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有一回我们去一个什么托儿所,做那种科普志愿,科普安全知识还是什么的。里面都是那种六七岁的小孩,这个年纪就没有几个坐得住的,但有一个小孩可认真了,乖乖坐在那里,不管陈寻雁说什么,她都会应。后来陈寻雁就跟她说,‘我下个礼拜还来。’到了约定那天,我们临时加了个什么讲座,陈寻雁不干了,借着上厕所就溜了,跑去托儿所了。她到的时候天都快黑了,还溜进教室问那个小孩,‘我答应你会来的,我没失约吧?’”
贺长夏戴着耳机听得入神,在键盘上一字一顿敲下,“那她怎么变成现在这样?”
虽然现在也说不上是个坏人,但就是……和以前大不相同,很难将这个沉默寡言到有些孤僻的人和贺清溪描述的陈寻雁联系到一起。
“所以说命运无常。”贺清溪在语音里叹了口气,“我也是后来慢慢才知道她家里的一些事情。她吧,其实过得不太好。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婚了,各自组建了新家庭,用她的话来说,就是谁也不要她。还好她爷爷奶奶肯要,把她健健康康养到二十几岁,找了个好工作,好不容易自己能赚钱了以为能回报爷爷奶奶了,前几年爷爷查出来癌症,晚期,有钱也治不好,何况她没那么多钱。她辞了工作回家陪了一段时间,爷爷还是走了。爷爷过世之后,奶奶受不了打击,脑溢血,没过多久也走了。”
“啊这……”贺长夏敲下一行字,又删除,写了又删,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她想起陈寻雁对医院的熟稔,不禁叹息一声。这份熟稔,不知是在医院里上上下下跑过多少回。
“那一个多月里,她连着操持了两场葬礼。她妈早就跟她断了联系了,她爸倒是联系上了,开口就是要房子,连柱香都没去上。好像是做生意欠了钱,想把房子卖了还债。那房子是她爷爷奶奶买的,从前她父母离婚的时候,就说好了留给她的。她爸闹了好几场,陈寻雁把刀都架脖子上了,才把她爸赶走。她没办法,怕自己一走她爸就偷偷带着人上门把房子卖了,都不敢出去找工作。后来她爸倒是慢慢消停了,但是好像,她自己对生活提不起什么兴趣了。”
贺长夏听得直皱眉,哪有这样的父母?
“毕业以后她几乎就跟所有朋友都断了联系,任谁给她发消息都不回,发什么都不回。当然了,她这个臭脾气,本来也没几个朋友。”说到这里,贺清溪轻笑一声。
“起初她不回消息我有点担心,还以为她出了什么事情,怕她想不开。后来我发现这个死丫头,微信有个能看到那个好友赞过的功能你知道吗?就是朋友圈那个界面,会提醒好友最近赞过什么视频。有一天我就看到她不回我消息却跑去给网上的什么心理咨询师的微信视频号点赞,然后我就知道她没事了,但是也知道,她过得不太好。”
“和她组了几年队,我也变得有点钻牛角尖,她越不回我越发,当然不是天天都发,我才没那么闲。我只是想起来*我就发,吃到好吃的给她发,看到路边的花也给她发,听说谁谁谁结婚了也给她发,上课碰到不靠谱的老师也给她发,食堂吃到难吃的菜也给她发,反正什么乱七八糟的都给她发,把她当垃圾桶一样。”
贺长夏想到自己问陈寻雁,为什么能和贺清溪成为朋友,而她的回答是:“她是唯一一个,坚持给我发消息的人。”
“那她回你了吗?”
“一开始当然是不回的,那些消息发过去就跟石沉大海一样。但是你姑姑我是那么容易放弃的人吗?我就一直发一直发,发到有一天,我也记不清是什么时候了,貌似是早上,她突然给我回消息了。她跟我说谢谢,说特别特别感谢,我觉得那天她至少跟我说了十次‘谢谢’,她说,我是唯一一个,没有收到回复,却坚持陆陆续续给她发了一年消息的人。”
“然后她就改过来,经常找你聊天吗?”贺长夏试探着问。
“怎么可能啊!”贺清溪大骂一声,“她就回了那一条,一条!第二天就故态复萌,又不回我消息了。到现在也一样,还是死性不改,我给她发的消息还是只挑几条回,回的也短,就几个字,有时候更过分,干脆不回。但是人有时候也……”
贺清溪说着又叹了口气,“我可能被她cpu了吧,有时候她回了我反而觉得奇怪。”
想起陈寻雁看完消息将手机倒扣到桌子上的画面,贺长夏无奈笑了笑。
“那你怎么还坚持给她发?”其实贺清溪从小到大,都不太缺朋友。
“那有什么办法?那她都那样说了,‘唯一一个’,”贺清溪重复了一遍,“她说我是唯一一个坚持给她发消息的人,那要是我也不给她发消息了,她岂不是很孤单?”
