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当然会了!”清霜抬眼,看了回去,支着地板将两条腿抻直了,“殿下,你心有鸿鹄志,是要做人杰,名垂青史的。可我除了练剑学武,就没什么别的志向了。”
嗓子一噎,李繁漪想反驳,可却发现她说得不错。即使已经登基,她还是叫自己“殿下”,仿佛此时仍旧是她没有登基前的那段时光。
“也罢,就算我执意留你,想必也困不住你。”她叹息了一声,声音很轻。
清霜不好意思地笑笑:“届时殿下日理万机,想必就没空想我啦,到时候我一个月给殿下写一封信,有空便看一看,若有闲钱,我拖敕广司把当地的好吃的再给殿下送来东京……”
“那便去吧。”忽地,李繁漪说道。
清霜侧头,呆呆地看着她。
府门之外,马匹打着响鼻,李繁漪站起身,拍了拍衣裙上的灰,向她伸出手来:“倾盖如故。”
清霜讷讷地起身,还没理解她这话的意思,呆愣在原地。
见她半天没反应,李繁漪无奈摇摇头,笑了笑,俯身轻轻与她悬在半空的手掌一拍:“白头如新啊。”
节后最普通寻常的一日,顾云篱向吏部递了辞呈,收拾了不多的行囊,带着林慕禾与清霜,离开了这个住了半年多的地方。
陆路搭乘水道,行至西山,将邱以微的牌位安顿在了西山的长明殿中,清霜留下多与白以浓住些时日,顾云篱和林慕禾拜别了白以浓与邱以期,两人行船,终于在春分前,回到了临云镇。
烟花三月下扬州,深春时节,万物复苏,桃花杏花开了遍野,临云镇似乎还是原先那个模样,她们离去的这半年多,并未变样。
青石板路浸润着深春的湿气,两侧垂柳新绿如烟,杏花疏影里,临云镇熟悉的市井气息扑面而来。街道两旁,店铺的幌子在微风中轻晃,行人步履从容,小贩的吆喝声带着江南特有的软糯。
“哎呀!快看,那不是顾神医吗?”一位挎着菜篮的阿婆眼尖,惊喜地指向船坞方向走来的两人,“顾神医!您可算回来啦!”她这一嗓子,引得附近几家店铺的掌柜、路过的街坊纷纷侧目。
“真是顾神医!”
“顾神医安好!”
“您这一去可有些日子了,镇上大伙儿都念着您呢!”
一一与这些人打过招呼,便有人将好奇的目光投向了去了眼纱,温婉出尘的林慕禾身上。
窸窸窣窣的声音传入林慕禾耳中。
“看着眼熟呢,总觉得像在哪里见过。”
“从前顾神医身边,不是常有个戴眼纱的娘子?看着就像是呢。”
“那这是能瞧得见啦?诶哟,真好……”
“我就说我们小顾神医能医百病,你看,眼睛看不见都能治好了!”
讲着讲着,便又很快换了话题。
“诶,你们听说没,江宁林家倒啦!”
“早听说了,说是在东京做官的那个官老爷犯了事儿,都被赐死了……”
“啧啧啧,你瞧瞧!”
没再继续听这些议论,两人继续向记忆中熟悉的地方走去。
进入敬历坊熟悉的巷子,往日在此经历的一幕幕,似乎都在眼前重演,这是林慕禾第一次瞧见这地方,明明是故地,她却好奇地像是第一次来,四下打量着,直至终于走到一处院前。
熟悉的药香味道侵袭而来,她抬了抬眼,指了指紧闭的大门,问:“是这里,对吧?”
