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元羽在被元霜乔收养之前,一直被人卖来卖去,她在那些地方看到过很多和她同病相怜的人,只不过她们没有她幸运,等到了元霜乔这个人,元羽也永远记得那个数字。
“五两银子”
元羽沉着声音说道:“我娘当初就是用五两银子把我买回去的。”
“除我之外还有个被扔在破庙的小婴儿,现在是我妹妹,那人牙子嫌弃她太小难养活,也一并送给了我娘。”
不知道这是不是玉元宫的初衷,但差不多是那个时候创立起来,距今已十余年,一直在救助各种被抛弃或无家可归的女子。
这倒是让秦沐很意外,没想玉元宫是这样发展来的,要不是她现在能力不够,真想现在就去见见元霜乔。
“你娘是个伟大的人啊。”
秦沐感叹道,这个时代要庇佑上千女子,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常人根本难以想象。
元羽知道她感动,时候也不早了,看了看身后的墨坊说道:
“今天先这样,我已经让谢依她们回去联系我娘,这批货我想先运一半到徽州去,你到时候跟我一起,顺便去处理你家的事情。”
秦沐看着元羽,总觉得到了这里之后,她才更像是个大姐姐,见她把事情安排好,也乐于接受。
“行,明天我找人把墨坊重新归整一下,等货款到手就重启动工。”
元羽点点头表示认同,接着说道:“光墨坊还不够,试试能不能够开一个纸坊,现在江北江南对这方面需求特别大,纸类的工艺我们都知道,你们天山派这么多山头,材料都够,要是能做顺起来,后面不用愁销路。”
一想到能挣大钱,秦沐的心情比元羽更激动,恨不得现在做出纸张来看效果,但又急不得,只好先放弃。
把墨坊的大门重新锁上,两人分开两路,元羽回客栈,秦沐回山门。
等两人的身影渐渐消失,从另一侧翻进来一个人,四处看了看没瞧出什么特别,又看了看元羽在桌上写的内容。
虽然被她划花了不少,但隐约还能看到里面的数字。
这到底写的什么?是单纯画着好玩还是?
这人身后能跟着四个身手不错的女子,跟秦沐关系这么好,到底是什么身份?
商听晚眼底暗流涌动,盯着看了好一会儿,足尖点地又翻墙出去了。
太阳刚落山,还有些闷热在,秦沐运起轻功往回走着,路过天山派的田地时,看到还有人守在半山腰的地里,但又没在劳作。
秦沐穿着天山派的制服,也有理由上前打招呼:“阿伯,你这是在做什么?”
李老汉看她的穿着是天山派的人,好生回答:
“是门里的小姑娘呀,这块地种什么都不好,之前种下的菜苗也死了一大半,一大块在这里荒着太可惜,我看看有没有什么办法。”
秦沐看了看他指的这块地,里面可以说是寸草不生,只有一小块区域长了杂草。
“这块是盐碱地吧,一般的菜种活不下去。”
李老汉没想到她一个小姑娘还懂这些,顿时来了兴趣:
“小姑娘年纪轻轻的,也知道这是盐碱地?”
秦沐听出来李老汉话里的意思,不顾形象地蹲下跟他并排:
“我是在山门看农书知道有这种地,阿伯知道这是盐碱地,还种菜苗进去,这不是浪费吗?”
李老汉从腰间抽出旱烟管,从拴在上边的布袋里拿出一小张烟叶子,卷起来塞到烟头里,吹燃火折子点起来,吧嗒吧嗒抽了两口才说道:
“我是你们山门的小掌门去年才找来种地的,就上个月得空才来照顾这块地,这不才发现这里长不起来,可惜了我那十行菜苗啊!”
小掌门才找过来的?那不就是商听晚吗?
