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殿下,没事的。”听完顾云篱的话,清霜又忧心忡忡地对李繁漪说道。
三魂归了七魄,李繁漪轻轻抹了一把脸,低低地应了一声,转身便走入内室。
“今晚大约就能醒了,这几日我开的去毒的方子,要日日熬着喝三顿。”顾云篱一边叮嘱着身旁的太子亲侍,一边用余光去瞥身旁眉心微微聚在一起,凝神看着李繁漪背影的清霜。
许久,她方才抑制住想要拉着清霜一问究竟的冲动。
她亦算是看着清霜长大的,也比她预先知晓恋慕是什么滋味,所以多日来,看着她的表现,也终于明白了少女心底的心事如何,纠结了许久,还是决定不去干涉她的想法。
东宫的骚乱,直至夜幕降临,太子终于幽幽苏醒后方才平息。
烛火跃动燃烧了整整一夜,没人知道公主与太子都说了些什么,只是第二日,成王世子便被下了拔舌杖*毙之刑。远在真定府的成王巴不得赶紧撇清与李磐的关系,谋杀储君的罪名足够株连九族,但公主与太子仁善,只危及了李磐一人,对于成王,也只有不痛不痒地收缴封地贡银一举。
事情传出,又在整个朝野之内掀起轩然大波。
几日后,太子终于养好身子,在集英殿内召集中书重臣议事。
顾云篱不知那天在集英殿内发生了什么,只知从那天后,长公主不告而别,西出去往禹州,甚至连清霜都没带上。
东京城难得安静下来,清霜连着消沉了两天,夜半还点着灯,快子时方才熄灭。
“殿下一声不吭地去了禹州,是要做什么?”林慕禾轻声问,“她忽地不在,我还有些不适应。”
“她不像是任性而为的人,应当是有自己的考量的。”顾云篱默默将手下的医案展平,轻声回答。
与一开始得到这本医案时不同,如今的书页上都大大小小写满了她思索时的批注,连日研究医案,她也有了眉目。
“只是不知那日集英殿里究竟发生了什么,惹得太子闭朝这些天,我听含娘子说,近些天来台谏的折子都快扎堆了。”摸索着下巴,林慕禾复又将目光转向窗外。
清霜坐在中庭的柳树下发呆,那棵柳树的叶子已经掉得差不多,只有零星几片叶子挂在上面,飘摇着亟待被风吹落。
顺着林慕禾的目光看去,顾云篱微不可察地叹息了一声,随即起身。
见她动了,林慕禾方才跟上去,忧心忡忡地往外看了一眼。
清霜抱着剑正擦拭着,顾云篱盯了片刻,喃喃道:“也不知白师叔她们回西山何时归来,她若在,兴许……”
这两日内,就算顾方闻上去主动招惹清霜,逗她几句,也不见她像往常一样气急败坏地跟他缠斗一番,这等古怪,引得顾方闻也奇怪,甚至还想给她把两脉,看看是不是心智出了问题。
脚踩过游廊的木质地板的声音终于引来清霜的注意,剑早就被她擦得锃光瓦亮,她这才回过神来,收剑入鞘,站起了身。
“她应当只是有自己的考量打算,并非故意不辞而别,”顾云篱开门见山,没有说多余的话,“你……”
清霜低了低脑袋,似乎嘟哝了句什么,声音太小,顾云篱没听到,林慕禾却捕捉到了。
“明明说要人陪……”
叹息了一声,看着她蜷起的身子,顾云篱眼瞳颤动了片刻,忽然生出了一个想法。
“你若想,就去吧。”
话音落地,消散在人耳旁,林慕禾有些愕然,转头看她,很快便明白了她的意思。
清霜却一慌,赶紧起身:“姐姐,我不是那个意思,我只是这几天……”
顾云篱却摇摇头:“你长大了,我不干涉你的决断,若是牵挂,只管去。”
双眼睁了睁,清霜抿唇,忍不住出声问:“可、可姐姐你怎么办,我要是走了,谁来保护你们?”
些许滋味涌上心头,顾云篱眉眼柔和下来:“你总会有自己的事情,何必只围着我转?”