“对,”顾云篱点头,将袖袋中的钥匙取出,放在她掌心,“你去开门吧。”
“吱呀”一声,许久未曾被推开的木门随着林慕禾的动作,缓缓展开。
入眼的是熟悉的小院,晾晒药材的藤架子依旧静静伫立在院角,只是半年多无人打理,藤蔓纠缠着枯萎的枝叶,在春风里显得有些萧索。青石铺就的地面缝隙里,冒出了星星点点不知名的野草嫩芽,倔强地宣告着春天的力量。
昔日精心打理的花圃变得杂乱,几株生命力顽强的药草,如薄荷、艾草,在杂草丛中探出头来,散发着熟悉的、混合着泥土气息的清淡药香。墙角那棵老槐树似乎又粗壮了些,新生的嫩叶在阳光下泛着油润的光泽,投下斑驳晃动的影子。树下石桌上落了一层薄薄的灰,几只麻雀被开门的动静惊起,扑棱着翅膀飞上了屋檐。
空气里弥漫着一种久无人居的、微凉的尘土气,但更深层处,那浸润在木梁瓦片、土壤藤蔓里的、属于“家”的独特药香并未完全消散,如同沉睡的记忆,随着门扉洞开和故人归来,正一点点苏醒。
林慕禾站在门口,目光缓缓扫过每一个角落。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对她而言曾是截然不同的存在——是指尖触摸到的粗糙藤条,是鼻尖分辨出的复杂气味,是脚下感知到的冰凉石板,是耳畔听到的风吹叶响。如今,这些零碎的感官记忆,第一次被清晰的视觉画面完整地拼凑起来,形成一幅真实、立体、带着岁月痕迹的图景。
她微微吸了口气,那混合着陈旧、新生与记忆的味道涌入胸腔。她迈步走了进去,脚步落在青石板上,发出细微的回响,仿佛在唤醒沉睡的院落。她走到那藤架下,伸出手,指尖轻轻拂过缠绕的枯藤,动作间带着一种确认般的珍重。
“比我想象的好多了,”顾云篱也走了进来,环顾四周,语气带着一丝感慨的轻松,她走到林慕禾身边,目光同样温柔地抚过这片承载了她们许多过往的小天地,“收拾一下,很快就能恢复原样。”
至此,便重新整饬医馆,在下一步规划还未做好之前,顾云篱继续开起医馆的生意,听她回来,原本无人造访的医馆再次热闹起来,她给病人切脉诊断,配药,林慕禾则去算账、煮药,一切井然有序,有条不紊。
不忙时,再去六娘子的栖风堂一趟,如今她与六娘子共同出钱,快将铺子开到了岭南,虽不用再做算账这样的日常庶务,必要时,还是要去一趟,看顾一番生意。
其余的时间,便同顾云篱在医馆内磨药、煮药、照顾病人。
药炉上的陶罐,发出轻微的、咕嘟咕嘟的声响,蒸汽袅袅,氤氲了春光,也熨帖了时光。林慕禾想,不急,往后,还有悠长的时间与空闲。
天地之大,她还未曾领略。
“阿禾?”顾云篱的声音从药房外传来,“你再帮我将药碾子拿来,可好?”
放下手里的药材,拍了拍衣裳裙子,林慕禾站起身,端起柜子上的药碾子,走了出去。
“来了。”
《后记》完
第261章 【番外】“我就是好人。”
嘉兴三年,冬至这日,东京府林宅内依旧如往常,平静地不像话。
大雪下个没完,花厅前的积雪扫了一遍又一遍,仍旧挡不住纷纷如鹅毛般地大雪,很快便又重新覆盖上去。这年林慕禾三岁,比其余的孩子特别的一点,她早早便记了事,比同样年岁的孩子更懂事。
但懂事这个词,从来不是什么好词。
两双小手冻得通红,观澜院里,乳娘名叫杏娘,正费力点着炭盆里的炭火,一不留神没看住林慕禾,任她出门在雪地里玩雪。
抚摸着手里雪,看着它在自己的体温之下化成水,林慕禾刚刚开始认识接触新事物的大脑神奇地运作起来,新奇的感受令她爱不释手,不断捧起雪花,看着它消逝。
“姐儿!”后面的乳娘惊叫了一声,赶忙放下火钳子,追了出来。
“大冬天的,莫出去玩雪!仔细染了风寒,到时候可怎么办!”她不由分说地扯过林慕禾,将她带进了屋里。
刚刚点起炭盆的屋里热乎乎的,林慕禾懵懵懂懂地被拽了进来,看着燃烧着的炭火,方才有了一种实感。
温暖的感受,确实比冰冷侵蚀过来的感觉好多了。
她亮亮的眼看着杏娘,半晌,不解地问:“杏娘,为什么不能染风寒?”