“阿伯种地的手艺没法说,那黄米我看了,比别人家一行多三四支呢。”
李老汉见她拍了马屁,说的又是事实,嘴里又抽两口,呼一口烟出来:
“你们山门的地本来就好,以前那一户拿了钱不照顾这些地,才越养越差,李老汉我不说其他的,一家人踏踏实实种地几十年,决不让这些田地荒坏喽。”
秦沐从李老汉的话中了解到的信息,似乎是更落实了之前的猜测。
“阿伯您有改良这块地的法子吗?”秦沐随手抓了一把土,指尖沾上细碎的盐晶。
李老汉摇头叹气:“法子是有,不过就是挖沟排水,不过治标不治本,这块地怕是要荒了。”
嘴上这样说,眼里还是直直盯着这一块土地,这里地势紧凑挨着大路,不拿来种就太可惜。
秦沐顺着他的眼睛看过去,顿时懂他的想法,说道:
“我之前在农书上看过,如果用这样的鱼骨头排水。”
在一旁捡起一块石头,画出鱼骨状的排水沟。
“主沟要挖深五尺,支沟如鱼刺般延伸,雨季时盐分会顺着暗管排出。第二年则要种田菁,根系能固氮;再加上碱蓬,叶子能吸盐。”
李老汉没弄懂什么叫固氮,但不妨碍他听懂要种的两样植物,似信非信地看着秦沐。
“第三年则要混种,田菁和碱蓬隔行耕种,您如果想救这块地,可以试试我这个方法。”
三年能改良盐碱地,李老汉种地几十年,也瞧过不少盐碱地,自然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但心里隐隐觉得她这方法更可行,当即就决定按她这个来试试,农家人哪里能见得地荒着不种呢。
“小姑娘懂得还挺多的,不知道看的是什么农书?”
李老汉家里一共三个儿子,除了小孙子在私塾读书外,其他人全部在这里帮天山派种地,一家人十几口劳动力,他这样问,是想要他那小孙子得闲了也寻来看看。
这下轮到秦沐懵了,这是后世出任务时学的知识,刚刚不过是安了个农书的名头,没想到老伯这么勤恳好学。
眼睛滴溜溜地转,要说农书还真有一本,也不知道里面有没有改良盐碱地的做法,只好随口说出来:
“是《氾胜之书》”
“氾胜之书”李老汉把烟杆往地坎上一敲,把烟头里边烧烬的烟叶倒出来,嘴里重复念道。
秦沐再也不好待下去,太阳已经全落下去,只剩下一点点余晖照着,再耽搁下去马上就要天黑,从地里一只手撑着站起来,跟李老头告辞。
转身往山门赶去,她以前不怎么怕黑,那是因为大城市黑不到灯火通明,黑不到哪里去,可这山里边树影婆娑,风吹过来呼啦啦地响,怪是吓人。
秦沐打了个哆嗦,眼睛直直盯着前边的路,不敢往两边再看,迈着步子摒弃一切杂念,拼命往山门赶去。
李老汉把放凉的烟杆重新别回腰上,也往家里头走去。
天山派给他们一家分了个大房子,就在这块盐碱地不远的地方,老婆子正在家里做饭,炊烟袅袅升起。
“李公,且慢。”
李老汉身后响起来熟悉的声音,这他当然知道是谁在说话,转身作礼鞠躬,喊了一声:“东家”
商听晚点点头:“不用多礼,我只是想来问问事情。”
李老汉对待她的态度要比秦沐恭敬得多,这东家收了他们一家子过来种地,给的月钱还不少,不像之前在那些地主家租地,一年到头除了税收和地租,剩下来不到一半的粮食才是自己的。
现在的东家不但给月钱,种的粮食管十几口人吃饱,做得好过年还有红包,一家人对她毕恭毕敬。
现在听她说要问事情,李老汉只把身子直起来了一些,背仍然是前倾恭敬的姿势:
“东家您说。”
商听晚朝着秦沐离开的方向,看着隐入山林的山门,问道:
“刚刚秦...刚刚门里的小姑娘跟你聊了些什么?”
李老汉顺着她的眼睛看过去,把刚刚跟秦沐商量盐碱地的事情,一五一十的全部说了出来,一点细节都没放过。
商听晚不懂地里的事情,眼底掠过一抹惊讶,又问他道:
“她说的这三年的法子,可对这盐碱地有效?”
李老汉不敢打包票,只能按自己的经验说:
“盐碱地需要挖沟排水,不过按常理办法很快又反盐,她的方法是从农书上学来的,又做了三年的计划,或许真的有用。”
商听晚能听出来他话语里的认同,忍不住问道:“按李公的经验,有多少把握?”
