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好好,好着呢,”孙妈妈拍着他手掌,管家引着一行人来到大堂里。
  他爹方学群拄着拐杖,穿着棉袍长衫,外罩一件绸缎马褂,缓步走了出来,方绍伦赶忙迎上去,“爹!”
  他双手扶着父亲的胳膊,仔细打量他的面容。方学群五官周正,眉目英挺,年轻时是西南诸城有名的美男子,便到中年也是器宇轩昂。
  方绍伦还记得三年前他送他在沪城登船时,在侍从的簇拥下向他挥手告别的样子。
  仅仅三年时光,确实见老了,额上多了好几道皱纹,鬓边白发已是层层叠叠。
  管家将蒲团移到他脚下,他恭恭敬敬跪下去磕了三个头,才又站起来,颤声道,“爹,您身体大安了?”
  方学群喊了声他的乳名“元哥”,眼眶湿润,连连点头。
  一旁三姨娘接话,“大公子平安归家就好,老爷一直惦记着。”
  她是个四十余岁的妇人,生得富态,装扮爽利,打理方家内宅已经十多年,十分的遵旧守礼。
  看见方绍伦看过来,还先行了个半礼,这是旧时姨娘对少爷小姐的礼数。
  方绍伦只能退开半步,作了个揖,“三姨娘安好。”
  五姨娘领着扎麻花辫的少女走上前,“大哥!”方颖琳蹦跳着跑过来。
  “颖琳都长这么高了,大姑娘了!”少男少女的变化总是令人欣喜,方绍伦摸摸她的辫梢,“给你带了礼物,回头让阿良送到房里。”
  五姨娘温婉的道谢,“大少爷总惯着她,费心了。”
  余下几个姨娘或牵或抱着两三岁的奶娃娃,看样子方绍伦留洋后,家中不时有添丁之喜。
  他逐一厮见,相互问安。
  最后出场的是个身怀六甲的女子,生得花容月貌,穿着喜庆的大红袄,丫鬟扶着,她手搭在后腰上,“绍伦,你总算回来了,一家人都盼着哪。”她声音轻甜,惦念的表情很自然。
  方绍伦也不是三年前的莽撞青年了,点点头,淡笑着问安,“九姨娘。”
  袁闵礼是知道其中纠葛的,当初他和方绍伦在沪城上学,两人常骑着脚踏车飞驰在沪城的大街小巷,他的车座后头是苏小姐,绍伦的车座后头没有固定人选,但这位九姨娘,彼时仍是丁师姐,有段时间是常客。
  他忙小声提醒,“还得到祠堂上柱香。”
  方绍伦跟他爹打了声招呼,移步往西南角的祠堂走,管家和袁闵礼在身后跟着。
  祠堂里檀香阵阵,几束青烟打着旋,在空气中飘荡。
  方绍伦先给列祖列宗,再给嫡母,然后是姨娘上香,这顺序一点都错不得。
  一行行牌位按辈分高低,摆放得整整齐齐,擦拭得干干净净,这份肃穆庄重,就是家族的概念。
  他从祠堂走出来,方学群仍坐在堂屋的太师椅上,影壁后传来阵阵喧嚣,似有人在堂前勒马。
  少顷,一道修长的身影转过影壁走了进来,他亦穿着长衫披着斗篷,头戴礼帽,装扮与张定坤相近,气势却相差甚远。身后跟着两个随从。
  “哟,大哥已经到了,弟弟回迟了。”是他的二弟方绍玮,两人原本就只相差半岁,身量相近。他长相十分肖父,五官端正,面皮白净。
  他取下帽子又解了斗篷丢给身后随从,一脸的歉意,“快年底了几个铺子都在清库存预结算,着实忙了些。大哥远归,未及迎接,真是对不住了。”他既是向方绍伦也是向方学群解释。
  方绍伦如今场面话也是信手拈来,摆手道,“我也是刚到。铺子里事宜繁琐,二弟辛苦了。我既回来了,往后见面叙话有的是时间,不急这一时半会。”
  两人兄友弟恭,一左一右扶着方学群走进厅堂。
  楼梯上传来高跟鞋“咳咳”的声响,夹杂着男女的调笑声,片刻之后,却是方颖珊挽着张定坤的胳膊从二楼走了下来。
  原来方绍伦跟亲人厮见的这会子功夫,张定坤已经找他未婚妻去了。
  他脱了那件斗篷,只穿着银灰色的长衫,越显身躯高大,威武轩昂。
  方颖珊穿一袭藕荷色旗袍,她的身段在女子中算高挑的,站在张定坤身畔倒显得娇小许多,二人看上去十分般配。
  看他们一副甜蜜腻歪不避人的样子,方学群轻咳一声。
  二人撒开手,方颖珊娇笑着,“绍伦回来了?有没有给我带礼物?”