“染风寒,会难受,”杏娘捣鼓着炭火,“会流鼻子,头晕发烧,甚至可能没命。”
她不敢说,如果染了风寒,主家很可能会见死不救,任林慕禾自生自灭。她甚至连治病买药的钱都没有,于是只能千般万般防着生病。
好在,在她的悉心照料下,林慕禾自小生出来,并未得过什么要命的大病。
林慕禾似懂非懂地点头,从此,对于生病二字,便埋下了忌讳。
“听话,姐儿,床头还有本三字经,今天背出来两页,杏娘给你买磨喝乐,好不好?”说着,杏娘指了指她那张小床。
她幸而年少时读过几本书,教一个刚刚开蒙的孩子绰绰有余,杏娘想,长大了也不必饱读诗书,能吟诗作画,认得几个字,不做个睁眼瞎就好。
可惜林慕禾未能生做男子,如若是个男孩,这主家断不会将她厌弃至此,有时暗骂如今这世道荒唐的男尊女卑,可到底也无力改变。
她又能陪林慕禾到几时呢?可怜这孩子,出生没了娘,爹不疼,主母又看不顺眼,能活到三岁大,都引得那些人惊讶了。
嗓子一噎,李繁漪想反驳,可却发现她说得不错。即使已经登基,她还是叫自己“殿下”,仿佛此时仍旧是她没有登基前的那段时光。
“也罢,就算我执意留你,想必也困不住你。”她叹息了一声,声音很轻。
清霜不好意思地笑笑:“届时殿下日理万机,想必就没空想我啦,到时候我一个月给殿下写一封信,有空便看一看,若有闲钱,我拖敕广司把当地的好吃的再给殿下送来东京……”
“那便去吧。”忽地,李繁漪说道。
清霜侧头,呆呆地看着她。
府门之外,马匹打着响鼻,李繁漪站起身,拍了拍衣裙上的灰,向她伸出手来:“倾盖如故。”
清霜讷讷地起身,还没理解她这话的意思,呆愣在原地。
见她半天没反应,李繁漪无奈摇摇头,笑了笑,俯身轻轻与她悬在半空的手掌一拍:“白头如新啊。”
节后最普通寻常的一日,顾云篱向吏部递了辞呈,收拾了不多的行囊,带着林慕禾与清霜,离开了这个住了半年多的地方。
陆路搭乘水道,行至西山,将邱以微的牌位安顿在了西山的长明殿中,清霜留下多与白以浓住些时日,顾云篱和林慕禾拜别了白以浓与邱以期,两人行船,终于在春分前,回到了临云镇。
烟花三月下扬州,深春时节,万物复苏,桃花杏花开了遍野,临云镇似乎还是原先那个模样,她们离去的这半年多,并未变样。
青石板路浸润着深春的湿气,两侧垂柳新绿如烟,杏花疏影里,临云镇熟悉的市井气息扑面而来。街道两旁,店铺的幌子在微风中轻晃,行人步履从容,小贩的吆喝声带着江南特有的软糯。
“哎呀!快看,那不是顾神医吗?”一位挎着菜篮的阿婆眼尖,惊喜地指向船坞方向走来的两人,“顾神医!您可算回来啦!”她这一嗓子,引得附近几家店铺的掌柜、路过的街坊纷纷侧目。
“真是顾神医!”
“顾神医安好!”
“您这一去可有些日子了,镇上大伙儿都念着您呢!”
一一与这些人打过招呼,便有人将好奇的目光投向了去了眼纱,温婉出尘的林慕禾身上。
窸窸窣窣的声音传入林慕禾耳中。
“看着眼熟呢,总觉得像在哪里见过。”
“从前顾神医身边,不是常有个戴眼纱的娘子?看着就像是呢。”
“那这是能瞧得见啦?诶哟,真好……”
“我就说我们小顾神医能医百病,你看,眼睛看不见都能治好了!”
讲着讲着,便又很快换了话题。
“诶,你们听说没,江宁林家倒啦!”
“早听说了,说是在东京做官的那个官老爷犯了事儿,都被赐死了……”
“啧啧啧,你瞧瞧!”
没再继续听这些议论,两人继续向记忆中熟悉的地方走去。
进入敬历坊熟悉的巷子,往日在此经历的一幕幕,似乎都在眼前重演,这是林慕禾第一次瞧见这地方,明明是故地,她却好奇地像是第一次来,四下打量着,直至终于走到一处院前。
熟悉的药香味道侵袭而来,她抬了抬眼,指了指紧闭的大门,问:“是这里,对吧?”
