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这枪好是好,就是不知道何时才能被研究出来。”
  ……
  武皇也才恍然发觉,那枪还没见到个影子呢!自己实在是庆祝得有些太早了。
  她心中清楚到了如今李云乐不会对她隐瞒枪支的事,她既然没有提,自然是现在还没有研究出来。
  只是如今她对于枪支的好奇心的确已经到达了巅峰,很是有些迫不及待了。
  她当即吩咐身旁的侍卫,“去催催安乐郡主,怎么磨磨蹭蹭地还不到。”
  而后她才继续与朝臣们一道观看天幕。
  而被武皇催促的李云乐此刻也已经行到了通天殿外,边走边听着天幕的叙述。
  她一点不意外战局的一边倒,要是她又有武器代差,又有出其不意,还解决不了这些人的话,那她真是不用活了。
  不过天幕的说法倒也不是完全正确,火器的发明其实并不是仅仅是有利于农耕文明,它的出现本质是消解了冷兵器时代骑兵的巨大优势,让战争从“机动优先”转化成了“火力与组织效率优先。”。
  譬如原本的历史中火药在唐末被发明,宋朝时发明出了初代火器。
  然而火药却是被蒙古人带到了欧洲攻城略地,突厥奥斯曼人更是一炮轰碎了君士坦丁堡坚硬的城墙,让农耕文明最为依赖的城墙防守体系失效。
  如果让游牧民族掌握了更高级的火器技术,那对农耕文明反倒是灾难了。
  当然如今有她的存在,蒙古铁蹄驰骋亚欧大陆的事不可能发生,奥斯曼帝国也不会再存在。
  当然其他异族定然也不会等在那被他们打的,肯定还会来中原地区偷技术。
  可李云乐也从不觉得他们能完全垄断火器,但火器发展到后期比拼的本质是社会的组织能力,而在这一点上农业社会从来都是吊打游牧社会的。
  一如李云乐所料,在经历了一阵心惊后,默啜可汗便很快想到那些中原人可以制造枪炮,他们草原人为什么不行呢?
  他们也可以去偷那些中原人的技术嘛!到时候那些新式火器配上他们突厥英勇的战士们,定然能够吊打那些中原残兵!
  然而天幕却是比李云乐更快吐露出让突厥人绝望的真相。
  【当然肯定有人会说,技术诞生后不可能全然保密,游牧民族早晚将火器技术学了去。到时候谁胜谁负还未可知。】
  【但枪支本质上是社会分工的产物,需要炼钢、铸铁、火药制作等等一系列工匠和工厂,而这自然是有稳定的生产地点和生产线最为适宜。】
  【游牧民族不是不能制造,但他们制造起来却是比拥有无数定居点的农耕文明成本要高上许多,想要降低成本只能扩大定居点。而这样的话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又反倒更加容易被中原军队找到给一锅端了。】
  【所以我才说枪、炮的发明彻底抹平了游牧民族之前对农耕民族的成本优势。虽然农耕民族对战游牧民族不可能场场都胜利,但由于农耕社会拥有更强的稳定性,光是耗国力都是把北方草原给耗死。】
  【可以说农耕文明对上草原文明的攻守之势彻底改变,中原王朝的军队,也可以低成本扫射草原了!】
  【而事实也证明如此,在接下来几年的交战中,残余的突厥人甚至是吐蕃人、阿拉伯人都花费了大价钱从华夏中原地区大量走私了不少火药火器,但却收效甚微。】
  【因为他们的枪不如中原军队枪的射程远,不如中原火炮的爆炸威力大,简而言之就是火力不足啊!】
  默啜可汗的心彻底沉了下来,低声喃喃,怎么会这样?
  这不就是意味着只要华夏自己不内乱,那他们北方草原就再无翻身的机会了?!
  而如今中原统治稳定,还有天幕的天命在,那就意味着中原百年内不会有乱局。
  他们真的要继续重走唐初时的路了吗?他要尊那不知道是则天还是安乐的女帝为“天可汗”吗?
  虽说为了活命,也不是不能接受,可他到底是不甘心,毕竟谁愿意屈居人下呢?
