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这个问题,林胥不可能回答自己,林慕禾手缓缓攥紧,忽然想起了祭祖那日,宋如楠对自己说得那句“你莫恨错了人才是”。
第174章 果断又精确地歪过头,点唇凑了上去
知晓当年旧情的,似乎只剩下这位从头至尾参与其中,却似乎有隐衷的主母身上。
顾云篱明白了她在想什么,上前握住她颤抖冰凉的手,将自己的体温传递给她。
“你想知道一切,似乎只有她能告诉你了。”
话音未落,随枝从另一头跑来,手中还捏着一本红红的什么东西。
林慕禾眨眨眼,眼球有些神经质的涩痛。
烫金的朱红请帖上的“婚帖”二字闪闪发光,刺得人不自觉移开眼,随枝道:“右相府差人送来的帖子,七日后,林慕娴与纪显允大婚,请顾娘子去。”
“果然。”林慕禾接过那烫金请帖,指腹摩挲过那两个大字,“纪显允中第,二甲第四名,虽不是一甲,却也及第。”
是而,迎娶林慕娴的约定则要兑现了。
*
天色浓亮起来,观澜院中一片寂静,只有些许窸窣的洒扫声响起,自沈阔一事将顾云篱害得带伤在床的这几日,林慕禾便再未归过家。
喜月拿着一只小瓢从木桶里舀水浇花,时不时还往主屋里瞧一眼。那里空空荡荡,平日里总坐在窗边的娘子已经将近七日没有回来了,往日里算不上热闹,但颇有生气的院子也冷冷清清,洒扫的小厮们见院主人不在,也疏于精心照料,扫落叶也不上心,更有甚者,直接坐在檐下聊起天来。
院中的那两盆姚黄魏紫,是平素里随枝最用心打理的,喜月也喜欢这两盆花,因其名贵,即使林慕禾一行人不在,她也上心浇水修剪着枝叶。
忽然,原本叽叽喳喳正聊得火热,还一边磕着瓜子的两个小厮浑身一个激灵,赶忙从檐下坐起,将身上的瓜子壳拍了下去,慌张起身。
见状,喜月也赶紧放下手里的水瓢,起身朝院门看去。
廊庑之下,苏嬷嬷臭着一张脸,掖着手走进来,一眼便看见了坐在下面无所事事的两个小厮,立刻便沉着脸骂:“主人家不在便皮松了?一概是二娘子宽厚,让你们懒散惯了!都给我起来,今日偷闲的,全部扣半个月的银钱!”
她语罢,喜月一个激灵,连忙想解释自己干了活,但话还没组织好,就见苏嬷嬷身后走出来一人,挂着个很客套的笑:“何必动这个怒?娘子今日搬离,这些人也伺候了些时日了,没有必要啦,嬷嬷。”
这人正是随枝,说着,她还从后面扶来一人:“是吧,娘子?”
多日未归的林慕禾,竟然在今日回来了,她穿了身淡绿色的衣衫,依旧覆着白纱,款款站在檐下,闻声,只是轻轻颔首。
“搬离?”喜月喃喃,急忙掖手上前,“娘子不住观澜院了?”
眼看苏嬷嬷因为心情不好,又想把这股火撒在女使身上,随枝抢先在她之前开口:“是不住了,这些日子承蒙各位小娘子小郎君关照,今日回来,是收拾些东西的。”
见她神色茫然,苏嬷嬷冷嗤了一声:“愣着做什么,还不动起来?要二娘子亲自动手吗?”
话音一落,满院子方才还无所事事的女使仆役们急忙起身,开始忙动起来。
林慕禾跟着随枝的指引,一路回到主屋。
“我与二娘子在屋内收拾,你们去把另外三间屋子的东西收起来!”随枝朝外喊了一声,又把苏嬷嬷给送了出去,这才又折返回主屋,提着两个木箱来收拾。
“我的东西不多,一个箱子大约够了。”合上窗,林慕禾摘下眼纱,看她提来的箱子,提醒道。
“什么多与不多,娘子就是觉得这屋子里没多少自己的物件,但我跟你说,凡是用过的,咱们碰过的,一概都是自己的,通通拿去!”随枝一边说,一边用绸布将一只青瓷笔洗包起来,复又指着小几上的绿釉茶具,“这个也得拿去,顾娘子现在的俸禄可买不起这种好茶具。”
林慕禾:“……”说得也有些道理,于是她起身,帮着随枝一道一起收拾。
秉持着方才那样的信念,这一回能收拾起来的东西就很多了,一口气从巳时收拾到快近午时,算上顾云篱她们三人在其余几个屋子的东西,整饬出了一个马车的行李。
苏嬷嬷目瞪口呆,忍不住拦住林慕禾问:“娘子不回来了?”
