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沈翊又看了柳溪一眼,下令道:“把他扔出去,还有这酒壶。”
几秒钟后,太监宫女们一同齐心协力将柳溪带了出去,偏殿里又恢复了原样,除了这空气还弥漫着浓重的酒味。
沈翊叹了口气,随之一抹黑影出现在眼前。
江一用黑布蒙着半张脸,恭敬单跪在地上行了个礼。
沈翊淡淡道:“说。”
江一站起身,道:“今天有人给摄政王府塞了一封信,至于信的内容属下不知。”
沈翊不急不慢地抿了一口茶,道:“朕知道了,你下去吧。”
江一点点头,刚转过身去,身后便传来沈翊的询问声:“江一,你是不是还有个弟弟?”
江一道:“并未。”
沈翊轻笑:“你不愿意同我说就算了,但现在他或许过的很好。”
江一没说话,只是轻点下头,随后跳窗走了。
与此同时,摄政王府里,宋闻璟看着那封不知何人绑在箭上的信,心中疑心不已。
边关粮草紧缺,信上的笔迹确实副将宋飞白无疑,但自己被禁足多时,谁又敢这么大胆冒死来给自己通风报信。
“大人,这小皇帝不行,大人脱手给了小皇帝兵符,小皇帝连粮草都舍不得给边关将士发。”
裴夏气愤不已,说着说着的语气越发不稳,“大人,咱们要不然把宋家军召回来吧,粮草都不给,我们凭什么还要给小皇帝守着边关。”
“不行!”宋闻璟道,“这边关本就岌岌可危,这贸然撤回,敌寇一定会抓住机会,当时候城池失守,我们都会受此牵连。”
“那怎么办。”裴夏道,“可我们那么多兄弟不能都饿死在边关吧。”
宋闻璟想了想奸臣养着这么大的军队怎么可能没有后手,随后又问道:“我们可有剩余或者储备的粮草?”
裴夏道:“今年粮食确实短缺,我们储备粮草的粮仓也都寥寥无几,如果要熬过这个冬天,或许不够。”
宋闻璟道:“那先用这些垫一下吧,剩下的再想办法吧。”
随即,宋闻璟又问:“你可看清了来的人是谁?”
裴夏道:“天色太黑,那人罩着面实在看不清。”
宋闻璟叹了口气,“算了,这信确实可信,宋飞白的笔迹和印章不会错,只是很奇怪他为什么会帮我们?”
“对啊!”裴夏疑惑地抓了抓后脑勺的头发。
“宋大人何在啊。”
屋外尖细刺耳的声音响起,王府里的人听到动静纷纷走出来。
站在院中的李公公抖了抖肩,装模作样地咳了两声清了清嗓子,看着人都出来了,瞬间神气的不行,见到宋闻璟高高在下的气势也不曾败下,只是点了点头,轻笑着从身后拿出一抹明晃晃的圣旨来。
“大人跪下接旨吧。”
宋闻璟闻言只好低下身子,跪在地上。
李公公将圣旨展开,慢悠悠地念了起来: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日乃朕生辰之喜,举国同庆,朕心甚悦,特大赦天下,以示上天有好生之德。自即日起,解除罪臣宋闻璟禁足,望以后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往事不可再犯,钦此。”
“臣遵旨。”
“大人,好生收着吧。”
李公公将圣旨一叠,送到宋闻璟跟前,轻笑道:“大人,陛下心善这么快就放大人出去了,还望大人出去以后莫要忘了陛下的好。”
宋闻璟直起身接过圣旨,回笑道:“那是自然。”
李公公好心地将他扶起来,随即笑道:“天色不早了,大人今日得了恩典便好好休息吧。”
宋闻璟点点头,又将李公公送到府门口,便回去了。
第二天一早,府外的禁卫军已经撤的没影了,宋闻璟让裴夏备了马车准备去一趟皇宫。
边关战时紧急,粮草更是关键,今早裴夏便调动了各个储备粮仓急忙往边关运输,剩下的粮草也只能靠从小皇帝手里得来一点。
虽然小皇帝从开头到现在都没有给他一个好脸色,但关于国家大事,孰轻孰重,他应该不会分不清。
第17章
“皇叔怎么来了?”沈翊刚下了朝,进门看着宋闻璟嘴角含笑道,“几天不见,皇叔气色都好起来了。”
宋闻璟看着许久不见的沈翊不禁一愣,沈翊似乎每次见面都不一样,这次相见,沈翊变得更高了,好像已经赶上自己了,就连那孩童面相也长开了,原本脸上留存的一丝稚气也在此时消失不见,可这些对于宋闻璟并不重要,他快步走到沈翊跟前,耳边忽略沈翊的话,直逼主题道:“陛下可曾记得从前答应过臣什么吗?”
