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穆宜华又帮着数了一遍数目,发现乔擢英没错。穆长青虽说平时吊儿郎当,但是在这种事情上也不是个粗心大意的人,是以只有一种可能——被人偷了。
“偷书……”穆宜华失笑摇头,“想来是个没钱但爱书之人吧。算了,随他去吧,日后我们小心些便是了。”
穆长青有些不开心,抿着嘴半晌没说话。乔擢英见他兴致不高,重重地拍了一下他的肩膀:“别生气,这也侧面正面你写的好啊,是不是?你说这明州城那么多人,我们如果要找也肯定是找不到的,只能以后小心了。”
穆长青叹了口气:“那可是一两银子啊……”
几人聚在一起安慰穆长青,柳如眉则是站在书架边上远远地看着他们。她手中捧着书没怎么看进去,她更喜欢窝在床上慢慢欣赏回味。眼下,她更感兴趣的,是这本书的两位作者——穆长青和穆宜华。
他们虽然姓穆,但是柳如眉知道,他们的母亲柳月鸣才是那个柳家正经八百的继承人。自从知道他们的存在,柳如眉明明姓柳,却不知为何生出了“鸠占鹊巢”之感。父亲母亲将他们打成蛇蝎心肠的蠹虫,认定他们终有一日必定会回来吸血,所以夙夜难寐,日防夜防。
可柳如眉观察了他们半日,她觉得……他们并非如此。
汴京逃难而来,能在明州城活下来甚至扎稳脚跟,靠得不可能只是心计,肯定还有别的。
今日得见,确实不假。他们是能力,重情义,所以写的书画的画这样好,所以有那么多的朋友帮忙捧场——柳如眉长到十五岁,生平第一次有了推翻父母决定的心思。
在众人的安慰下,穆长青收拾心情也准备到后间吃点午膳继续干下午的活。
他恍然看见上午的那个姑娘还站在店里,仍旧看着他。
穆长青奇怪死了,几步上前站在她的面前问到:“这位娘子,有什么需要帮您?”
柳如眉回过神来,自觉失礼,连忙低下头,将手中的书递给他:“我买这本。”
穆长青给她结了账,将书递给她。
柳如眉还是不想走,她在柜台前踌躇片刻:“您就是万古生吧?”
穆长青笑了:“是我。逢春客是我姐姐。”
“您写的书真好,请问您……您会给读者回信吗?”
穆长青微微一愣,他忽然想起自己那个寄信以抒肺腑之言的表妹,抿抿嘴:“偶尔会回,我忙于学业,还是窗课要紧。”
“哦……这样啊……”柳如眉略感失落,“那我看完卷二,能给你写信吗?”
穆长青望着那姑娘的眼睛,实在不忍心拒绝,他点点头:“好,我等你信。”
柳如眉咧嘴笑了,欣喜地离开。
穆宜华上前看着柳如眉的身影消失在街角,道:“知道她是谁吗?”
“柳家表妹?”
穆宜华点点头:“是啊。你说这柳家可真是奇怪,两个孩子,同父同母同生养,性格竟是这般天差地别。此前你拒人家于千里之外,这姑娘竟是丝毫不计较,今日还来捧我们的场。落落大方,心胸宽广,真是难得。”
穆长青望着柳如眉离去的方向若有所思,没有接话。
穆宜华拍了拍他的脑袋:“柳家不是什么好人家,但这世间也有歹竹出好笋的理儿,表妹是好表妹,人家那么欣赏你,可别伤了人家的心啊。”
-
几个下来,那两百本书几乎售罄。虽然还没有回本,但这是个好兆头。穆宜华算了算账,打算第二批书印三百本,而后再转战其余书籍。当初第一卷 在明州城买了也就千册,其余都是在杭州或者温州,她如今没有陆阳书局那样的本事可以把书籍卖到那么远。五百本,是她当初的计划。
穆长青在厢房里写了一个时辰,伸着懒腰来到穆宜华房里走动走动,看着她一边摆着算盘,一边记着密密麻麻的字,问道:“姐姐,如今第二卷 正是势头,所以我们才能卖得好,可等到城中识字的喜欢看话本的人都看过后,我们这个书就没有任何价值了。到时该如何是好呢?”
“你说的这个我不是没想过。只卖自己的书必定是不行的,日后我们除了印经史子集以外,还需要印一点别的东西。”
“别的东西?我们除了书还能印什么?”
穆宜华拿笔敲了敲他的头:“蠢材蠢材,我问你,什么地方永远需要读书呢?”
穆长青恍然大悟:“学堂!”