贺长夏扭头看了看隔壁房间,似乎想透过墙壁,看看隔壁的人在干什么。
在没有收到消息的时候,她是不是很孤单?
“后来我帮你找出去玩的目的地的时候,一下子就想到她了。她一个人住,没什么限制,又刚好有一间空房。人呢,虽然这几年古怪了些、孤僻了点,但底色还是不坏的。然后我就去给她发消息了,她没几分钟就回了,后来我就知道,虽然她有时候没回,但是其实一直有认真看我的消息,她只是,有点不知道怎么回了。”
朋友们都进入了新的领域,有结婚的、有求学的、有升职的,只有她还在困在老家的旧房子里,不仅止步不前,甚至还往后退了些,生活一地鸡毛,想聊天,又能从何聊起?
苦得太久了,即使尝到甜,第一反应不是惊喜而是质疑。
我也配吗?
“你这几天相处下来,她人其实不坏吧?”
贺长夏听得点点头,又想起来贺清溪看不到,选了个“点头”的表情包回过去。
贺清溪继续道:“你别看她表面上冷淡,你跟她说话她好像爱答不理似的,实际上,你做的油炸小黄鱼,她是不是吃完了?你生病,她是不是陪着你去看了?你住的屋子,她是不是提前帮你收拾好了?她这个人啊,说得少,做得多。你要去了解一个人,就不要听她说了什么,而是要看她做了什么。”
“起初她不太愿意让你去她家住,但理由不是嫌你麻烦,她是怕家里条件太差,怕委屈你。我跟她说了好久她才同意,然后就跟我一一确认要给你准备哪些东西。大到被子枕头,小到牙刷拖鞋,事无巨细。那时候我就确定,她还和从前一样,是个很靠谱的人。”
贺长夏倏尔想起来到这里的第一天,她在外面敲门,无人来开门。但是地毯下,早就准备好了一把钥匙。
也许并不是陈寻雁嘴上说的懒,不想给她开门。
或许只是她已经太久没有为客人开过门了。
第14章 就像六月的太阳,没有边界感的非要照耀你。
第三天已经不用去输液了,贺长夏也没急着要出去玩,早早下楼去买了包子豆浆回来当早餐。她回到家里的时候,陈寻雁刚好揉着眼睛从屋子里出来,于是高扬起手跟她打招呼。
“早上好啊姐姐。”
没有学业压力睡到自然醒的贺长夏,和六月一样充满了活力。
陈寻雁顿了顿,看了眼她摆到桌上的东西,迟疑了下还是开口,“你买你自己的就行,不用管我。”
贺长夏摆摆手,“顺手的事情,姐姐你不用跟我客气。”
陈寻雁的目光在桌上的早餐上来回游荡,而后终于忍不住开口:“这是两个人能吃完的量?”
“啊?”贺长夏回过神来认真点了点桌上的早餐,两个茶叶蛋、两个红薯、一笼小笼包、两个大肉包、两杯豆浆、两根油条还有两个饭团,好像确实有点多……
贺长夏摸了摸后脑勺,尬笑两声,“啊哈哈哈,好像确实有点多。之前上学天天赶时间,都没怎么好好吃过早饭,现在看什么都想尝一下hhhh……”
当然了还有个原因她没好意思说,昨天听见贺清溪说起陈寻雁苦瓜一样的经历,她觉得心里有点说不出的难过,但又怕自己冒冒失失上去关心显得失礼。
在她的认知里,表达善意的方式之一就是用食物,于是就买了这一大堆东西。
“姐姐你也该多吃点,你看你都瘦成这样了。”她说着视线就往陈寻雁两条细长的胳膊上瞟去。
真白,不仅胳膊长,手指看上去也很长。
陈寻雁拉开椅子坐下,随口问了句行程:“你今天不出门?”
