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别院虽然处处简陋,但每天晚上与程嘉束同处一室,总让他有舒适放松之感。想来也是因为她爱洁之故。
不知道便罢,如今听得魏姨娘一个月只沐浴三四次,登时叫他嫌弃起来。
只祈瑱再不懂女人心,也知道说一个妇人不爱干净是何等的羞辱。总归也不叫她伺候,又何必叫她难堪。
祈瑱也只有无奈道:“我并无他意。也就随口一说罢了。罢了,你早些安置吧。”
魏姨娘满腹委屈,又不敢多言,只能辗转睡下。
却说李珠芳已是下定决心,让自己的贴身丫头邀宠,却接连两日见不着祈瑱人影。结果又听说祈瑱晚上歇在了魏姨娘处,气得当即摔了个茶盏。但也更加明白,自己再不能得祈瑱的欢心了,由此坚定了要自己的身边人拢住祈瑱的心思。便是生个一男半女的,以后也是晟哥的助力。
又是差人请了三四次,才将祈瑱请来。
祈瑱一来,见到李珠芳设的小宴,这两天他本就莫名其妙心火暗生,见此情状眉毛便皱得更紧:“大晚上的,你设宴作甚?这个时辰了,还置办这样油腻的消夜,实在于养生无益。”
李珠芳一噎,强笑道:“也是许久不曾与侯爷小聚,所以想跟侯爷小酌两杯。”
祈瑱默然坐下,脸色犹自不大好看。
李珠芳使个眼色,一旁的红樱便含羞带涩地上前与祈瑱斟酒,娇声道:“侯爷,请慢用。”
祈瑱来李珠芳处甚少,每次来也只是逗晟哥儿玩,从不曾留意过她屋里的丫头。见这丫环如此作态,却有些诧异,细细一打量,登时怒火中烧。
这丫头不似平日那般梳个双鬟髻,而是梳了个妖妖娆娆的飞仙髻;大冬天的犹穿着件薄纱裙子,□□半露,见他看过来,便含羞低头,更是露出一段雪白脖颈。
旁边另一个唤作绿萝的丫头,亦是身着湖青色纱裙,同样浓妆艳抹、糜艳非常。李珠芳这是意欲何为,不问可知。
李氏,魏氏平日里献媚讨好,他虽然有时候也觉厌烦,却不算生气。因她们本就是他的妾室,讨好夫主求宠本就是份内之事,并不算逾矩。他虽不喜欢,也就是不理罢了,却不曾为此指责过她们。
可李珠芳求宠不成,便推自己丫头出来勾引,却实实在在惹恼了祈瑱。
他祈瑱若要女人,什么样的女人
求不来,需要她李珠芳给他安排房事?
李珠芳之举,是把他当作了什么?他在她眼中,便是那荤素不忌的色中饿鬼不成?这般行径,不仅是自轻自贱,亦是看低了他祈瑱。
祈瑱厌恶地看了李珠芳一眼,也不管她神色如何惊骇惶恐,冷着脸起身便拂袖而去。
第67章 不速之客
辗转反侧一晚上,祈瑱总觉得心中有火在烧,难以安宁。次日一大清早,祈瑱便唤来常顺:“收拾东西,咱们去璞园。”
常顺应是,又请示:“这,要不要禀告下老夫人?”
祈瑱想想母亲对程嘉束那态度,烦躁道:“不必。你快去备马。”
常顺虽然性子跳脱,可办事上却是个沉稳的,又问道:“这,大年下的,是否要备些年礼?”
