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对了,别忘记买点东西给你爸,知道吗?买点他爱喝的酒。”
陈星气血翻涌:“……他又喝酒了?”
于茹:“……这不是过年了吗”
陈星深深呼吸。
于茹:“你怎么那么不懂事?过年也不会买条烟或者买酒给你爸喝?”
陈星实在是忍不了了:“他不是我爸好吗?”
于茹:“……怎么不是了?”
陈星:“他是孟冬的爸不是我爸好吗,如果真是我爸,怎么会介意我没给他买烟买酒?再说了烟酒是什么好东西?”
于茹:“你冲我大哭小叫干嘛?”
陈星继续说:“我过年没给他红包吗?我工作之后每一年都有给他钱好吧?我做得还不够好?你不要太不可理喻好吗?”
于茹骂道:“死丫头,你在说什么,我这是为了谁啊,我都是为了你,你懂吗,基本的人情世故你不懂?就是因为他不是你亲爸……”
陈星忍不住提高了音量:“你到底是不是我亲妈啊!!!”
她气死了,直接把电话挂掉了。
陈星回了自己的宿舍,憋着的情绪终于可以释放出来,她蜷缩在宿舍里单人沙发里,咬着唇,眼泪一颗一颗禁不住掉落。
年底了,到处张灯结彩非常热闹,只有她一个人,伤心的时候也没人可以说,她愈发觉得一阵空虚,前所未有的孤独。
她久久地缩在沙发里,不知道缩了多久,视线在某一瞬间停驻在沙发扶手上——咖啡色的毛呢条纹在灯光下散发着静谧的气息。
大四那年她参加了几所学校的校招,除了融城高中,一所是粤省鹏城的初中,一所是鹭岛那边的高中,当时这三所学校她最心动的其实是鹏城那家,竞争力最大的是鹭岛的学校,因为她们同校很多同学都倾向在本省就业,鹭岛无论从地理位置,还是各项薪资福利,综合条件是最好的。
于茹一定要让她选择融城高中,说是离家近,还是她的母校,知根知底再好不过了。
陈星知道她的私心是想自己贴补一下家庭,贴补一下同母异父妹妹的学费,她也觉得于茹很辛苦,加上她对母校也有感情,就答应了。
陈星缓慢地抚着沙发的扶手,已经有些起毛了,一晃都快五年了。
这沙发是她入职报道的第一天,以前的老师兼现在的同事给她的,算是九成新的二手货品,对她这刚毕业的穷学生来说已经很满意了。
刚毕业那两三年,是她和于茹感情最好的时候。
于茹时不时就把她挂嘴边,“我家大女儿,嗯,在高中任教呢,是那是我们闽省最好的师范学校了,那都可以去鹭岛那边最好的高中了!”
“要不是她想照顾家里,她早就去那边了,对啊,长大了,懂事了!”
“教的是主科语文,哎,他三婶,你表侄子是读高中了吧?哎,好说好说,这肯定是要照顾一下的对啊
“对啊,第一年进去都要当班主任的……她实习期早当过了。”
说得多了,亲戚朋友街坊邻居熟人也给面子,纷纷说于茹好福气,苦尽甘来了。
“姑娘家当老师是最好不过了,人家那些富人家,最喜欢当老师的儿媳妇,冬冬妈的福气在后头!”
“可不是啊?要我说,女儿才好呢,你看冬冬妈这两个女儿长得多好,那冬冬还小就不说,可星星那长得是真水啊!”
那段期间于茹满脸发光,神清气爽,时不时还打电话给自己的大姨夸她。
看着于茹这样高兴,陈星也高兴,她甚至还有一种终于等到妈妈认成就感,以及在那种夸赞中,久而久之还有了一些虚荣感,从而她忘记了,她其实最初心仪的是鹏城。
刚毕业的那两三年她和于茹感情最亲近的时候。
等她一过25岁,感觉就突然变味了。
因为于茹开始催婚了。
起初陈星在那段“母慈女孝”的氛围下,以为她真的和母亲亲近了,还有些天真的想法,觉得自己可以在她面前说出内心的真正想法。
她对于茹她不想结婚,她也觉得她不要结婚,当然也不会生孩子。
她永远忘记不了于茹的神情。
她是那么不可置信地望着自己,像是望着一个不容于世的异类。
“你不结婚不生孩子老了怎么办?别人会怎么看你别人会怎么看我?你书读哪里去了?尽想做一下丢人现眼的事情?”