贺长夏掏出自己随手携带的小本子翻了翻,“还有几个地方没打卡,但是想想也不急,反正不着急回家,暑假还长呢,很适合深度游。我吃完早饭再想今天去哪吧。”
陈寻雁不置可否,拿了个红薯开始剥皮。
贺长夏叽叽喳喳同她讲起自己来这里的经历,“第一天我去了那个博物馆,刚好有个展览呢,展厅布置得好漂亮,里面还有个文物,是我在历史书上学过的,原来书本上看到的,和亲眼看到的,真的是两种不一样的体验。”
贺长夏戴着耳机听得入神,在键盘上一字一顿敲下,“那她怎么变成现在这样?”
虽然现在也说不上是个坏人,但就是……和以前大不相同,很难将这个沉默寡言到有些孤僻的人和贺清溪描述的陈寻雁联系到一起。
“所以说命运无常。”贺清溪在语音里叹了口气,“我也是后来慢慢才知道她家里的一些事情。她吧,其实过得不太好。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婚了,各自组建了新家庭,用她的话来说,就是谁也不要她。还好她爷爷奶奶肯要,把她健健康康养到二十几岁,找了个好工作,好不容易自己能赚钱了以为能回报爷爷奶奶了,前几年爷爷查出来癌症,晚期,有钱也治不好,何况她没那么多钱。她辞了工作回家陪了一段时间,爷爷还是走了。爷爷过世之后,奶奶受不了打击,脑溢血,没过多久也走了。”
“啊这……”贺长夏敲下一行字,又删除,写了又删,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她想起陈寻雁对医院的熟稔,不禁叹息一声。这份熟稔,不知是在医院里上上下下跑过多少回。
“那一个多月里,她连着操持了两场葬礼。她妈早就跟她断了联系了,她爸倒是联系上了,开口就是要房子,连柱香都没去上。好像是做生意欠了钱,想把房子卖了还债。那房子是她爷爷奶奶买的,从前她父母离婚的时候,就说好了留给她的。她爸闹了好几场,陈寻雁把刀都架脖子上了,才把她爸赶走。她没办法,怕自己一走她爸就偷偷带着人上门把房子卖了,都不敢出去找工作。后来她爸倒是慢慢消停了,但是好像,她自己对生活提不起什么兴趣了。”
贺长夏听得直皱眉,哪有这样的父母?
“毕业以后她几乎就跟所有朋友都断了联系,任谁给她发消息都不回,发什么都不回。当然了,她这个臭脾气,本来也没几个朋友。”说到这里,贺清溪轻笑一声。
“起初她不回消息我有点担心,还以为她出了什么事情,怕她想不开。后来我发现这个死丫头,微信有个能看到那个好友赞过的功能你知道吗?就是朋友圈那个界面,会提醒好友最近赞过什么视频。有一天我就看到她不回我消息却跑去给网上的什么心理咨询师的微信视频号点赞,然后我就知道她没事了,但是也知道,她过得不太好。”
“和她组了几年队,我也变得有点钻牛角尖,她越不回我越发,当然不是天天都发,我才没那么闲。我只是想起来*我就发,吃到好吃的给她发,看到路边的花也给她发,听说谁谁谁结婚了也给她发,上课碰到不靠谱的老师也给她发,食堂吃到难吃的菜也给她发,反正什么乱七八糟的都给她发,把她当垃圾桶一样。”
贺长夏想到自己问陈寻雁,为什么能和贺清溪成为朋友,而她的回答是:“她是唯一一个,坚持给我发消息的人。”
“那她回你了吗?”
“一开始当然是不回的,那些消息发过去就跟石沉大海一样。但是你姑姑我是那么容易放弃的人吗?我就一直发一直发,发到有一天,我也记不清是什么时候了,貌似是早上,她突然给我回消息了。她跟我说谢谢,说特别特别感谢,我觉得那天她至少跟我说了十次‘谢谢’,她说,我是唯一一个,没有收到回复,却坚持陆陆续续给她发了一年消息的人。”
“然后她就改过来,经常找你聊天吗?”贺长夏试探着问。
“怎么可能啊!”贺清溪大骂一声,“她就回了那一条,一条!第二天就故态复萌,又不回我消息了。到现在也一样,还是死性不改,我给她发的消息还是只挑几条回,回的也短,就几个字,有时候更过分,干脆不回。但是人有时候也……”
贺清溪说着又叹了口气,“我可能被她cpu了吧,有时候她回了我反而觉得奇怪。”
想起陈寻雁看完消息将手机倒扣到桌子上的画面,贺长夏无奈笑了笑。
“那你怎么还坚持给她发?”其实贺清溪从小到大,都不太缺朋友。
“那有什么办法?那她都那样说了,‘唯一一个’,”贺清溪重复了一遍,“她说我是唯一一个坚持给她发消息的人,那要是我也不给她发消息了,她岂不是很孤单?”
