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系统似乎被她的学习劲头打动了,十分钟雪花屏后。
【已申请,可。】
林染目光闪了闪。
暖房宴在晚饭前一个半时辰开席。
宴席的桌椅摆在林家新房前的场院上,老老小小都上桌,一桌十二人,摆十三桌能坐得下。
桌子是各家饭桌凑的,形状大小各异,菜色都一样。
大盆的羊肉炖豆腐、羊杂炖萝卜、猪肉炖菜干、油渣炖葵菜、猪肉炖豆腐。
五个菜,样样都是油水足的肉菜,扑鼻的肉味儿,香得人们下意识咽了咽口水。
村里人吃席不说那么多场面话。柳春生带头,各桌此起彼伏说几句家宅平安步步高升福星高照之类的吉祥话。
林春兰站起来,涨红着脸说一句:多谢乡邻们百忙之中来捧场,招待不周,大家吃好喝好。
大伙再应和两句:好!
全是好饭好菜!
就开吃。
林春兰满脸激动的坐下,兴奋的看向儿媳:是这几句话,没错吧?
中午她特意偷偷问儿媳,儿媳说了好多的场面话,她挑了几句简单的,背了十七八次。
谢韵仪点点头,给阿娘一个赞赏的眼神。
林春兰下意识挺了挺脊背,嘴角忍不住笑,哎哟,她在全村人面前说场面话了呢!
林秀菊笑呵呵的给妻子夹一块羊肉:用香料炖的,腥膻味都炖没了。
林朝霞咽下嘴里的肉:是好吃,我还是第一次吃到味儿这么好的羊肉。
这桌就坐了她们两家人,碗碗菜里的肉都捞得格外多,看着就欣喜满足。
柳乐乐面前放了一个小木碗,自己拿手抓肉抓豆腐吃,小手和嘴巴都油乎乎的,一边吃一边乐。
林玲吃得头都不抬,肉敞开了吃,她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
旁的桌也吃得热闹。林家这暖房宴舍得用肉,这桌肉菜,比家里年夜饭还丰盛。
村里人以往觉得羊肉价贵,味儿又重,极少买来吃,这会觉得是真好吃,比猪肉有滋味儿。
这是放了不少香料,盖住了羊肉的膻味。帮厨的人说,那叫小茴香的香料,药店才有得卖,贵着呢。姜也没少放,吃起来味儿才这么好。
不少人边吃,边偷偷看一眼主桌上的林家人,心中五味杂陈。
这才多久,林家就起来了!
三个月之前,林家还是村里最穷的几户之一呢。
人的运道来了,真是挡都挡不住。
哎,吃肉,吃肉
一顿饭,人人嘴里胃里都满足了,心里的酸味儿还没起波澜,就被一个饱嗝暂时抚平了。
吃完饭,各家拿回各家的碗筷、椅子和桌子。
帮厨的人帮着收拾干净地,分了没吃完的几个豆渣麦粉馍馍,还有单独给她们留出来的一大碗肉菜。
今儿是吃饱了,这一大碗肉菜,明早和粟米一起煮粥,又是一顿香喷喷的早饭呢。
人都走了,林春兰和林秀菊关上大门,这才有真正搬进新宅子的实感。
昨晚忙半夜,又一直惦记着银子没藏好,心中的喜悦被压着没有冒头。这会雀跃的欢喜,像是一场春雨后的杂草似的,蹭蹭蹭往上长。
她俩一步步的欣赏,自家大大的气派砖瓦房。
这墙砌得真好,刷上石灰平平的。
有炕,冬天关上门,屋里肯定暖和。还没有烟味,半夜也不会有冷风吹进来。冬日坐在炕上织布,肯定不冷。
衣柜也气派,家里还好多布,等闲了,咱俩也多做几身衣裳。往后打补丁的衣裳就只下地穿,还有鞋,不穿草鞋了,旧床单被子够做好多双鞋。
先给阿染和阿清做,她俩现在要读书,没空做衣裳。绸缎衣裳也给她俩做几身出来,去县城的时候穿。
走进对面的厢房,这屋就放了一个空荡荡的架子。之前林染问她们怎么布置,她俩都没主意,就空下来了。
一会咱把箱子都搬过来,布匹、绸缎、羊皮都放新箱子里。阿染阿清办事就是妥当,搁箱子的矮木架她们也买了两。
咱也跟阿染她们那屋似的,一个箱子放炕尾,平日要用的放卧房,不用的锁在厢房。
这房子大,看着杂物都没了,真真是哪哪都干净雅致。
雅致这个词,是林春兰听柳芽夸房子说的。她从前觉得柳芽眼睛长在头顶上,现在看着顺眼多了。
厨屋她们今儿呆了大半天,是真好用,省柴还少烟。帮厨的村人都说等黄土砖晒好了,自家厨屋也要垒这样的灶。
今儿的宴席,一百五十多人吃饭,就没借别人家的厨屋。六个灶都放上大陶釜,炖肉、蒸馍馍,两次就烧好了。