  然而默啜可汗没想到的是,天幕或者说是“安乐大帝”却并不打算就这么放过他们。
  【枪炮等火器的发明让华夏中原王朝在军事上彻底压过了草原文明,但安乐大帝却知道这并不是终点。】
  【毕竟从前中原王朝虽然对战草原游牧民族赢得艰难,但到底是赢了,然而一代又一代的游牧民族却不断出现。】
  【匈奴的确是没了,但是那片北方的草原又出现了柔然、鲜卑,再到唐朝时的突厥人。】
  【虽然换了个称呼,但他们本质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别,都是草原上某个游牧部落发展强大后统一了整个东部草原。】
  【当中原王朝鼎盛时,中原王朝靠着农耕文明的稳定性消耗国力便能占据上风。然而中原王朝不可能永远强大,当它陷入混乱时,等待它的又是什么呢?大家想必都有了答案,那就是长达几百年的南北朝五胡乱华。】
  【当然客观上胡人也为华夏带来了民族大融合,再次迎来了文化大爆发,也为汉族带来了新气象,不全然是坏事,但我想应该没有人会再想来一次这样的劫难吧。】
  天幕下,大部分华夏土地上的百姓都重重地叹了口气。
  当年那场浩劫实在是太过惨烈,屠城、人相食、两脚羊……这些词单单是一想到便让人不寒而栗。
  这一瞬间百姓们心中都不免庆幸了起来,幸好,幸好,如今中原已经统一了,虽然突厥人偶然会侵扰边境,但再也不可能像从前那般冲进中原烧杀抢掠了。
  默啜可汗却是不禁心生向往,那些年真真是他们草原民族的荣光。
  入主中原,抢占汉人肥沃的土地,让牧民不再颠沛流离……想想就让人兴奋,若是他也能带领牧民们入主中原那就好了。
  只可惜他运气不好,没能像鲜卑族一般生在中原王朝虚弱的时候。
  而且那鲜卑人也是没良心的,入主中原后就翻脸不认人了,打起牧民来比中原汉人王朝还要狠毒!
  要是他的话……
  哼,好吧,要是他的话,他也得打回去,谁敢抢他的粮食资源,谁就是他的仇敌,管他什么汉人、牧民。
  不过这样说的话,他们是不是还有机会?只需要等待时机,他们未尝不能反攻,就如同天幕所说,中原王朝总有虚弱的时候。
  武皇也从之前的兴奋中冷静了下来,如今的华夏并未统一太久,南北朝的历史依旧历历在目。
  李唐皇室本就有鲜卑血统,她本人也是贵族出身,胡汉杂居了几百年,要说她是纯血汉人几乎不可能,因此他们这些上层贵族并不像老百姓那般排斥胡人。
  只要胡人们能投降,为他们所用,他们就能接受。
  只是南北朝那样的乱世还是太可怕了,汉族那时可真是有着巨大的风险亡国灭种的风险。
  如果不是北魏冯太后、孝文帝主张汉化,隋唐再次实现大一统,华夏会走向何方还是两说啊。
  再来一次,汉族可真不好说有没有再像之前那般好运可真说不定。
  【所以现在问题来了,北方的草原上为什么会不断刷新出新的游牧民族呢?】
  【首先大家要知道的是,游牧民族本质是一个个部落的联合,组织架构比之中原王朝要松散许多,而草原上所谓的改朝换代只是不同部落兴盛起来统一了东部草原。而中原王朝所谓的击败草原只不过是击败了控制草原的强势部落罢了,还有一大堆小部落在草原隐秘处苟着呢!】
  【中原王朝将强势部落打败后,反倒又让草原的权力处在了真空中,让小部落们得以发展壮大,于是草原再次进入了新的轮回。】
  【当然我知道肯定有大聪明们会说,能不能在草原上也实行一场大屠杀,把牧民们全都杀了不就可以永绝后患了吗?】
  【我只能说这个想法很好,下次别想了。且不论你有没有本事精准找到草原上那么多大大小小的部落将他们杀光,但大家有没有想过人口是流动的,不可能不变。】
  【草原就在那,当草原上人口降低,资源竞争不再紧张之时,在中原地区饱受压迫的平民们便会跑到草原上,重新找寻生存的机会。】
  【只要草原依旧存在,游牧民族就会如同雨后春笋般不断冒出来。】
  【而同样的只要中原大片的农田依旧存在,不管人是来自哪里,只要进入,他们为了更好的生存便会逐步转变成为农耕文明。这是必然的选择,而不是偶然。】
  【所以游牧民族在成功入住中原后,也依旧如同中原汉人王朝那般疯狂抵御游牧民族的侵袭。比如鲜卑在成功建立北魏后,就经常攻打柔然,可一点不顾及柔然是他们老家的穷亲戚。而且因为鲜卑人过分了解柔然人的特性,可谓是一打一个准。】
  华夏中原地区,原本还认真听见的汉人百姓此刻却是皱起了眉头。
  他们不能接受天幕将他们汉人与草原上那些穷凶极恶的匪徒们相提并论,更不能接受他们汉人去到草原也会变成那样穷凶极恶之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