心口松动了些许,林慕禾如有所感,眨了眨眼,蹲下身来:“是啊,若你挂念,不如亲自去禹州看看。”
长公主封地在禹州,算来应当不是危险的地方,顾云篱想。从清霜懂事起来后,几乎就没有和自己分开的时候,她习惯了跟随自己的步伐走,顾云篱决定什么,她一定义无反顾地支持,像如今这样斟酌纠结的事情,似乎从未发生过。
“只有我自己,去禹州?”清霜再次念了一句,似是下意识地摸了摸那只金色的剑穗。
“你做好决断的话,我去为你弄来凭由,亲自去找她,问问她,总比你坐在这里暗自瞎想得好。”顾云篱说道。
她的话中,清霜隐约知晓了些什么,耳垂有些不自然地泛红。
“我再、再想想吧。”她倏地起身,抱着剑离开。
轻声叹了口气,与身旁人对视了一眼,顾云篱还有些百感交集。
“殿下究竟怎么想的呢?”林慕禾喃喃着说道。
“听近来朝中议论,长公主赐地禹州,封军三万,此时回封地,惹来不少人忌惮……”顾云篱抿唇,联想到李繁漪先前的举动,“此次回去,应当与这个也有关。”
林慕禾眨眨眼,似懂非懂。
如顾云篱所说,近来政事堂与台谏炸锅,与长公主忽然回禹州一事脱不开干系,比这更靠前的缘由,则是那日太子在集英殿内召集中书重臣所做的决断——李磐杖毙处死,自己身损无意即位,新帝的位子,自然要落在李繁漪头上。
话音一落,静了几秒,整个殿中登时哗然。
历朝历代女主兴的事情不是没有过,只是每一次都褒贬不一,不见善终,大豊中兴数十余年,从开国至今,仅有过几次太后与皇后干政,还从未有过公主即位的先例。
但在子嗣空缺之下,众臣没有法子,看着李淮仪坚持的态度,罗列了李繁漪的近些年来的各类德行,企图能让他放弃这个想法。
在这其中,最不希望李繁漪的登基便是林胥了。
第239章 “医者难自医”
虽没有与她正面的冲突,但有顾云篱一行在,且说及她的雷霆手段,上位的第一件事未必不是来收拾自己。坏总坏在李磐身上,大胆到竟敢明目张胆刺杀储君,一时间,他原先盘算的计划也都全部落了空。
于是,他以长公主朝政之上没有显著的功绩为由,起劄驳斥,不过一日便得来许多老臣的附和同意,千篇一律都在讲同一件事情的劄子雪花似的堆上案头。
政事堂内不再有李繁漪的身影,这些劄子尽数都由李淮仪去看,密密麻麻的字迹看得头昏脑胀,他不想再看,索性叛逆了一回,悉数扔进了火炉里烧掉。
顾云篱照例当值,大内的气氛近来格外压抑,许多宫人都偷摸在背地里议论近来争执的事情,一时间大内里众说纷纭,饶是内侍省严令禁止谈论,也没能刹得住这股风气。
自上次中毒之后,太子的状态便有些恹恹,似乎受了些许打击,如李繁漪所说,他虽有些谋略,但对人心总是探摸不足,频频在这里栽跟头,从前在北地是如此,而今在李磐身上亦是如此。
顾云篱浅把了一脉,便收回手,照寻常开药,同太子詹事叮嘱了两句便要离开。
“顾大人,”盯着劄子的人忽然抬起头,叫住了她,“你与阿姐亲厚许多,可知她去禹州,是要作甚?”
提着药箱的动作一顿,顾云篱转过身来,叉手笑答:“殿下与公主是亲姐弟,殿下都不知道的事情,我又从何得知呢?”
李淮仪一噎,又换了个问法:“那你近来可有收到阿姐的书信?”
“未曾。”顾云篱如实答,看他有些憔悴的面容心中轻轻摇了摇头。
那日李繁漪的反应,可知她并非对这些亲眷无情,做为长孙皇后给她留下的唯一、也是最后的血亲,她自是珍惜李淮仪,。
只是帝王之家,任何情谊都是有代价的,大豊崇文抑武,必定受文官牵制过多,有些决断,即使身为帝王,也会受此掣肘。而今,李淮仪才尚且真切体会到了这种感受。
见再也问不出来什么,自己也不能抽身去看,李淮仪摆摆手,放了顾云篱离开。
从东宫出来,走下殿阶,却正好瞥见几个内侍和宫娥正在殿阶拐角悄悄议论着什么。
“……莫不是去禹州,再也不回来了?”
