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
  百姓们一阵抱怨中,老大夫也看着天幕沉默。
  他对于天幕所谓的解剖死刑犯尸体自然也是难以接受的,毕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观念根植在他们所有人的思想中。
  但是老大夫几乎将从古至今的医书都看了个遍,自然也知道历史上的确有人曾特意解剖过尸体进行观察。
  譬如黄帝内经中便已经提出了“解剖”的概念,记载了人体骨骼、脏器、血管分布等等信息,新朝的王莽篡位之后也曾经让太医和屠夫一同解剖叛党王孙庆。
  然而随着儒学大行其道,解剖尸体这一行为可谓是被视作大逆不道,大部分人的观念也都如同眼前的百姓们一般,完全不能接受将尸体开膛破肚,哪怕那些尸体本身是罪犯。
  甚至如今的法律还明确规定了禁止残害尸体,如此一来自更无人敢残害尸体。
  毕竟如果没有古时的那几次“解剖”,他们这些大夫恐怕连人体内部有哪些脏器都不清楚。
  如今的医学讲求“医乃仁术”,应当关注对活人的诊疗,而不是去研究尸体,所以至少据他所知已经有许久没有大夫对尸体进行解剖了。
  也因此,他们如今对人体构造几乎都停在了读那些古籍上,对人体的认知再无进展。
  如果他们真能将人体解剖,对人体的构造准确无误的识别出来,时不时他们这一代的医术就能迎来长远的发展?
  如果安乐大帝要召集大夫去解剖的话,他是不是……
  这一刻老大夫的心剧烈地跳动了起来,但他很快又按捺住了这份激动。
  因为他知道这样的想法并不为如今的人所赞同,还是再看看吧。
  通天殿内也是一片热闹景象,太医们纷纷开口反对。
  当然因为顾忌到如今李云乐的地位,他们的话还算是十分委婉。
  “诚然安乐郡主在政事上颇有才华,但是她毕竟对医术一窍不通,她定然是搞错了。”
  “陛下,专业的事还是得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啊!陛下且莫要偏听偏信安乐郡主这种外行所言。”
  ……
  也有不分太医在撇开自己的责任。
  “陛下我们医者都是医者仁心啊!对患者的尸体绝无任何歹念,哪怕是最终没能救活他们,我们也是最想见到他们能够完整无缺入土为安的人啊!”
  “对对对,鄙人虽然才疏学浅,但是依照我这么多年对医术的浅薄认知,人体讲求阴阳协调,就是那一股气运转全身,解剖尸体多半是没什么用的。安乐郡主怕是异想天开了啊!”
  ……
  武皇听着太医们的话,也不禁皱起了眉头。
  传统不传统的她倒是没那么在意,她要一切以传统为尊,她就不可能登上皇位成为华夏第一位女皇了。
  只是她虽不是什么胆小之人,处死起敌人来更是从来不手软。
  但是在犯人被处死后还将其开膛破肚,让他们死后都不得安宁,在武皇看来还是有些太过了,哪怕是面对她最恨的敌人她也是做不出的。
  李云乐这丫头可真是让人迷惑,心软的时候是真心软,让她很是恨铁不成钢,但是偶尔又是心硬到了极点,做出那些无数人都不敢做的事。
  不过因为有着数次“前车之鉴”,再加上她对李云乐越发加深的信任,武皇并没有直接开口反对,而是打算等天幕播报完之后再行处置。
  至于事件当事人李云乐,她听到太医们言语中的不赞成时心中可谓是一点都不奇怪,毕竟传统观念可谓是根植在所有华夏人的心里。
  两汉过后,华夏的解剖术便停止不前,不管是普通人还是大夫们都将解剖尸体视为大不敬。
  直到宋代社会风气相对开放之时,才又进行了两次解剖试验,绘制了《欧希范五脏图》和《存真图》,纠正了前人不少错误。
  然而这之后华夏的解剖学再次进入停滞阶段,甚至到了清朝时,西方的现代医学研究已经初具规模,但清乾隆时的王清任还是只能偷偷去刑场观察处决犯人的尸体,但却反倒被一些卫道士讥为“杀人场上学医道”。
  哪怕是到了清末之时,面对西方传进来的医术还是有一大批人将其视为洪水猛兽、歪理邪说。
  直到在其后数年里,西方医学治好了一个又一个中医无法治愈的病人后,大部分人才面对现实,正视西方医学。
  当然那之后不少人又开始走入到了另一个极端,开始认为华夏传统医学就是巫医,哪哪都不如西方医学,西方医学才是真正的科学。
  对此李云乐也觉得大可不必,中医是千百年以来总结出来的经验,因为当时的技术所限哪怕是想定量分析也分析不了啊!
