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易天赐连连点头:阿清姐姐说的都有。
林染瞄一眼这可怜娃,能活到现在,还真是命大!
回到家,驴车上的东西搬下来。易天赐收拾自己房间,林染和谢韵仪洗干净厨屋的用具,就开始切菜做饭。
易天赐很快噔噔噔跑出来,跃跃欲试:我做什么?
谢韵仪叫她洗米煮粥,她自己舀水和面,林染切酸菜剁肉,一会蒸包子。
你家在哪?林染随口问道。
易天赐一脸虔诚的舀稻米:许州府。
谢韵仪揉着面:你一个人来的?你是许州府人,怎么来云州府考秀才?
易天赐双眼亮晶晶的打火:有两个仆人跟着一起来的,到了云州府,我就叫她们回去了。跟着我,她们也容易倒霉。我户籍落在云州府,童生也是来云州府考的。
林染:你八岁就中童生了,后面来过云州府么?
我家人算到我活命的机会在云州,才给我户籍落在云州。
火点燃了,她扭头看一眼林染和谢韵仪,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觉察的委屈,四年前,她们又算到机遇是考取功名,我来中了童生,之后就年年都来考,也是等你们。
第一年摔伤了腿,第二年胳膊折了,去年好不容易进了考场,肚子坏了,一直往茅厕跑。
你们不知道,今年在官道等到你们的时候,我有多开心!
官道?谢韵仪疑惑,没看见你啊?
易天赐坐在火塘的小凳子上,眼神躲闪,不好意思的说:我是那个瘸腿书生
林染看一眼她的眼睛:是有点眼熟。
后来我追到云来客栈,扮成算命的,想引你们出来。易天赐双手托腮,懊恼不已,结果一直被人围着,不光没和你们说上话,晚饭都没吃成。
不过,好在我打听清楚了,你们今天要看房。三处院子选一处,我算了个卦,就来门口等着了。她笑嘻嘻道,这次,我决定直接表明心意,果然叫我赌对了。
林染调好了馅,从谢韵仪手里接过面剂子,用手腕处按下一圈,就是一个包子皮。
她熟练的包着包子,嘴巴也不闲着:你那不叫表明心意,是硬碰瓷。
易天赐笑:反正最后的结果是,姐姐们同意收留我了。我也总算是苦尽甘来,不再时时为小命发愁。
天热,包子一炷香的时间就能发起来。正好稻米粥煮好,林染拿布巾覆住陶釜两边的耳朵,将陶釜放在一边凉快。
两个灶孔,一个蒸包子,一个林染用来炒菜。
火烧起来,本就矮小的厨屋里又闷又热,谢韵仪回屋拿几个菜瓜和黄瓜出来。
打井水洗干净,拿过来喂林染,给她降降温。
今年雨水充足,柳树村日常吃的菜蔬,除了葵菜萝卜,蔓菁冬瓜瓠瓜茄子也都种了。
林春兰和林秀菊地里的活计轻,还特意种了一分地的菜瓜和一分地的黄瓜。家里吃的肉多油水足,这两生啃解腻。
林染和谢韵仪每天早晚,都去地里转一圈,看着菜瓜和黄瓜的个头差不多,就摘下来。
这种摘了,洗洗就能啃的菜,种在地里的只有林家一家。其余人家都是种几株在院子里,给孩子们解解馋。
没办法,孩子们就算一日三餐吃饱了,玩一会就又饿了。做完力所能及的家事,她们除了疯玩,就是寻各种吃的。
从草叶里抽嫩毛毡、在刺丛里撇脆脆的刺梗茎,满山坡找红彤彤的覆盆子
路过萝卜地,都会拔几个起来,用叶子擦干净土就啃。看见地里的菜瓜和黄瓜,真会忍不住动手。
因此,两分地的菜瓜和黄瓜,林染和谢韵仪能摘走的,也不多。来的路上天天吃,就剩下这么一篮子。
林染抄着锅铲,歪头,就着谢韵仪的手,三口就能啃完一个黄瓜。
不是林染的嘴大,是这没经过两千年培育的黄瓜,真的小,但味儿也是真不错。
菜瓜等不到皮黄就得摘下来,不怎么甜,跟吃黄瓜似的,还有淡淡的苦涩味。不过,吃完口齿留香,谢韵仪格外喜欢。
易天赐看她们吃得香,见还有不少个,伸手讨要:我也尝尝。
谢韵仪:明天去市集买了给你吃。
这都是她亲手摘的,才不给外人吃!