“我一个人也能过得很好。”
“你哪里能过好?靠你自己这点工资是能买房?就算你能买,哪有女人需要自己买房,买房那是男人的事情,男人负责养家赚钱,女人负责生儿育女,你条件这么好,完全可以向你大姨那样嫁一个条件好的,舒舒服服地过日子,你一个大学生,连这样的道理都不懂?”
“我是为了你好,你现在年纪轻,爱自由,不想太早结婚我可以理解,你可以慢慢看,慢慢选……”
陈星沉默了,也茫然了。
从此于茹变本加厉,催她相亲,托人帮忙介绍,闹得家里附近人都觉得是她“恨嫁”,陈星羞耻得要命,和她吵了一大架,从那以后便也不怎么回家了。
于茹也没收敛,她甚至这次还介绍了自己的同事。
陈星觉得自己快要喘不过气来。
试着和同事倾诉一下,她也没将自己不婚不孕的想法透露出来,只说家里催婚,年轻的女孩子大多有认同感,可她们说的是“适合结婚的人哪里那么容易找”,她们的观念终究是不一样的。
她感觉自己仿佛真是个异类了,与她周围的一切全都格格不入,甚至都没有人能说说心里话。
陈星左思右想,精疲力尽,觉得自己好像被无形的压力淘空了,她像一个虚壳,天地间只有这个沙发是她的容身之地了。
第8章 过年(一)
陈星一连消沉了好几天,都没有心思去想过年的事情。
她久违地想起了很早很早的春节。
于茹会给她买一套漂亮的小裙子,里里外外张罗吃的喝的,买一些年货走亲戚,爸爸的学校那时也放寒假了,会带她出去玩,给她买故事书。
一家三口过得不富裕,现在想起却觉得那才是她心目中的春节——简单,快乐,美好,充满了期待。
二十年过去了。
陈星其实已经记不清爸爸的模样了。
于茹却很清晰地跳入她的脑海里。
她年轻光滑的面庞,她乌黑浓密的头发,微笑地望着自己。
遥远的回忆让妈妈的形象无比温柔,美丽,亲近。
那形象却只能塑在脑海里,然后将其忘记。
因为只要一想起来,陈星就心悸得想流泪。
爸爸去世后,于茹整个人就崩溃了。
后来,经人介绍和孟永华相看。
孟永华是二婚,前妻也是病逝,没有孩子,家里有两层自建房,是他父母留给他的,他自己在外跑,做点简单的小生意。人长得平常,甚至可以说有点丑,个子倒是挺高的,无论如何比不上自己的爸爸。
陈星听过于茹跟一个亲戚阿姨诉苦:“我这条件人家不嫌弃已经是……陈星都9岁了,我是肯定要带着她的。”
“他的父母还在,可能比较难相处……不过人家也说了孩子带过去,他愿意养,也给她上学。”阿姨一点一点给她分析道。
“……是,那我也没什么要求了,我还想什么呢……”
“等你给他生个儿子,一切就都好了……他父母年龄也大了,熬几年就好了……”
“我的命怎么这么苦……”
“我们女人啊,也没别的法子,还是得有一个家,一个家里没有男人算什么家呢”
亲戚阿姨的嗓音越来越低,于茹强忍着泣声,两人围着桌子面对面坐着,劝慰与诉苦。
陈星靠在门边,无助地睁着眼睛望着那两个纤瘦的剪影。
那一帧画面停留她记忆里很久,很久,足以成为她的阴影。
她随着于茹到了孟家,她不会叫孟永华爸爸,叫孟永华父母为孟爷爷孟奶奶,孟永华经常出外做生意,大多数时间都是她和于茹和两个老人,在孟家,她当最乖的小孩子,帮忙做家务,安安静静地写作业。
后来孟冬出生了。
后来孟爷爷孟奶奶先后去世。
后来于茹再也没有生第三个孩子。
后来孟永华在外面的生意做不下去了,回来了。
随着时间一年一年过,9岁的她也变得越来越小,小得可以藏进岁月的缝隙里,其他人包括她自己,都忘记了那小女孩的存在。
腊月二十九,陈星收到了孟冬的微信:“星姐,妈让你晚上回家吃饭呢。”
陈星没有马上回,看着她加的做鬼脸的表情包叹一声。
孟冬接着发过来:“姐,明天就除夕了,你还不回家呀?”
这几年陈星都是年底回家住几天,初二或者初三回学校的宿舍,已经成为了惯例,孟冬可能也知道她和于茹吵架了,来做和事佬的。
陈星气血翻涌:“……他又喝酒了?”