“往后治病日子也长,把物件需品拿过去,也省的来回跑动,惊扰主君和太太平日休息了。”林慕禾弯唇笑了笑,和颜悦色道。
苏嬷嬷哑然,只能看着小厮一箱一箱抬上去,直觉应该把这个事情告诉宋如楠,可这个念头刚起,就见另一辆马车在自己面前停下,顾云篱官服未脱,俨然一副刚下值的模样,低身撩起车帘,她向这边看了一眼,随后由仆役放下角凳,走了下来。
若不是说官气养人,那一身青衣官服穿上,与先前的感觉大不一样,以往还能用眼角脚趾头瞅人,现如今,她还得毕恭毕敬福身称一句“顾大人”。
“有劳嬷嬷来送阿禾,”她不咸不淡地看了自己一眼,走到林慕禾身侧,“快午时了,府中还有乔迁宴,便不留下用饭,还请嬷嬷再通报太太一声,我与阿禾先行了。”
苏嬷嬷汗颜,只能频频应是。
她站在自己身后,林慕禾心情又松快不少,连着还有些脱离这地方的难言喜悦。
回至安业坊,正是午时三刻,本以为今日乔迁宴就是与清霜几个人,顾云篱便想着,索性只是家常饭,寻常应对,也不必有太多礼仪。
一下车,随枝张罗着就把东西搬了下来,目送顾云篱与林慕禾回屋更衣。
搬弄东西的小厮都是昨日从牙行里赁回来的,只知这宅子主人如今是官家身侧的红人,对其余一无所知,搬起一只妆奁匣子,他理所应当便往右边去,却被身后随枝一把拦住。
“你要往哪送?”她环胸,认真审视了一番,问。
“啊?自然是往林娘子的院子,这些不都是那位娘子的吗?”他挠挠头,看见随枝一连高深莫测,更是有些摸不着头脑。
“你别管了,一概往顾大人院子里送!”她一摆手,郑重其事地拍了拍小厮的后背,“听我的,准没错,我跟这两位娘子多久的交情了?”
实则不到两个月,但碍于她一副一切尽在她掌控之中的表情,小厮不明觉厉,只是微微迟疑了一下,便招呼着身后一起搬运东西的小厮一道,一齐向顾云篱的院子搬去。
随枝留下一句“孺子可教也”,便提起衣裙,兴冲冲迈进府门内。
另一边,林慕禾只换了件外穿的褙子,便无所事事,随意坐在小圆凳上,等待顾云篱换下衣衫。
屏风内的人一无所觉,听着外面安安静静的声音,只以为林慕禾已经出去,三下五除二,把官服扒了下来,随手扔进一旁的衣篓。
隔着屏风,林慕禾忽然看见背屏后一道人影晃动,而衣衫整动声簌簌。
屏后的人换下中衣,弯身从一旁的衣凳上取来一件新的,预备套上。
顾云篱的手臂并不瘦弱,幼时起便跟着顾方闻上山采药种地,练习控针、研磨药材,经年积累之下,她的两臂很有力量,而林慕禾早有体会——她甚至能单手把自己从地上捞到马背上。
于是经由那道屏风遮挡,那之后的身影若隐若现,大有一股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意味,林慕禾不自查,感觉呼吸烫了一瞬,忍不住抿了抿唇。
怎料,屏风后的人行动迅速,似是怕自己等久了,并未给自己再细看的机会,飞快套上中衣后,又将另一层衣衫套上,俯身换下鞋,对着一人高的铜镜再次整理了一番,便从屏风后走了出来。
林慕禾蹙了蹙眉,紧抿的嘴唇也缓缓松弛了下来,不知为何,心底还涌上来些许失望。
“等久了吗?”顾云篱整了整鬓发,看见她坐在小几上等着自己,笑问。
“没有。”上下扫了她一眼,今日她换了先前林慕禾用长公主赏赐的那匹蜀锦坐下的衣裳,冰蓝色的料衫,阳光之下还流光溢彩,“走吧?”