“怎么会,从前风光成什么样了。”
“你们没见那日在后院里,骇死人了,我听梅娘说,血都流进玉池了。”
仗着太子仁善,从不对宫人发火,这些人便有些得意忘形了,顾云篱瞥了一眼,轻轻咳了一声,这几人方才回神,匆忙掖手站好,立刻收敛了方才的嘴脸,一个个低着脑袋跟她见礼。
“顾大人。”
顾云篱也没有仗着身份压人看人难堪的兴致,是而只是冷冷瞥了这几人一眼,轻声道:“我管不住诸位,只是祸从口出,若要议论,也藏着掖着些吧。”
三魂归了七魄,李繁漪轻轻抹了一把脸,低低地应了一声,转身便走入内室。
“今晚大约就能醒了,这几日我开的去毒的方子,要日日熬着喝三顿。”顾云篱一边叮嘱着身旁的太子亲侍,一边用余光去瞥身旁眉心微微聚在一起,凝神看着李繁漪背影的清霜。
许久,她方才抑制住想要拉着清霜一问究竟的冲动。
她亦算是看着清霜长大的,也比她预先知晓恋慕是什么滋味,所以多日来,看着她的表现,也终于明白了少女心底的心事如何,纠结了许久,还是决定不去干涉她的想法。
东宫的骚乱,直至夜幕降临,太子终于幽幽苏醒后方才平息。
烛火跃动燃烧了整整一夜,没人知道公主与太子都说了些什么,只是第二日,成王世子便被下了拔舌杖*毙之刑。远在真定府的成王巴不得赶紧撇清与李磐的关系,谋杀储君的罪名足够株连九族,但公主与太子仁善,只危及了李磐一人,对于成王,也只有不痛不痒地收缴封地贡银一举。
事情传出,又在整个朝野之内掀起轩然大波。
几日后,太子终于养好身子,在集英殿内召集中书重臣议事。
顾云篱不知那天在集英殿内发生了什么,只知从那天后,长公主不告而别,西出去往禹州,甚至连清霜都没带上。
东京城难得安静下来,清霜连着消沉了两天,夜半还点着灯,快子时方才熄灭。
“殿下一声不吭地去了禹州,是要做什么?”林慕禾轻声问,“她忽地不在,我还有些不适应。”
“她不像是任性而为的人,应当是有自己的考量的。”顾云篱默默将手下的医案展平,轻声回答。
与一开始得到这本医案时不同,如今的书页上都大大小小写满了她思索时的批注,连日研究医案,她也有了眉目。
“只是不知那日集英殿里究竟发生了什么,惹得太子闭朝这些天,我听含娘子说,近些天来台谏的折子都快扎堆了。”摸索着下巴,林慕禾复又将目光转向窗外。
清霜坐在中庭的柳树下发呆,那棵柳树的叶子已经掉得差不多,只有零星几片叶子挂在上面,飘摇着亟待被风吹落。
顺着林慕禾的目光看去,顾云篱微不可察地叹息了一声,随即起身。
见她动了,林慕禾方才跟上去,忧心忡忡地往外看了一眼。
清霜抱着剑正擦拭着,顾云篱盯了片刻,喃喃道:“也不知白师叔她们回西山何时归来,她若在,兴许……”
这两日内,就算顾方闻上去主动招惹清霜,逗她几句,也不见她像往常一样气急败坏地跟他缠斗一番,这等古怪,引得顾方闻也奇怪,甚至还想给她把两脉,看看是不是心智出了问题。
脚踩过游廊的木质地板的声音终于引来清霜的注意,剑早就被她擦得锃光瓦亮,她这才回过神来,收剑入鞘,站起了身。
“她应当只是有自己的考量打算,并非故意不辞而别,”顾云篱开门见山,没有说多余的话,“你……”
清霜低了低脑袋,似乎嘟哝了句什么,声音太小,顾云篱没听到,林慕禾却捕捉到了。
“明明说要人陪……”
叹息了一声,看着她蜷起的身子,顾云篱眼瞳颤动了片刻,忽然生出了一个想法。
“你若想,就去吧。”
话音落地,消散在人耳旁,林慕禾有些愕然,转头看她,很快便明白了她的意思。
清霜却一慌,赶紧起身:“姐姐,我不是那个意思,我只是这几天……”
顾云篱却摇摇头:“你长大了,我不干涉你的决断,若是牵挂,只管去。”
双眼睁了睁,清霜抿唇,忍不住出声问:“可、可姐姐你怎么办,我要是走了,谁来保护你们?”
些许滋味涌上心头,顾云篱眉眼柔和下来:“你总会有自己的事情,何必只围着我转?”