“什么?”沈翊不解,“朕答应过你什么了?”
宋闻璟提示他:“陛下可还记得臣写给陛下的那封信吗?”
“嗯……好像记不得了。”沈翊笑笑,“这都过了好久了,朕都忙糊涂了,皇叔说给朕写过信,这信……好像找不到了。”
沈翊一拍手,立马道:“皇叔要看吗?朕找找,好像就放在这。”
随后沈翊装模作样地将排的整整齐齐的如同一座座小山的奏折打乱,桌子上瞬间乱作一团,有的奏折还落到了地上,宋闻璟看着沈翊这副不知在忙什么的样子,站在原地默了几秒。
随后捡起掉在地上奏折放在桌子上,一把按住沈翊那作乱的手,道:“找不到就别找了,臣找陛下是有要事。”
“这样啊。”沈翊轻笑,“皇叔,早说不就行了,何必同朕绕这么大的弯子。”
宋闻璟:“……”
沈翊慢悠悠地坐在椅子上,手上又开始把玩着什么东西,心不在焉道:“皇叔要说什么?”
宋闻璟道:“陛下想必早已知道边关粮草紧缺的事情了吧。”
“哦,这个啊。”沈翊道,“知道了。”
宋闻璟继续道:“陛下是怎么做的。”
沈翊道:“朕没做什么啊。”
“陛下不应该往边关送粮草吗?”宋闻璟看着他,“陛下可当真狠心。”
“朕吗?”沈翊笑了一声,“皇叔谦让了,朕还是觉得皇叔比较自私自利,狠心这一块,朕自是甘拜下风。”
宋闻璟听的有些糊涂,“陛下什么意思?”
“皇叔还没听明白?”沈翊拿起桌子上任意一封奏折,扔到宋闻璟跟前,“皇叔还记得自己做过什么事吗?这封折子被压了多少年才呈了上来,天灾人祸,这天喜其实早就快要亡了,皇叔现在来问朕要粮草,是不是欺人太甚。”
宋闻璟被说的一愣了许久,随后拿起被扔在地上的奏折细细看了起来。
沈翊继续道:“不止这封,现在摆在桌子上的奏折都是,年年写年年被退回,皇叔的本事也是真大,朕在想皇叔为什么会突然让权给朕,原来是想把这亡国的锅扣在朕的头上,想必以后朕又会是历史上一名亡国暴君,让世人唾弃。”
“臣……臣不是这个意思。”宋闻璟抬起头的一瞬间,眼底也闪过一抹惊慌,为什么总是脱离不了奸臣这个身份,明明他已经在很努力的洗白了。
宋闻璟道:“臣真的是想……”
“陛下。”守在门外的李公公走进来,打断通报道,“林相来了。”
“请进来便是。”
沈翊看着宋闻璟轻笑道:“皇叔也别站着了,坐下等着吧。”
还未等宋闻璟回话,林渊便从门外走了进来。
“参见陛下。”
林渊微微欠身行礼。
“舅舅何必多礼,直接坐下便是。”沈翊轻点了下头,随后又看向站在旁边的宋闻璟,“皇叔怎么还站着,不累吗?”
宋闻璟笑了笑,“臣不累,不用坐。”
房间里一时间多了几分尴尬的味道,宋闻璟不是不想坐,但总感觉坐着心里很不舒服,总感觉浑身不对劲。
沈翊瞧了他一眼,随后又看向林渊,“舅舅可是有了法子。”
林渊道:“陛下可还记得臣有个学生孔左。”
沈翊道:“好像是有那么点印象。”
林渊笑道:“工部侍郎孔左早些年便进了工部,阅历经验都很丰富,现下为治洪修建水利也是个最合适不过的人选。”
沈翊道:“那既然舅舅推荐,朕便放心安排人下去了。”
林渊点点头,随后又转头看向一旁的宋闻璟,不解问道:“宋大人可还有要急事同陛下说。”
宋闻璟默了默,又抬头看了沈翊一眼,回道:“现在是有一件急事。”
“这……”林渊道,“既然这样,想必还要讲个先来后到,陛下若还有其他人选,告诉臣一声就好。”
沈翊点了点头:“好。”
林渊站起身朝宋闻璟微微点头,“打扰了宋大人了。”随后便退了出去。
沈翊看着宋闻璟依旧站在原地,便想去赶人,“皇叔怎么还在这儿站着?”
