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她寻几只薄一点的陶盘放上去,刷上油,将面粉皮月饼放上去煎。
  底面煎得焦黄酥脆,正要翻个面,给正面也煎一煎,手臂被谢韵仪摁住了:不能煎我画的鸡和鹅,还有黑云黑羽小栗子。
  林染:煎了好吃一点。
  谢韵仪哼声:那你还让我画,反正就是不许煎!
  林染收手:行吧。
  面剂子是擀成薄片再团在一起的,就算是蒸,也应该分层了,外壳不酥脆也难吃不到哪去。
  林朝霞一家过来吃团圆饭,对两种月饼都盛赞不已。
  真漂亮啊!
  这怎么忍心下嘴!
  林玲纠结半晌:我待会吃一个粉花月饼,再吃一个鸡。
  鹅,黑云黑羽和小栗子,她都舍不得吃。
  小黑子太胖了,看起来竟然可可爱爱,她也舍不得吃。
  林染毫无疑问的拿起最大的那个,谢韵仪早在林染煎月饼的时候,就将她想吃的那个拿回了房里。
  易天赐嘿嘿笑着:黑云黑羽归我。
  林春兰端着蒸笼过来,笑道:先吃饭,月饼不是说要留着晚上赏月吃?
  两家人凑一起吃饭,算上柳乐乐,一共十三人,要在院子里摆长凳才坐得开。
  林朝霞帮着将蒸笼里的菜端到桌上,笑:这两年肉没少吃,都不怎么馋肉了,倒是这么好看的点心从未见过,可不就稀罕上了?
  热热闹闹的吃完饭,都吃撑了。
  一时半会吃不下点心,大伙先在院子里摇着蒲扇,消消食。
  傍晚天气凉了下来,蚊子像是要赶在冬天来临前,吸最后一口血,赶都赶不走。若是坐着不动,耳边一直嗡嗡作响。
  林染招呼一声,带着谢韵仪和易天赐,从西厢房北面屋里,拿出纺车的部件。
  她做坏了好多个,才做出一样样满意的样品。这会看着部件,脑子里自动出现图纸。
  谢韵仪和易天赐一眼不眨的看着,林染轻轻松松的安装好一架新式纺车。
  所有人都围着这架纺车,目光灼灼:试试?
  林秀菊拿过来一篮麻线团,麻线团是闲时一根一根将麻纤维首尾剖开,捻成一整条的麻线,挽成的团。
  这样的麻线,经过纺,施加捻度,使麻纤维之间的摩擦力和缠绕力增强。纺过的麻线,用草木灰煮整整一个白天,多次清洗晾干,就能得到可以织布的麻线。
  爱美的人家,麻线会先染色再织布做衣裳。
  有颜色的植物,都能用来当做染料,只不过自家染出来的衣裳,更容易褪色。
  林染抽出麻线头,固定在纱锭上。
  林秀菊立刻明白了,这是同时纺八团麻线。她学着林染的样子,小心翼翼的固定另外的麻线。
  谢韵仪虽然早有预料,此时仍惊讶得心砰砰跳。
  林萧和江雪屏息看着。
  八个麻线团都绕上纱锭,林染转动连杆。
  她不熟练纺线的力度,没纺多久,中间一条麻线断了。
  阿娘来。林春兰上前接好断开的麻线,慢慢转动连杆,感受麻线承受的力道。
  片刻之后,她加快了速度。
  纱锭上肉眼可见的缠绕上纺好的麻线,直到八个麻线团纺完,麻线一次都没断过。
  阿染!林春兰激动得语无伦次,好,好用,阿染,好快!
  谢韵仪扭头看向林染,眼中是她都不懂的复杂情绪。
  阿染,总是在让人惊喜,出乎想象的惊喜。
  纺线能提高八倍的速度,织布也能么?
  苎麻不挑地,山坡上、路边、荒地上哪都能种。
  若是织布也能提高八倍的速度,梁国就有多出几倍的布匹。百姓们能多几身衣裳,国君也有更多的布匹拿去交换梁国需要的铁器牲口和盐。
  盐或许不用等太久,梁国就不用再换盐了
  阿染,是不是还能增加更多的纱锭?谢韵仪问。这样一次就能纺十六跟,三十二根麻线?
  林染:麻线会断,宽度大了不好跨进去接线。若是线团的韧性足够,再多接一些纱锭也可以。
  谢韵仪目光灼灼:其它线团?阿染是说蚕丝、羊毛?