于茹:“……这不是过年了吗”
陈星深深呼吸。
于茹:“你怎么那么不懂事?过年也不会买条烟或者买酒给你爸喝?”
陈星实在是忍不了了:“他不是我爸好吗?”
于茹:“……怎么不是了?”
陈星:“他是孟冬的爸不是我爸好吗,如果真是我爸,怎么会介意我没给他买烟买酒?再说了烟酒是什么好东西?”
于茹:“你冲我大哭小叫干嘛?”
陈星继续说:“我过年没给他红包吗?我工作之后每一年都有给他钱好吧?我做得还不够好?你不要太不可理喻好吗?”
于茹骂道:“死丫头,你在说什么,我这是为了谁啊,我都是为了你,你懂吗,基本的人情世故你不懂?就是因为他不是你亲爸……”
陈星忍不住提高了音量:“你到底是不是我亲妈啊!!!”
她气死了,直接把电话挂掉了。
陈星回了自己的宿舍,憋着的情绪终于可以释放出来,她蜷缩在宿舍里单人沙发里,咬着唇,眼泪一颗一颗禁不住掉落。
年底了,到处张灯结彩非常热闹,只有她一个人,伤心的时候也没人可以说,她愈发觉得一阵空虚,前所未有的孤独。
她久久地缩在沙发里,不知道缩了多久,视线在某一瞬间停驻在沙发扶手上——咖啡色的毛呢条纹在灯光下散发着静谧的气息。
大四那年她参加了几所学校的校招,除了融城高中,一所是粤省鹏城的初中,一所是鹭岛那边的高中,当时这三所学校她最心动的其实是鹏城那家,竞争力最大的是鹭岛的学校,因为她们同校很多同学都倾向在本省就业,鹭岛无论从地理位置,还是各项薪资福利,综合条件是最好的。
于茹一定要让她选择融城高中,说是离家近,还是她的母校,知根知底再好不过了。
陈星知道她的私心是想自己贴补一下家庭,贴补一下同母异父妹妹的学费,她也觉得于茹很辛苦,加上她对母校也有感情,就答应了。
陈星缓慢地抚着沙发的扶手,已经有些起毛了,一晃都快五年了。
这沙发是她入职报道的第一天,以前的老师兼现在的同事给她的,算是九成新的二手货品,对她这刚毕业的穷学生来说已经很满意了。
刚毕业那两三年,是她和于茹感情最好的时候。
于茹时不时就把她挂嘴边,“我家大女儿,嗯,在高中任教呢,是那是我们闽省最好的师范学校了,那都可以去鹭岛那边最好的高中了!”
“要不是她想照顾家里,她早就去那边了,对啊,长大了,懂事了!”
“教的是主科语文,哎,他三婶,你表侄子是读高中了吧?哎,好说好说,这肯定是要照顾一下的对啊
“对啊,第一年进去都要当班主任的……她实习期早当过了。”
说得多了,亲戚朋友街坊邻居熟人也给面子,纷纷说于茹好福气,苦尽甘来了。
“姑娘家当老师是最好不过了,人家那些富人家,最喜欢当老师的儿媳妇,冬冬妈的福气在后头!”
“可不是啊?要我说,女儿才好呢,你看冬冬妈这两个女儿长得多好,那冬冬还小就不说,可星星那长得是真水啊!”
那段期间于茹满脸发光,神清气爽,时不时还打电话给自己的大姨夸她。
看着于茹这样高兴,陈星也高兴,她甚至还有一种终于等到妈妈认成就感,以及在那种夸赞中,久而久之还有了一些虚荣感,从而她忘记了,她其实最初心仪的是鹏城。
刚毕业的那两三年她和于茹感情最亲近的时候。
等她一过25岁,感觉就突然变味了。
因为于茹开始催婚了。
起初陈星在那段“母慈女孝”的氛围下,以为她真的和母亲亲近了,还有些天真的想法,觉得自己可以在她面前说出内心的真正想法。
她对于茹她不想结婚,她也觉得她不要结婚,当然也不会生孩子。
她永远忘记不了于茹的神情。
她是那么不可置信地望着自己,像是望着一个不容于世的异类。
“你不结婚不生孩子老了怎么办?别人会怎么看你别人会怎么看我?你书读哪里去了?尽想做一下丢人现眼的事情?”
