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但心中却想的是,他们要是做到武皇所谓的“有眼色”,他们家族早就被吞得渣都不剩了。
  不过武皇倒没计较世家究竟是如何想的,毕竟她也不在意,他们只需要在恰当的时候被她利用上便可以了。
  更何况天幕还在继续。
  【最后世家们在文章末尾写到,仅凭考卷内容并不能辨别出一个人的品德,相较于才华,为官时品德才更加重要,所以还请皇帝和安乐公主重新考虑“行卷”的必要性,毕竟士子的品德还是得先行把关啊!】
  【咳咳,不得不说世家也是贼心不死,偷偷藏不住呢!】
  世家原本还有些雀跃的心全都消失不见。
  天幕果然还是看不惯他们的,这时候都要骂上他们一嘴,何尝不是另一种偷偷藏不住呢?
  不过他们很快又生出一丝希冀,寒门这次可真是彻彻底底得罪了李云乐。
  李云乐又是个小肚鸡肠爱报复人的性子,她应当是会处置那些寒门士子的吧?而处罚那些寒门士子最好的手段不就是在他们的科举路上稍微拦上一拦?!
  哪怕不是永久,拦上个一两年也是好的啊!
  而刚走出茶楼的寒门士子们也顿时顿下脚步,心中大骂起了世家卑鄙,竟然想要借机恢复“行卷”!
  这要是恢复了,那科举不就是又成了他们的天下了?
  当然世家之心是不可能死透的,若是之前他们肯定不会担心,毕竟“安乐大帝”很明显是要打压世家的。
  只是现在嘛……懂的都懂,他们心虚了。
  第32章
  【这篇文章一出,在世家的推波助澜之下,寒门很快节节败退,在舆论场上溃不成军,名声也大幅降低。】
  【要知道在这之前,寒门在朝中的代表是狄仁杰、姚崇这样清廉节俭,为国为民的好官,而如今嘛,天下百姓恍然发现原来寒门也不是自己说的那样大公无私嘛,也是一肚子私欲,都是为了所谓他们自己的利益。】
  【而且不少人也开始认同他们文章中的最后一段话,才华并不代表品德,寒门士子可能的确通过勤奋苦读在才华上超了世家,但家庭教养呢?更何况这一次还打算让商户子弟参加考试,商人在那个时候更是名声不大好,被认为是阴险狡诈之人,这样的家庭教导出来的孩子怎么可能是什么品德高尚的人呢?】
  【世家见状心思又活跃了起来,而且他们敏感的发现舆论会呈这样席卷的态势,那证明朝廷不说推波助澜,但绝对是没有管控的,这是不是意味着上面的确对寒门不满了?】
  【于是世家们便又觉得自己可以了,揣摩到了圣意,一边继续加大败坏寒门名声的力度,一边上书皇帝,称“考卷看不出士子人品,虽取消行卷,但也应当在考试前对士子们进行道德审查,录取进士时也应当加入对道德考量”。】
  【而这时寒门士子自然也觉察出来了不妥,他们知道再继续这么下去,说不定到手的有利于他们的科举改革就要泡汤了。】
  【朝中也有许多寒门出身的大臣们为他们通风报信,世家的上书很快便被他们知晓,特别是在知道李显看了奏折后很是生气,摔坏了紫宸殿中好几个茶杯后,寒门士子可谓是人心惶惶,彻底慌了!】
  天幕下,寒门士子们无语半晌,很是有些不能直视。
  感情他们才反应过来呢!这难道不是早就该预料到的吗?
  若是能成功,那哪怕得罪了“安乐公主”也还算值,结果现在可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事实证明不管是平日里如何做出一副清高孤傲的样子,真涉及到自身利益后很快便互相倾轧了起来。】
  【很快便有寒门士子主动举报之前舆论的主要发起人,他们声泪俱下地控诉一切都是这几个人狼子野心逼迫他们其余士子参与,他们眼见得“攻击”安乐公主的改革政策也很难受,只是他们人微言轻,无法阻止。
  【而被告的寒门士子自然也不会站着挨打,他们很快便攻击回去,说当初都是他们一起商量的,怎么现在出了事就开始甩锅!】
  天幕下,寒门士子只觉得气血翻涌,仿佛快要一口气喘不过来气了。
  蠢货!蠢货!怎么能蠢成这样?!
  这个时候抱团取暖才是度过危机的最好办法,相互出卖只会让所有人都觉得他们人品堪忧,世家本来就在借他们的道德说事,这难道不是送上门给人打吗?!