蔓菁肉丝炒完,林染给肉骨头焯水,放切成块的莲藕和姜丝进去炖。
等包子蒸好,她将蒸笼抱到一边,就着陶釜里的开水给鸡块过一遍水。
然后另拿一个陶釜,将鸡油煸出油脂,放鸡块进去炒得油亮金黄,和芋头姜末一起炖。
易天赐欢喜的瞪大眼,言不由衷:你们不用为我,特意准备这么多好吃的,天这么热
谢韵仪斜她一眼,冷酷的用上了林染常说的那句话:少自作多情,这是我们日常吃的。顶多就是每样随手多烧点,捎带上你的饭菜。
易天赐挠挠头:天这么热,咱们烧这么多,放明天吃坏肚子就不好了。
林染:晚饭吃酸菜肉包子,稻米粥和蔓菁肉丝。鸡和骨头慢慢炖着,我和阿清晚上当宵夜吃,你吃不吃?
易天赐:吃!
包子捡出来端饭桌上,一人一碗稻米粥。
易天赐学着谢韵仪和林染的样,一手拿包子,一手拿勺子,将蔓菁肉丝舀进稻米粥。
咬一口包子,酸香可口,易天赐瞪大了眼:真好吃!生津开胃,夏天吃最好不过。
包子是前两月风靡许州府的吃食,似乎是几天之间,不光各家食铺卖起了包子,不少人家的饭桌上,麦饼也变成了包子。
包子是新鲜吃法,松软可口,能包肉包菜,一锅能蒸不少。跟一个个煎麦饼或是做面汤,再烧菜比起来,大家都愿意蒸包子。
易天赐吃过各种馅的包子,这还是头一次吃到如此鲜酸开胃的。
再舀一口菜肉稻米粥,层次分明,滋味丰富。
跟着你俩真好!易天赐再次发出感慨。
不用时时警惕各种突发状况,能一心一意享受美食的感觉真好!
谢韵仪啃着包子,看一眼林染,问易天赐:你是怎么确定,我俩就是你要找的人的?
易天赐吃得两颊鼓鼓的,口齿不清:握凭感觉,看你们系。
林染漫不经心:感觉不会错么?
易天赐咽下嘴里的食物,眉眼里现出几分得意:我的感觉若是会出错,老天就不会追着我劈了。
不会错的。她看着两人笑,我见过你们后,就算过了。我的卦牌,没办法算出你俩的事。
林染:什么叫没办法算出我俩的事?你现在算给我们看看。
易天赐拿布巾擦擦嘴,噔噔噔跑回她的屋子。没多会,她抱着一个卦筒跑回来:这是我们易家的传家宝之一。
谢韵仪看过去,那卦筒通体墨绿,筒外刻着奇怪的笔画。
不是金文籀文,也不是大篆小篆,看起来像是随意刻画,但细看又觉得玄妙无穷,深不可测。
玉筒里装着颜色一致的翠玉扁牌,绿如春水,晶莹剔透。
她从前见过的那么多奇珍异宝,在这套玉筒和玉牌面前,都要相形见绌。
不是说那些奇珍异宝不够珍贵华美,而是这套卦牌,像是带着久远时间沉淀出来的古朴神秘。只看一眼就知道,寻常俗物不能与它相提并论。
算什么?易天赐兴奋的问。
谢韵仪斜一眼林染:我跟阿染的孩子,何时出生?
林染面无表情的睨她一眼,淡淡道:就算这个吧。
易天赐盘腿坐下,闭上眼,神色庄重,嘴里念念有词,看起来还真有几分高人的气质韵味。
林染和谢韵仪紧紧盯着她。
突然,易天赐睁开眼,猛喝一声:起!
她眸中分明没有焦距,胳膊纹丝不动,手中的卦筒却剧烈的摇晃起来。翠玉相击,细细密密的叮叮铃铃声涌入耳膜,激得人心口一紧。
铛铛铛铛,翠玉牌从玉筒中冲出来,撒了一地。
林染神色一凝,问系统:你能用科学的范畴,解释这种现象么?
【科学只能解释科学。】
林染:
那就是真玄学了!
唔,跟母树能结孩子相比,眼前的事,倒也不值得大惊小怪。
半晌,易天赐的视线渐渐聚拢,见此,毫不意外。
她一一收拢起翠玉牌,拿干净的白布细细擦拭,再放进玉筒里:我给你们算过三次,分开算,合起来一起算,每次都是这样的情况。
林染瞄一眼这可怜娃,能活到现在,还真是命大!