碗筷罐子洗干净往橱柜一放,厨屋都是亮堂堂的,又干净又整洁。
两条长长的厨案,都是好木头,稳稳当当,光滑平整。若是不小心染上脏污,拿布巾一擦就干净。
想想老屋里那个,被烟熏得黑漆漆,陶罐多了就没处下脚的厨屋。
哎,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再往后,澡房和茅房。冬日洗澡不冷,茅房不臭,只这两样,多少人羡慕得眼都红了。
柴房,嗐,堆柴火的屋子,也是一样的砖瓦房。
今儿还有婶子们说呢,以往听戏,唱犯错的小丫头被关进柴房,我这还跟着掉眼泪呢。早知道是这种柴房,哎哟,掉什么泪,羡慕还来不及呢。
牲口房,小栗子和鹅啊鸡啊,到自家也跟着享福了。风吹不着,雨淋不着,有粮食吃。可得长快点,多长点肉。
打开杂物房的锁,看一眼里面满满当当的陶缸陶罐,里头可装了不少好东西,都是家业呢。
她俩没喊林染帮忙,抬起箱子回自己屋。今晚银子就锁小箱子里,小箱子再锁进大箱子,最后门再锁上,安安稳稳的睡觉。
路过女儿儿媳的屋子,听见书房传来读书的声音,两人相视一笑。
这日子,过得跟神仙似的!
林春兰两口子又一次欣赏完自家房子,洗漱完,乐乐陶陶的回屋做针线。
林染和谢韵仪在书房学习。
既然林染不排斥科考了,谢韵仪就边自己温习,边教她。
秀才试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最简单,考经义。这个阿染听我讲一遍就不会有问题。
虽然在侯府的日子过得压抑,但,她得到的资源也是常人难及的。
教经义的夫子引经据典,释义讲得深刻,外头的书压根没法比。
第二部分,策问。一些常见的考题类型我都知道。我日后做的文章,阿染都可以拿去参详一二。
梁国重实用,第三部分,法令和算学。算学阿染绝对能傲视群雄,法令我有空就背给你听,秀才试常考的也就那么些。
林染若有所思:按你这么一说,我考个秀才好像不难?
那当然!谢韵仪得意的挺胸,阿染聪慧过人,我又是独一无二的好夫子,区区秀才试,小事一桩。
秀才对普通学子当然难了,光记住四书五经的释义,就得费不少功夫。脑子不开窍的,背了忘,忘了背,同样的内容,反反复复花许多时间才能真正不忘。
释义多是听夫子讲,有些夫子讲的就不对,有些只能讲出片面浅显的内容。
法令同理。
策问则是最难的,见识不够的学子,很难写出一篇出彩的策问。
而她,策问入门,用的就是各年出挑的进士策问文章做范本。
哪怕是她的策问毫无新意,在一干秀才里,也是出挑的文章。
这,就是谢韵仪科考的底气。
她从两岁起,就在书房和练武场里长大,日夜用功,寒暑不辍。
那些年吃的苦,在今天,终于得到了最满意的回报她能在林染面前,理直气壮的说,自己稳过秀才试;说自己是独一无二的好夫子,有她在,林染轻松过秀才试。
林染拱手:那学生就靠夫子教诲了。
谢韵仪高兴得忘了北,高高抬着下巴,矜持又得意:多说些好听的话,给夫子听听。
林染睨她一眼,从空间里拿出一块糕点,堵住她的嘴。
谢韵仪吃完,顿了顿:这绿豆糕没去壳,还一股豆腥味,吃起来腻人。
林染似有所感,向后倚靠在椅背上,目光穿过屋顶,看向遥远的时空。
不知是在说谢韵仪,还是在嘲笑自己:从前好吃的糕点任选,不知道珍惜。现在,有得吃就不错了。
谢韵仪眼眸一转:阿染于厨艺一道上颇有天份,不知哪天阿染若是有空闲,能不能给夫子做一盘糕点呢?那定然是珍馐美馔,本夫子必定感动得潸然泪下。
【已申请,可。】
林染目光闪了闪。
暖房宴在晚饭前一个半时辰开席。
宴席的桌椅摆在林家新房前的场院上,老老小小都上桌,一桌十二人,摆十三桌能坐得下。
桌子是各家饭桌凑的,形状大小各异,菜色都一样。
大盆的羊肉炖豆腐、羊杂炖萝卜、猪肉炖菜干、油渣炖葵菜、猪肉炖豆腐。
五个菜,样样都是油水足的肉菜,扑鼻的肉味儿,香得人们下意识咽了咽口水。
村里人吃席不说那么多场面话。柳春生带头,各桌此起彼伏说几句家宅平安步步高升福星高照之类的吉祥话。
林春兰站起来,涨红着脸说一句:多谢乡邻们百忙之中来捧场,招待不周,大家吃好喝好。
大伙再应和两句:好!