  要她说中医可比西方的传统医学强太多了,西方的那些放血疗法那不仅不科学,简直是直接残害病人性命了!
  至于工业革命之后的现代医学,那本来就是随着技术发展后形成的另一套体系了,两者完全不能比较。
  华夏的医学当时为何会败下阵来本质还是因为华夏当时没能跟上西方的科技发展,没能更新换代罢了。
  对于众人的反对,李云乐也并不着急,左右他们最终都会败给现实。
  至于老百姓,在生命受到威胁之时,他们自然会尝试一切办法,哪怕是他们之前闻所未闻的手段。
  而这些想要赌上一把的病人们便会成为她推动现代医学的最好广告。
  ……
  【大家既然都已经看了我这么久的视频,想必大家应当对当时的社会背景有所了解,知道那时候儒学思想大行其道,讲求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果不其然,安乐大帝这条政令一出便受到无数人的反对,从朝堂到民间的反对声一浪接过一浪。】
  【而且那时候安乐大帝才刚登基,虽说已经有了无数功绩,但皇位到底是没有之后做得那般的稳,朝中还有不少抱着幻想反对安乐大帝想要拉她下马的余孽们。】
  【他们见状自然不可能放弃这样的好机会,当即联合了反对安乐大帝的臣子,又拉了不少维护传统的老学究们,上书指责安乐大帝不尊传统,倒反天罡,恐怕会得到上天惩罚。甚至他们还骗了不少接受不了解剖尸体的百姓签下了请愿书。】
  【一时间整个天下可谓是人心惶惶,仿佛安乐大帝做了什么堪比暴君的事情一般。甚至还隐隐约约传出了些风声,指责安乐大帝若是一意孤行就不配为帝,应当退位让贤。】
  【而从这事上我们也可以看出其实他们并不在意尊不尊重传统,他们只是想借机生事打击安乐大帝的声望。安乐大帝若顾忌名声直接退步也就罢了,若是她不愿退步那可就更是好事一桩,他们正好掀起更严重的舆论风暴。】
  【当然我们都了解安乐大帝的性格,她从来都是认准了一件事就轻易不会退缩的,更何况只是区区一些“舆论”罢了。而且她也打算正好趁此机会清理掉朝中残余的反对她的势力,那些叛贼也刚好作为后续的解剖储备。】
  【然而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事却是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天幕下的李云乐一怔,这是出什么意外了?
  要知道信仰的力量可是很强的,不然上辈子也不会越是宗教横行的地方越是容易出现恐怖分子,发生恐怖袭击。
  若是真因为这件“小事”出现什么骚乱的话那可就不值得了。
  她想要发展现代医学是为了救人,可不是想要害死无辜的人。
  而反对解剖实验的朝臣则先是悚然一惊,什么叫做解剖储备资源?安乐大帝这是要将反叛她的给开膛破肚了?
  这可真是狠毒啊!亏他们之前还觉得她虽然手段强硬,但至少在对待他们这些人的性命上还算是个仁君,结果竟然在这等着呢!
  但很快在听见天幕最后一段话后,他们又心生希望了起来。
  意外?难道是百姓联合了起来反对李云乐?
  这可真是太好了!要知道李云乐对待他们这些朝臣可以手段强硬,却也不得不顾忌百姓。
  要是百姓真的反对得厉害了,那可真是动摇了她的统治基础。
  更何况她一介女子能登上皇位本来依靠的很大一部分就是民意。
  很快天幕揭露了答案,内容的确是讲的百姓,但结果嘛却是与他们预料的完全相反。
  【反对安乐大帝下令解剖尸体,逼迫她不下令停止就得退位的请愿书被发布后,最为激动的不是被反对的安乐大帝本人,而是天下的百姓。】
  【更多的百姓联合了起来写了一封请愿书,直言虽然解剖令不符合传统,但是这只是小事,他们坚决拥护安乐大帝的统治,绝不愿见到安乐大帝退位。】
  【甚至还有之前签了反对解剖令请愿书的百姓发声,他说他被要求签名时只是告诉他这是在请谏安乐大帝停止解剖令,完全不知道会被用来逼迫安乐大帝退位。随后他还向官府举报,表示这请愿书背后有反贼操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