“对啊!明州城那么多的学堂,每个学堂都有几十甚至上百的学子,每个学子需要的书籍可不止一本两本。除此之外,豪绅、学府、衙门都有藏书,豪绅是为了自我娱乐,而学府与衙门则是为了文脉传承。古语云,礼失求诸野。历朝历代都有在民间收集散佚诗文的任务,若是我们能替朝廷把这东西收集好献给朝廷,那日后这书籍的印刷贩卖与散布,不都是要我们去做的了吗?”
穆长青醍醐灌顶,直夸姐姐想得长远周到。
“明知学堂的书籍一直都是交由陆阳书局印刷的,府学县学必定也看不上我们这种小作坊。如今我们要找的就是小私塾,若是能将明州城的小私塾都承包了,也是一笔不少的钱财了。”
穆长青欢呼着抱住穆宜华:“姐姐真厉害!”
穆宜华笑着拍了拍他的胳膊让他放开,收拾起算盘和账册:“等第二批《儿女英雄传》售罄,我们就要开始赚大钱啦。还有你啊,刚刚在房间里干什么呢?是不是回信呢?”
穆长青闻言有些不好意思,挠了挠头:“嗯……但是这回她换了个名字,字迹也变了,好似就是不想我认出她。”
“她只当你还对不上她的名姓与模样,胡乱编了个名字来找你呢。先前用本名惹你退避三舍,谁还愿意再用真名搭理你?”穆宜华揶揄。
穆长青道:“这样好奇怪,明明我知道她,她也知道我……”
“那怎么?你打算不回信了?”穆宜华笑。
穆长青身子一正,立马答道:“回啊!这一次自然回信!”
第127章
明州城又到了梅雨季节, 菁华书局的屋檐上雨滴成串。穆宜华倚在书局门口,看着门前行人寥寥,叹了口气转身进屋。
书局没人, 穆长青坐在柜台前也无所事事, 托着腮随意地拨弄着算盘。
穆宜华看着自半个月前就没怎么少过的书架陷入沉思:“不应该啊……”
穆长青也疑惑, 心中更多的是失落:“姐姐, 是不是我写的不好看啊……大家都不来买了。”
穆宜华摇头:“不,绝对不是。当初《儿女英雄传》三两一本都能卖出将近两千本,纵使我们菁华书局再落没也不至于只能卖出两百本。绝对有问题……”
穆宜华再也不肯坐着,拿过伞便冲进雨里。她重新找到了当初帮她说书宣传的口艺人,那人正在原先的茶肆里喝茶呢, 看见穆宜华眼睛登时大睁,拿起东西就要跑。
穆宜华大喊一声:“站住!”
那人在泥泞的雨里跑得更快了, 穆宜华收起伞就砸过去,说书人一个踉跄就栽倒在雨中,摔了个狗啃泥,疼得“哎哟哎哟”直叫。
穆宜华拿起伞撑开, 将他腰间的荷包扯下,居高临下地看着他:“别跑了,你钱在我手上呢。去旁边茶肆坐坐, 我有话问你。”
说书人还是赖在地上不起来, 一会儿说腿断了,一会儿说手断了, 反正就是没法走路。
穆宜华嗤笑一声, 掂量掂量他的荷包, 阴阳怪气:“您最近收入不少啊,不会是穿着草鞋走到杭州温州说书去了吧?您这赚得比我都多了, 请我吃餐饭也不为过吧?”
说着便打开荷包要去一旁的茶肆买东西,谁知那说书人一下子站了起来将穆宜华拦住:“穆掌柜,穆掌柜,您大人有大量,就放过吧!”
穆宜华勾着嘴角:“听您这话就知道事有蹊跷啊,我又怎么能放过您呢,是吧?”
穆宜华摔着他的荷包,朝着老板大喊要一壶茶和一碟子瓜子。说书人不情不愿地坐下,穆宜华翘着二郎腿,一脸冷漠地审视着他。
“你肯定知道些什么,装都装不像,我也不问了,你自己说吧。”她像个高堂明镜的知县,带着乌纱帽,审理着桩桩件件冤案。只不过今天这一件,苦主是自己。
说书人嗫嚅着嘴唇,不敢说话。
穆宜华笑了:“没关系啊,反正你的钱在我手上,我等得起。你若是要抢,我就告你非礼和劫财。”
“那是我的钱!”
“谁知道那是你的钱?谁看见了那是你的钱?在我手上那就是我的钱。何况你做了对不起我的亏心事,你有这个胆子和良心去告我吗?”现在的穆宜华又像个破皮无赖,“说!”