李老汉想了想,本想回答八成,又觉得似乎话太满,只好降低了一些:“七成把握。”
商听晚了解李老汉,知道他说的七成把握,那至少是九成,想再说点什么,最终只说了句:
“嗯,我知道了。”
第 12 章
秦沐不知道发生的这些事情,回了天山派,照样先去青岚那打招呼,看着她身体状况还不错,交代了两句往回自己那屋子走。
路过书房时往里边看了一眼,月光透过窗纱,打在商听晚清冷的侧脸。
“五两银子”
元羽沉着声音说道:“我娘当初就是用五两银子把我买回去的。”
“除我之外还有个被扔在破庙的小婴儿,现在是我妹妹,那人牙子嫌弃她太小难养活,也一并送给了我娘。”
不知道这是不是玉元宫的初衷,但差不多是那个时候创立起来,距今已十余年,一直在救助各种被抛弃或无家可归的女子。
这倒是让秦沐很意外,没想玉元宫是这样发展来的,要不是她现在能力不够,真想现在就去见见元霜乔。
“你娘是个伟大的人啊。”
秦沐感叹道,这个时代要庇佑上千女子,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常人根本难以想象。
元羽知道她感动,时候也不早了,看了看身后的墨坊说道:
“今天先这样,我已经让谢依她们回去联系我娘,这批货我想先运一半到徽州去,你到时候跟我一起,顺便去处理你家的事情。”
秦沐看着元羽,总觉得到了这里之后,她才更像是个大姐姐,见她把事情安排好,也乐于接受。
“行,明天我找人把墨坊重新归整一下,等货款到手就重启动工。”
元羽点点头表示认同,接着说道:“光墨坊还不够,试试能不能够开一个纸坊,现在江北江南对这方面需求特别大,纸类的工艺我们都知道,你们天山派这么多山头,材料都够,要是能做顺起来,后面不用愁销路。”
一想到能挣大钱,秦沐的心情比元羽更激动,恨不得现在做出纸张来看效果,但又急不得,只好先放弃。
把墨坊的大门重新锁上,两人分开两路,元羽回客栈,秦沐回山门。
等两人的身影渐渐消失,从另一侧翻进来一个人,四处看了看没瞧出什么特别,又看了看元羽在桌上写的内容。
虽然被她划花了不少,但隐约还能看到里面的数字。
这到底写的什么?是单纯画着好玩还是?
这人身后能跟着四个身手不错的女子,跟秦沐关系这么好,到底是什么身份?
商听晚眼底暗流涌动,盯着看了好一会儿,足尖点地又翻墙出去了。
太阳刚落山,还有些闷热在,秦沐运起轻功往回走着,路过天山派的田地时,看到还有人守在半山腰的地里,但又没在劳作。
秦沐穿着天山派的制服,也有理由上前打招呼:“阿伯,你这是在做什么?”
李老汉看她的穿着是天山派的人,好生回答:
“是门里的小姑娘呀,这块地种什么都不好,之前种下的菜苗也死了一大半,一大块在这里荒着太可惜,我看看有没有什么办法。”
秦沐看了看他指的这块地,里面可以说是寸草不生,只有一小块区域长了杂草。
“这块是盐碱地吧,一般的菜种活不下去。”
李老汉没想到她一个小姑娘还懂这些,顿时来了兴趣:
“小姑娘年纪轻轻的,也知道这是盐碱地?”
秦沐听出来李老汉话里的意思,不顾形象地蹲下跟他并排:
“我是在山门看农书知道有这种地,阿伯知道这是盐碱地,还种菜苗进去,这不是浪费吗?”
李老汉从腰间抽出旱烟管,从拴在上边的布袋里拿出一小张烟叶子,卷起来塞到烟头里,吹燃火折子点起来,吧嗒吧嗒抽了两口才说道:
“我是你们山门的小掌门去年才找来种地的,就上个月得空才来照顾这块地,这不才发现这里长不起来,可惜了我那十行菜苗啊!”
小掌门才找过来的?那不就是商听晚吗?
