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镇北侯一噎,呆住了。
  她想要的是好处!
  长公主流放昌州府,这惩罚,对一个刚找回来的公主,足够重了。
  二公主、三公主长在女皇身边,一年前就每天听政半日,帮着女皇处理政务。两位公主都是心思灵巧,谦逊勤勉之人,朝中人人称赞。
  刚找回来的长公主,行事鲁莽,当街打架斗殴,下手狠毒,朝臣退避三舍。这位公主本就和两位陛下没甚感情,又被支到昌州府这倒霉地儿,别说皇位了,日后能不能回京都说不好。
  长公主挨了重罚,那她的好处
  三日后,景安长公主的车驾,和前往昌州府上任的状元榜眼探花一同离京。
  不少人家拍手称快,更多的人舍不得她们走。
  这三天里,长公主也没闲着,京中纨绔,她几乎揍了个遍,京里风气为之一新。
  当然,这其中得罪过她心上人的,一个没落下。
  知道景安长公主天命的那几人,神情恍惚。
  真不是钦天监预言错了么?
  这样莽撞匪气,不计后果的人,会是带领梁国走出困境,名传千古的明君?
  而且,她还是个傻乎乎的情种!
  宫里传来的小道消息说,两位陛下不想让吴清当儿媳妇,才将吴清打发得远远的。长公主原本的责罚也不是去昌州府,是在禁步宫中,闭门思过。
  是长公主非得闹着要和心上人一起,两位陛下一气之下,觉得长公主无可救药,才答应了。
  据说,那晚,两位陛下很晚才回自己宫中睡下。
  宫里,鸟飞狗跳。
  城墙上,姬盛安和楚望月目送车队走远。
  景安瞒着我们许多事。楚望月眸中泪光点点,她不相信我们这对阿娘阿妈。
  姬盛安牵起她的手,喟然长叹,唇边却带着欣慰的笑意:她生来,就该是君王。
  她只忧心一点,君王需无情,那孩子年纪轻轻情根深种。
  宽大的马车里,四人齐聚。
  昌州府一直就没缓过来,今年的旱情虽比不上四年前那场劫难,却也不轻。谢韵仪皱着眉头,陛下免了丁税粮税,百姓的日子也难过。
  易天赐掰着手指头数:缺水,缺人,没钱,土地贫瘠,民风剽悍,盗匪横行。
  这是她这两天,翻看昌州的折子,总结出来的。
  两位姐姐日日出去揍人,还不忘交代她在家认真查看,女皇陛下让人送来的折子。
  谢韵仪微笑着看向易天赐:阿娘阿妈给了我三十万两银子,不够用的话,再找你借十万两。
  蓝蓝:对整个昌州府来讲,若是寻不到一条明路,这些银子也只能解一时之急。
  林染:要想富,先修路。
  谢韵仪垂眸沉思。
  易天赐:哪来的人手修路?昌州府有官道啊。
  蓝蓝:银钱不是要紧着买粮食?
  林染掀开车帘,望一眼二百人的长公主护卫队,满意颔首。
  都是禁军中的佼佼者,身强体壮,纪律严明,披坚执锐,还有马。
  现成的人手!
  一个月后,车马进入昌州府地界。
  昌州府治下十二个县城,每个县城都有六七十个村子。人口数却不到云州府的四分之一。
  而且,昌州府的面积比云州府要大上不少。地广人稀,县城和村子依水源而建。
  除此之外,还有少部分是牧民,逐水草而居。大旱之后,这部分人口也急剧减少。
  官道上不见人烟,远远能望见荒瘠村子的残骸。低矮的土墙上长满野草,像是一座座绿色的坟茔。
  有农人在田间劳作,更多的田地荒芜,杂草遮盖住田埂,野花灿烂,蝴蝶翩飞。
  官道失修,马车颠得像是要将人甩出去。
  四人下车骑马。
  谢韵仪和易天赐小时候就学过,很快就熟悉了。
  林染和蓝蓝很快也掌握了要领,几次摔下来都有惊无险。身体放松下来,从慢走到快跑,只用了一周时间。
  是时候了。
  谢韵仪微微一笑,天赐,蓝蓝,你们两个继续前往昌州府城,了解各县情况。我和阿染,另有重要的事办。
  二百名护卫,分出五十人,护送易天赐、蓝蓝和一部分辎重继续走官道。
  余下的,一头雾水,跟着林染和谢韵仪飞驰而去。
  林染一路都在和系统商量:我现在的身份很危险,刺杀者不会少,还有买我人头的。
  虽然,以她现在的名声,敌国的掌权者们都要后悔,好不容易培养的细作,白白浪费在她这个莽撞没脑子的身上了
  防贼千日总有一疏,昌州府的盗匪都想杀了我领银子呢。这里一穷二白,我估计至少得呆三年,总不能天天躲在家里吧?