  空间里的羊毛毯,看着就*是羊毛纺成线,再织出的毯子。
  昌州府草场广阔,羊多,若是羊毛能织成衣裳和毯子,昌州府全府百姓皆可安居乐业。
  林染点头。
  谢韵仪没再问,羊毛要怎么样才能成为羊毛线。若是很容易,阿染应该早试上了。
  她如今知道了,羊毛能变成线。
  若是有朝一日,她牧民一方,定集众匠人之力潜精研思,经过十年,二十年,总能做出来。
  易天赐张大了嘴,阿染姐姐,好厉害哇!
  林朝霞已经在拿新的麻线团接纱锭了,看林春兰刚才纺线的畅快样子,她手痒!
  真稀奇,纺了半辈子线,早就纺麻木了。这会却觉得,今儿不纺上一回,夜里都要睡不着觉。
  林萧和江雪激动的对视,这纺车,谁家不想要?
  林玲和柳乐乐,一人捧一个月饼,笑眯眯的啃。
  她俩不想太多,看着亲人高兴,就开心。
  天色暗了下来,两家人都激动着,气氛热烈,人人面上都带着笑意,珍视的看着新式纺车。
  林染又每样部件拿出一个来,教林萧和江雪组装。
  纺车占地方又不好运走,到时候一框框部件装一起。林染边安装,边说,两位阿姐教来买的客人安装,她们愿意自己带着部件回去,或是拉着纺车回去都行。
  林萧和江雪一眼不眨的看着,易天赐和林玲已经另拿一套部件,在边上安装上了。
  天赐你真厉害!看一眼就会啦!林玲钦佩的看着好朋友,读书好的人,做什么都学得快么?
  易天赐再瞄一眼纺车,教她:你看,一共就这些种类,阿染姐姐刚才就是先装底部,连杆和大转轴装好放一边,最后再安上去。
  就是有些榫卯结构不容易敲进去,她得拿锤子使劲锤。
  林玲双眼亮晶晶:那我来装大转轴!
  两孩子挑挑拣拣,将做大转轴的部件拿到一边。
  柳乐乐嘴巴小,一块月饼小口小口还没啃掉一半,左右看看,学着姨姨蹲下,看姨姨玩木头。
  等林染边教边示范的装上一架,易天赐和林玲这边也装好了!
  王瑶笑:还是孩子们脑袋好使。
  孩子们都能装上,哪里坏了,还真自己买个部件回去就行!林朝霞问,阿染打算多少钱一架卖?
  林染:一两银子。
  林朝霞倒吸一口凉气。
  又来了!
  侄女又犯傻来了!
  旧纺车都要一两五钱一架!林朝霞真想骂了,银子是咬手咋地,就不能多赚一点,一两银子,你不赔钱?
  易天赐迅速核算价格。
  她没少去林玲那玩,林萧和江雪担心有人偷木材,隔两三天就要去数一次。一百两银子的雇工费,砍下多少木材,她是知道的。
  林萧每晚都要拿部件过来,顺便和林染说下账目。后面又花了多少银子,出了多少部件,还剩多少木材,她也是知道的。
  再算上林染一百两的木匠家伙什,易天赐飞快的给出答案:不亏。
  林染:那些木材算上损耗能做一千架纺车,一架纺车部件打造的费用不到一百文,一千架合计一百两。再除掉二百两的工具和雇人砍木材的钱,阿萧姐姐和阿雪姐姐这一次的工钱五十两,我还赚六百五十两银子。
  林春兰和林秀菊立刻看向谢韵仪。
  谢韵仪:阿染算得没错。
  林萧忙道:五十两太多了,阿染给我们五两工钱就行,我和阿雪也没做什么。附近村里顶多能卖二百架,余下的运到县城去买,租铺子也要花钱。
  林染笑笑:五十两不多,两位姐姐前前后后忙一年呢,交给别人我也不放心。纺车部件运到县城,租铺子还需两位姐姐来操心。来村里买是一两银子一架,租铺子和运过去的费用,加在纺车上,卖一两零一百五十文一架。
  林秀菊:一定好卖!
  林朝霞从六百五十两银子中回过神来,想不明白,怎么在阿染这里,银子就这么好赚呢!
  阿染做了啥?按林玲说的,刨木头玩了一个月?
  老天奶!脑子好使,竟然是这么能赚银子的!
  第62章 心里被青柠檬针刺了似的
  阿萧和江雪一年得五十两,比戍边的饷银两倍还多呢!还真没干啥活计,就是帮着操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