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房州虽然也有武皇派来的眼线,但到底天高皇帝远,想发展自己的势力可比在洛阳容易多了。
李云乐穿越前看了不少争夺天下基建类的小说,也打算从基建开始。
虽是流放,但他们一家倒不至于真的像电视剧里拍的那样过着穷苦生活。
事实上李显来到房州时带上了几百人的奴仆与侍卫,甚至还包括从前用惯了的御厨和工匠。
更何况他爹还有那么大的封地在,这开局可比那普通的穿越者强太多了!
李云乐当即命令手下工匠们开始打造诸如曲辕犁、筒车耧车、水力翻车等等新的农具,然后而第一步就卡住了。
因为她发现她脑海里只有个模糊的样子,根本不知道那些东西具体长什么样。
工匠们虽然是顶尖的工匠,但也无法通过李云乐那抽象的描述复刻出来。
李云乐不是轻易放弃的人,便又借用行商之事让手下去东南亚寻找那高产的占城稻。
只是占城的稻子虽然找到了,但她却又发现那占城稻并不是如同记载那般高产,还需要经过长期的育种、杂交才能北宋时大规模推广的占城稻。
那一刻李云乐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当中,她怎么就是个只知道一些理论知识的文科生?!
李云乐心中崩溃,但为了自己的性命也不可能放弃。
不能运用后世知识大搞基建,她就只能提高自己的政斗本事。
她不再抱有自己是穿越者就能轻易吊打古人想法,而是开始认真地将自己当成幼童,开始学习诗书典籍、兵法谋略。
同时,她又“撒泼打滚”逼着李显和韦氏跟她一起看书学习,特别是史书。
毕竟自家老爹和韦氏会输的最大原因还是太菜了,虽然她也不知道该如何提高,但让他们多读书总是好的。
除此之外李云乐也监督着李显多锻炼,注重平日饮食,减轻李家的遗传病。
一切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李云乐觉得虽然她没能像那些穿越文里的主角搞出那么多新奇的东西来,她也未尝没有一战之力。
毕竟他们家占着大义,只要自己不作死,李旦李隆基父子想来也没那么好得手。
就当李云乐以为日子就这么过去时,在她6岁那年,她身上突然间出现了一道机械音。
机械音告诉她,经过这几年的观察,国运系统觉得她是可造之才,便绑定了她。只要她按照规定完成任务,系统就会为她提供各种所需的配方与技术。
李云乐当时心中一阵国骂,这垃圾系统竟然还要考验她!
当然骂归骂,她还是立刻答应了下来,毕竟谁能够拒绝金手指呢?
国运系统并不智能,只有最简单的发布任务和发布奖励,奖励也很是抠门。
不过经历了这么些年,李云乐也成功从系统那得到了她需要的几种技术和种子,赚取到了第一桶金,还将房州打造成了他们的大后方。
而后他们一家就如同历史中那般接到了武皇召他们一家秘密回京的诏令,重新回到了帝国政治斗争的漩涡之中。
回到洛阳后,虽小有波折,但一切也还算顺利。
她成了女冠不仅摆脱了联姻,还让皇室中其余人不怎么关注她,于是便能借着道观继续发展自己的势力。
结果这天幕一出,简直是想要她的命。
如今她干得那些事虽然没有明目张胆地谋反,但也不像一个正经郡主该做的事,这是决计不能被武皇知道的啊!
只是依这天幕所言,她最后竟然还走到了政变那一步吗?她不是打算顺其自然等五王政变吗?
李云乐并不害怕发动政变,只是有人代劳自然是最好的。
大唐玄武门这个舞台实在是太过热闹了些,整个唐朝几乎就没有几个正常继位的皇帝。
虽然这样的上位方式能让选出来的皇帝不至于太差,但频繁的政变也将导致政局不稳,所以李云乐还是想尽可能减轻影响。
况且也不剩下几年了,她也实在是没必要去争那么一年两年的。
万一她擅自改变历史导致武皇提前发现,政变失败了怎么办?
那她阿耶到手的皇位可就没了!
所以会是什么导致她突然间改变了主意?
李云乐的眼睛到处转,然后便看见了不远处看着天幕脸上是克制不住的惶恐的李重润以及跟自己丈夫武延基坐在一起的李仙蕙。
难道他们还是出了事?