  致富需要安全的环境,商品动不动就被抢了,搞不好还倒欠债呢!
  许多盗匪吧,也不是多坏的人,都是因为穷闹的。正好,纺车和织布机的销售需要强大的物流,我觉得,咱们应该给这些人一次清白做人的机会。
  系统雪花屏。
  【?】
  林染:小红点都标出来。
  嘿,密密麻麻的,还真不少!
  【特殊情况申请特殊对待,一个月倒计时。】
  林染:统,在你的大力支持下,完成第二关,指日可待!
  破旧的小村内,赵草叶烦躁的摔摔打打:再不来商队,咱们这些劫道的都得饿死了。
  她妻子吴山花横眉冷对:你轻点放陶罐,坏了不得花钱买?本来就是快饿死了干的劫道。今年瞅着地里还能收点粮食上来,你有力气没处使,下午担水浇地去。
  &不去。&赵草叶不嫌热的往炕上一趟,拿大蒲扇给自己扇风,鬼知道能收上来多少,要不是朝廷白给的粮种,村长老大说必须种,早填了肚子。累死累活还不是白忙一场,傻子才去浇水。
  林染和谢韵仪这会到了村里的麦地。
  这一亩地怕是收不到五十斤麦子。土质太差了,麦子灌浆的时候也没有浇够水。林染抓过一丛麦穗仔细查看,瘪壳的不少,麦秆也不壮实。若是来一场大风大雨,还得减产,严重点,颗粒无收。
  头顶的太阳火辣辣的,放眼望去,看不到几棵遮阴的树。
  这样的天气地面热得快,水汽蒸发量大。北边又看不到山脉遮挡,一团冷气流飘过来,就能形成一场夏季暴雨。
  还有将近一个月,这些麦子才能收割,不可避免要经历几场风雨摧残。
  谢韵仪思忖片刻:堆肥在这里能用么?
  林染:效果有限。
  昌州府,不是个种粮食的好地方。
  村口。
  谢韵仪看向身后的护卫们,神情严肃:在审问之前,不要轻易伤人性命。
  顿了顿,她又道:能不伤人最好,当然,先保证你们自己的安全。
  谢韵仪没用女皇阿妈送的那张紫檀木万石弓,她背上了熟悉的牛角弓和铁木箭支。
  百姓们为了活下去,犯了错,若是没有伤人性命,她会网开一面,给她们改过自新的机会。
  护卫们齐齐看向林染。
  林染冷笑:不听我的话,我会给你们一次辩解的机会。不听知府大人的话,军法处置。
  护卫们一副果然如此的神情:是!
  她们没想不听知府大人的话,只是想验证一下。
  现在,踏实了。
  村长王巧兰正趟炕上午睡,护卫们冲进去,毫不费力的五花大绑,冷哼:奉知府大人之令抓路匪。反抗者格杀勿论!
  王巧兰懵了一瞬,看清她们的装扮,大叫着含冤:我们都是种地的良民,县太爷的户籍本上都写得清清楚楚!你们瞅瞅地里的庄稼,我们老实本分的种地,可不敢做路匪的勾当!
  护卫拔刀:闭嘴。
  王巧兰不敢反抗,满心惴惴的被带到场院上。
  村里惊叫声四起,家家户户的人都被抓了出来,个个神色惊惶。
  她们平时大的商队都不敢动手,看见披着铠甲戴着头盔,手持长枪大刀的禁军,拿锄头的心思都升不起。
  识相的束手就擒。
  所有人都聚在村子中央的场院里,一百五十名禁军团团围住,执枪拔刀,气势骇人。
  谢韵仪数了数,这个村子四十五人,几乎都是青壮。村长年纪大点,看着四十来岁的样子,另有三个八九岁,神情惶惶的孩子。
  林染挑出绿点十七人,连带三个孩子:她们拦路抢劫,触犯了律法,依情节轻重干活一年到三年的时间赎罪。地里的庄稼,你们商量着按人头均分,收了自己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