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我们携手往内室走。
可是在推开房门的后,我却被里面的景象镇住了,谢灵仙连忙闪身到我面前,企图垫脚挡住我的视线,我下意识把她的手腕一擒,给她拉到了身后。
床榻周围吊着纵横数根细绳,上面挂着数不清的画作。
画中女子或坐或卧,或行走,或骑马,有的叉着腰在众人面前指点,有的撑着脑袋在软榻上休憩,有的姿态懒散拨弄着古琴,却只是玩心大起,不是认真态度,有的身披铠甲执剑而立,肃穆非常。
甚至于,还有的……
我往前走了两步,去细细看谢灵仙画的这些我,虽然看不清面容,但不论是姿态还是衣饰都惟妙惟肖,神韵完足。
她费了牛劲挡在我跟前,额头上覆了细密的汗珠,脸上也泛起了红晕,不知道是急的还是羞的。
我顺势把她往床上一摁,我们二人发髻之间的珠饰碰撞发出叮当响声。
谢灵仙伸手抓着我的的胳膊,眼神扑朔迷离,就是不敢直视我。
在我连番追问下,她才嗫嚅着回我一句:“回宫后忙的忘了撤去,谁知道侍女打扫也不敢动,就这么留着了。”
甚至就连帷帐内,都挂着我的画,其中有张,竟然还是我们在明烛殿见面时,我坐在莲池上,只裹住胸前风光的模样。
我摇了摇她的肩膀,对她说:“你怎么记得这么清楚,原来我不在的时候,你就靠这个排解相思啊。”
谢灵仙双手捂着脸,一声不吭。
怪不得她对《秋水集》反应这么平淡,合着她在旁人不知道的时候,就已经画过无数副她记忆中的“仕女图”了,但我毕竟是皇帝,这些画注定是流传不出去,只能供我自己欣赏。
我好奇地问:“怎么都没有你的身影啊。”
谢灵仙还是不回我。
我直起腰,从床上离开,在寝殿中四处转着,谢灵仙半遮着脸,细声细语地说:“让我把这画收起来再就寝吧,我很快就好。”
“其实这样挺好的。”
“哪里好了?”
我又问谢灵仙:“没画什么春宫图吗,那你——”
谢灵仙凑过来,亲上我的嘴,把我剩下的荤话都堵了回去,趁我神思昏暗的时候,她把我手里捏的画抽走,扔在了一旁。
好容易分开,我摸了摸被咬了一口的下唇,刚要说什么,谢灵仙又紧紧抱住我,脑袋靠在我的肩上,无限眷恋,这下她没堵我的嘴,可是我还是说不出什么。
得红烛摇曳,愿地久天长。
第九十九章
景宁十年冬,长安有大雪。
李素坐化忘尘山,羽化而登仙。
他上次来讲法已经是五年前了,虽然满头鹤发,却精神矍铄,我们笑谈之间他还对我说,趁着现在无病无灾的,要赶紧圆了给我的承诺,可没想到,还是没等到第三次进京讲法。
萧牧河的孩子如今都是个小萝卜头了,但碍于丧事沉重,他进京时没有带着妻儿。
或许道家的超脱就在于此,萧牧河虽有悲伤之意,却并不悲痛欲绝涕泪横流,还反过来安慰我:“陛下,师父他功德圆满,走的时候面色红润,面带微笑,虽然不舍,却依然是大喜之事。”
因着这句话,我就不用礼丧那一套来祭李素了,而是在长安的宫道两旁命人吟了七天七夜的登仙曲。
缥缈轻灵的歌声中,天地纯白,寂静无声。
谢灵仙屏退众人,在太极殿外,披着斗篷,踱步在雪地中,我放下手中的奏章,沿着即将被白雪覆盖的脚印,把手中的伞遮在她头上。
我曾问谢灵仙有没有想过生死。
她回我,万物生,万物寂,生寂之间得几分颜色。但生和死,都是一片纯白,洁净,像是雪。
回忆起来说过的话,谢灵仙道:“我还记得,皇陵里有留给我的位置。”
我说:“真到了那天,我必然要等你离开,我才考虑这件事,要不然你要是看着我,必然会十分伤心,我舍不得你伤心。”
谢灵仙把倾斜的伞拨回我这边,语气浅淡地说:“又说胡话。”
才不是胡话,每当我去南山祈福时,我都在想这件事。
“谢灵仙,你信有来世吗?”