回到家,驴车上的东西搬下来。易天赐收拾自己房间,林染和谢韵仪洗干净厨屋的用具,就开始切菜做饭。
易天赐很快噔噔噔跑出来,跃跃欲试:我做什么?
谢韵仪叫她洗米煮粥,她自己舀水和面,林染切酸菜剁肉,一会蒸包子。
你家在哪?林染随口问道。
易天赐一脸虔诚的舀稻米:许州府。
谢韵仪揉着面:你一个人来的?你是许州府人,怎么来云州府考秀才?
易天赐双眼亮晶晶的打火:有两个仆人跟着一起来的,到了云州府,我就叫她们回去了。跟着我,她们也容易倒霉。我户籍落在云州府,童生也是来云州府考的。
林染:你八岁就中童生了,后面来过云州府么?
我家人算到我活命的机会在云州,才给我户籍落在云州。
火点燃了,她扭头看一眼林染和谢韵仪,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觉察的委屈,四年前,她们又算到机遇是考取功名,我来中了童生,之后就年年都来考,也是等你们。
第一年摔伤了腿,第二年胳膊折了,去年好不容易进了考场,肚子坏了,一直往茅厕跑。
你们不知道,今年在官道等到你们的时候,我有多开心!
官道?谢韵仪疑惑,没看见你啊?
易天赐坐在火塘的小凳子上,眼神躲闪,不好意思的说:我是那个瘸腿书生
林染看一眼她的眼睛:是有点眼熟。
后来我追到云来客栈,扮成算命的,想引你们出来。易天赐双手托腮,懊恼不已,结果一直被人围着,不光没和你们说上话,晚饭都没吃成。
不过,好在我打听清楚了,你们今天要看房。三处院子选一处,我算了个卦,就来门口等着了。她笑嘻嘻道,这次,我决定直接表明心意,果然叫我赌对了。
林染调好了馅,从谢韵仪手里接过面剂子,用手腕处按下一圈,就是一个包子皮。
她熟练的包着包子,嘴巴也不闲着:你那不叫表明心意,是硬碰瓷。
易天赐笑:反正最后的结果是,姐姐们同意收留我了。我也总算是苦尽甘来,不再时时为小命发愁。
天热,包子一炷香的时间就能发起来。正好稻米粥煮好,林染拿布巾覆住陶釜两边的耳朵,将陶釜放在一边凉快。
两个灶孔,一个蒸包子,一个林染用来炒菜。
火烧起来,本就矮小的厨屋里又闷又热,谢韵仪回屋拿几个菜瓜和黄瓜出来。
打井水洗干净,拿过来喂林染,给她降降温。
今年雨水充足,柳树村日常吃的菜蔬,除了葵菜萝卜,蔓菁冬瓜瓠瓜茄子也都种了。
林春兰和林秀菊地里的活计轻,还特意种了一分地的菜瓜和一分地的黄瓜。家里吃的肉多油水足,这两生啃解腻。
林染和谢韵仪每天早晚,都去地里转一圈,看着菜瓜和黄瓜的个头差不多,就摘下来。
这种摘了,洗洗就能啃的菜,种在地里的只有林家一家。其余人家都是种几株在院子里,给孩子们解解馋。
没办法,孩子们就算一日三餐吃饱了,玩一会就又饿了。做完力所能及的家事,她们除了疯玩,就是寻各种吃的。
从草叶里抽嫩毛毡、在刺丛里撇脆脆的刺梗茎,满山坡找红彤彤的覆盆子
路过萝卜地,都会拔几个起来,用叶子擦干净土就啃。看见地里的菜瓜和黄瓜,真会忍不住动手。
因此,两分地的菜瓜和黄瓜,林染和谢韵仪能摘走的,也不多。来的路上天天吃,就剩下这么一篮子。
林染抄着锅铲,歪头,就着谢韵仪的手,三口就能啃完一个黄瓜。
不是林染的嘴大,是这没经过两千年培育的黄瓜,真的小,但味儿也是真不错。
菜瓜等不到皮黄就得摘下来,不怎么甜,跟吃黄瓜似的,还有淡淡的苦涩味。不过,吃完口齿留香,谢韵仪格外喜欢。
易天赐看她们吃得香,见还有不少个,伸手讨要:我也尝尝。
谢韵仪:明天去市集买了给你吃。
这都是她亲手摘的,才不给外人吃!