  狄仁杰、姚崇等人更是深深地叹了口气,很是想闭上眼当做没有这样的后辈。
  虽然不想承认,但人品的确跟学问无关。
  一个有才华但品德低下的人对社会的破坏力怕是比一个平庸的人要高得多得多啊!
  只是若真又设置那所谓的“道德审查”,不难想见世家能在其中动上多少手脚啊。
  一时间狄仁杰都陷入了两难的抉择。
  【总而言之,他们之间的互相争斗可谓是狗咬狗一嘴毛,明明这个时候他们都还没能参加科举高中为官,这跟为了梦中的彩票打起来有什么两样?】
  【其实“言论”这个事是不好给人定罪的,毕竟大唐可没什么因言获罪的法律,然而耐不住这些寒门士子实在是太过给力互相就给对方定了罪,虽然不是什么大罪吧,但也足够这群事件主要策划者进大牢蹲上个一两年了。】
  【而这番互相攻讦更是给了世家借口,甚至朝中原本中立之人也逐渐认同世家的那番话,毕竟那段话的确有些道理,一个官员要成为真正对百姓有利的好官出了能力外品德甚至更加重要。】
  【而那时的寒门士子本就因犯了错,哪里还敢多言?而出生寒门的朝臣虽想反驳,但一提就会被世家翻旧账提起之前寒门士子做的事,于是他们也就只能闭上嘴,看着世家扬眉吐气火力全开。】
  【在这样的状态下,朝廷便具体讨论起了所谓“道德审查”该如何具体实行。】
  天幕下,寒门士子心生绝望。
  他们知道完了,全完了。
  可他们又能怪朝廷或者是世家吗?不,最应该怪的是他们自己!
  如果不是他们太贪心,老老实实跟着“安乐大帝”的安排走,那天幕中的他们应该在开开心心地准备科举。
  狄仁杰在心中叹气,很想闭上眼就当看不见。
  这群蠢货可是真正的将原本有利于他们的大好局面搞成了那样,虽然他们也该为此受到惩罚,但代价却着实有些大了。
  不过,他心中还是生出了些希望。
  “安乐大帝”肯定知道这般做的后果,但寒门士子却又不得不罚,他猜她应该会小惩大诫,然后找个折中一点的办法吧。
  然而天幕接下来的话却还是让狄仁杰吃了一惊。
  【而在这时,安乐大帝站了出来。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她却是旗帜鲜明地反对在科举前对士子进行所谓的道德审查。】
  天幕下,原本已经死心闭眼低头的士子们再次望向了天空,那颗心也再次跳动了起来。
  他们还有救!只是为什么会是“安乐大帝”开口救了他们?明明是他们背刺了她的啊!
  这一刻士子们心绪复杂,只觉得天幕中他们的行径越发的可笑卑鄙。
  【她对着众人道,“官员的道德的确很重要,但这却不是决定因素,人都是多面的,没有绝对的好绝对的坏,没有几个人真的经得起所谓的大审查,对于士子的道德审查决不能放在科举之前,这养的审查只会成为排除异己的工具。”
  “至于官员的道德也的确应当被约束,但却应该在科举之后,靠的是朝廷的法律与监察,让官员们不敢犯错。”
  “除此之外,安乐认为官员如何表现最重要的其实取决于皇帝本人的倾向,正如长孙皇后曾对太宗所言‘君明则臣直’,裴矩在隋炀帝手下时是不折不扣的大奸臣,但到了贞观朝时却是多次劝谏太宗,成了有名的谏臣。这不是因为裴矩突然成了道德圣人,而是因为隋炀帝只想要对他说奉承话的佞臣,但太宗却想要匡扶他犯错的贤臣。”】
  这一刻,天幕下众人再次沉默。
  哪怕之前能料到“安乐大帝”不会真的打压寒门,会留着他们作为压制世家工具的人,此刻也深受震撼。
  狄仁杰在心中叹气。
  从古至今不知已经出了多少昏君,但大多数人只敢批评帝王身边佞臣太多,哪怕是要造反也只敢打着“清君侧”的名头。
  有多少人能明白地意识到大多数臣子其实都没那么高的志向,想的不过是在帝王手上混上个好前程,自然是帝王需要什么臣子就扮演什么臣子。
  普通士子尚且甚少意识到这一点,更何况那些帝王本人呢?恐怕只有极少数帝王才能意识到这一点。
  而安乐郡主彼时才是个公主,年纪尚轻却已经有了这样的意识。
  难怪,难怪,她能创下那样的伟业。
  这一刻,狄仁杰忽然觉得自己从前犹豫的男子、女子根本不重要,能有这样胸怀的人成为君王对于天下百姓才是大大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