顾云篱果然还是有些本事,半截香的时间都不到,衣裳还理得一丝不苟。
“嗯,昨个随枝说要办个乔迁宴,这几日戒荤腥许久,今天应当也能少吃点了。”蓝从喻不在,那个监督她谨遵医嘱的人便成了林慕禾,这几日严格遵守,嘴巴里淡得喝水都觉得有味道了。
走出休息的客院,顾云篱对这新赐下的府邸也不甚了解,走得时候也怕走错,因而速度也慢了下来。
步入通往前厅的游廊,顾云篱忽然想起了什么,从衣兜里径自取出来一张薄纸,递到林慕禾眼前。
“这是……?”纸张很薄,林慕禾不明所以,小心翼翼地将它展开。
“官家御赐宅邸,另给了京郊的一处田,这是田契,我想了想,我留着没什么用,索性记了你的名字。”
第174章 果断又精确地歪过头,点唇凑了上去
知晓当年旧情的,似乎只剩下这位从头至尾参与其中,却似乎有隐衷的主母身上。
顾云篱明白了她在想什么,上前握住她颤抖冰凉的手,将自己的体温传递给她。
“你想知道一切,似乎只有她能告诉你了。”
话音未落,随枝从另一头跑来,手中还捏着一本红红的什么东西。
林慕禾眨眨眼,眼球有些神经质的涩痛。
烫金的朱红请帖上的“婚帖”二字闪闪发光,刺得人不自觉移开眼,随枝道:“右相府差人送来的帖子,七日后,林慕娴与纪显允大婚,请顾娘子去。”
“果然。”林慕禾接过那烫金请帖,指腹摩挲过那两个大字,“纪显允中第,二甲第四名,虽不是一甲,却也及第。”
是而,迎娶林慕娴的约定则要兑现了。
*
天色浓亮起来,观澜院中一片寂静,只有些许窸窣的洒扫声响起,自沈阔一事将顾云篱害得带伤在床的这几日,林慕禾便再未归过家。
喜月拿着一只小瓢从木桶里舀水浇花,时不时还往主屋里瞧一眼。那里空空荡荡,平日里总坐在窗边的娘子已经将近七日没有回来了,往日里算不上热闹,但颇有生气的院子也冷冷清清,洒扫的小厮们见院主人不在,也疏于精心照料,扫落叶也不上心,更有甚者,直接坐在檐下聊起天来。
院中的那两盆姚黄魏紫,是平素里随枝最用心打理的,喜月也喜欢这两盆花,因其名贵,即使林慕禾一行人不在,她也上心浇水修剪着枝叶。
忽然,原本叽叽喳喳正聊得火热,还一边磕着瓜子的两个小厮浑身一个激灵,赶忙从檐下坐起,将身上的瓜子壳拍了下去,慌张起身。
见状,喜月也赶紧放下手里的水瓢,起身朝院门看去。
廊庑之下,苏嬷嬷臭着一张脸,掖着手走进来,一眼便看见了坐在下面无所事事的两个小厮,立刻便沉着脸骂:“主人家不在便皮松了?一概是二娘子宽厚,让你们懒散惯了!都给我起来,今日偷闲的,全部扣半个月的银钱!”
她语罢,喜月一个激灵,连忙想解释自己干了活,但话还没组织好,就见苏嬷嬷身后走出来一人,挂着个很客套的笑:“何必动这个怒?娘子今日搬离,这些人也伺候了些时日了,没有必要啦,嬷嬷。”
这人正是随枝,说着,她还从后面扶来一人:“是吧,娘子?”
多日未归的林慕禾,竟然在今日回来了,她穿了身淡绿色的衣衫,依旧覆着白纱,款款站在檐下,闻声,只是轻轻颔首。
“搬离?”喜月喃喃,急忙掖手上前,“娘子不住观澜院了?”
眼看苏嬷嬷因为心情不好,又想把这股火撒在女使身上,随枝抢先在她之前开口:“是不住了,这些日子承蒙各位小娘子小郎君关照,今日回来,是收拾些东西的。”
见她神色茫然,苏嬷嬷冷嗤了一声:“愣着做什么,还不动起来?要二娘子亲自动手吗?”
话音一落,满院子方才还无所事事的女使仆役们急忙起身,开始忙动起来。
林慕禾跟着随枝的指引,一路回到主屋。
“我与二娘子在屋内收拾,你们去把另外三间屋子的东西收起来!”随枝朝外喊了一声,又把苏嬷嬷给送了出去,这才又折返回主屋,提着两个木箱来收拾。
“我的东西不多,一个箱子大约够了。”合上窗,林慕禾摘下眼纱,看她提来的箱子,提醒道。
“什么多与不多,娘子就是觉得这屋子里没多少自己的物件,但我跟你说,凡是用过的,咱们碰过的,一概都是自己的,通通拿去!”随枝一边说,一边用绸布将一只青瓷笔洗包起来,复又指着小几上的绿釉茶具,“这个也得拿去,顾娘子现在的俸禄可买不起这种好茶具。”
林慕禾:“……”说得也有些道理,于是她起身,帮着随枝一道一起收拾。
秉持着方才那样的信念,这一回能收拾起来的东西就很多了,一口气从巳时收拾到快近午时,算上顾云篱她们三人在其余几个屋子的东西,整饬出了一个马车的行李。
苏嬷嬷目瞪口呆,忍不住拦住林慕禾问:“娘子不回来了?”
