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可是当初的太宗是在战场上练就的本事,李云乐可只是个公主啊!
  不对,大唐公主也不都是弱不禁风的!
  众人突然间又想到了唐初之时的平阳昭公主,难不成李云乐还隔代遗传了平阳昭公主在战场上的本事?
  一瞬间,不少人额头上的冷汗直冒,心中生出了一丝不妙的怀疑。
  这一刻他们甚至开始怀疑他们之前打算政变杀死李云乐的想法能不能成功,他们怎么觉得这最后的结果很可能如同这天幕中一样呢?
  说不准他们还会更惨,毕竟他们不管是胆识还是经略才华都不如张柬之和李隆基等人。
  而已然被禁军控制看管的李隆基仍然能看到天幕,他崩溃地笑了起来。
  “原来是这样,原来从一开始我就踏进了李云乐的圈套!原来我费尽心机去接近,讨好的人都是李云乐特意安排的,罢了,这一辈子输给她我也不冤了,如果有下一世,我定然……”
  他接下来的话并没有说出口,但是听到的人却都能猜出话中的含义。
  只可惜所有人都很清楚,人哪里又有下辈子呢?
  李云乐并没有听到李隆基的这番话,但如果她听见的话,也只会冷笑一声。
  真可惜如今的李隆基不知道原本唐玄宗那老登干的事,不然他绝对不会指望自己还能有下辈子。
  其实李云乐一直怀疑老天爷就是为了解决掉唐玄宗,才安排她穿到这里来的。
  毕竟李隆基可不是简单的某个封建王朝的罪人,他算得上是整个华夏的罪人。
  安史之乱之后,华夏民族从开放走向封闭,原本锐意进取的民族变得逐渐保守,最终在千年后落后了一个时代。
  李云乐能接受王朝兴衰更替,但却无法看着华夏民族走下坡路。
  所以她穿来这后,定下的第一个目标便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杀李隆基,幸好不管是天幕中的那世还是如今,她都顺利按照预想的那般达成了目标。
  武皇面上不动声色,但心中却是为李云乐叫了数次好。
  胆色、计谋通通不缺!甚至亲手射杀敌人还能面不改色,真真是巾帼不让须眉,要知道当初太宗在玄武门射杀李建成之时还手抖了呢。
  不过,等等,她之前怎么没听过李云乐还会箭术,而且还很是不俗!
  比起朝臣们在心中嘀咕,武皇则要直接许多,直接望向李云乐。
  “没想到你还会箭术,可还会其他骑射、武艺?之前怎么没听你提过?”
  李云乐哪里听不出武皇是在质问她为何要隐瞒她会武艺之事?
  她在心中吐槽,平日里又不需要她动手,她干嘛要暴露啊,说不定某个时刻就能救她的小命。
  更何况为了这身武艺受了多少苦,她比任何人都清楚。
  虽然她也用了一些系统积分加强了自己的体质,但这也只是让她力气比寻常女子大了一些,想要练就好身手自然少不了常年以来的勤学苦练。
  所以李云乐自然很是珍惜,决定不到关键时刻绝不暴露自己会武功的事实。
  当然李云乐肯定不可能说实话的,出口时便成了。
  “陛下,安乐才刚回洛阳没多久,而且平日里守卫森严,哪里用得着安乐动手呢?自然没机会展示我的武艺了。而且安乐也知道大家都政务繁忙,肯定没空关心安乐这等小事,自然不会主动提起打扰大家。”
  武皇心头好笑,李云乐这是在指责别人不关心她所以才不知道?她倒打一耙的本事倒是炉火纯青了。
  不过虽然这种自由心证之事不好探究究竟,但武皇却也不愿轻易就这么放过李云乐。
  她笑了笑道,“朕之前的确对你有所忽视,既然如此,那朕就给你个机会,下次宫宴上你给大家表演上一出吧,将你所会的东西都展露给大家看。这样朕总不算忽视你了吧。”
  李云乐一脸震惊,除了后悔就是后悔。
  呜呜呜,她只顾着甩锅,结果怎么把自己给坑了!让她当着那么多人的面表演这跟用视线凌迟她有什么差别?!
  她怎么就忘了武皇定然是那种别人越是能辩,她越是不会放过的人?
  这样还不如老老实实说她是保留实力,说不准武皇也就让她过了!