“阿伯种地的手艺没法说,那黄米我看了,比别人家一行多三四支呢。”
李老汉见她拍了马屁,说的又是事实,嘴里又抽两口,呼一口烟出来:
“你们山门的地本来就好,以前那一户拿了钱不照顾这些地,才越养越差,李老汉我不说其他的,一家人踏踏实实种地几十年,决不让这些田地荒坏喽。”
秦沐从李老汉的话中了解到的信息,似乎是更落实了之前的猜测。
“阿伯您有改良这块地的法子吗?”秦沐随手抓了一把土,指尖沾上细碎的盐晶。
李老汉摇头叹气:“法子是有,不过就是挖沟排水,不过治标不治本,这块地怕是要荒了。”
嘴上这样说,眼里还是直直盯着这一块土地,这里地势紧凑挨着大路,不拿来种就太可惜。
秦沐顺着他的眼睛看过去,顿时懂他的想法,说道:
“我之前在农书上看过,如果用这样的鱼骨头排水。”
在一旁捡起一块石头,画出鱼骨状的排水沟。
“主沟要挖深五尺,支沟如鱼刺般延伸,雨季时盐分会顺着暗管排出。第二年则要种田菁,根系能固氮;再加上碱蓬,叶子能吸盐。”
李老汉没弄懂什么叫固氮,但不妨碍他听懂要种的两样植物,似信非信地看着秦沐。
“第三年则要混种,田菁和碱蓬隔行耕种,您如果想救这块地,可以试试我这个方法。”
三年能改良盐碱地,李老汉种地几十年,也瞧过不少盐碱地,自然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但心里隐隐觉得她这方法更可行,当即就决定按她这个来试试,农家人哪里能见得地荒着不种呢。
“小姑娘懂得还挺多的,不知道看的是什么农书?”
李老汉家里一共三个儿子,除了小孙子在私塾读书外,其他人全部在这里帮天山派种地,一家人十几口劳动力,他这样问,是想要他那小孙子得闲了也寻来看看。
这下轮到秦沐懵了,这是后世出任务时学的知识,刚刚不过是安了个农书的名头,没想到老伯这么勤恳好学。
眼睛滴溜溜地转,要说农书还真有一本,也不知道里面有没有改良盐碱地的做法,只好随口说出来:
“是《氾胜之书》”
“氾胜之书”李老汉把烟杆往地坎上一敲,把烟头里边烧烬的烟叶倒出来,嘴里重复念道。
秦沐再也不好待下去,太阳已经全落下去,只剩下一点点余晖照着,再耽搁下去马上就要天黑,从地里一只手撑着站起来,跟李老头告辞。
转身往山门赶去,她以前不怎么怕黑,那是因为大城市黑不到灯火通明,黑不到哪里去,可这山里边树影婆娑,风吹过来呼啦啦地响,怪是吓人。
秦沐打了个哆嗦,眼睛直直盯着前边的路,不敢往两边再看,迈着步子摒弃一切杂念,拼命往山门赶去。
李老汉把放凉的烟杆重新别回腰上,也往家里头走去。
天山派给他们一家分了个大房子,就在这块盐碱地不远的地方,老婆子正在家里做饭,炊烟袅袅升起。
“李公,且慢。”
李老汉身后响起来熟悉的声音,这他当然知道是谁在说话,转身作礼鞠躬,喊了一声:“东家”
商听晚点点头:“不用多礼,我只是想来问问事情。”
李老汉对待她的态度要比秦沐恭敬得多,这东家收了他们一家子过来种地,给的月钱还不少,不像之前在那些地主家租地,一年到头除了税收和地租,剩下来不到一半的粮食才是自己的。
现在的东家不但给月钱,种的粮食管十几口人吃饱,做得好过年还有红包,一家人对她毕恭毕敬。
现在听她说要问事情,李老汉只把身子直起来了一些,背仍然是前倾恭敬的姿势:
“东家您说。”
商听晚朝着秦沐离开的方向,看着隐入山林的山门,问道:
“刚刚秦...刚刚门里的小姑娘跟你聊了些什么?”
李老汉顺着她的眼睛看过去,把刚刚跟秦沐商量盐碱地的事情,一五一十的全部说了出来,一点细节都没放过。
商听晚不懂地里的事情,眼底掠过一抹惊讶,又问他道:
“她说的这三年的法子,可对这盐碱地有效?”
李老汉不敢打包票,只能按自己的经验说:
“盐碱地需要挖沟排水,不过按常理办法很快又反盐,她的方法是从农书上学来的,又做了三年的计划,或许真的有用。”
商听晚能听出来他话语里的认同,忍不住问道:“按李公的经验,有多少把握?”
李老汉想了想,本想回答八成,又觉得似乎话太满,只好降低了一些:“七成把握。”
商听晚了解李老汉,知道他说的七成把握,那至少是九成,想再说点什么,最终只说了句:
“嗯,我知道了。”
第 12 章
秦沐不知道发生的这些事情,回了天山派,照样先去青岚那打招呼,看着她身体状况还不错,交代了两句往回自己那屋子走。
路过书房时往里边看了一眼,月光透过窗纱,打在商听晚清冷的侧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