全是好饭好菜!
就开吃。
林春兰满脸激动的坐下,兴奋的看向儿媳:是这几句话,没错吧?
中午她特意偷偷问儿媳,儿媳说了好多的场面话,她挑了几句简单的,背了十七八次。
谢韵仪点点头,给阿娘一个赞赏的眼神。
林春兰下意识挺了挺脊背,嘴角忍不住笑,哎哟,她在全村人面前说场面话了呢!
林秀菊笑呵呵的给妻子夹一块羊肉:用香料炖的,腥膻味都炖没了。
林朝霞咽下嘴里的肉:是好吃,我还是第一次吃到味儿这么好的羊肉。
这桌就坐了她们两家人,碗碗菜里的肉都捞得格外多,看着就欣喜满足。
柳乐乐面前放了一个小木碗,自己拿手抓肉抓豆腐吃,小手和嘴巴都油乎乎的,一边吃一边乐。
林玲吃得头都不抬,肉敞开了吃,她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
旁的桌也吃得热闹。林家这暖房宴舍得用肉,这桌肉菜,比家里年夜饭还丰盛。
村里人以往觉得羊肉价贵,味儿又重,极少买来吃,这会觉得是真好吃,比猪肉有滋味儿。
这是放了不少香料,盖住了羊肉的膻味。帮厨的人说,那叫小茴香的香料,药店才有得卖,贵着呢。姜也没少放,吃起来味儿才这么好。
不少人边吃,边偷偷看一眼主桌上的林家人,心中五味杂陈。
这才多久,林家就起来了!
三个月之前,林家还是村里最穷的几户之一呢。
人的运道来了,真是挡都挡不住。
哎,吃肉,吃肉
一顿饭,人人嘴里胃里都满足了,心里的酸味儿还没起波澜,就被一个饱嗝暂时抚平了。
吃完饭,各家拿回各家的碗筷、椅子和桌子。
帮厨的人帮着收拾干净地,分了没吃完的几个豆渣麦粉馍馍,还有单独给她们留出来的一大碗肉菜。
今儿是吃饱了,这一大碗肉菜,明早和粟米一起煮粥,又是一顿香喷喷的早饭呢。
人都走了,林春兰和林秀菊关上大门,这才有真正搬进新宅子的实感。
昨晚忙半夜,又一直惦记着银子没藏好,心中的喜悦被压着没有冒头。这会雀跃的欢喜,像是一场春雨后的杂草似的,蹭蹭蹭往上长。
她俩一步步的欣赏,自家大大的气派砖瓦房。
这墙砌得真好,刷上石灰平平的。
有炕,冬天关上门,屋里肯定暖和。还没有烟味,半夜也不会有冷风吹进来。冬日坐在炕上织布,肯定不冷。
衣柜也气派,家里还好多布,等闲了,咱俩也多做几身衣裳。往后打补丁的衣裳就只下地穿,还有鞋,不穿草鞋了,旧床单被子够做好多双鞋。
先给阿染和阿清做,她俩现在要读书,没空做衣裳。绸缎衣裳也给她俩做几身出来,去县城的时候穿。
走进对面的厢房,这屋就放了一个空荡荡的架子。之前林染问她们怎么布置,她俩都没主意,就空下来了。
一会咱把箱子都搬过来,布匹、绸缎、羊皮都放新箱子里。阿染阿清办事就是妥当,搁箱子的矮木架她们也买了两。
咱也跟阿染她们那屋似的,一个箱子放炕尾,平日要用的放卧房,不用的锁在厢房。
这房子大,看着杂物都没了,真真是哪哪都干净雅致。
雅致这个词,是林春兰听柳芽夸房子说的。她从前觉得柳芽眼睛长在头顶上,现在看着顺眼多了。
厨屋她们今儿呆了大半天,是真好用,省柴还少烟。帮厨的村人都说等黄土砖晒好了,自家厨屋也要垒这样的灶。
今儿的宴席,一百五十多人吃饭,就没借别人家的厨屋。六个灶都放上大陶釜,炖肉、蒸馍馍,两次就烧好了。
碗筷罐子洗干净往橱柜一放,厨屋都是亮堂堂的,又干净又整洁。
两条长长的厨案,都是好木头,稳稳当当,光滑平整。若是不小心染上脏污,拿布巾一擦就干净。
