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正在胡吃海喝的王氏瞬间不好了,二房本来就是些吃干饭的,原本刘有山还能打猎补贴些家用,如今成了残废,靠当家的和她辛苦下地养着,还多了个来路不明的野小子,真当她是泥捏的,明晃晃的算计大房呢。
  她哗啦掀翻了桌子。
  一桌子的碗筷全掉了地上。
  幸好,桌子上的几个菜只有鸡肉刺身没人动,大家伙不敢下筷,那是生肉啊,吃了会生病的。剩下的菜都抢了个干净,各自端着饭碗稀里哗啦吃得开心。
  宋老太看着一碎了一地的碗,心疼得直抽抽,加上被冷落的怒火,直冲天灵盖,收拾不了刘青青,还收拾不下儿媳么,她一巴掌扇在王氏脸上:“你疯了!”
  刘有田哆着鸡肠,含糊不清:“孩他妈,你发什么神经!”
  慧兰这丫头,手艺没得说,鸡杂又辣又脆,实在对他的胃口。
  王氏捂着脸,不敢回打宋老太,还不敢打丈夫么,一耳光扇在刘有田的脸上:“吃吃吃,你就知道吃!
  大房都被算计死了,你还只想着吃!一天到晚像只老黄牛,任劳任怨不吭声,人家把你骨头渣子都熬煮了,你才醒悟!”
  刘有田捂着脸,耸耸肩,呵呵一声,继续吃。
  刘青青叹为观止,知道大伯父一向没有存在感,今日有了深刻的体会,这是多老实的性子,被媳妇打了还笑脸相迎。
  俗话说打在儿身,疼在娘心,宋老太觉得那一巴掌,不是抽在刘有田脸上,是抽在她的心尖尖上。
  嗷一声,冲过去厮打王氏。
  王氏只管躲在刘有田后面,只要挨了宋老太一下,她立马在刘有山身上掐一把,火房里一时乱成锅粥。
  刘老头急了,死死抱住宋老太:“行了,有什么好好说,要打伤了,哪来钱去看大夫!”
  这句话正中七寸,宋老太瞬间焉了,她心里悲凉:为这个家操碎了心,结果老大表面不说,心里埋怨她偏心二房,老二家的埋怨她不肯拿出银子,听到火房里吵闹,也不来看看她。
  既然两个儿子都离了心,分吧,分开了各家过各家的,免得她老太太出力不讨好!
  她面上爬上一层灰色,无力的摆摆手:“既然你们都要分家,那便分吧!”
  惊喜来得太突然,苏氏抬眼看了一下,依旧低眉顺眼盯着自己的脚。王氏
  也不嚎了,扭头看着窗外。刘青青微微勾起嘴角,心里给郭守云又记了一笔,看看,多一个男丁,不用她出面,大伯母自己就闹着分家,省了她无数功夫。
  刘老头焦急的劝阻:“老婆子,分不得,让人笑话!”
  村子里除非日子过不下去,不然哪里有父母健在闹着分家的,那是家庭不和睦的表现。
  第17章 分家
  宋老太内心深处其实也不想分,老头子的劝阻让她有了台阶,她殷切的目光扫过大房刘有山夫妇,二房苏氏,只要他们劝一劝,她便收回这话。
  可惜三人一声不吭,目光游离,不愿和她对视。
  她苦笑着叹了口气,还有什么不明白的,两个儿子都有分家的心思,她老太婆阻止得了么?她一辈子强势,临老不愿委屈求全,分开一段时日也好,让他们吃些苦头,晓得当家的不易,才知道她的好。
  决定了分家,宋老太感觉身上被抽走了一股精神气,瞬间焉巴了许多,她强撑着一口气道:“家里分家,得所有人都到齐,等宝柱沐休回来!”
  王氏怕事情有变,推出宝梁:“娘,宝柱还有一旬才回来,宝梁也认字,让他写文书锻炼锻炼。”
  宋老太幽幽盯着她,她们连这最后十天也等不及。
  她冷笑一声,使唤宝梁取来纸笔,一家子换到堂屋中,连躺在床上的刘有山都被抬了来,嗯,野孩子懵懂的坐在他旁边,心无旁骛的啃着鸡腿骨头。
  恩,人挺齐全。
  宋老太悲凉的点点头。
  刘老头在地上磕了磕他的烟斗:“你们两个弟弟在城里讨生活,但家里还得给他们留一份。所以决定一分成三,我们老两口占一分,你们兄弟二人再分。”
  他话还没说完,王氏急了眼:“爹,娘,村子里所有老人都是跟着长子过活,你们这样分出去,不是让村里人笑话当家的么!再说,村子里分家是按照男丁人头数的,您们这样,干脆叫他们兄弟几人饿死算了!”
  说完把刘宝梁和宝强往堂屋中间狠狠一推,骂道:“娘对不起你们,养不住,你们走吧,想去哪去哪,在外面的当叫花子也比在刘家饿死强!”