祈瑱怔住,想到别院那些青布幔帐,炕上的稻草床垫,还有廖先生抱怨过的碎渣茶叶,沉默片刻道:“无需太繁复,你去备些实用的东西便是。”随即补充道:“多备些好茶。”
常顺躬身应是。
一行人迤逦而去,来到璞园已是下午。
石婶见祈瑱一行人又来,又惊又喜,便要进去禀告程嘉束。
祈瑱摆摆手,叫常顺把马车上的东西交于石婶,自己也不要人陪,径自来了程嘉束院子。
说来也怪。一路上,祈瑱总觉得心急火燎,不知怎的,就是想见一见程嘉束。只到了地方,心情反而奇怪地平复了下来。即使在在正屋与书房都没见到人,他也不着急,抬脚又去了后园。
穿过月洞门,远远便见程嘉束披着个红色大氅,坐在椅子上,手里捧本书看着。
祈瑱发现程氏极爱这些艳色。在璞园这些日子里,常见她穿的便是红色,玫色,粉色。却极少见她穿黄绿等色。只是她人生得娇妍,这些艳色也撑得起,穿上去不显俗丽,却只会衬得她明艳芳华,瞧着便叫人心里舒坦。
便是此时,在这冬日萧瑟的园子里,见她一身红衣亮色,祈瑱便不由自主泛起一丝笑意。此时他也不着急上前,就驻足看着程嘉束在那里低头看书。
也不知过了许久,忽然一阵“咩咩”声传来,祈瑱敛了心神,朝那声音看去。
却原来是彦哥儿,最是调皮,不知从哪里拉来一只大白羊,又是拖又是拽的,把那大白羊拉到木架子上,又抱在怀里,同他一起滑下滑梯,自己乐得哈哈笑,那白羊却惊得咩咩叫。
一从滑梯上滑下来,那羊便从彦哥儿怀里跳出来,跑到一边。却又不跑远。找到一片枯草,便慢悠悠啃了起来。
彦哥又跑到白羊身边,那白羊显然与他极熟,也不避他,继续啃自己的草。彦哥儿便伸手给白羊挠身子,白羊大概是被挠的舒服了,不疾不徐地长咩了一声,用头拱拱彦哥儿,才又继续啃草。
彦哥儿摸摸它的头,便打算骑它身上,只转过身还没有跨到羊背上,抬头却看到站在月洞门旁的祈瑱,登时愣住了,叫道:“父亲?”
程嘉束听他这句话,抬起头来也看到祈瑱,不由站起身来,讶异道:“侯爷?”
待祈瑱走到跟前,她才奇怪道:“您怎么来了?”
祈瑱看着她被冷风冻得通红的脸颊,忍不住伸手摸了摸,只觉触手一片冰凉,温声道:“这么冷的天,怎么不带上兜帽?”说着抬手便帮她把风帽戴上。
程嘉束被他这亲昵的举动吓得退后了一步,奇怪地看了祈瑱一眼。
祈瑱忍不住笑了笑。见祈彦还站在一旁,好奇地看着自己,又摸摸他的头,问道:“厨房可还有吃的?我中午还不曾用饭。”
自然是有的。本以为侯爷上回离开之后,便再不会来的石婶,此番真是又惊又喜。赶紧下厨炒了几样小菜先给祈瑱送去。至于随行的侍卫们,那就让石栓随便整治些吃的就是了,总归快过年了,东西都置办得齐,亏不了他们的嘴。
只是程嘉束却有些为难。以前祈瑱都是躺在炕上的,如今一个大活人站在跟前,她实是不知道要如何与他相处。只好委婉道:“侯爷,下午彦哥儿还要练字,我要在一旁看着,不如您自己先歇息?”