说书人被穆宜华的泼辣吓得身子一激灵,良久才叹了口气:“穆掌柜啊,不是我做了什么对不起你的事,是……是你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
“偷书……”穆宜华失笑摇头,“想来是个没钱但爱书之人吧。算了,随他去吧,日后我们小心些便是了。”
穆长青有些不开心,抿着嘴半晌没说话。乔擢英见他兴致不高,重重地拍了一下他的肩膀:“别生气,这也侧面正面你写的好啊,是不是?你说这明州城那么多人,我们如果要找也肯定是找不到的,只能以后小心了。”
穆长青叹了口气:“那可是一两银子啊……”
几人聚在一起安慰穆长青,柳如眉则是站在书架边上远远地看着他们。她手中捧着书没怎么看进去,她更喜欢窝在床上慢慢欣赏回味。眼下,她更感兴趣的,是这本书的两位作者——穆长青和穆宜华。
他们虽然姓穆,但是柳如眉知道,他们的母亲柳月鸣才是那个柳家正经八百的继承人。自从知道他们的存在,柳如眉明明姓柳,却不知为何生出了“鸠占鹊巢”之感。父亲母亲将他们打成蛇蝎心肠的蠹虫,认定他们终有一日必定会回来吸血,所以夙夜难寐,日防夜防。
可柳如眉观察了他们半日,她觉得……他们并非如此。
汴京逃难而来,能在明州城活下来甚至扎稳脚跟,靠得不可能只是心计,肯定还有别的。
今日得见,确实不假。他们是能力,重情义,所以写的书画的画这样好,所以有那么多的朋友帮忙捧场——柳如眉长到十五岁,生平第一次有了推翻父母决定的心思。
在众人的安慰下,穆长青收拾心情也准备到后间吃点午膳继续干下午的活。
他恍然看见上午的那个姑娘还站在店里,仍旧看着他。
穆长青奇怪死了,几步上前站在她的面前问到:“这位娘子,有什么需要帮您?”
柳如眉回过神来,自觉失礼,连忙低下头,将手中的书递给他:“我买这本。”
穆长青给她结了账,将书递给她。
柳如眉还是不想走,她在柜台前踌躇片刻:“您就是万古生吧?”
穆长青笑了:“是我。逢春客是我姐姐。”
“您写的书真好,请问您……您会给读者回信吗?”
穆长青微微一愣,他忽然想起自己那个寄信以抒肺腑之言的表妹,抿抿嘴:“偶尔会回,我忙于学业,还是窗课要紧。”
“哦……这样啊……”柳如眉略感失落,“那我看完卷二,能给你写信吗?”
穆长青望着那姑娘的眼睛,实在不忍心拒绝,他点点头:“好,我等你信。”
柳如眉咧嘴笑了,欣喜地离开。
穆宜华上前看着柳如眉的身影消失在街角,道:“知道她是谁吗?”
“柳家表妹?”
穆宜华点点头:“是啊。你说这柳家可真是奇怪,两个孩子,同父同母同生养,性格竟是这般天差地别。此前你拒人家于千里之外,这姑娘竟是丝毫不计较,今日还来捧我们的场。落落大方,心胸宽广,真是难得。”
穆长青望着柳如眉离去的方向若有所思,没有接话。
穆宜华拍了拍他的脑袋:“柳家不是什么好人家,但这世间也有歹竹出好笋的理儿,表妹是好表妹,人家那么欣赏你,可别伤了人家的心啊。”
-
几个下来,那两百本书几乎售罄。虽然还没有回本,但这是个好兆头。穆宜华算了算账,打算第二批书印三百本,而后再转战其余书籍。当初第一卷 在明州城买了也就千册,其余都是在杭州或者温州,她如今没有陆阳书局那样的本事可以把书籍卖到那么远。五百本,是她当初的计划。
穆长青在厢房里写了一个时辰,伸着懒腰来到穆宜华房里走动走动,看着她一边摆着算盘,一边记着密密麻麻的字,问道:“姐姐,如今第二卷 正是势头,所以我们才能卖得好,可等到城中识字的喜欢看话本的人都看过后,我们这个书就没有任何价值了。到时该如何是好呢?”
“你说的这个我不是没想过。只卖自己的书必定是不行的,日后我们除了印经史子集以外,还需要印一点别的东西。”
“别的东西?我们除了书还能印什么?”
穆宜华拿笔敲了敲他的头:“蠢材蠢材,我问你,什么地方永远需要读书呢?”
穆长青恍然大悟:“学堂!”