贺长夏扭头看了看隔壁房间,似乎想透过墙壁,看看隔壁的人在干什么。
在没有收到消息的时候,她是不是很孤单?
“后来我帮你找出去玩的目的地的时候,一下子就想到她了。她一个人住,没什么限制,又刚好有一间空房。人呢,虽然这几年古怪了些、孤僻了点,但底色还是不坏的。然后我就去给她发消息了,她没几分钟就回了,后来我就知道,虽然她有时候没回,但是其实一直有认真看我的消息,她只是,有点不知道怎么回了。”
朋友们都进入了新的领域,有结婚的、有求学的、有升职的,只有她还在困在老家的旧房子里,不仅止步不前,甚至还往后退了些,生活一地鸡毛,想聊天,又能从何聊起?
苦得太久了,即使尝到甜,第一反应不是惊喜而是质疑。
我也配吗?
“你这几天相处下来,她人其实不坏吧?”
贺长夏听得点点头,又想起来贺清溪看不到,选了个“点头”的表情包回过去。
贺清溪继续道:“你别看她表面上冷淡,你跟她说话她好像爱答不理似的,实际上,你做的油炸小黄鱼,她是不是吃完了?你生病,她是不是陪着你去看了?你住的屋子,她是不是提前帮你收拾好了?她这个人啊,说得少,做得多。你要去了解一个人,就不要听她说了什么,而是要看她做了什么。”
“起初她不太愿意让你去她家住,但理由不是嫌你麻烦,她是怕家里条件太差,怕委屈你。我跟她说了好久她才同意,然后就跟我一一确认要给你准备哪些东西。大到被子枕头,小到牙刷拖鞋,事无巨细。那时候我就确定,她还和从前一样,是个很靠谱的人。”
贺长夏倏尔想起来到这里的第一天,她在外面敲门,无人来开门。但是地毯下,早就准备好了一把钥匙。
也许并不是陈寻雁嘴上说的懒,不想给她开门。
或许只是她已经太久没有为客人开过门了。
第14章 就像六月的太阳,没有边界感的非要照耀你。
第三天已经不用去输液了,贺长夏也没急着要出去玩,早早下楼去买了包子豆浆回来当早餐。她回到家里的时候,陈寻雁刚好揉着眼睛从屋子里出来,于是高扬起手跟她打招呼。
“早上好啊姐姐。”
没有学业压力睡到自然醒的贺长夏,和六月一样充满了活力。
陈寻雁顿了顿,看了眼她摆到桌上的东西,迟疑了下还是开口,“你买你自己的就行,不用管我。”
贺长夏摆摆手,“顺手的事情,姐姐你不用跟我客气。”
陈寻雁的目光在桌上的早餐上来回游荡,而后终于忍不住开口:“这是两个人能吃完的量?”
“啊?”贺长夏回过神来认真点了点桌上的早餐,两个茶叶蛋、两个红薯、一笼小笼包、两个大肉包、两杯豆浆、两根油条还有两个饭团,好像确实有点多……
贺长夏摸了摸后脑勺,尬笑两声,“啊哈哈哈,好像确实有点多。之前上学天天赶时间,都没怎么好好吃过早饭,现在看什么都想尝一下hhhh……”
当然了还有个原因她没好意思说,昨天听见贺清溪说起陈寻雁苦瓜一样的经历,她觉得心里有点说不出的难过,但又怕自己冒冒失失上去关心显得失礼。
在她的认知里,表达善意的方式之一就是用食物,于是就买了这一大堆东西。
“姐姐你也该多吃点,你看你都瘦成这样了。”她说着视线就往陈寻雁两条细长的胳膊上瞟去。
真白,不仅胳膊长,手指看上去也很长。
陈寻雁拉开椅子坐下,随口问了句行程:“你今天不出门?”
贺长夏掏出自己随手携带的小本子翻了翻,“还有几个地方没打卡,但是想想也不急,反正不着急回家,暑假还长呢,很适合深度游。我吃完早饭再想今天去哪吧。”
陈寻雁不置可否,拿了个红薯开始剥皮。
贺长夏叽叽喳喳同她讲起自己来这里的经历,“第一天我去了那个博物馆,刚好有个展览呢,展厅布置得好漂亮,里面还有个文物,是我在历史书上学过的,原来书本上看到的,和亲眼看到的,真的是两种不一样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