祈瑱随意道:“无妨。你带着他练字就好,我在一旁歇着,你随便给我找本闲书看就是。”
程嘉束也就只有请他到书房里,把书房一边的炕收拾下,自己烧了热水,沏好茶给他,又与他寻了本书,这才跟祈彦坐到桌前,看着彦哥儿练字。
祈瑱坐在炕上,便感觉到这炕已是烧了火的,很是舒适。书房虽大,一则烧了炕,又放了个炉子在屋里,暖烘烘的,没有一丝寒意,冬日里倒是个好去处。
他靠着大迎枕,懒洋洋端起茶盏,啜了一口,入口依旧是那粗劣的茶味,不由皱眉,难怪廖先生无论喝不惯这茶。幸好自己这回带了茶来,回头叫常顺提醒石婶,将别院里的茶都换掉,原来这些个粗茶统统扔掉才是。
抬眼看去,却见程嘉束依旧是捧着本书看,只是一边看,一边拿支似乎是笔的东西在纸上写着东西。另一边彦哥儿则是坐得端端正正,一笔一画地写着大字。
他下炕踱到彦哥儿身后,见他写字虽触笔稚嫩,然一横一竖却有章法,显见是用了心学习的。随即指点他几处写的不好的地方,便四处环视这个书房。
程嘉束背后便是那廖先生提过的黑板,他走过去,拿起黑板下边放着的粉笔,试着写了几个字,确实有几分意思。
旁边的柜子上放的皆时些泥捏的陶罐泥盏之类。祈瑱随意拿起一个,见上面指痕宛然,做工粗糙,不禁失笑。看这小小的指印,显是彦哥儿的作品了。虽然粗糙,却也有几分童趣。祈瑱一个个拿起来把玩,只见这些瓶罐造型各异,特别有些居然还是烧制过的,呈红陶色。有些还上了釉色,表面光滑如漆。
他摇摇头,又看向一旁的柜子。
这边的柜子便放的全是书了。祈瑱翻了翻,俱都是些常见的四书,诗集之类。想到廖先生所说的程氏极有可能便是那空山闲人一事,他眼神顿了顿,转身看向程嘉束,却见她正拿着根羽毛样的东西在张纸上写划,不禁问道:“你这是在写字?写的却是什么?”
程嘉束怎么可能告诉他自己在看话本,记录下如今文人话本常用的遣词用句?
她收起纸,若无其事道:“我在看些闲书。只有些字不认识,便记下来,到时候找人问下。”
忽然想到这个人就在眼前,若有生字岂不是便可以问他?便赶紧补救道:“也不单是生字,我认得的字少,有时候看到写的好的字词便想抄下来,自己也学习下。”
不知道便罢,如今听得魏姨娘一个月只沐浴三四次,登时叫他嫌弃起来。
只祈瑱再不懂女人心,也知道说一个妇人不爱干净是何等的羞辱。总归也不叫她伺候,又何必叫她难堪。
祈瑱也只有无奈道:“我并无他意。也就随口一说罢了。罢了,你早些安置吧。”
魏姨娘满腹委屈,又不敢多言,只能辗转睡下。
却说李珠芳已是下定决心,让自己的贴身丫头邀宠,却接连两日见不着祈瑱人影。结果又听说祈瑱晚上歇在了魏姨娘处,气得当即摔了个茶盏。但也更加明白,自己再不能得祈瑱的欢心了,由此坚定了要自己的身边人拢住祈瑱的心思。便是生个一男半女的,以后也是晟哥的助力。
又是差人请了三四次,才将祈瑱请来。
祈瑱一来,见到李珠芳设的小宴,这两天他本就莫名其妙心火暗生,见此情状眉毛便皱得更紧:“大晚上的,你设宴作甚?这个时辰了,还置办这样油腻的消夜,实在于养生无益。”
李珠芳一噎,强笑道:“也是许久不曾与侯爷小聚,所以想跟侯爷小酌两杯。”
祈瑱默然坐下,脸色犹自不大好看。
李珠芳使个眼色,一旁的红樱便含羞带涩地上前与祈瑱斟酒,娇声道:“侯爷,请慢用。”
祈瑱来李珠芳处甚少,每次来也只是逗晟哥儿玩,从不曾留意过她屋里的丫头。见这丫环如此作态,却有些诧异,细细一打量,登时怒火中烧。
这丫头不似平日那般梳个双鬟髻,而是梳了个妖妖娆娆的飞仙髻;大冬天的犹穿着件薄纱裙子,□□半露,见他看过来,便含羞低头,更是露出一段雪白脖颈。
旁边另一个唤作绿萝的丫头,亦是身着湖青色纱裙,同样浓妆艳抹、糜艳非常。李珠芳这是意欲何为,不问可知。
李氏,魏氏平日里献媚讨好,他虽然有时候也觉厌烦,却不算生气。因她们本就是他的妾室,讨好夫主求宠本就是份内之事,并不算逾矩。他虽不喜欢,也就是不理罢了,却不曾为此指责过她们。
可李珠芳求宠不成,便推自己丫头出来勾引,却实实在在惹恼了祈瑱。
他祈瑱若要女人,什么样的女人
求不来,需要她李珠芳给他安排房事?