当然此时纠结原因是什么并没那么重要,如今最大的问题是她不仅要面对那些不愿见到女子继位的大臣们,现在还要直接对上武皇。
李云乐心中都快崩溃了,但面上却强撑着平静,避免被人看出端倪。
虽然按照她看网文的经历,垃圾天幕肯定很快就要爆出她的身份了,李云乐觉得自己得赶紧想出说服武皇留他们一家小命的理由!
李云乐不由偷偷望向御座上神色不明的女皇,在心中暗暗叹气,罢了,只有见招拆招了。
她的这位祖母虽说年岁渐大,对手中的权势也抓得越发紧了,但一向知人善任,胸襟也很是宽广,她未尝没有一争之力。
*
御座上的武皇听着天幕赤裸裸将她的平衡手段讲出来时,神色很是平静。
这平衡之道本就是每个帝王都会运用的权术,哪怕哪个帝王再怎么关心百姓,也得先将自己的皇位坐稳。
然而“政变”一词一出,自觉见惯风浪,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武皇眉头也不由得皱了起来。
她倒不是震惊或意外,毕竟南北朝至今宫廷政变已经是数不胜数,哪朝皇位若能和平过度反倒是一桩稀罕事。
而如今这满朝文武又有几个真是她的忠臣呢?哪怕是她一手抬起并且倚重的二张兄弟只要有机会肯定也会反噬她。
还有她的儿子、侄子们更是时刻盯着她的皇位,想要取而代之。
当然这也不意味着武皇会接受她被人政变下台,如今既然提前知晓了政变,她自然要将人找出来,将其扼杀在摇篮之中。
所以那另一个女帝会是谁呢?难道是太平?
武皇虽自己是女子之身,但却不得不承认自己从未考虑过传位给自己的女儿。
哪怕不考虑传位给女儿会有多少大臣反对,在她看来太平的能力是不够的。
她真将皇位交给了太平,那才真是害了她。
但除了太平,她一时间也想不出在她之后会有哪个女子再次登上帝位。
难不成她看错了,太平其实一直在藏拙?
武皇不由将目光投向了坐在自己下方的太平,然后便看见了坐立难安,一脸焦虑的太平。
太平显然也知道自己会被怀疑,忙跪下带着哭腔争辩。
“母亲,您难道还不知道我有几分本事吗?女儿哪里敢政变逼您下台啊!”
这一刻武皇摇了摇头,将太平继位的可能排除在外。
如此沉不住气,怎么可能有那么深的城府?
况且太平虽心向李唐,平日里经常劝她还政李唐,但以太平那胆子,她是绝不敢发动政变正面跟自己作对的,顶多在一旁敲敲边鼓打配合罢了。
况且她虽是自己的女儿,但远没有自己那般大的野心,太平最大的心愿就是等她哥哥上位后自己当个镇国长公主。
旋即武皇将视线投到台下那些她的孙辈们,她本以为自己的子孙都没能遗传自己和雉奴的本事,全是些酒囊饭袋,没想到临老了送来这么大一个惊喜。
只是她对亲生子女都没太多的感情与关注,更何况是这些孙子孙女呢?她对这些人还真没什么印象。
唯一有印象又比较出彩的就是少时曾彩衣娱亲的李隆基,她记得他7岁时还曾在宫门呵斥武懿宗,倒看得出来极有胆色。
可他是个男子,并不能成为女帝,也应当没有男扮女装的可能。
武皇随后侧过头继续打量那几个郡主们,年纪已经到了成婚年纪的几个已经按照她的吩咐大多嫁进了武家,平日里相夫教子,并未听说过做出什么出格的事,看起来都是传统的温顺女子。
至于年纪小的,此时也暂时看不出来有什么奇特之处。
等等,似乎有一个跟大多数郡主都不太一样的人,她的封号似乎是安乐,她并没像她的姊妹那般嫁人,而是出家做了女冠。
她平时虽没什么存在感,但能做出出家之事的女子总归是跟寻常女子不太一样的,
会不会是她?
想到这武皇便朝着角落处的李云乐望去,而这时又恰好李云乐正在偷偷打量她,两人的视线瞬间相会。
李云乐瞬间背后一凉,武皇该不会凭借这点信息就猜出了她吧!那真是没天理了!
第3章
李云乐心中焦急,一时间不知道自己该收回视线,还是继续装作看风景。
好在这时,武三思竟然走到武皇跟前,自告奋勇。
“陛下,这个所谓的光宗真是胆大包天,臣愿请命亲自将那个逆贼抓出来,交由陛下处死!”