  方学群斥她,“弟弟回来也不知道早点下楼迎一迎,要礼物倒是积极分子。”
  方颖珊并不怕他,娇笑着上去挽他手臂,方绍伦退到一旁,换她和方绍玮一人一边扶着方学群,“哎呀,我这不看大弟这么久才回来,特地换件衣裳,耽搁了一会嘛,一家人哪里那么多讲究。”
  方学群对两个儿子管教严格,对女儿却向来娇宠。
  方绍伦点头,“大姐说得对,一家人不必客气。礼物回头让阿良送到大姐房间。”他落后一步,看着她姐弟二人搀扶着老父亲。
  张定坤瞥见,在身后蹭了蹭他肩膀,抬高了些许声音道,“哎呀,大少爷一路舟行劳顿没吃好睡好?看着很是憔悴哩。”
  方学群回头,示意方绍伦坐到他身边去,“元哥过来,是得好好补补。你孙叔一早就准备,特意做了不少你爱吃的菜。”
  晚餐算是为方绍伦接风,席开两桌,方家大大小小都到齐了。
  方学群坐了主位,张定坤坐对席,余下几人分坐两侧。三姨娘领着女眷和孩子们坐另一桌,只有方颖珊例外,她粘在张定坤身边,一脸娇羞。
  方家虽是大家府邸,但改革新风吹遍江南诸城,饭桌上大家有说有笑,不再遵循过去食不言寝不语的老规矩。
  就连三姨娘也只在宴席开始前站一旁给方学群布了几筷子菜,就到旁边桌落座了。
  方学群在管家端来的铜盆中净了手,亲自摊开面皮,取两片烤鸭蘸上甜面酱、裹上葱根放到方绍伦碗里,“这是你原来爱吃的,看看还合不合口味?”
  方绍伦受宠若惊的点头,“在东瀛就想着家里的饭菜,孙叔的手艺还跟之前一样好。”
  他确实饿了,满桌子的珍馐美味都是想念许久的家乡风味,连用了两碗米饭。
  张定坤举着酒杯过来敬酒,“大公子,赏个脸?”
  敬酒按道理先敬主位,但方学群还吃着药,今日没有端杯。
  方绍伦只能举起酒杯,“张三……三哥客气了。”长辈在座,不能再称爷。直接喊张三那也委实太不客气了些,按人家如今的江湖地位,张三只有他爹能喊了。
  张定坤眉眼弯了弯,冲他照了照杯子,方绍伦只得仰脖饮尽。
  方学群大病初愈,用得不多,稍微伸了几筷子,便在老管家的服侍下离了席。
  女眷孩子们也逐一退场,方颖珊陪坐了一会,到底起身上楼去了,留喝酒的几个男人一递说话一递吃喝。
  “大哥,我可真担心你给我找个洋嫂子回来。”方绍玮喝点酒后眼睛泛红,跟方绍伦碰杯,“东瀛女人够不够味?”男人喝了酒,又没外人在场,话题不免拐向下三路。
  方绍伦对“够不够味”避而不答,只笑道,“东瀛风俗比之国内更为封建,丈夫出入,做妻子的要跪迎跪送。”
  方绍玮哈哈的笑,“娘们么,就管着这后院一亩三分地,老实点也是应该。”
  袁闵礼接话,“二公子这话当心给周小姐听见。”
  方绍玮跟周家表妹周蔓英早有婚约,只是周蔓英亲娘也就是方绍玮的舅母去年去世,她尚在热孝中,不便完婚。
  “嘿,你看我怕不怕她听到?!”方绍玮跟袁闵礼也干了一杯,“女人嘛,终归是要调教的。你看看我姐夫,”他满上酒敬张定坤,“我们家的胭脂烈马,在张兄面前那叫一个服帖。”
  婚事还没办,他倒先叫上姐夫了。
  不过,方绍玮眼瞅着比三年前要圆滑世故许多了。他原先在西南诸城顶着“少东家”的名头,颇有点横,被张三狠狠的教训过一顿后,有些怵他。
  但至多板着脸爱答不理,碰见绕道走,哪里像如今这样,一口一个“姐夫”“张兄”的。
  方绍伦颇有点时移事易之感,他跟袁闵礼对视一眼,碰了碰杯。他的感悟不用说出来,他也是懂的。
  袁闵礼的周到与生俱来,见方绍伦不欲多言,便时不时敬酒搭话,“二公子的喜期定下来了吧?听说是妻妾一同进门?”
  方绍玮点头,“定啦,明年秋天,只是要委屈我们家灵波了。”
  看来“灵波”是那位妾室的名字,听方绍玮口气还颇为爱重。
  袁闵礼为方绍伦释疑解惑,“灵波小姐是周家养女,是同济医工学堂毕业的高材生,前两年教育部批准了同济医科为大学,很是了不得。”
  方绍玮在一旁满脸得色,不住口的称赞,“我们家灵波既懂医理又很孝顺,舅父的身体多亏她调理才愈发硬朗了,她对蔓英也敬爱友善……咱们西南要胜过灵波的女子恐怕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