“若真的有来世,我们最好是生在清平人家,做一对寻常眷侣。”
“若是来世相逢的话,我们肯定就不记得彼此了,啊,真是一件让人伤心的事。”
……
谢灵仙抬手把我的嘴捂住,漏出一截皓白手腕,她说:“怎么有人,这一世还没过完,就要想下辈子的事了。”
我握住她的手,笑盈盈地说:“下辈子,我肯定要记得你的,这样我就能去找你了,肯定不会像这次一样,让你在姑苏一等就是好多年。”
我们相伴快二十年光景,可我还是无法释怀,幼时初见,没有哀求着把她留在身边,如今回想,还是悔恨无端蹉跎了日日夜夜。
谢灵仙被我认真的样子逗笑,她伸出手,鹅毛大的雪花落在了手上,轻声说:“看来,来年是丰年呢。”
我以为她要与我论起农事。
但谢灵仙却道:“若真的有来世,愿天下太平,再无战事,你我作寻常眷侣,若是有来世,让我先去找你,若是有来世,我想先喜欢你。”
我轻声说:“肯定会有的,我已经在神佛面前祈愿过无数遍了。”
这一生,我唯一虔诚的就是谢灵仙。
忽然有白鹤飞过,落在檐上,展翅啼叫,声音清脆。
谢灵仙转头问我说了什么。
我摇摇头,还是把那些祈求的字眼都吞了回去。
我仍觉得,有些缘分,在人降生时,便注定了,而后生生世世都未遗忘。
或许容颜改变,或许不曾记得来路,但当我们的魂魄相对时,我的一切都会被牵动着,向着她而去。
第一百章
姑苏,是谢灵仙的故乡。
但是她已经许多年没有回去了。
景宁十三年,朝中有弹劾谢灵仙包庇族人行凶,蔑视大梁律法的奏疏呈上。
这里面字字恳切,句句锥心。
谢灵仙坐在太极殿里的书案前,翻看着弹劾自己的章文,不禁用手心摁了摁眉头。
官官相护,蔑视律法。
何能长久?百姓何安?
谢灵仙执笔想去批写,可是笔尖再三颤动,却没下的去笔,她把狼毫重重放回了砚台上,难得烦躁得脑中毫无思绪。
坐在上首垂眸静思的帝王身着冕袍,不怒自威,比年轻时气势更盛,不过还是多了几分内敛锋芒,更加不动声色。
萧姒眼神微移,把目光放在了面色不虞的谢灵仙身上,率先开口问她:“朝中又有什么混账事?”
谢灵仙叹了一声,摇摇头。
她起身,把这篇奏疏递给萧姒。
陛下看了眼面无表情的谢灵仙,微微坐直了身体,才接过了奏疏。
谢灵仙兄长助纣为虐,给杀了小妾的小舅子平事,用的谢灵仙的名头摆平了官府的追究。
但这房妾室的家人却不肯就此罢辽,找了谢家的政敌,告了次御状。
萧姒瞥了眼内容,就把东西放回了书案上。
世家式微,独独谢家靠着谢灵仙这个权臣,保留着家族荣耀与显赫声名——但这恰恰是谢灵仙最厌恶的地方。
“我如今已不位列公卿,只任鸾阁虚职打点上下,这事不能由我处置,干脆交给傅寒商,让他批文,把人绑了下狱,重重的罚,罚的他们下辈子都不敢再犯。”
“好,必定要重罚。”
“盛世昌平,欺世盗名狐假虎威的戏码怎么还在眼皮子底下上演。”
她心里腻烦的很,说着说着,她又用力敲了两下萧姒的书案。
“欲壑难填罢了。”陛下站起来,握着谢灵仙的手给她顺气,她还不解气,又骂了几句才作罢。
大族行欺上瞒下之事,是她们都极为厌恶的,谢灵仙远在京都,想必是她还在姑苏老宅的兄长故意瞒着她,妄想着让她后知后觉硬吞了这后果。
萧姒带着抚着胸口喘气的谢灵仙坐在窗下,温言细语许久,才让她心情平静下来。
谢灵仙抓着她的袖袍,问她:“陛下不打算交给傅寒商做?”
