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穆宜华被欺负地说不出话,一说话就想哭,连声音都是抖的。
赵阔将她拥进怀里,抵着她的耳畔轻声说道:“就算别人再怎么喜欢你,也不可能得到你,你就是我的,从小到大一直都是。”
若是经这一遭,穆宜华还不知他为何如此,那未免也太蠢了些。
她将身体都倚在赵阔怀里,以给他足够的安心:“我是你的,一直都是。”
“少年慕艾在所难免,我就当他是眼光好,看上了我喜欢的人。但若是他想再进一步,那就是不自量力。”
穆宜华靠在他的胸膛上叹气,哄他:“那都是没有的事,分明是你自己胡思乱想,杞人忧天。”
赵阔垂眸看她,附在她的耳边轻轻说了句:“阿兆,你不知道你有多好,你比你自己想得还要好上几百倍。”
穆宜华但笑不语。
“不过他就算是再有贼心,也没机会了。虞家的人已经在相看他了,过不了多久,媒人或许就会上他家去了。”
“我好像有听倩倩提起过此事。”
“安柔和辛家,他可以说是齐大非偶而拒绝,可事不过三,若是虞家他也拒绝了,那他可就真变成自视过高、不知好歹了。他出身贫寒,虞家可是书香门第,配他绰绰有余,他不应该再拒绝了。”
“媒人要上门了……”穆宜华兀自咀嚼着这句话。
赵阔看她:“此事也只有一些公侯人家知晓罢了,左衷忻怕是还不知道。不过也快了,不出半月,你就能听到消息了。如今阿南成亲了,那虞娘子也是一眨眼的事。”
阿南和倩倩都要成亲了。
穆宜华眼睫一垂,没再说话。
闺中密友皆是到了成婚的年纪,可自己又何尝不是呢?
她抬眼看向赵阔,只见他也正望着自己。
二人相顾无言。
云散月现,一缕月辉照在穆宜华身上,洞中半明半暗。
“姐姐……姐姐……”穆长青叫喊的声音由远及近。
穆宜华抬头张望,攀着石壁就要出去。
赵阔一把抓住她的手臂,穆宜华回头,只见他一瞬不瞬地看着自己,嘴唇翕合,想说些什么。
可是良久,还是没有讲出来。
穆宜华有些失落,她转出山洞:“我走了。”
“等我!”赵阔在身后喊道,“请你,等等我。好吗?”
穆宜华只觉心绪奔涌,心酸苦楚一下子涌上心头,眼泪簌簌而下。
她回头望向仍旧委身在假山下的赵阔,两行清泪挂在面上,嘴角却渐渐上扬。
她看着他笑说道:“三哥,只要是你,不论多久,我都可以等。”
第53章
金人又来要钱了。
穆宜华听闻此事, 就知道今日朝堂之上免不了一顿吵。
果不其然,穆同知下朝回府,面色不善, 已进家门便将自己关在了书房里, 一整天都没有出来。
穆宜华摒退下人, 自己端着吃食送了进去, 只见穆同知双手撑着额头,烛光将他整个人笼罩在疲惫之下。一瞬间,穆宜华竟觉得父亲老了不少。
她将点心放下,拿起摊在桌案上的公文细看,越看越生气, 看到最后索性将公文直接撩在桌案上:“欺人太甚!他们简直就是得寸进尺!我们已然将辽国的岁币都给了他们,他们竟然还想要更多?”
穆同知深吸一口气, 缓缓直起身子,看了一眼穆宜华,掩眸不说话。
“父亲,今日朝堂上是如何商议的?”穆宜华着急, “官家没有答应吧?”
穆同知摇头:“还没有,群臣分歧太大,吵了整整一个上午都没有吵出结果, 官家头风又犯了, 便散朝了。但今日……我算是看清这朝中到底有多少软骨头!”