“对啊!明州城那么多的学堂,每个学堂都有几十甚至上百的学子,每个学子需要的书籍可不止一本两本。除此之外,豪绅、学府、衙门都有藏书,豪绅是为了自我娱乐,而学府与衙门则是为了文脉传承。古语云,礼失求诸野。历朝历代都有在民间收集散佚诗文的任务,若是我们能替朝廷把这东西收集好献给朝廷,那日后这书籍的印刷贩卖与散布,不都是要我们去做的了吗?”
穆长青醍醐灌顶,直夸姐姐想得长远周到。
“明知学堂的书籍一直都是交由陆阳书局印刷的,府学县学必定也看不上我们这种小作坊。如今我们要找的就是小私塾,若是能将明州城的小私塾都承包了,也是一笔不少的钱财了。”
穆长青欢呼着抱住穆宜华:“姐姐真厉害!”
穆宜华笑着拍了拍他的胳膊让他放开,收拾起算盘和账册:“等第二批《儿女英雄传》售罄,我们就要开始赚大钱啦。还有你啊,刚刚在房间里干什么呢?是不是回信呢?”
穆长青闻言有些不好意思,挠了挠头:“嗯……但是这回她换了个名字,字迹也变了,好似就是不想我认出她。”
“她只当你还对不上她的名姓与模样,胡乱编了个名字来找你呢。先前用本名惹你退避三舍,谁还愿意再用真名搭理你?”穆宜华揶揄。
穆长青道:“这样好奇怪,明明我知道她,她也知道我……”
“那怎么?你打算不回信了?”穆宜华笑。
穆长青身子一正,立马答道:“回啊!这一次自然回信!”
第127章
明州城又到了梅雨季节, 菁华书局的屋檐上雨滴成串。穆宜华倚在书局门口,看着门前行人寥寥,叹了口气转身进屋。
书局没人, 穆长青坐在柜台前也无所事事, 托着腮随意地拨弄着算盘。
穆宜华看着自半个月前就没怎么少过的书架陷入沉思:“不应该啊……”
穆长青也疑惑, 心中更多的是失落:“姐姐, 是不是我写的不好看啊……大家都不来买了。”
穆宜华摇头:“不,绝对不是。当初《儿女英雄传》三两一本都能卖出将近两千本,纵使我们菁华书局再落没也不至于只能卖出两百本。绝对有问题……”
穆宜华再也不肯坐着,拿过伞便冲进雨里。她重新找到了当初帮她说书宣传的口艺人,那人正在原先的茶肆里喝茶呢, 看见穆宜华眼睛登时大睁,拿起东西就要跑。
穆宜华大喊一声:“站住!”
那人在泥泞的雨里跑得更快了, 穆宜华收起伞就砸过去,说书人一个踉跄就栽倒在雨中,摔了个狗啃泥,疼得“哎哟哎哟”直叫。
穆宜华拿起伞撑开, 将他腰间的荷包扯下,居高临下地看着他:“别跑了,你钱在我手上呢。去旁边茶肆坐坐, 我有话问你。”
说书人还是赖在地上不起来, 一会儿说腿断了,一会儿说手断了, 反正就是没法走路。
穆宜华嗤笑一声, 掂量掂量他的荷包, 阴阳怪气:“您最近收入不少啊,不会是穿着草鞋走到杭州温州说书去了吧?您这赚得比我都多了, 请我吃餐饭也不为过吧?”
说着便打开荷包要去一旁的茶肆买东西,谁知那说书人一下子站了起来将穆宜华拦住:“穆掌柜,穆掌柜,您大人有大量,就放过吧!”
穆宜华勾着嘴角:“听您这话就知道事有蹊跷啊,我又怎么能放过您呢,是吧?”
穆宜华摔着他的荷包,朝着老板大喊要一壶茶和一碟子瓜子。说书人不情不愿地坐下,穆宜华翘着二郎腿,一脸冷漠地审视着他。
“你肯定知道些什么,装都装不像,我也不问了,你自己说吧。”她像个高堂明镜的知县,带着乌纱帽,审理着桩桩件件冤案。只不过今天这一件,苦主是自己。
说书人嗫嚅着嘴唇,不敢说话。
穆宜华笑了:“没关系啊,反正你的钱在我手上,我等得起。你若是要抢,我就告你非礼和劫财。”
“那是我的钱!”
“谁知道那是你的钱?谁看见了那是你的钱?在我手上那就是我的钱。何况你做了对不起我的亏心事,你有这个胆子和良心去告我吗?”现在的穆宜华又像个破皮无赖,“说!”
说书人被穆宜华的泼辣吓得身子一激灵,良久才叹了口气:“穆掌柜啊,不是我做了什么对不起你的事,是……是你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