心口松动了些许,林慕禾如有所感,眨了眨眼,蹲下身来:“是啊,若你挂念,不如亲自去禹州看看。”
长公主封地在禹州,算来应当不是危险的地方,顾云篱想。从清霜懂事起来后,几乎就没有和自己分开的时候,她习惯了跟随自己的步伐走,顾云篱决定什么,她一定义无反顾地支持,像如今这样斟酌纠结的事情,似乎从未发生过。
“只有我自己,去禹州?”清霜再次念了一句,似是下意识地摸了摸那只金色的剑穗。
“你做好决断的话,我去为你弄来凭由,亲自去找她,问问她,总比你坐在这里暗自瞎想得好。”顾云篱说道。
她的话中,清霜隐约知晓了些什么,耳垂有些不自然地泛红。
“我再、再想想吧。”她倏地起身,抱着剑离开。
轻声叹了口气,与身旁人对视了一眼,顾云篱还有些百感交集。
“殿下究竟怎么想的呢?”林慕禾喃喃着说道。
“听近来朝中议论,长公主赐地禹州,封军三万,此时回封地,惹来不少人忌惮……”顾云篱抿唇,联想到李繁漪先前的举动,“此次回去,应当与这个也有关。”
林慕禾眨眨眼,似懂非懂。
如顾云篱所说,近来政事堂与台谏炸锅,与长公主忽然回禹州一事脱不开干系,比这更靠前的缘由,则是那日太子在集英殿内召集中书重臣所做的决断——李磐杖毙处死,自己身损无意即位,新帝的位子,自然要落在李繁漪头上。
话音一落,静了几秒,整个殿中登时哗然。
历朝历代女主兴的事情不是没有过,只是每一次都褒贬不一,不见善终,大豊中兴数十余年,从开国至今,仅有过几次太后与皇后干政,还从未有过公主即位的先例。
但在子嗣空缺之下,众臣没有法子,看着李淮仪坚持的态度,罗列了李繁漪的近些年来的各类德行,企图能让他放弃这个想法。
在这其中,最不希望李繁漪的登基便是林胥了。
第239章 “医者难自医”
虽没有与她正面的冲突,但有顾云篱一行在,且说及她的雷霆手段,上位的第一件事未必不是来收拾自己。坏总坏在李磐身上,大胆到竟敢明目张胆刺杀储君,一时间,他原先盘算的计划也都全部落了空。
于是,他以长公主朝政之上没有显著的功绩为由,起劄驳斥,不过一日便得来许多老臣的附和同意,千篇一律都在讲同一件事情的劄子雪花似的堆上案头。
政事堂内不再有李繁漪的身影,这些劄子尽数都由李淮仪去看,密密麻麻的字迹看得头昏脑胀,他不想再看,索性叛逆了一回,悉数扔进了火炉里烧掉。
顾云篱照例当值,大内的气氛近来格外压抑,许多宫人都偷摸在背地里议论近来争执的事情,一时间大内里众说纷纭,饶是内侍省严令禁止谈论,也没能刹得住这股风气。
自上次中毒之后,太子的状态便有些恹恹,似乎受了些许打击,如李繁漪所说,他虽有些谋略,但对人心总是探摸不足,频频在这里栽跟头,从前在北地是如此,而今在李磐身上亦是如此。
顾云篱浅把了一脉,便收回手,照寻常开药,同太子詹事叮嘱了两句便要离开。
“顾大人,”盯着劄子的人忽然抬起头,叫住了她,“你与阿姐亲厚许多,可知她去禹州,是要作甚?”
提着药箱的动作一顿,顾云篱转过身来,叉手笑答:“殿下与公主是亲姐弟,殿下都不知道的事情,我又从何得知呢?”
李淮仪一噎,又换了个问法:“那你近来可有收到阿姐的书信?”
“未曾。”顾云篱如实答,看他有些憔悴的面容心中轻轻摇了摇头。
那日李繁漪的反应,可知她并非对这些亲眷无情,做为长孙皇后给她留下的唯一、也是最后的血亲,她自是珍惜李淮仪,。
只是帝王之家,任何情谊都是有代价的,大豊崇文抑武,必定受文官牵制过多,有些决断,即使身为帝王,也会受此掣肘。而今,李淮仪才尚且真切体会到了这种感受。
见再也问不出来什么,自己也不能抽身去看,李淮仪摆摆手,放了顾云篱离开。
从东宫出来,走下殿阶,却正好瞥见几个内侍和宫娥正在殿阶拐角悄悄议论着什么。
“……莫不是去禹州,再也不回来了?”
“怎么会,从前风光成什么样了。”
“你们没见那日在后院里,骇死人了,我听梅娘说,血都流进玉池了。”
仗着太子仁善,从不对宫人发火,这些人便有些得意忘形了,顾云篱瞥了一眼,轻轻咳了一声,这几人方才回神,匆忙掖手站好,立刻收敛了方才的嘴脸,一个个低着脑袋跟她见礼。
“顾大人。”
顾云篱也没有仗着身份压人看人难堪的兴致,是而只是冷冷瞥了这几人一眼,轻声道:“我管不住诸位,只是祸从口出,若要议论,也藏着掖着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