穆宜华嘴巴张了张想问是谁,但看见穆同知如今疲倦的神情还是收了声, 悄悄地退出屋去。
第二日一大早她叫上春儿与长青上街, 随意找了一处小巷子里的茶馆闲坐听书。
这地界是最好打听事情的地方了, 人来人往嘴巴也碎,不一会儿便将事情听得八.九不离十。
只说昨日朝堂上只论了这件事, 一边儿穆同知率先参奏,道出“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之真相,主张再不可对金人一再退让;一边儿童蒯打太极,说伐辽为国多时,军.队并未休整过来,若是此时掀起战火必定吃亏,且战火燎原,遭殃的永远都是百姓,若是能以金钱换得和平,何乐而不为;另一边辛谯沉默不做声,只是在朝堂上详细询问了军政马政,听完面色凝重不再说话。
三股势力将朝堂局势扭成一个漩涡,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官家没什么好脸色,太子却也不提此事,只是另起一头询问起自己三弟的加冠礼准备得如何,此前因为恤银一案已然推迟一个月,这回定要好好办。
礼部尚书是个明眼人,见着太子有意改变朝堂僵局,立马接话,说了准备的进程,一来二去,殿上的话头转变,官家见缝插针,便托辞说头疼散朝了。
如此要紧之事,吵了一早上竟是也没吵出个所以然来。
是以后几日下朝,穆同知也没有回府,只是托人带回话,直接宿在了政事堂。朝堂为这事吵了小半个月,最后还是决定送金银珠宝过去。圣旨颁布的当日,穆同知与一众主战官员直接头也不回地走出垂拱殿,气得皇帝下朝后在延福宫摔笔砸墨。
赵阔知道穆宜华听闻此事必定心烦,但如今为着冠礼他每日都宿在宫中,天子眼皮子底下,他根本不敢轻举妄动,就怕自己不经意的一点言行就会给他们穆家招来不必要的灾祸。是以,不管是书信还是话语都不敢让人代传。二人分明皆在汴京,一时之间,竟仿佛回到了从前分居南北时的境况。
宫中因金人之事愁云惨淡数日,终于在赵阔加冠礼时拨开一点点云,得见微弱曙光。
只是听说官家好像又同三大王生气争吵了。
坊间传言,好像是因为选妃之事。
三大王就是想要穆府的穆娘子,而官家与皇后不同意,本意是直接赐婚他人,三大王扭头便走出了延福宫。官家与皇后无法,只好将此事暂且搁置。
穆宜华听在耳中,疼在心里。
为了她,赵阔已不知同自己的父母——当朝天子国母争吵过几回又置气过几回。寻常百姓家的父子都经不起这样折腾,又何况他的父亲是如今九五之尊。
穆宜华强迫自己不要去想这件事,但心不由己,到了夜里,每每睡梦中都是二人分别的景象,以致于早晨醒来都是泪湿枕巾。
穆宜华已经许久没有进宫学画了,要是放在往日,翰林院的内侍早早地便来询问她是否身体安康。可如今恤银一事已过去了两月余,大内的人仍旧仿佛她不曾存在过一般,不闻不问。即使天真如穆长青,都觉察出大内对姐姐的意思,心中又气又委屈,却又不想找穆宜华诉苦,免得她心中又添感伤。
汴京城纷纷扬扬地下起了雪,却没有任何肃杀之意,雪花犹如漂浮在空中的柳絮,落地无声,不过一夜之间,就好似天地颠倒,不辨天际。
天边泛起鱼肚白时,春儿方才起床,梳理一番便轻声走向里间去看穆宜华,却发现穆宜华竟不在床上。
她心下一惊,连忙去摸被窝,尚有余热,立即推门出去寻找,却在院子的亭中看见了斜倚在柱子上的穆宜华。
她裹着厚厚的狐裘,脚边放着将要熄灭的炭火,仰头望着天空,满目大雪。
春儿连忙从屋里又拿出点炭火添置,给穆宜华塞了个手炉,在她身边坐下。
穆宜华的脸未施粉黛,在冬夜的清晨显得有些苍白疲惫,良久,她沉沉说道:“皇后连着五日召了辛秉逸进宫伴驾。”
