儿个这屋里是不是真的和解,有没有人握手言和那都不重要。只要他们进来了,和和美美地吃完饭又出去了,那便是给了朝廷众人一个暗示——曾经的恩怨,可以揭过了。
台上的戏演了几出,伶人们下场休息。赵闵显然喝得有些醉,面色微红,右手支着脑袋假寐。
孙合袖拉着他的身子喊道:“殿下,殿下。”
穆宜华瞧见立即上前,吩咐丫鬟小厮们扶着太子到预备收拾出来的屋子里休息,孙合袖跟在后头,脚步有些虚浮,走急了还轻咳几声。
把太子安顿好后,穆宜华留了几个小厮侍候,领着孙合袖到了偏屋。
孙合袖坐在榻上,抚着胸口,微微蹙眉,细细地抽着气。
穆宜华的心一下子就被揪起来,她关切询问:“太子妃娘娘,您没事吧?”
孙合袖身侧的侍女连忙上前递过一个香包,她深深地吸了几口,胸中疼痛顿消,眉头这才舒展开来。
“老毛病了,穆娘子无需担忧。”孙合袖安抚似的拍了拍穆宜华的手,一片冰凉。
这可还没入秋啊。穆宜华心想。
“难为你办这场宴会了。”孙合袖说道,“且不说这家中只有你一人掌局,光是这些赴宴的人,都是够呛的。”
穆宜华无奈地笑了笑:“毕竟官家和娘娘的意思,臣女也只是为他们尽一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