宋闻璟叹了口气,“陛下怎样才能放粮给边关。”
几秒钟后,太监宫女们一同齐心协力将柳溪带了出去,偏殿里又恢复了原样,除了这空气还弥漫着浓重的酒味。
沈翊叹了口气,随之一抹黑影出现在眼前。
江一用黑布蒙着半张脸,恭敬单跪在地上行了个礼。
沈翊淡淡道:“说。”
江一站起身,道:“今天有人给摄政王府塞了一封信,至于信的内容属下不知。”
沈翊不急不慢地抿了一口茶,道:“朕知道了,你下去吧。”
江一点点头,刚转过身去,身后便传来沈翊的询问声:“江一,你是不是还有个弟弟?”
江一道:“并未。”
沈翊轻笑:“你不愿意同我说就算了,但现在他或许过的很好。”
江一没说话,只是轻点下头,随后跳窗走了。
与此同时,摄政王府里,宋闻璟看着那封不知何人绑在箭上的信,心中疑心不已。
边关粮草紧缺,信上的笔迹确实副将宋飞白无疑,但自己被禁足多时,谁又敢这么大胆冒死来给自己通风报信。
“大人,这小皇帝不行,大人脱手给了小皇帝兵符,小皇帝连粮草都舍不得给边关将士发。”
裴夏气愤不已,说着说着的语气越发不稳,“大人,咱们要不然把宋家军召回来吧,粮草都不给,我们凭什么还要给小皇帝守着边关。”
“不行!”宋闻璟道,“这边关本就岌岌可危,这贸然撤回,敌寇一定会抓住机会,当时候城池失守,我们都会受此牵连。”
“那怎么办。”裴夏道,“可我们那么多兄弟不能都饿死在边关吧。”
宋闻璟想了想奸臣养着这么大的军队怎么可能没有后手,随后又问道:“我们可有剩余或者储备的粮草?”
裴夏道:“今年粮食确实短缺,我们储备粮草的粮仓也都寥寥无几,如果要熬过这个冬天,或许不够。”
宋闻璟道:“那先用这些垫一下吧,剩下的再想办法吧。”
随即,宋闻璟又问:“你可看清了来的人是谁?”
裴夏道:“天色太黑,那人罩着面实在看不清。”
宋闻璟叹了口气,“算了,这信确实可信,宋飞白的笔迹和印章不会错,只是很奇怪他为什么会帮我们?”
“对啊!”裴夏疑惑地抓了抓后脑勺的头发。
“宋大人何在啊。”
屋外尖细刺耳的声音响起,王府里的人听到动静纷纷走出来。
站在院中的李公公抖了抖肩,装模作样地咳了两声清了清嗓子,看着人都出来了,瞬间神气的不行,见到宋闻璟高高在下的气势也不曾败下,只是点了点头,轻笑着从身后拿出一抹明晃晃的圣旨来。
“大人跪下接旨吧。”
宋闻璟闻言只好低下身子,跪在地上。
李公公将圣旨展开,慢悠悠地念了起来: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日乃朕生辰之喜,举国同庆,朕心甚悦,特大赦天下,以示上天有好生之德。自即日起,解除罪臣宋闻璟禁足,望以后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往事不可再犯,钦此。”
“臣遵旨。”
“大人,好生收着吧。”
李公公将圣旨一叠,送到宋闻璟跟前,轻笑道:“大人,陛下心善这么快就放大人出去了,还望大人出去以后莫要忘了陛下的好。”
宋闻璟直起身接过圣旨,回笑道:“那是自然。”
李公公好心地将他扶起来,随即笑道:“天色不早了,大人今日得了恩典便好好休息吧。”
宋闻璟点点头,又将李公公送到府门口,便回去了。
第二天一早,府外的禁卫军已经撤的没影了,宋闻璟让裴夏备了马车准备去一趟皇宫。
边关战时紧急,粮草更是关键,今早裴夏便调动了各个储备粮仓急忙往边关运输,剩下的粮草也只能靠从小皇帝手里得来一点。
虽然小皇帝从开头到现在都没有给他一个好脸色,但关于国家大事,孰轻孰重,他应该不会分不清。
第17章
“皇叔怎么来了?”沈翊刚下了朝,进门看着宋闻璟嘴角含笑道,“几天不见,皇叔气色都好起来了。”
宋闻璟看着许久不见的沈翊不禁一愣,沈翊似乎每次见面都不一样,这次相见,沈翊变得更高了,好像已经赶上自己了,就连那孩童面相也长开了,原本脸上留存的一丝稚气也在此时消失不见,可这些对于宋闻璟并不重要,他快步走到沈翊跟前,耳边忽略沈翊的话,直逼主题道:“陛下可曾记得从前答应过臣什么吗?”