李珠芳之举,是把他当作了什么?他在她眼中,便是那荤素不忌的色中饿鬼不成?这般行径,不仅是自轻自贱,亦是看低了他祈瑱。
祈瑱厌恶地看了李珠芳一眼,也不管她神色如何惊骇惶恐,冷着脸起身便拂袖而去。
第67章 不速之客
辗转反侧一晚上,祈瑱总觉得心中有火在烧,难以安宁。次日一大清早,祈瑱便唤来常顺:“收拾东西,咱们去璞园。”
常顺应是,又请示:“这,要不要禀告下老夫人?”
祈瑱想想母亲对程嘉束那态度,烦躁道:“不必。你快去备马。”
常顺虽然性子跳脱,可办事上却是个沉稳的,又问道:“这,大年下的,是否要备些年礼?”
祈瑱怔住,想到别院那些青布幔帐,炕上的稻草床垫,还有廖先生抱怨过的碎渣茶叶,沉默片刻道:“无需太繁复,你去备些实用的东西便是。”随即补充道:“多备些好茶。”
常顺躬身应是。
一行人迤逦而去,来到璞园已是下午。
石婶见祈瑱一行人又来,又惊又喜,便要进去禀告程嘉束。
祈瑱摆摆手,叫常顺把马车上的东西交于石婶,自己也不要人陪,径自来了程嘉束院子。
说来也怪。一路上,祈瑱总觉得心急火燎,不知怎的,就是想见一见程嘉束。只到了地方,心情反而奇怪地平复了下来。即使在在正屋与书房都没见到人,他也不着急,抬脚又去了后园。
穿过月洞门,远远便见程嘉束披着个红色大氅,坐在椅子上,手里捧本书看着。
祈瑱发现程氏极爱这些艳色。在璞园这些日子里,常见她穿的便是红色,玫色,粉色。却极少见她穿黄绿等色。只是她人生得娇妍,这些艳色也撑得起,穿上去不显俗丽,却只会衬得她明艳芳华,瞧着便叫人心里舒坦。
便是此时,在这冬日萧瑟的园子里,见她一身红衣亮色,祈瑱便不由自主泛起一丝笑意。此时他也不着急上前,就驻足看着程嘉束在那里低头看书。
也不知过了许久,忽然一阵“咩咩”声传来,祈瑱敛了心神,朝那声音看去。
却原来是彦哥儿,最是调皮,不知从哪里拉来一只大白羊,又是拖又是拽的,把那大白羊拉到木架子上,又抱在怀里,同他一起滑下滑梯,自己乐得哈哈笑,那白羊却惊得咩咩叫。
一从滑梯上滑下来,那羊便从彦哥儿怀里跳出来,跑到一边。却又不跑远。找到一片枯草,便慢悠悠啃了起来。
彦哥又跑到白羊身边,那白羊显然与他极熟,也不避他,继续啃自己的草。彦哥儿便伸手给白羊挠身子,白羊大概是被挠的舒服了,不疾不徐地长咩了一声,用头拱拱彦哥儿,才又继续啃草。
彦哥儿摸摸它的头,便打算骑它身上,只转过身还没有跨到羊背上,抬头却看到站在月洞门旁的祈瑱,登时愣住了,叫道:“父亲?”