想想老屋里那个,被烟熏得黑漆漆,陶罐多了就没处下脚的厨屋。
哎,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再往后,澡房和茅房。冬日洗澡不冷,茅房不臭,只这两样,多少人羡慕得眼都红了。
柴房,嗐,堆柴火的屋子,也是一样的砖瓦房。
今儿还有婶子们说呢,以往听戏,唱犯错的小丫头被关进柴房,我这还跟着掉眼泪呢。早知道是这种柴房,哎哟,掉什么泪,羡慕还来不及呢。
牲口房,小栗子和鹅啊鸡啊,到自家也跟着享福了。风吹不着,雨淋不着,有粮食吃。可得长快点,多长点肉。
打开杂物房的锁,看一眼里面满满当当的陶缸陶罐,里头可装了不少好东西,都是家业呢。
她俩没喊林染帮忙,抬起箱子回自己屋。今晚银子就锁小箱子里,小箱子再锁进大箱子,最后门再锁上,安安稳稳的睡觉。
路过女儿儿媳的屋子,听见书房传来读书的声音,两人相视一笑。
这日子,过得跟神仙似的!
林春兰两口子又一次欣赏完自家房子,洗漱完,乐乐陶陶的回屋做针线。
林染和谢韵仪在书房学习。
既然林染不排斥科考了,谢韵仪就边自己温习,边教她。
秀才试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最简单,考经义。这个阿染听我讲一遍就不会有问题。
虽然在侯府的日子过得压抑,但,她得到的资源也是常人难及的。
教经义的夫子引经据典,释义讲得深刻,外头的书压根没法比。
第二部分,策问。一些常见的考题类型我都知道。我日后做的文章,阿染都可以拿去参详一二。
梁国重实用,第三部分,法令和算学。算学阿染绝对能傲视群雄,法令我有空就背给你听,秀才试常考的也就那么些。
林染若有所思:按你这么一说,我考个秀才好像不难?
那当然!谢韵仪得意的挺胸,阿染聪慧过人,我又是独一无二的好夫子,区区秀才试,小事一桩。
秀才对普通学子当然难了,光记住四书五经的释义,就得费不少功夫。脑子不开窍的,背了忘,忘了背,同样的内容,反反复复花许多时间才能真正不忘。
释义多是听夫子讲,有些夫子讲的就不对,有些只能讲出片面浅显的内容。
法令同理。
策问则是最难的,见识不够的学子,很难写出一篇出彩的策问。
而她,策问入门,用的就是各年出挑的进士策问文章做范本。
哪怕是她的策问毫无新意,在一干秀才里,也是出挑的文章。
这,就是谢韵仪科考的底气。
她从两岁起,就在书房和练武场里长大,日夜用功,寒暑不辍。
那些年吃的苦,在今天,终于得到了最满意的回报她能在林染面前,理直气壮的说,自己稳过秀才试;说自己是独一无二的好夫子,有她在,林染轻松过秀才试。
林染拱手:那学生就靠夫子教诲了。
谢韵仪高兴得忘了北,高高抬着下巴,矜持又得意:多说些好听的话,给夫子听听。
林染睨她一眼,从空间里拿出一块糕点,堵住她的嘴。
谢韵仪吃完,顿了顿:这绿豆糕没去壳,还一股豆腥味,吃起来腻人。
林染似有所感,向后倚靠在椅背上,目光穿过屋顶,看向遥远的时空。
不知是在说谢韵仪,还是在嘲笑自己:从前好吃的糕点任选,不知道珍惜。现在,有得吃就不错了。
谢韵仪眼眸一转:阿染于厨艺一道上颇有天份,不知哪天阿染若是有空闲,能不能给夫子做一盘糕点呢?那定然是珍馐美馔,本夫子必定感动得潸然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