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婢女安慰她:“姑爷是重情守诺之人,平日里也并不好美色,他既答应过王爷会好好照顾郡主,就肯定不会做让郡主伤心的事。郡主不要胡思乱想,好好养病,你还有小公子要照顾呢。”
  段敏珠和萧远风已有一子,才一岁不到。
  段敏珠听了婢女的安慰,终于不再流泪,只是仍有些郁郁寡欢。婢女见此便把她的心事告知了段敏珠的母亲,老王妃慕容氏。
  慕容氏在段易的后宅与他的妾室美人斗了几十年,认定男人都是一个样,便建议女儿趁女婿身边还没有其他女子,主动为女婿纳妾,省得日后他身边女人多了,她一个人孤立无援。
  段敏珠听了母亲的话后又哭了一场,之后便从贴身婢女中挑了一个容貌秀丽但老实本分的,将其送到丈夫面前。
  在外辛劳数日,终于将老丈人留下的一切安排妥当的萧远风:“???”
  这是在干什么?他看起来像是什么色中饿鬼吗?
  段敏珠含泪强笑:“夫君别误会,我是……是要为父守孝,不忍叫夫君独守空房,这才……”
  萧远风无奈地看着他这什么都好,就是心思太过纤细,总是自寻烦恼的妻子,再三强调自己没有纳妾之意,也要为岳父守孝,段敏珠才终于破涕而笑。
  只是萧远风本就英武不凡,有人中龙凤之相,成了西南五州真正的掌权者后,更是有许多人蠢蠢欲动,想要将女儿嫁给他。虽然他全都拒绝了,但段敏珠还是很不安,之后又闹出了许多事……
  当然,那都是后来才会发生的事。
  说回到这日,萧远风忍着疲惫耐着性子安抚好段敏珠后,就去找宋廉等人商讨接下来的北伐之事了——西南五州已经尽在他手,他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带着十万大军继续朝新州方向进攻。
  “听闻新州已经被一个叫萧定的人攻下,这人虽是山匪草莽出身,之前名声不显,但带着几万人投了郑王麾下后,短短两个月就从江陵打到了新州,实力不容小觑。”
  “听闻他治军很严,攻下新州城后不曾劫掠、屠杀百姓……”
  萧定?
  三年了依然什么都没想起来的萧远风听见这个名字,整个人都怔了一下,之后便隐隐有些头疼。
  但此时的他并未多想,只以为自己是连日劳累所致。
  **
  萧喜喜不知道自家三哥还活着,她跟着她爹花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顺利攻下淮京,逼老皇帝写下了让位给郑王的禅位诏书。
  虽禅位诏书上写的是让位给郑王,但世人皆知打下淮京的是萧定,约束麾下士兵不许他们屠戮百姓,以仁义之名得了民心的人,也是萧定。
  郑王知道这消息后气得吐了血——他的头疾是老毛病,原本休息一阵就能好,可经历了刘兆被俘的惊吓,又知道了这倒霉儿子脱险后,为了壮大自己的势力,不顾他的命令把萧定留在身边重用,还带着他一起攻打京城的种种脑残行为后,他的头疾就不但没有好转,还越来越严重了。
  加上他好美色,几乎每晚都要美人相陪,损耗了精力,这病情就更好不起来了。
  不过为了不让自己辛苦打下的基业便宜了萧定,他还是立即把派去蜀中的长子刘承召回来,自己也强撑着身体从江陵赶去淮京。
  谁知人算不如天算,他竟在途中染了风寒,人还没到淮京,就先含恨而逝了。
  这消息震惊了天下人,之后名义上带萧定攻入淮京的刘兆,和收到他父王的消息匆匆带兵从蜀中赶回来的刘承,就一边哭猝死的爹,一边为近在眼前的皇位剑拔弩张了起来。
  这个时候,谢逢这个郑王的“心腹”,手持郑王遗诏站了出来,说郑王病逝前,已经废去刘承的世子之位,将世子之位传给刘兆。
  刘承自是不肯相信,可刘兆占了大义名分,谢逢手里又有调兵遣将的虎符,他指挥不动自己从蜀中带回来的十万兵马,也只能忍着愤恨不甘假意低头,再在刘兆得意称帝时,带着三千亲兵发动兵变,将刘兆射杀于登基大典之上。
  杀了刘兆的同时,刘承狠下心,把自己剩下几个兄弟也杀了。他认为郑王麾下的大将们见此情形,会别无选择地拥立他登基,毕竟他本就是郑王的长子,是郑王名正言顺的继承人。
  可事实却并不如他所愿——他前脚刚杀了刘兆,后脚就被自己的心腹亲兵背叛,一剑捅了个对穿。
  “为……为什么……”刘承难以置信,死死盯着自己的亲兵。
  亲兵又哭又笑,抖着手抽出染血的长剑说:“因为你帮着你爹,害死了我相依为命的,唯一的姐姐。”
  刘承这才想起来,这亲兵有个姐姐,生的花容月貌,几年前被他爹看上,强行纳为了妾室。
  亲兵曾来求他,说他姐姐已有心上人,求他劝劝他爹,放过他姐姐。可他却不以为意,认为他爹能看上他姐姐是他们姐弟俩的荣幸。最后那姑娘好像是跳井死了……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可是他不明白,他姐姐,一个除了给男人暖床,别的什么用处都没有的女人而已,有那么重要吗?