蔓菁肉丝炒完,林染给肉骨头焯水,放切成块的莲藕和姜丝进去炖。
等包子蒸好,她将蒸笼抱到一边,就着陶釜里的开水给鸡块过一遍水。
然后另拿一个陶釜,将鸡油煸出油脂,放鸡块进去炒得油亮金黄,和芋头姜末一起炖。
易天赐欢喜的瞪大眼,言不由衷:你们不用为我,特意准备这么多好吃的,天这么热
谢韵仪斜她一眼,冷酷的用上了林染常说的那句话:少自作多情,这是我们日常吃的。顶多就是每样随手多烧点,捎带上你的饭菜。
易天赐挠挠头:天这么热,咱们烧这么多,放明天吃坏肚子就不好了。
林染:晚饭吃酸菜肉包子,稻米粥和蔓菁肉丝。鸡和骨头慢慢炖着,我和阿清晚上当宵夜吃,你吃不吃?
易天赐:吃!
包子捡出来端饭桌上,一人一碗稻米粥。
易天赐学着谢韵仪和林染的样,一手拿包子,一手拿勺子,将蔓菁肉丝舀进稻米粥。
咬一口包子,酸香可口,易天赐瞪大了眼:真好吃!生津开胃,夏天吃最好不过。
包子是前两月风靡许州府的吃食,似乎是几天之间,不光各家食铺卖起了包子,不少人家的饭桌上,麦饼也变成了包子。
包子是新鲜吃法,松软可口,能包肉包菜,一锅能蒸不少。跟一个个煎麦饼或是做面汤,再烧菜比起来,大家都愿意蒸包子。
易天赐吃过各种馅的包子,这还是头一次吃到如此鲜酸开胃的。
再舀一口菜肉稻米粥,层次分明,滋味丰富。
跟着你俩真好!易天赐再次发出感慨。
不用时时警惕各种突发状况,能一心一意享受美食的感觉真好!
谢韵仪啃着包子,看一眼林染,问易天赐:你是怎么确定,我俩就是你要找的人的?
易天赐吃得两颊鼓鼓的,口齿不清:握凭感觉,看你们系。
林染漫不经心:感觉不会错么?
易天赐咽下嘴里的食物,眉眼里现出几分得意:我的感觉若是会出错,老天就不会追着我劈了。
不会错的。她看着两人笑,我见过你们后,就算过了。我的卦牌,没办法算出你俩的事。
林染:什么叫没办法算出我俩的事?你现在算给我们看看。
易天赐拿布巾擦擦嘴,噔噔噔跑回她的屋子。没多会,她抱着一个卦筒跑回来:这是我们易家的传家宝之一。
谢韵仪看过去,那卦筒通体墨绿,筒外刻着奇怪的笔画。
不是金文籀文,也不是大篆小篆,看起来像是随意刻画,但细看又觉得玄妙无穷,深不可测。
玉筒里装着颜色一致的翠玉扁牌,绿如春水,晶莹剔透。
她从前见过的那么多奇珍异宝,在这套玉筒和玉牌面前,都要相形见绌。
不是说那些奇珍异宝不够珍贵华美,而是这套卦牌,像是带着久远时间沉淀出来的古朴神秘。只看一眼就知道,寻常俗物不能与它相提并论。
算什么?易天赐兴奋的问。
谢韵仪斜一眼林染:我跟阿染的孩子,何时出生?
林染面无表情的睨她一眼,淡淡道:就算这个吧。
易天赐盘腿坐下,闭上眼,神色庄重,嘴里念念有词,看起来还真有几分高人的气质韵味。
林染和谢韵仪紧紧盯着她。
突然,易天赐睁开眼,猛喝一声:起!
她眸中分明没有焦距,胳膊纹丝不动,手中的卦筒却剧烈的摇晃起来。翠玉相击,细细密密的叮叮铃铃声涌入耳膜,激得人心口一紧。
铛铛铛铛,翠玉牌从玉筒中冲出来,撒了一地。
林染神色一凝,问系统:你能用科学的范畴,解释这种现象么?
【科学只能解释科学。】
林染:
那就是真玄学了!
唔,跟母树能结孩子相比,眼前的事,倒也不值得大惊小怪。
半晌,易天赐的视线渐渐聚拢,见此,毫不意外。
她一一收拢起翠玉牌,拿干净的白布细细擦拭,再放进玉筒里:我给你们算过三次,分开算,合起来一起算,每次都是这样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