李云乐穿越前看了不少争夺天下基建类的小说,也打算从基建开始。
虽是流放,但他们一家倒不至于真的像电视剧里拍的那样过着穷苦生活。
事实上李显来到房州时带上了几百人的奴仆与侍卫,甚至还包括从前用惯了的御厨和工匠。
更何况他爹还有那么大的封地在,这开局可比那普通的穿越者强太多了!
李云乐当即命令手下工匠们开始打造诸如曲辕犁、筒车耧车、水力翻车等等新的农具,然后而第一步就卡住了。
因为她发现她脑海里只有个模糊的样子,根本不知道那些东西具体长什么样。
工匠们虽然是顶尖的工匠,但也无法通过李云乐那抽象的描述复刻出来。
李云乐不是轻易放弃的人,便又借用行商之事让手下去东南亚寻找那高产的占城稻。
只是占城的稻子虽然找到了,但她却又发现那占城稻并不是如同记载那般高产,还需要经过长期的育种、杂交才能北宋时大规模推广的占城稻。
那一刻李云乐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当中,她怎么就是个只知道一些理论知识的文科生?!
李云乐心中崩溃,但为了自己的性命也不可能放弃。
不能运用后世知识大搞基建,她就只能提高自己的政斗本事。
她不再抱有自己是穿越者就能轻易吊打古人想法,而是开始认真地将自己当成幼童,开始学习诗书典籍、兵法谋略。
同时,她又“撒泼打滚”逼着李显和韦氏跟她一起看书学习,特别是史书。
毕竟自家老爹和韦氏会输的最大原因还是太菜了,虽然她也不知道该如何提高,但让他们多读书总是好的。
除此之外李云乐也监督着李显多锻炼,注重平日饮食,减轻李家的遗传病。
一切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李云乐觉得虽然她没能像那些穿越文里的主角搞出那么多新奇的东西来,她也未尝没有一战之力。
毕竟他们家占着大义,只要自己不作死,李旦李隆基父子想来也没那么好得手。
就当李云乐以为日子就这么过去时,在她6岁那年,她身上突然间出现了一道机械音。
机械音告诉她,经过这几年的观察,国运系统觉得她是可造之才,便绑定了她。只要她按照规定完成任务,系统就会为她提供各种所需的配方与技术。
李云乐当时心中一阵国骂,这垃圾系统竟然还要考验她!
当然骂归骂,她还是立刻答应了下来,毕竟谁能够拒绝金手指呢?
国运系统并不智能,只有最简单的发布任务和发布奖励,奖励也很是抠门。
不过经历了这么些年,李云乐也成功从系统那得到了她需要的几种技术和种子,赚取到了第一桶金,还将房州打造成了他们的大后方。
而后他们一家就如同历史中那般接到了武皇召他们一家秘密回京的诏令,重新回到了帝国政治斗争的漩涡之中。
回到洛阳后,虽小有波折,但一切也还算顺利。
她成了女冠不仅摆脱了联姻,还让皇室中其余人不怎么关注她,于是便能借着道观继续发展自己的势力。
结果这天幕一出,简直是想要她的命。
如今她干得那些事虽然没有明目张胆地谋反,但也不像一个正经郡主该做的事,这是决计不能被武皇知道的啊!
只是依这天幕所言,她最后竟然还走到了政变那一步吗?她不是打算顺其自然等五王政变吗?
李云乐并不害怕发动政变,只是有人代劳自然是最好的。
大唐玄武门这个舞台实在是太过热闹了些,整个唐朝几乎就没有几个正常继位的皇帝。
虽然这样的上位方式能让选出来的皇帝不至于太差,但频繁的政变也将导致政局不稳,所以李云乐还是想尽可能减轻影响。
况且也不剩下几年了,她也实在是没必要去争那么一年两年的。
万一她擅自改变历史导致武皇提前发现,政变失败了怎么办?
那她阿耶到手的皇位可就没了!
所以会是什么导致她突然间改变了主意?
李云乐的眼睛到处转,然后便看见了不远处看着天幕脸上是克制不住的惶恐的李重润以及跟自己丈夫武延基坐在一起的李仙蕙。
难道他们还是出了事?