“我一个人也能过得很好。”
“你哪里能过好?靠你自己这点工资是能买房?就算你能买,哪有女人需要自己买房,买房那是男人的事情,男人负责养家赚钱,女人负责生儿育女,你条件这么好,完全可以向你大姨那样嫁一个条件好的,舒舒服服地过日子,你一个大学生,连这样的道理都不懂?”
“我是为了你好,你现在年纪轻,爱自由,不想太早结婚我可以理解,你可以慢慢看,慢慢选……”
陈星沉默了,也茫然了。
从此于茹变本加厉,催她相亲,托人帮忙介绍,闹得家里附近人都觉得是她“恨嫁”,陈星羞耻得要命,和她吵了一大架,从那以后便也不怎么回家了。
于茹也没收敛,她甚至这次还介绍了自己的同事。
陈星觉得自己快要喘不过气来。
试着和同事倾诉一下,她也没将自己不婚不孕的想法透露出来,只说家里催婚,年轻的女孩子大多有认同感,可她们说的是“适合结婚的人哪里那么容易找”,她们的观念终究是不一样的。
她感觉自己仿佛真是个异类了,与她周围的一切全都格格不入,甚至都没有人能说说心里话。
陈星左思右想,精疲力尽,觉得自己好像被无形的压力淘空了,她像一个虚壳,天地间只有这个沙发是她的容身之地了。
第8章 过年(一)
陈星一连消沉了好几天,都没有心思去想过年的事情。
她久违地想起了很早很早的春节。
于茹会给她买一套漂亮的小裙子,里里外外张罗吃的喝的,买一些年货走亲戚,爸爸的学校那时也放寒假了,会带她出去玩,给她买故事书。
一家三口过得不富裕,现在想起却觉得那才是她心目中的春节——简单,快乐,美好,充满了期待。
二十年过去了。
陈星其实已经记不清爸爸的模样了。
于茹却很清晰地跳入她的脑海里。
她年轻光滑的面庞,她乌黑浓密的头发,微笑地望着自己。
遥远的回忆让妈妈的形象无比温柔,美丽,亲近。
那形象却只能塑在脑海里,然后将其忘记。
因为只要一想起来,陈星就心悸得想流泪。
爸爸去世后,于茹整个人就崩溃了。
后来,经人介绍和孟永华相看。
孟永华是二婚,前妻也是病逝,没有孩子,家里有两层自建房,是他父母留给他的,他自己在外跑,做点简单的小生意。人长得平常,甚至可以说有点丑,个子倒是挺高的,无论如何比不上自己的爸爸。
陈星听过于茹跟一个亲戚阿姨诉苦:“我这条件人家不嫌弃已经是……陈星都9岁了,我是肯定要带着她的。”
“他的父母还在,可能比较难相处……不过人家也说了孩子带过去,他愿意养,也给她上学。”阿姨一点一点给她分析道。
“……是,那我也没什么要求了,我还想什么呢……”
“等你给他生个儿子,一切就都好了……他父母年龄也大了,熬几年就好了……”
“我的命怎么这么苦……”
“我们女人啊,也没别的法子,还是得有一个家,一个家里没有男人算什么家呢”
亲戚阿姨的嗓音越来越低,于茹强忍着泣声,两人围着桌子面对面坐着,劝慰与诉苦。
陈星靠在门边,无助地睁着眼睛望着那两个纤瘦的剪影。
那一帧画面停留她记忆里很久,很久,足以成为她的阴影。
她随着于茹到了孟家,她不会叫孟永华爸爸,叫孟永华父母为孟爷爷孟奶奶,孟永华经常出外做生意,大多数时间都是她和于茹和两个老人,在孟家,她当最乖的小孩子,帮忙做家务,安安静静地写作业。
后来孟冬出生了。
后来孟爷爷孟奶奶先后去世。
后来于茹再也没有生第三个孩子。
后来孟永华在外面的生意做不下去了,回来了。
随着时间一年一年过,9岁的她也变得越来越小,小得可以藏进岁月的缝隙里,其他人包括她自己,都忘记了那小女孩的存在。
腊月二十九,陈星收到了孟冬的微信:“星姐,妈让你晚上回家吃饭呢。”
陈星没有马上回,看着她加的做鬼脸的表情包叹一声。
孟冬接着发过来:“姐,明天就除夕了,你还不回家呀?”
这几年陈星都是年底回家住几天,初二或者初三回学校的宿舍,已经成为了惯例,孟冬可能也知道她和于茹吵架了,来做和事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