  刘宝梁低着头不吭声,宝强不知道做错了什么,听他娘说不要她,哇一声嚎起来。
  刘老头气得拿烟斗的手抖个不停,宋老太恶狠狠呸了她一口唾沫:“你爹还没说完,你阴阳怪气给谁看,眼皮子浅的歪货!”
  牵过刘宝强哄着,若不是看在三个孙子的份上,她一定要把王氏给休了。
  刘有田不吭声,由着王氏闹,想劝架的刘有山干脆闭了嘴。
  刘老头缓了缓,接着道:“家里一共20亩田地,分成五分,我们老两口4亩,宝柱三兄弟一人4亩,老二家没男娃,青青以后招婿,分4亩。”
  老两口4亩,大房12亩,二房4亩,苏氏惊喜的抬头,眼睛亮晶晶的,好像占了天大的便宜。
  刘青青有些意外,二房竟然分了4亩地,这不符合平时宋老太的偏心哪。
  王氏白了脸,凭什么!
  二房一个男娃都没有,分给二房,他们有本事种么。难道靠那个如野狗一般的小孩子,他拿个筷子都不会,还指望他种田,爹娘真是老糊涂了。正要说话,刘有田悄悄拉了她一把,问道:“爹娘,家里田地分散,宝柱他们种哪块?”
  刘老头沉吟了一下:“二房缺劳力,种村头靠河边那块地,浇水方便。我们老两口种靠着后山那块,每天回家,顺便背些柴火回来。剩下的,都给你们。”
  他话才说完,王氏面上露出喜色:“爹考虑得周全,我们大房男丁多,过两年宝栋又是一个壮劳力,不愁担水!河边地不用担水,给二弟很合适。”
  听她这么说,刘青青觉得里头肯定有猫腻,难道是靠河边的那块地有什么问题么?
  刘有山日日跑山里,但地里的事他还是知道的,只要兄弟和睦,他不介意少分一些,但王氏这样占了便宜还要卖乖就恶心人了。
  他冷哼一声:“大嫂既然这么喜欢村头河边地,不如换一换,我们种你们那片。”
  王氏惊呼:“这怎么可以,河边全是沙地,如何能换!”雨水多的年份,河水漫涨,庄稼被淹,一年的劳作便打了水漂。
  迎着二弟似笑非笑的眼神,她讪讪的闭了嘴。
  刘老头咳嗽一声:“行了,就这么定了!”
  “接下来说说房子的事!”
  说到房子,刘青青提起了精神。
  刘家院子位置很好,正在村子中央,坐北朝南三间正房,中间做了堂屋,东外间是刘老头老两口的卧室,东里间本来是小姑的,小姑出嫁后,给了刘巧儿。
  西外间是刘有田夫妇带着刘宝强,里间是刘宝柱两兄弟。
  旁边加盖了两间耳房,一间刘家二房挤在一起,一间做了火房。后面羽毛球场大的空地上,挤着猪圈和鸡圈,柴房、菜园子。
  刘家二房全家住在小小一间耳房里,苏氏夫妻领着翠翠挤在大床上,蕙兰带着她睡地铺,每天起来还要收拾,烦得很。
  她现在对田地没有执念,二房确实缺少壮劳力,但对房子,她很计较,她连床都没有,藏个私房银得藏到鸡圈鸡窝下,不计较不行。
  刘老头顿了顿道:“家里现在住的房子还是我和你娘成婚时盖得,后来你们兄弟两成婚才加盖了耳房,一大家子挤在一起,确实不够。”
  “我和你娘的意思是,你们哥俩商量着,谁出去外面,重新盖一桩院子,从公中补贴三两银子!”
  说完这话,他期盼这兄弟两一人站出来。
  别看清水沟村偏僻,但人多。
  同刘家一样大的宅地基要三两银子,而且都在村子周边,村子里边根本没有空余的宅基地。
  谁愿意从市中心搬到市郊啊。
  王氏眼睛骨碌碌转,劝苏氏道:“弟妹,村头你们地旁有一块宅基地空着,才一两银子,剩下的二两银子足够起两间屋子,要不你们搬过去,以后种地也方便!”她打算把刘有山他们住的屋子改成书房给宝柱,儿子抱怨了好多次,里间光线暗,看书费眼睛。
  刘青青没去过,但不傻,笑嘻嘻还嘴:“这么好,不如你们去!”
  王氏不乐意了:“这丫头,大人商量事情呢,你一个小丫头插什么嘴,一边去!”
  刘有山拉过青青,指了指旁边的郭守云:“青青以后招婿,她说的话能代表我们二房!”
  他沉吟了一会:“我们出去也可以,不过,银子不够,至少得五两。买地基一两,起房子二两,家里都是妇人小孩,我腿又瘸着,必须要起院墙,需要二两。若你们大房出了这二两银,我便搬出去,不然,我们还是挤在一起,村子里热闹,出门唠嗑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