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还有四十岁,跟童生女儿一起去考的!
  参加秀才试的人数,至少得有一千二百人。
  四十取一。
  林染也不觉得自己这次能考过,但,反正是要送谢韵仪去考的,她先跟着考一次呗。
  场院上,肉都处理好,林染家后院放一部分,柳春生家放一部分。
  晚饭后,柳春生敲响了锣。
  吃席的事不用通知,家家户户就没有不知道的。
  不过,柳树村仍然是老中小一个不少的到了场院上。
  村里一下子出了三个童生,是该郑重其事的说。
  等柳春生说到,林家出四十两银子盖私塾,柳芽来教,村里孩子束脩一年五百文,外村一两银子的时候,整个场院沸了!
  早得了柳春生嘱咐的林彩云,大声给周围的人算账。
  一年五百文,家里五个孩子都送去,也只要二两五钱!墨和砚台共用一套,只需要买五只笔,五份纸。
  书都不用买!
  柳芽夫子写在墙上,孩子们会写了,照着抄就是了!
  就在村里上学!在家吃了饭去,中午还能回家干点活,农忙私塾放假!
  我家不光孩子们去!我两个女儿儿媳,我都叫她们去!
  哪个要真是读书的料,我再给送县里,也跟柳芽一样,考个童生回来!&
  之前犹豫要不要送孩子读书的,现在犹豫,要不要叫十八九岁,正要说亲的女儿也去?
  没有人不知道读书识字是好事,犹豫只是因为其中的得失。眼下天平一方咣的沉了下去,家家户户的脑袋凑一起商量,顺便竖起耳朵听别人家的打算。
  林彩云还在奋力完成任务:谁要不送,是大傻子!
  这可是因为有阿染出银子盖私塾,有柳芽愿意教孩子们,咱柳树村的孩子,才能这么容易就读上书!
  你们是不知道,咱占了多大的便宜!县城里的私塾,一年束脩二两银子是少的,关键你得买书!那一摞书买下来,二十两银子打不住!
  再算算吃喝住,你算算得花多少银子?还有,去县里读书,不能叫孩子穿补丁摞补丁的衣裳吧?叫同窗们见了笑话。在咱村里,都是自家孩子,谁特意讲究才被笑话!
  林彩云兴奋得闪着精光的双眼,四下梭巡,她倒要看看,还有谁家没被她说服!
  没有林朝霞那个棒槌捣乱的场面,还真是寂寞呢!
  没有!一家都没有!
  孩子们肯定是全送!
  别家都送了,自己孩子在私塾外可怜巴巴的瞅着,亏心不亏心?那在村里都抬不起头来!
  家家户户商量的是,大人要不要也去学一学?
  算了算了,拉不下那个脸,家里事也多。豆腐生意和田里的活都要顾上,没那么多闲工夫。
  孩子们学了回来,咱跟着认几个字得了。
  热血下去,事情都定好了。
  六岁到十六岁都去,十八九没成亲的,也去。
  多认几个字,好说亲。
  反正是在自己村的私塾,学几年都成。
  柳春生笑眯眯道:明儿中午,咱全村到阿染家场院前,吃席。
  又一次全村吃席的大喜事,这次有她家的荣耀。
  刘冬雪看着女儿,热泪盈眶。
  下午女儿说不考秀才,她失望了一下下,很快就自我安慰好了。
  这两月,女儿真的是睁眼到闭眼都在读书,眼瞅着就瘦了。这还是考童生,真考秀才,那不得更辛苦。
  柳芽是个没心眼的好孩子,一个人去县城她都不放心。她就想给柳芽娶个性情好的儿媳妇,就在她眼前过日子。
  考了秀才,也没多大用。不就是免徭役免五亩地的税么?家里有银子,用银子抵就是了。
  就是种地累点,不过,若是阿染的果树能种成,柳芽的地也可以种果树嘛。
  没想到,树都不用种了!
  光柳树村,至少得有三十多个来私塾的,这就是十五两银子,够柳芽养家了!
  她的柳芽儿,终于长大了,不用她操心了!
  林玲抱着柳乐乐,笑呵呵的逗她:姨姨要读书去了!以后不带你玩啦!
  柳乐乐瘪嘴,眼泪汪汪,可怜巴巴的瞅着林玲。
  她能听懂一些话,只是不会说。
  林玲哈哈大笑。
  柳花枝从妹妹手里抱起女儿:你姨姨下学回来,还跟你玩。她不在的时候,你跟着阿娘阿妈。
  柳乐乐瞬间收回眼泪,咯咯笑得欢:娘,娘,妈,妈!