春儿看着穆宜华这副模样,心中不忍,强压抑着酸楚:“辛娘子与寻常闺秀不同,是贵妃娘娘的侄女,进宫自然是家常便饭。大姑娘您莫要多想了。”
穆宜华引眼中似是有泪,她失笑:“好,不去想他们了。”
这厢辛秉逸之事穆宜华方才开导完自己,那厢虞府竟是把虞倩倩给禁足了。
-
原来是那周秉天也不知是哪根筋搭错了,听闻虞倩倩要与左衷忻结亲,连忙去求了自家母亲,说是非虞倩倩不娶,必定要母亲去将她求来。
侯爵夫人早就被自家儿子后院的莺莺燕燕闹得头疼脑涨,正愁他没有心思成亲,没有个正头大娘子来治理这后院。如今他终于开了窍,侯爵夫人无有不应,连忙叫人备下定礼,写了草帖子与婚书一并送到虞府。
赵阔将她拥进怀里,抵着她的耳畔轻声说道:“就算别人再怎么喜欢你,也不可能得到你,你就是我的,从小到大一直都是。”
若是经这一遭,穆宜华还不知他为何如此,那未免也太蠢了些。
她将身体都倚在赵阔怀里,以给他足够的安心:“我是你的,一直都是。”
“少年慕艾在所难免,我就当他是眼光好,看上了我喜欢的人。但若是他想再进一步,那就是不自量力。”
穆宜华靠在他的胸膛上叹气,哄他:“那都是没有的事,分明是你自己胡思乱想,杞人忧天。”
赵阔垂眸看她,附在她的耳边轻轻说了句:“阿兆,你不知道你有多好,你比你自己想得还要好上几百倍。”
穆宜华但笑不语。
“不过他就算是再有贼心,也没机会了。虞家的人已经在相看他了,过不了多久,媒人或许就会上他家去了。”
“我好像有听倩倩提起过此事。”
“安柔和辛家,他可以说是齐大非偶而拒绝,可事不过三,若是虞家他也拒绝了,那他可就真变成自视过高、不知好歹了。他出身贫寒,虞家可是书香门第,配他绰绰有余,他不应该再拒绝了。”
“媒人要上门了……”穆宜华兀自咀嚼着这句话。
赵阔看她:“此事也只有一些公侯人家知晓罢了,左衷忻怕是还不知道。不过也快了,不出半月,你就能听到消息了。如今阿南成亲了,那虞娘子也是一眨眼的事。”
阿南和倩倩都要成亲了。
穆宜华眼睫一垂,没再说话。
闺中密友皆是到了成婚的年纪,可自己又何尝不是呢?
她抬眼看向赵阔,只见他也正望着自己。
二人相顾无言。
云散月现,一缕月辉照在穆宜华身上,洞中半明半暗。
“姐姐……姐姐……”穆长青叫喊的声音由远及近。
穆宜华抬头张望,攀着石壁就要出去。
赵阔一把抓住她的手臂,穆宜华回头,只见他一瞬不瞬地看着自己,嘴唇翕合,想说些什么。
可是良久,还是没有讲出来。
穆宜华有些失落,她转出山洞:“我走了。”
“等我!”赵阔在身后喊道,“请你,等等我。好吗?”
穆宜华只觉心绪奔涌,心酸苦楚一下子涌上心头,眼泪簌簌而下。
她回头望向仍旧委身在假山下的赵阔,两行清泪挂在面上,嘴角却渐渐上扬。
她看着他笑说道:“三哥,只要是你,不论多久,我都可以等。”
第53章
金人又来要钱了。
穆宜华听闻此事, 就知道今日朝堂之上免不了一顿吵。
果不其然,穆同知下朝回府,面色不善, 已进家门便将自己关在了书房里, 一整天都没有出来。
穆宜华摒退下人, 自己端着吃食送了进去, 只见穆同知双手撑着额头,烛光将他整个人笼罩在疲惫之下。一瞬间,穆宜华竟觉得父亲老了不少。
她将点心放下,拿起摊在桌案上的公文细看,越看越生气, 看到最后索性将公文直接撩在桌案上:“欺人太甚!他们简直就是得寸进尺!我们已然将辽国的岁币都给了他们,他们竟然还想要更多?”
穆同知深吸一口气, 缓缓直起身子,看了一眼穆宜华,掩眸不说话。
“父亲,今日朝堂上是如何商议的?”穆宜华着急, “官家没有答应吧?”
穆同知摇头:“还没有,群臣分歧太大,吵了整整一个上午都没有吵出结果, 官家头风又犯了, 便散朝了。但今日……我算是看清这朝中到底有多少软骨头!”