萧姒点点头,捏着小案上的棋子玩。
谢灵仙左思右想,却不能想到什么别的更好的法子,可是萧姒也是决计不可能包庇这桩案子的。却见萧姒认真地看着她,说道:“谢卿,你也该回姑苏一趟了。”
她不假思索道:“不行,陛下的身体……我不能回去,我要看着你。”
萧姒和先帝的四十岁,何其相似,青丝变白鬓只是表相,因连年征战而落下的内损才真正是不可逆的。
就如同刀兵从剑刃之中被腐蚀掏空,不能制止,只能减缓。
萧姒任性不说又不肯乖乖喝药,每次医官把汤药呈上来,她都借口政务繁忙推三阻四,就算帝女轮番劝阻,她也是不情不愿,旁人哪敢对着她多说废话,腿都没法打直。
可是在推开房门的后,我却被里面的景象镇住了,谢灵仙连忙闪身到我面前,企图垫脚挡住我的视线,我下意识把她的手腕一擒,给她拉到了身后。
床榻周围吊着纵横数根细绳,上面挂着数不清的画作。
画中女子或坐或卧,或行走,或骑马,有的叉着腰在众人面前指点,有的撑着脑袋在软榻上休憩,有的姿态懒散拨弄着古琴,却只是玩心大起,不是认真态度,有的身披铠甲执剑而立,肃穆非常。
甚至于,还有的……
我往前走了两步,去细细看谢灵仙画的这些我,虽然看不清面容,但不论是姿态还是衣饰都惟妙惟肖,神韵完足。
她费了牛劲挡在我跟前,额头上覆了细密的汗珠,脸上也泛起了红晕,不知道是急的还是羞的。
我顺势把她往床上一摁,我们二人发髻之间的珠饰碰撞发出叮当响声。
谢灵仙伸手抓着我的的胳膊,眼神扑朔迷离,就是不敢直视我。
在我连番追问下,她才嗫嚅着回我一句:“回宫后忙的忘了撤去,谁知道侍女打扫也不敢动,就这么留着了。”
甚至就连帷帐内,都挂着我的画,其中有张,竟然还是我们在明烛殿见面时,我坐在莲池上,只裹住胸前风光的模样。
我摇了摇她的肩膀,对她说:“你怎么记得这么清楚,原来我不在的时候,你就靠这个排解相思啊。”
谢灵仙双手捂着脸,一声不吭。
怪不得她对《秋水集》反应这么平淡,合着她在旁人不知道的时候,就已经画过无数副她记忆中的“仕女图”了,但我毕竟是皇帝,这些画注定是流传不出去,只能供我自己欣赏。
我好奇地问:“怎么都没有你的身影啊。”
谢灵仙还是不回我。
我直起腰,从床上离开,在寝殿中四处转着,谢灵仙半遮着脸,细声细语地说:“让我把这画收起来再就寝吧,我很快就好。”
“其实这样挺好的。”
“哪里好了?”
我又问谢灵仙:“没画什么春宫图吗,那你——”
谢灵仙凑过来,亲上我的嘴,把我剩下的荤话都堵了回去,趁我神思昏暗的时候,她把我手里捏的画抽走,扔在了一旁。
好容易分开,我摸了摸被咬了一口的下唇,刚要说什么,谢灵仙又紧紧抱住我,脑袋靠在我的肩上,无限眷恋,这下她没堵我的嘴,可是我还是说不出什么。
得红烛摇曳,愿地久天长。
第九十九章
景宁十年冬,长安有大雪。
李素坐化忘尘山,羽化而登仙。
他上次来讲法已经是五年前了,虽然满头鹤发,却精神矍铄,我们笑谈之间他还对我说,趁着现在无病无灾的,要赶紧圆了给我的承诺,可没想到,还是没等到第三次进京讲法。
萧牧河的孩子如今都是个小萝卜头了,但碍于丧事沉重,他进京时没有带着妻儿。
或许道家的超脱就在于此,萧牧河虽有悲伤之意,却并不悲痛欲绝涕泪横流,还反过来安慰我:“陛下,师父他功德圆满,走的时候面色红润,面带微笑,虽然不舍,却依然是大喜之事。”
因着这句话,我就不用礼丧那一套来祭李素了,而是在长安的宫道两旁命人吟了七天七夜的登仙曲。
缥缈轻灵的歌声中,天地纯白,寂静无声。
谢灵仙屏退众人,在太极殿外,披着斗篷,踱步在雪地中,我放下手中的奏章,沿着即将被白雪覆盖的脚印,把手中的伞遮在她头上。
我曾问谢灵仙有没有想过生死。
她回我,万物生,万物寂,生寂之间得几分颜色。但生和死,都是一片纯白,洁净,像是雪。
回忆起来说过的话,谢灵仙道:“我还记得,皇陵里有留给我的位置。”
我说:“真到了那天,我必然要等你离开,我才考虑这件事,要不然你要是看着我,必然会十分伤心,我舍不得你伤心。”
谢灵仙把倾斜的伞拨回我这边,语气浅淡地说:“又说胡话。”
才不是胡话,每当我去南山祈福时,我都在想这件事。
“谢灵仙,你信有来世吗?”