当然此时纠结原因是什么并没那么重要,如今最大的问题是她不仅要面对那些不愿见到女子继位的大臣们,现在还要直接对上武皇。
李云乐心中都快崩溃了,但面上却强撑着平静,避免被人看出端倪。
虽然按照她看网文的经历,垃圾天幕肯定很快就要爆出她的身份了,李云乐觉得自己得赶紧想出说服武皇留他们一家小命的理由!
李云乐不由偷偷望向御座上神色不明的女皇,在心中暗暗叹气,罢了,只有见招拆招了。
她的这位祖母虽说年岁渐大,对手中的权势也抓得越发紧了,但一向知人善任,胸襟也很是宽广,她未尝没有一争之力。
*
御座上的武皇听着天幕赤裸裸将她的平衡手段讲出来时,神色很是平静。
这平衡之道本就是每个帝王都会运用的权术,哪怕哪个帝王再怎么关心百姓,也得先将自己的皇位坐稳。
然而“政变”一词一出,自觉见惯风浪,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武皇眉头也不由得皱了起来。
她倒不是震惊或意外,毕竟南北朝至今宫廷政变已经是数不胜数,哪朝皇位若能和平过度反倒是一桩稀罕事。
而如今这满朝文武又有几个真是她的忠臣呢?哪怕是她一手抬起并且倚重的二张兄弟只要有机会肯定也会反噬她。
还有她的儿子、侄子们更是时刻盯着她的皇位,想要取而代之。
当然这也不意味着武皇会接受她被人政变下台,如今既然提前知晓了政变,她自然要将人找出来,将其扼杀在摇篮之中。
所以那另一个女帝会是谁呢?难道是太平?
武皇虽自己是女子之身,但却不得不承认自己从未考虑过传位给自己的女儿。
哪怕不考虑传位给女儿会有多少大臣反对,在她看来太平的能力是不够的。
她真将皇位交给了太平,那才真是害了她。
但除了太平,她一时间也想不出在她之后会有哪个女子再次登上帝位。
难不成她看错了,太平其实一直在藏拙?
武皇不由将目光投向了坐在自己下方的太平,然后便看见了坐立难安,一脸焦虑的太平。
太平显然也知道自己会被怀疑,忙跪下带着哭腔争辩。
“母亲,您难道还不知道我有几分本事吗?女儿哪里敢政变逼您下台啊!”
这一刻武皇摇了摇头,将太平继位的可能排除在外。
如此沉不住气,怎么可能有那么深的城府?
况且太平虽心向李唐,平日里经常劝她还政李唐,但以太平那胆子,她是绝不敢发动政变正面跟自己作对的,顶多在一旁敲敲边鼓打配合罢了。
况且她虽是自己的女儿,但远没有自己那般大的野心,太平最大的心愿就是等她哥哥上位后自己当个镇国长公主。
旋即武皇将视线投到台下那些她的孙辈们,她本以为自己的子孙都没能遗传自己和雉奴的本事,全是些酒囊饭袋,没想到临老了送来这么大一个惊喜。
只是她对亲生子女都没太多的感情与关注,更何况是这些孙子孙女呢?她对这些人还真没什么印象。
唯一有印象又比较出彩的就是少时曾彩衣娱亲的李隆基,她记得他7岁时还曾在宫门呵斥武懿宗,倒看得出来极有胆色。
可他是个男子,并不能成为女帝,也应当没有男扮女装的可能。
武皇随后侧过头继续打量那几个郡主们,年纪已经到了成婚年纪的几个已经按照她的吩咐大多嫁进了武家,平日里相夫教子,并未听说过做出什么出格的事,看起来都是传统的温顺女子。
至于年纪小的,此时也暂时看不出来有什么奇特之处。
等等,似乎有一个跟大多数郡主都不太一样的人,她的封号似乎是安乐,她并没像她的姊妹那般嫁人,而是出家做了女冠。
她平时虽没什么存在感,但能做出出家之事的女子总归是跟寻常女子不太一样的,
会不会是她?
想到这武皇便朝着角落处的李云乐望去,而这时又恰好李云乐正在偷偷打量她,两人的视线瞬间相会。
李云乐瞬间背后一凉,武皇该不会凭借这点信息就猜出了她吧!那真是没天理了!
第3章
李云乐心中焦急,一时间不知道自己该收回视线,还是继续装作看风景。
好在这时,武三思竟然走到武皇跟前,自告奋勇。
“陛下,这个所谓的光宗真是胆大包天,臣愿请命亲自将那个逆贼抓出来,交由陛下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