程嘉束听他这句话,抬起头来也看到祈瑱,不由站起身来,讶异道:“侯爷?”
待祈瑱走到跟前,她才奇怪道:“您怎么来了?”
祈瑱看着她被冷风冻得通红的脸颊,忍不住伸手摸了摸,只觉触手一片冰凉,温声道:“这么冷的天,怎么不带上兜帽?”说着抬手便帮她把风帽戴上。
程嘉束被他这亲昵的举动吓得退后了一步,奇怪地看了祈瑱一眼。
祈瑱忍不住笑了笑。见祈彦还站在一旁,好奇地看着自己,又摸摸他的头,问道:“厨房可还有吃的?我中午还不曾用饭。”
自然是有的。本以为侯爷上回离开之后,便再不会来的石婶,此番真是又惊又喜。赶紧下厨炒了几样小菜先给祈瑱送去。至于随行的侍卫们,那就让石栓随便整治些吃的就是了,总归快过年了,东西都置办得齐,亏不了他们的嘴。
只是程嘉束却有些为难。以前祈瑱都是躺在炕上的,如今一个大活人站在跟前,她实是不知道要如何与他相处。只好委婉道:“侯爷,下午彦哥儿还要练字,我要在一旁看着,不如您自己先歇息?”
祈瑱随意道:“无妨。你带着他练字就好,我在一旁歇着,你随便给我找本闲书看就是。”
程嘉束也就只有请他到书房里,把书房一边的炕收拾下,自己烧了热水,沏好茶给他,又与他寻了本书,这才跟祈彦坐到桌前,看着彦哥儿练字。
祈瑱坐在炕上,便感觉到这炕已是烧了火的,很是舒适。书房虽大,一则烧了炕,又放了个炉子在屋里,暖烘烘的,没有一丝寒意,冬日里倒是个好去处。
他靠着大迎枕,懒洋洋端起茶盏,啜了一口,入口依旧是那粗劣的茶味,不由皱眉,难怪廖先生无论喝不惯这茶。幸好自己这回带了茶来,回头叫常顺提醒石婶,将别院里的茶都换掉,原来这些个粗茶统统扔掉才是。
抬眼看去,却见程嘉束依旧是捧着本书看,只是一边看,一边拿支似乎是笔的东西在纸上写着东西。另一边彦哥儿则是坐得端端正正,一笔一画地写着大字。
他下炕踱到彦哥儿身后,见他写字虽触笔稚嫩,然一横一竖却有章法,显见是用了心学习的。随即指点他几处写的不好的地方,便四处环视这个书房。
程嘉束背后便是那廖先生提过的黑板,他走过去,拿起黑板下边放着的粉笔,试着写了几个字,确实有几分意思。
旁边的柜子上放的皆时些泥捏的陶罐泥盏之类。祈瑱随意拿起一个,见上面指痕宛然,做工粗糙,不禁失笑。看这小小的指印,显是彦哥儿的作品了。虽然粗糙,却也有几分童趣。祈瑱一个个拿起来把玩,只见这些瓶罐造型各异,特别有些居然还是烧制过的,呈红陶色。有些还上了釉色,表面光滑如漆。
他摇摇头,又看向一旁的柜子。
这边的柜子便放的全是书了。祈瑱翻了翻,俱都是些常见的四书,诗集之类。想到廖先生所说的程氏极有可能便是那空山闲人一事,他眼神顿了顿,转身看向程嘉束,却见她正拿着根羽毛样的东西在张纸上写划,不禁问道:“你这是在写字?写的却是什么?”
程嘉束怎么可能告诉他自己在看话本,记录下如今文人话本常用的遣词用句?
她收起纸,若无其事道:“我在看些闲书。只有些字不认识,便记下来,到时候找人问下。”
忽然想到这个人就在眼前,若有生字岂不是便可以问他?便赶紧补救道:“也不单是生字,我认得的字少,有时候看到写的好的字词便想抄下来,自己也学习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