“若真的有来世,我们最好是生在清平人家,做一对寻常眷侣。”
“若是来世相逢的话,我们肯定就不记得彼此了,啊,真是一件让人伤心的事。”
……
谢灵仙抬手把我的嘴捂住,漏出一截皓白手腕,她说:“怎么有人,这一世还没过完,就要想下辈子的事了。”
我握住她的手,笑盈盈地说:“下辈子,我肯定要记得你的,这样我就能去找你了,肯定不会像这次一样,让你在姑苏一等就是好多年。”
我们相伴快二十年光景,可我还是无法释怀,幼时初见,没有哀求着把她留在身边,如今回想,还是悔恨无端蹉跎了日日夜夜。
谢灵仙被我认真的样子逗笑,她伸出手,鹅毛大的雪花落在了手上,轻声说:“看来,来年是丰年呢。”
我以为她要与我论起农事。
但谢灵仙却道:“若真的有来世,愿天下太平,再无战事,你我作寻常眷侣,若是有来世,让我先去找你,若是有来世,我想先喜欢你。”
我轻声说:“肯定会有的,我已经在神佛面前祈愿过无数遍了。”
这一生,我唯一虔诚的就是谢灵仙。
忽然有白鹤飞过,落在檐上,展翅啼叫,声音清脆。
谢灵仙转头问我说了什么。
我摇摇头,还是把那些祈求的字眼都吞了回去。
我仍觉得,有些缘分,在人降生时,便注定了,而后生生世世都未遗忘。
或许容颜改变,或许不曾记得来路,但当我们的魂魄相对时,我的一切都会被牵动着,向着她而去。
第一百章
姑苏,是谢灵仙的故乡。
但是她已经许多年没有回去了。
景宁十三年,朝中有弹劾谢灵仙包庇族人行凶,蔑视大梁律法的奏疏呈上。
这里面字字恳切,句句锥心。
谢灵仙坐在太极殿里的书案前,翻看着弹劾自己的章文,不禁用手心摁了摁眉头。
官官相护,蔑视律法。
何能长久?百姓何安?
谢灵仙执笔想去批写,可是笔尖再三颤动,却没下的去笔,她把狼毫重重放回了砚台上,难得烦躁得脑中毫无思绪。
坐在上首垂眸静思的帝王身着冕袍,不怒自威,比年轻时气势更盛,不过还是多了几分内敛锋芒,更加不动声色。
萧姒眼神微移,把目光放在了面色不虞的谢灵仙身上,率先开口问她:“朝中又有什么混账事?”
谢灵仙叹了一声,摇摇头。
她起身,把这篇奏疏递给萧姒。
陛下看了眼面无表情的谢灵仙,微微坐直了身体,才接过了奏疏。
谢灵仙兄长助纣为虐,给杀了小妾的小舅子平事,用的谢灵仙的名头摆平了官府的追究。
但这房妾室的家人却不肯就此罢辽,找了谢家的政敌,告了次御状。
萧姒瞥了眼内容,就把东西放回了书案上。
世家式微,独独谢家靠着谢灵仙这个权臣,保留着家族荣耀与显赫声名——但这恰恰是谢灵仙最厌恶的地方。
“我如今已不位列公卿,只任鸾阁虚职打点上下,这事不能由我处置,干脆交给傅寒商,让他批文,把人绑了下狱,重重的罚,罚的他们下辈子都不敢再犯。”
“好,必定要重罚。”
“盛世昌平,欺世盗名狐假虎威的戏码怎么还在眼皮子底下上演。”
她心里腻烦的很,说着说着,她又用力敲了两下萧姒的书案。
“欲壑难填罢了。”陛下站起来,握着谢灵仙的手给她顺气,她还不解气,又骂了几句才作罢。
大族行欺上瞒下之事,是她们都极为厌恶的,谢灵仙远在京都,想必是她还在姑苏老宅的兄长故意瞒着她,妄想着让她后知后觉硬吞了这后果。
萧姒带着抚着胸口喘气的谢灵仙坐在窗下,温言细语许久,才让她心情平静下来。
谢灵仙抓着她的袖袍,问她:“陛下不打算交给傅寒商做?”
萧姒点点头,捏着小案上的棋子玩。
谢灵仙左思右想,却不能想到什么别的更好的法子,可是萧姒也是决计不可能包庇这桩案子的。却见萧姒认真地看着她,说道:“谢卿,你也该回姑苏一趟了。”
她不假思索道:“不行,陛下的身体……我不能回去,我要看着你。”
萧姒和先帝的四十岁,何其相似,青丝变白鬓只是表相,因连年征战而落下的内损才真正是不可逆的。
就如同刀兵从剑刃之中被腐蚀掏空,不能制止,只能减缓。
萧姒任性不说又不肯乖乖喝药,每次医官把汤药呈上来,她都借口政务繁忙推三阻四,就算帝女轮番劝阻,她也是不情不愿,旁人哪敢对着她多说废话,腿都没法打直。