  他竟然为了她,舍弃了近在眼前的无上权力和荣华富贵,背叛了他这个与他一起出生入死多年的主君!
  看着刘承愤怒中夹杂不解的脸,那个其貌不扬,看起来普通极了的亲兵低头擦去了眼泪:“你这样高高在上的人,自然是看不懂我们这些底层百姓在想什么的。”
  他的姐姐是如父如母将他养大的人,是在饥荒中为了救活他,能割腕喂他喝血的人,他怎么能不为她报仇?
  想起谢逢曾对他说过,刘家父子虽然有些能力,但因为出身高贵,对天下百姓毫无悲悯之心,他们若是登上皇位,只会成为下一个老皇帝,亲兵背过了身,脸上不见悔色。
  军师说得对,他做的没有错。
  “这!这可如何是好啊!”
  短短一个月,郑王和他几个儿子就全死了,这让郑王麾下的文武大臣全都懵了,随即便有几员手握重兵的大将蠢蠢欲动地想上位。
  就在这时,谢逢抱着刘承才五岁的长子站了出来:“王爷对我等有知遇之恩,为报知遇之恩,谢某认为我等应扶王爷的长孙登基为帝。”
  “王爷对我们是有知遇之恩不错,可这么个小孩儿,屁事不懂,怎么做皇帝?”罗春平第一个站出来表示不服,“我们大家伙儿辛辛苦苦跟着王爷打天下,可不是为了陪这么个小孩子过家家的!而且淮京虽然打下来了,可南边、蜀中,都还有地盘没打下来呢,这接下来要怎么打,总得有人指挥吧?你看这小不点,他能知道什么?”
  “罗将军此言有理。谢军师,事已至此,依老夫看,大家还是另选良主吧。若是太平盛世便也罢了,多选几位辅政大臣扶持幼主,国家也不会太过动荡。可如今天下尚未一统,天下百姓需要的是一个能带领他们结束乱世,平定天下的雄主,若扶幼主登基,只怕王爷辛苦多年打下的基业,顷刻就要四分五裂……”
  说话的是郑王身边的老臣范伯仲。他是郑王的老师,在郑王旧臣之间很有威望,罗春平等武将对他也颇为敬重。
  他都开了口,谢逢自然也只能眼眸微闪点头表示:“还是范老思虑得周全,既如此,在下推荐罗将军。罗将军智勇双全,又是王爷一手提拔起来的,定能带领我们大家开创太平盛世。”
  “什么?”罗春平吓了一跳,连忙摆手,“不行不行,我老罗就是个大字不识几个的莽汉,只知道怎么打仗,可不懂怎么治国!”
  罗春平是个单根筋的人,对郑王也是真的忠心,虽然不愿让个屁都不懂的小娃娃骑到自己头上,但也没想过要自己称帝,取代郑王。
  他说完这话,见自己相熟的好几位大将都神色有异,眼神闪烁,顿觉不好——这几个家伙手里都有不少兵,真要打起来,后果不堪设想。
  这让他顾不得多想,指着虽然跟着郑王时间不长,但手下兵最多,人品本事都很不错,还立下了灭虞之功的萧定就说,“我推荐武威侯!武威侯打仗猛,脑瓜子也聪明,不仅短短两个月就打到了新州,还不费一兵一卒就拿下了前州,又率领我军以最小的代价攻下了淮京,这皇帝的位置我看就由他来坐最好,我就服他!”
  第79章
  罗春平推举萧定为帝,萧定本该自谦推让,但他还没来得及开口,就有平日里与罗春平关系不错的大将与他吵了起来,说他自己蠢不要皇位便罢了,怎么还越过这么多兄弟,去推举一个外人。
  罗春平其实也说不上来,自己为什么会在情急之下第一个想到萧定,或许是因为攻打淮京这一路上,萧定的表现足够让人敬服,也或许是因为只有选了萧定,他这帮兄弟才不会自相残杀,总之他就是觉得这皇帝让萧定来当挺好。
  可跟他吵架那人却不这么想,他自认才能、功劳都不输萧定,自是不甘心居于萧定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