穆宜华嘴巴张了张想问是谁,但看见穆同知如今疲倦的神情还是收了声, 悄悄地退出屋去。
第二日一大早她叫上春儿与长青上街, 随意找了一处小巷子里的茶馆闲坐听书。
这地界是最好打听事情的地方了, 人来人往嘴巴也碎,不一会儿便将事情听得八.九不离十。
只说昨日朝堂上只论了这件事, 一边儿穆同知率先参奏,道出“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之真相,主张再不可对金人一再退让;一边儿童蒯打太极,说伐辽为国多时,军.队并未休整过来,若是此时掀起战火必定吃亏,且战火燎原,遭殃的永远都是百姓,若是能以金钱换得和平,何乐而不为;另一边辛谯沉默不做声,只是在朝堂上详细询问了军政马政,听完面色凝重不再说话。
三股势力将朝堂局势扭成一个漩涡,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官家没什么好脸色,太子却也不提此事,只是另起一头询问起自己三弟的加冠礼准备得如何,此前因为恤银一案已然推迟一个月,这回定要好好办。
礼部尚书是个明眼人,见着太子有意改变朝堂僵局,立马接话,说了准备的进程,一来二去,殿上的话头转变,官家见缝插针,便托辞说头疼散朝了。
如此要紧之事,吵了一早上竟是也没吵出个所以然来。
是以后几日下朝,穆同知也没有回府,只是托人带回话,直接宿在了政事堂。朝堂为这事吵了小半个月,最后还是决定送金银珠宝过去。圣旨颁布的当日,穆同知与一众主战官员直接头也不回地走出垂拱殿,气得皇帝下朝后在延福宫摔笔砸墨。
赵阔知道穆宜华听闻此事必定心烦,但如今为着冠礼他每日都宿在宫中,天子眼皮子底下,他根本不敢轻举妄动,就怕自己不经意的一点言行就会给他们穆家招来不必要的灾祸。是以,不管是书信还是话语都不敢让人代传。二人分明皆在汴京,一时之间,竟仿佛回到了从前分居南北时的境况。
宫中因金人之事愁云惨淡数日,终于在赵阔加冠礼时拨开一点点云,得见微弱曙光。
只是听说官家好像又同三大王生气争吵了。
坊间传言,好像是因为选妃之事。
三大王就是想要穆府的穆娘子,而官家与皇后不同意,本意是直接赐婚他人,三大王扭头便走出了延福宫。官家与皇后无法,只好将此事暂且搁置。
穆宜华听在耳中,疼在心里。
为了她,赵阔已不知同自己的父母——当朝天子国母争吵过几回又置气过几回。寻常百姓家的父子都经不起这样折腾,又何况他的父亲是如今九五之尊。
穆宜华强迫自己不要去想这件事,但心不由己,到了夜里,每每睡梦中都是二人分别的景象,以致于早晨醒来都是泪湿枕巾。
穆宜华已经许久没有进宫学画了,要是放在往日,翰林院的内侍早早地便来询问她是否身体安康。可如今恤银一事已过去了两月余,大内的人仍旧仿佛她不曾存在过一般,不闻不问。即使天真如穆长青,都觉察出大内对姐姐的意思,心中又气又委屈,却又不想找穆宜华诉苦,免得她心中又添感伤。
汴京城纷纷扬扬地下起了雪,却没有任何肃杀之意,雪花犹如漂浮在空中的柳絮,落地无声,不过一夜之间,就好似天地颠倒,不辨天际。
天边泛起鱼肚白时,春儿方才起床,梳理一番便轻声走向里间去看穆宜华,却发现穆宜华竟不在床上。
她心下一惊,连忙去摸被窝,尚有余热,立即推门出去寻找,却在院子的亭中看见了斜倚在柱子上的穆宜华。
她裹着厚厚的狐裘,脚边放着将要熄灭的炭火,仰头望着天空,满目大雪。
春儿连忙从屋里又拿出点炭火添置,给穆宜华塞了个手炉,在她身边坐下。
穆宜华的脸未施粉黛,在冬夜的清晨显得有些苍白疲惫,良久,她沉沉说道:“皇后连着五日召了辛秉逸进宫伴驾。”
春儿看着穆宜华这副模样,心中不忍,强压抑着酸楚:“辛娘子与寻常闺秀不同,是贵妃娘娘的侄女,进宫自然是家常便饭。大姑娘您莫要多想了。”
穆宜华引眼中似是有泪,她失笑:“好,不去想他们了。”
这厢辛秉逸之事穆宜华方才开导完自己,那厢虞府竟是把虞倩倩给禁足了。
-
原来是那周秉天也不知是哪根筋搭错了,听闻虞倩倩要与左衷忻结亲,连忙去求了自家母亲,说是非虞倩倩不娶,必定要母亲去将她求来。
侯爵夫人早就被自家儿子后院的莺莺燕燕闹得头疼脑涨,正愁他没有心思成亲,没有个正头大娘子来治理这后院。如今他终于开了窍,侯爵夫人无有不应,连忙叫人备下定礼,写了草帖子与婚书一并送到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