“往后治病日子也长,把物件需品拿过去,也省的来回跑动,惊扰主君和太太平日休息了。”林慕禾弯唇笑了笑,和颜悦色道。
苏嬷嬷哑然,只能看着小厮一箱一箱抬上去,直觉应该把这个事情告诉宋如楠,可这个念头刚起,就见另一辆马车在自己面前停下,顾云篱官服未脱,俨然一副刚下值的模样,低身撩起车帘,她向这边看了一眼,随后由仆役放下角凳,走了下来。
若不是说官气养人,那一身青衣官服穿上,与先前的感觉大不一样,以往还能用眼角脚趾头瞅人,现如今,她还得毕恭毕敬福身称一句“顾大人”。
“有劳嬷嬷来送阿禾,”她不咸不淡地看了自己一眼,走到林慕禾身侧,“快午时了,府中还有乔迁宴,便不留下用饭,还请嬷嬷再通报太太一声,我与阿禾先行了。”
苏嬷嬷汗颜,只能频频应是。
她站在自己身后,林慕禾心情又松快不少,连着还有些脱离这地方的难言喜悦。
回至安业坊,正是午时三刻,本以为今日乔迁宴就是与清霜几个人,顾云篱便想着,索性只是家常饭,寻常应对,也不必有太多礼仪。
一下车,随枝张罗着就把东西搬了下来,目送顾云篱与林慕禾回屋更衣。
搬弄东西的小厮都是昨日从牙行里赁回来的,只知这宅子主人如今是官家身侧的红人,对其余一无所知,搬起一只妆奁匣子,他理所应当便往右边去,却被身后随枝一把拦住。
“你要往哪送?”她环胸,认真审视了一番,问。
“啊?自然是往林娘子的院子,这些不都是那位娘子的吗?”他挠挠头,看见随枝一连高深莫测,更是有些摸不着头脑。
“你别管了,一概往顾大人院子里送!”她一摆手,郑重其事地拍了拍小厮的后背,“听我的,准没错,我跟这两位娘子多久的交情了?”
实则不到两个月,但碍于她一副一切尽在她掌控之中的表情,小厮不明觉厉,只是微微迟疑了一下,便招呼着身后一起搬运东西的小厮一道,一齐向顾云篱的院子搬去。
随枝留下一句“孺子可教也”,便提起衣裙,兴冲冲迈进府门内。
另一边,林慕禾只换了件外穿的褙子,便无所事事,随意坐在小圆凳上,等待顾云篱换下衣衫。
屏风内的人一无所觉,听着外面安安静静的声音,只以为林慕禾已经出去,三下五除二,把官服扒了下来,随手扔进一旁的衣篓。
隔着屏风,林慕禾忽然看见背屏后一道人影晃动,而衣衫整动声簌簌。
屏后的人换下中衣,弯身从一旁的衣凳上取来一件新的,预备套上。
顾云篱的手臂并不瘦弱,幼时起便跟着顾方闻上山采药种地,练习控针、研磨药材,经年积累之下,她的两臂很有力量,而林慕禾早有体会——她甚至能单手把自己从地上捞到马背上。
于是经由那道屏风遮挡,那之后的身影若隐若现,大有一股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意味,林慕禾不自查,感觉呼吸烫了一瞬,忍不住抿了抿唇。
怎料,屏风后的人行动迅速,似是怕自己等久了,并未给自己再细看的机会,飞快套上中衣后,又将另一层衣衫套上,俯身换下鞋,对着一人高的铜镜再次整理了一番,便从屏风后走了出来。
林慕禾蹙了蹙眉,紧抿的嘴唇也缓缓松弛了下来,不知为何,心底还涌上来些许失望。
“等久了吗?”顾云篱整了整鬓发,看见她坐在小几上等着自己,笑问。
“没有。”上下扫了她一眼,今日她换了先前林慕禾用长公主赏赐的那匹蜀锦坐下的衣裳,冰蓝色的料衫,阳光之下还流光溢彩,“走吧?”
顾云篱果然还是有些本事,半截香的时间都不到,衣裳还理得一丝不苟。
“嗯,昨个随枝说要办个乔迁宴,这几日戒荤腥许久,今天应当也能少吃点了。”蓝从喻不在,那个监督她谨遵医嘱的人便成了林慕禾,这几日严格遵守,嘴巴里淡得喝水都觉得有味道了。
走出休息的客院,顾云篱对这新赐下的府邸也不甚了解,走得时候也怕走错,因而速度也慢了下来。
步入通往前厅的游廊,顾云篱忽然想起了什么,从衣兜里径自取出来一张薄纸,递到林慕禾眼前。
“这是……?”纸张很薄,林慕禾不明所以,小心翼翼地将它展开。
“官家御赐宅邸,另给了京郊的一处田,这是田契,我想了想,我留着没什么用,索性记了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