  哎!王瑶亲亲女儿,乐乐快快长大,也跟姨姨一起读书去。
  林玲嘁声,斜一眼侄女:小没良心的,姨姨从小给你带到大,有了阿娘阿妈,就不要姨姨了。
  柳乐乐嘎嘎笑。
  刘冬雪那边的亲戚,也被邀请过来吃席。
  林春兰和林秀菊,邀请了孙莲一家。
  孙梨花得到信,高兴的带着一篮橡子豆腐,一背篓鲜嫩嫩的荠菜来祝贺:橡子豆腐明天席上做了吃,荠菜是今天挖的,正好给你们送来。包包子饺子都好吃。
  林春兰和林秀菊一个提篮,一个接背篓,倒腾出里面的橡子豆腐和荠菜,笑呵呵道:可馋这口新嫩叶子,就是这两天太忙,没空去挖。
  她俩就喜欢孙家人这股,认真待人的实诚劲。瞅瞅,这一背篓荠菜,都择洗干净了,收拾得齐齐整整。
  姐姐们喜欢就好。孙梨花笑道,我跟秀秀打猪草,顺便就挖了。过两天再给你们送,这会的荠菜正疯涨,好挖。
  她擦了擦手,郑重的从兜里拿出一个红封:这是贺仪,祝阿染和阿清,乘风而上,金榜题名。
  林染双手接过,神情认真:谢谢梨花婶子。
  孙梨花心里松了一口气,眼泪瞬间涌上来,她背过身去擦了擦。
  林家这样的大喜事,请她家来吃席,是拿她家当亲戚走的意思。林春兰和林秀菊以往也常说,两家要当亲戚走。
  可林家对她家有大恩,她家对林家感激不尽,两家的家境悬殊,这亲戚要怎么走?
  怎么来往,都是她家占林家的便宜。
  还是阿娘骂她:谁家没穷亲戚?咱又不是那种一心扒着富亲戚打秋风的人,该怎么走,就怎么走。
  她家的日子能过下去了,这红封里是半钱银子。既不打肿脸充胖子,也比去别人家吃席给的多,算是她的自我宽慰。
  林染收了这贺仪,日后两家,就是真当亲戚走了。
  谢韵仪跟没看到孙梨花的红眼眶似的,弯着眉眼问:梨花婶子打算送秀秀过来读书么?
  孙梨花笑:送!阿娘一听到信,就说送。这样的便宜事,打着灯笼都找不着。你们家和柳村长家,这是做了天大的善事。我们附近几个村的孩子,都跟着沾光。
  那就好。谢韵仪调皮的眨眼,我喜欢秀秀,我还说,要是婶子不送,我就把秀秀抢过来。放在身边当小书童,自己教她呢。
  那小丫头又记恩,又敢说敢做,她是真喜欢。
  可不敢叫秀秀耽误你。谢韵仪这么一打岔,孙梨花方才的复杂情绪没了,她说话越发自在,她要是真有读书的天赋,那你不要,我都得塞给你。秀秀跟在你俩身边,我做梦都得笑醒。
  谢韵仪送她出门:那梨花婶子可得跟她说啊,她若是读书好,往后就跟着我了。
  孙莲花连连点头,笑呵呵道:这下秀秀指定认真读书。
  第二天,天刚亮,孙家三口就来帮忙。
  孙莲和孙梨花一点不拿自己当客人,洗菜切菜,洗盘子洗碗,样样抢着干。
  孙秀秀悄悄跑到林染和谢韵仪的书房,轻轻的敲了敲门。
  阿奶跟她说过,进林家的屋子,不能跟去小伙伴家似的,直接推门。得先敲,看里面有没人。
  谢韵仪打开门:秀秀?你怎么来这么早?
  孙秀秀仰起小脸,期待的问:阿娘说,我若是读书好,就能跟在阿清姐姐身边。阿清姐姐,什么叫读书好?
  谢韵仪蹲下来,认真的说:是你得在同窗中得第一,第二再怎么费劲,也追不上你。等你跟阿染姐姐一样,十五六岁,或是更小,中了童生,就叫读书好。
  孙秀秀的眼睛瞬间亮了,她小脸蛋通红,转身就跑:我会读书好的!
  林染手肘撑在书桌上,拖着腮,嗤笑:拐带小孩啊你?
  谢韵仪若无其事:她要是小小年纪中了童生,我带在身边看着性子没移,正好给你当个帮手。
  林染诧异:不是说叫她跟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