“对,”顾云篱点头,将袖袋中的钥匙取出,放在她掌心,“你去开门吧。”
“吱呀”一声,许久未曾被推开的木门随着林慕禾的动作,缓缓展开。
入眼的是熟悉的小院,晾晒药材的藤架子依旧静静伫立在院角,只是半年多无人打理,藤蔓纠缠着枯萎的枝叶,在春风里显得有些萧索。青石铺就的地面缝隙里,冒出了星星点点不知名的野草嫩芽,倔强地宣告着春天的力量。
昔日精心打理的花圃变得杂乱,几株生命力顽强的药草,如薄荷、艾草,在杂草丛中探出头来,散发着熟悉的、混合着泥土气息的清淡药香。墙角那棵老槐树似乎又粗壮了些,新生的嫩叶在阳光下泛着油润的光泽,投下斑驳晃动的影子。树下石桌上落了一层薄薄的灰,几只麻雀被开门的动静惊起,扑棱着翅膀飞上了屋檐。
空气里弥漫着一种久无人居的、微凉的尘土气,但更深层处,那浸润在木梁瓦片、土壤藤蔓里的、属于“家”的独特药香并未完全消散,如同沉睡的记忆,随着门扉洞开和故人归来,正一点点苏醒。
林慕禾站在门口,目光缓缓扫过每一个角落。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对她而言曾是截然不同的存在——是指尖触摸到的粗糙藤条,是鼻尖分辨出的复杂气味,是脚下感知到的冰凉石板,是耳畔听到的风吹叶响。如今,这些零碎的感官记忆,第一次被清晰的视觉画面完整地拼凑起来,形成一幅真实、立体、带着岁月痕迹的图景。
她微微吸了口气,那混合着陈旧、新生与记忆的味道涌入胸腔。她迈步走了进去,脚步落在青石板上,发出细微的回响,仿佛在唤醒沉睡的院落。她走到那藤架下,伸出手,指尖轻轻拂过缠绕的枯藤,动作间带着一种确认般的珍重。
“比我想象的好多了,”顾云篱也走了进来,环顾四周,语气带着一丝感慨的轻松,她走到林慕禾身边,目光同样温柔地抚过这片承载了她们许多过往的小天地,“收拾一下,很快就能恢复原样。”
至此,便重新整饬医馆,在下一步规划还未做好之前,顾云篱继续开起医馆的生意,听她回来,原本无人造访的医馆再次热闹起来,她给病人切脉诊断,配药,林慕禾则去算账、煮药,一切井然有序,有条不紊。
不忙时,再去六娘子的栖风堂一趟,如今她与六娘子共同出钱,快将铺子开到了岭南,虽不用再做算账这样的日常庶务,必要时,还是要去一趟,看顾一番生意。
其余的时间,便同顾云篱在医馆内磨药、煮药、照顾病人。
药炉上的陶罐,发出轻微的、咕嘟咕嘟的声响,蒸汽袅袅,氤氲了春光,也熨帖了时光。林慕禾想,不急,往后,还有悠长的时间与空闲。
天地之大,她还未曾领略。
“阿禾?”顾云篱的声音从药房外传来,“你再帮我将药碾子拿来,可好?”
放下手里的药材,拍了拍衣裳裙子,林慕禾站起身,端起柜子上的药碾子,走了出去。
“来了。”
《后记》完
第261章 【番外】“我就是好人。”
嘉兴三年,冬至这日,东京府林宅内依旧如往常,平静地不像话。
大雪下个没完,花厅前的积雪扫了一遍又一遍,仍旧挡不住纷纷如鹅毛般地大雪,很快便又重新覆盖上去。这年林慕禾三岁,比其余的孩子特别的一点,她早早便记了事,比同样年岁的孩子更懂事。
但懂事这个词,从来不是什么好词。
两双小手冻得通红,观澜院里,乳娘名叫杏娘,正费力点着炭盆里的炭火,一不留神没看住林慕禾,任她出门在雪地里玩雪。
抚摸着手里雪,看着它在自己的体温之下化成水,林慕禾刚刚开始认识接触新事物的大脑神奇地运作起来,新奇的感受令她爱不释手,不断捧起雪花,看着它消逝。
“姐儿!”后面的乳娘惊叫了一声,赶忙放下火钳子,追了出来。
“大冬天的,莫出去玩雪!仔细染了风寒,到时候可怎么办!”她不由分说地扯过林慕禾,将她带进了屋里。
刚刚点起炭盆的屋里热乎乎的,林慕禾懵懵懂懂地被拽了进来,看着燃烧着的炭火,方才有了一种实感。
温暖的感受,确实比冰冷侵蚀过来的感觉好多了。
她亮亮的眼看着杏娘,半晌,不解地问:“杏娘,为什么不能染风寒?”
“染风寒,会难受,”杏娘捣鼓着炭火,“会流鼻子,头晕发烧,甚至可能没命。”
她不敢说,如果染了风寒,主家很可能会见死不救,任林慕禾自生自灭。她甚至连治病买药的钱都没有,于是只能千般万般防着生病。
好在,在她的悉心照料下,林慕禾自小生出来,并未得过什么要命的大病。
林慕禾似懂非懂地点头,从此,对于生病二字,便埋下了忌讳。
“听话,姐儿,床头还有本三字经,今天背出来两页,杏娘给你买磨喝乐,好不好?”说着,杏娘指了指她那张小床。
她幸而年少时读过几本书,教一个刚刚开蒙的孩子绰绰有余,杏娘想,长大了也不必饱读诗书,能吟诗作画,认得几个字,不做个睁眼瞎就好。
可惜林慕禾未能生做男子,如若是个男孩,这主家断不会将她厌弃至此,有时暗骂如今这世道荒唐的男尊女卑,可到底也无力改变。
她又能陪林慕禾到几时呢?可怜这孩子,出生没了娘,爹不疼,主母又看不顺眼,能活到三岁大,都引得那些人惊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