  不过李云乐的尴尬到底没有持续多久,因为天幕接下来的话让她没心思思考不知道多久后的尴尬表演了。
  【这一场政变几乎到这就结束了,然而大家是不是发现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up主没有解答,是的,那就是禁军们是如何被安乐大帝策反的!】
  【嘿嘿!每次看到这一段历史我都不禁心神澎湃,所以特地放在最后来讲,也正好承上启下一番。】
  【李隆基被放出宫后才开始与禁军们交好,但是安乐大帝却是早在房州之时便开始支助家中困难的底层军士们,同时也交好年轻的世家军官,其中便包括被李隆基引为知己的陈玄礼和葛福顺。】
  【所以说呢,李隆基自以为拉拢住了他们,实际上一直是安乐大帝安排人在那等着他。】
  【而那批军士中也可谓是人才辈出,在之后征伐之中,这批军士们可谓是大唐铁骑踏碎整个亚欧大陆的中流砥柱。】
  【看安乐大帝之前的经历我只觉得她对百姓有着超出那个时代的爱护之心,但是看了这一段历史后我开始怀疑她是不是穿越人士,提前预知了历史!】
  李云乐顿时背后一凉,好家伙,你特么还真的真相了。
  万一武皇真听进去怀疑起来,她要怎么解释啊?!
  第26章
  不过事实上证明李云乐的担心得有些多余了,“穿越”这个词对于武皇还是太过陌生了。
  更何况武皇本质并不信所谓的神佛,所以她根本不信预知未来这种事。
  李云乐若是能预知的话,会预料到天幕出现吗?
  更何况听了那般久的天幕,她也已经了解到天幕中那个女声性格很是活泼,喜欢开一些促狭的玩笑,想来那女声又是在打趣她所谓的“偶像”安乐大帝。
  武皇并未多想,但还是下意识朝着李云乐望去,却看到了此时李云乐竟是一脸的心虚。
  她这是怎么了?
  这一刻武皇是真的认真思索了起来,难不成李云乐是在担心自己会追究她从小的时候就开始收买军士和禁军?
  虽然这的确是大罪,但是考虑到她之前已经犯下的那些罪,自己若真想处罚她,她怕是有九个头都不够她砍的。
  依照李云乐的聪慧程度,她怕是应该也看出来了自己并不想动她吧。
  所以她为什么心虚?难不成那天幕真说中了什么?
  李云乐不知道她的心虚反倒是出卖了自己,但幸运的是这个时候天幕的声音再次响起,打断了武皇的思绪。
  【当然我们都知道预知未来、穿越什么的是不可能的,这只是后世我们这些史同粉对于安乐大帝的功绩实在是难以理解时的感叹。】
  【回到正题哈,其实仅凭借一些小恩小惠般的帮助,安乐大帝最多只能短期收买一些底层军人。】
  【毕竟李隆基也不是傻子,他去接近禁军们也不可能不出点血吧?!更何况陈玄礼、葛福顺等人其实是世家出身,谈不上缺钱,自然也不可能一点小恩小惠就去给别人卖命。可为什么他们和他们手下的军官们依旧对安乐大帝死心塌地呢?】
  【当然是因为安乐大帝看到了那时大唐军队的最根本问题,并且愿意从根本上去解决战士们的困境,那就是大唐军队的根基府兵制随着均田制的崩溃已经濒临崩溃!】
  武皇心头猛地一跳,一些一直萦绕在她心头的困惑在这时清晰了起来。
  当政后她便发现帝国军队的战斗力不说与唐初比,甚至一年比一年差。
  虽然在她当皇后时,军队还能靠着李绩、苏定方这样的将星攻城掠地,但付出的代价却比之唐初要多得多。
  等这些将帅都去世后,帝国军队在各个战场上便频繁打败仗。
  到了她登基称帝后,形势更是严峻。
  除了皇位继承外,战事不利可谓让她第二忧愁烦心之事。
  武皇自然发现了应当是军队制度出现了问题,也尝试着解决问题。
  比如她开始尝试募兵制,然而除了陡升许多倍的军费,似乎也没有多大的成效,还进一步导致朝廷财政吃紧,只能增加百姓赋税,形成恶性循环。
  这一刻武皇再也没心情思考李云乐为何会心虚,只想从天幕中知道解决办法。
  【大家都知道府兵制和均田制都是北魏冯太后当政时的创举,这两项政策可谓是影响深远,不仅增加当时北魏国力,还在之后数百年被后世朝代所沿用。】
  【府兵制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兵农合一,平时耕作,朝廷给府兵分地、减免税赋等优待,府兵则有战时去军队服役,同时还需要自备武器、铠甲和战马等等。】
  【唐初的府兵不是底层百姓,反倒是算得上小地主,身强体壮,也有多余的钱财去购买精良的装备,自然战斗力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