“什么?”沈翊不解,“朕答应过你什么了?”
宋闻璟提示他:“陛下可还记得臣写给陛下的那封信吗?”
“嗯……好像记不得了。”沈翊笑笑,“这都过了好久了,朕都忙糊涂了,皇叔说给朕写过信,这信……好像找不到了。”
沈翊一拍手,立马道:“皇叔要看吗?朕找找,好像就放在这。”
随后沈翊装模作样地将排的整整齐齐的如同一座座小山的奏折打乱,桌子上瞬间乱作一团,有的奏折还落到了地上,宋闻璟看着沈翊这副不知在忙什么的样子,站在原地默了几秒。
随后捡起掉在地上奏折放在桌子上,一把按住沈翊那作乱的手,道:“找不到就别找了,臣找陛下是有要事。”
“这样啊。”沈翊轻笑,“皇叔,早说不就行了,何必同朕绕这么大的弯子。”
宋闻璟:“……”
沈翊慢悠悠地坐在椅子上,手上又开始把玩着什么东西,心不在焉道:“皇叔要说什么?”
宋闻璟道:“陛下想必早已知道边关粮草紧缺的事情了吧。”
“哦,这个啊。”沈翊道,“知道了。”
宋闻璟继续道:“陛下是怎么做的。”
沈翊道:“朕没做什么啊。”
“陛下不应该往边关送粮草吗?”宋闻璟看着他,“陛下可当真狠心。”
“朕吗?”沈翊笑了一声,“皇叔谦让了,朕还是觉得皇叔比较自私自利,狠心这一块,朕自是甘拜下风。”
宋闻璟听的有些糊涂,“陛下什么意思?”
“皇叔还没听明白?”沈翊拿起桌子上任意一封奏折,扔到宋闻璟跟前,“皇叔还记得自己做过什么事吗?这封折子被压了多少年才呈了上来,天灾人祸,这天喜其实早就快要亡了,皇叔现在来问朕要粮草,是不是欺人太甚。”
宋闻璟被说的一愣了许久,随后拿起被扔在地上的奏折细细看了起来。
沈翊继续道:“不止这封,现在摆在桌子上的奏折都是,年年写年年被退回,皇叔的本事也是真大,朕在想皇叔为什么会突然让权给朕,原来是想把这亡国的锅扣在朕的头上,想必以后朕又会是历史上一名亡国暴君,让世人唾弃。”
“臣……臣不是这个意思。”宋闻璟抬起头的一瞬间,眼底也闪过一抹惊慌,为什么总是脱离不了奸臣这个身份,明明他已经在很努力的洗白了。
宋闻璟道:“臣真的是想……”
“陛下。”守在门外的李公公走进来,打断通报道,“林相来了。”
“请进来便是。”
沈翊看着宋闻璟轻笑道:“皇叔也别站着了,坐下等着吧。”
还未等宋闻璟回话,林渊便从门外走了进来。
“参见陛下。”
林渊微微欠身行礼。
“舅舅何必多礼,直接坐下便是。”沈翊轻点了下头,随后又看向站在旁边的宋闻璟,“皇叔怎么还站着,不累吗?”
宋闻璟笑了笑,“臣不累,不用坐。”
房间里一时间多了几分尴尬的味道,宋闻璟不是不想坐,但总感觉坐着心里很不舒服,总感觉浑身不对劲。
沈翊瞧了他一眼,随后又看向林渊,“舅舅可是有了法子。”
林渊道:“陛下可还记得臣有个学生孔左。”
沈翊道:“好像是有那么点印象。”
林渊笑道:“工部侍郎孔左早些年便进了工部,阅历经验都很丰富,现下为治洪修建水利也是个最合适不过的人选。”
沈翊道:“那既然舅舅推荐,朕便放心安排人下去了。”
林渊点点头,随后又转头看向一旁的宋闻璟,不解问道:“宋大人可还有要急事同陛下说。”
宋闻璟默了默,又抬头看了沈翊一眼,回道:“现在是有一件急事。”
“这……”林渊道,“既然这样,想必还要讲个先来后到,陛下若还有其他人选,告诉臣一声就好。”
沈翊点了点头:“好。”
林渊站起身朝宋闻璟微微点头,“打扰了宋大人了。”随后便退了出去。
沈翊看着宋闻璟依旧站在原地,便想去赶人,“皇叔怎么还在这儿站着?”
宋闻璟叹了口气,“陛下怎样才能放粮给边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